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返大隋》第一百四十六章 軍糧
調令雖然已經發出,可要等四千兵馬集結然後行軍到達野狐嶺,起碼還需要三天時間。

 這三天時間,凌雲也不打算乾等閑坐。五千人即將主動出擊做戰,對凌雲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要解決,那就是軍糧問題。一般打仗,特別是外出作戰,糧草供應都是重中之重。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凌雲五千軍隊出征,就算從野狐嶺啟程,距離桃山也足有百余裡。按照戰時的行軍速度,凌雲這支馬步混合軍隊,起碼也得走上三天。畢竟是去打仗,又不是賽跑,如果只是全速行軍,一天趕個百裡衝到桃山,到時全軍上下都疲憊不堪,都不需要別人打,自己就已經累跨了,還打什麽仗。一天行軍三四十裡,這是穩妥的速度,尤其是凌雲的這支兵馬其實也只是支新軍而已。趕到戰場三天,作戰肯定也得好幾天,再算上回程,這場戰事預計時間最少也要一周左右,弄不好還有可能要半個月時間。

 每個士兵最少需要準備六天的口糧,此時隋朝的府兵戰時是每日給米二升,隋朝二升米大致相當於後世的九百多克,大約兩斤。六天的口糧,就是十二斤米外加上一些醬菜和鹽。凌雲記得他以前曾看過一份數據,上面說普通士兵作戰,正常駐扎和訓練,至少需要消耗三千卡左右的熱量,而作戰期間至少消耗四千卡,最高可達七千卡。據此計算。士兵作戰期間的口糧,包括主食和副食消耗每天不能少於一千五百克,不能絕對無法保持正常體力。

 由此可見。雖然此時軍士每天給糧二升看起來數量不少,可實際上卻是遠低於正常需要消耗的數值的。特別是凌雲在見識過了這個時代的軍中夥食後,越發的清楚這些。凌雲執掌懷荒軍以前,懷荒的士兵每天口糧根本達不到日給二升的量,一天也就是一升米,甚至還是糙米。再配一些青菜豆子鹹菜什麽的,可也是數量極少。凌雲編練新軍以後。親自定下了新製,每兵日給糧二升,且每天三餐製。此外,每天還有一頓肉吃,另外還會配發一些副食品。

 不過眼下要出外做戰,糧食卻又是問題。

 凌雲的計劃是不打算另外帶輔兵運送糧食。每個士兵自己攜帶六天的口糧。外加兩天的應急糧食,一共八天口糧。爭取在一周之內,打完這一仗。

 對於士兵的行軍糧,他仔細思考後,列出了一張單子。

 在他的單子中,這六天的口糧包括三天量的精米六升(兩千九百五十克),一天的發面鍋盔餅一斤(六百八十克),兩天量的死面餅兩斤(一千三百六十克)。六天的乾肉一斤二兩(七百六十二克),一天量的臘腸四兩(一百八十克)。六天的大豆醬十二兩(五百零四克),六天的鹽一兩(四十二克),六天的豆子半斤(三百四十克),六天的蔗糖塊三兩(一百二十六克)。

 這六天的口糧接近七公斤,是此時的十斤多,另外凌雲還給每個士兵在六天口糧外,增加了兩天的每人必須攜帶的應急口糧。

 應急口糧重量兩斤半,是不需要燒煮的炒米。

 這張單子列出來後,凌雲將他交給魏征,讓他按單子準備。

 不過魏征拿到單子後,臉上表情奇特,好半天后,還是忍不住抬頭道:“這是打仗的軍糧?”

 “嗯,沒錯。”

 “這也太過煩瑣了一些吧,一共八天的口糧,卻足有十二種,而且有十二斤半之多。”凌雲在每項後面劃了個符號,裡面又寫了一行數字,這個數字他知道是阿拉伯數字,而那兩弧是標點括號,可這個克是什麽意思?他一時沒弄明白,但他還是看清楚了,凌雲的這張軍糧單子太過駭人,口糧訂的高不說,還列了足足十二種類之多。精米、鍋盔、死面餅、肉干、臘腸、大豆醬、鹽、豆子,居然還有蔗糖塊!

 這羅列的東西,好多他都沒有聽過,如果說這是凌雲給自己列的出征口糧還說的過去,可如果五千人都用這樣的口糧,也太奢侈了。

 “這個炒米是什麽?”賀蘭弘也在一邊探頭看了幾眼,然後問道。

 “就是把米炒熟了吃,不聽聽著簡單炒起來卻不簡單,但炒米卻是行軍打仗最好的口糧,易儲存,而且隨時可吃,不用再蒸煮。可提前炒製,味美耐饑,吃法簡便。”

 李言慶在一邊覺得稀奇,他還沒聽過這什麽炒米,還以為是凌雲從江南帶回來的法子,連忙詢問炒製方法。

 炒米主要的做法就是將米洗淨,去掉雜掉,然後放入鍋中煮沸,待破開米嘴後,馬上出名,再行炒熟。不過說起來輕松,真要炒起來還是很麻煩的,要經過煮、炒、碾三道工序才能做成炒米。至於原料,南方的稻米、北方的粟米,都可以。將精米用水浸泡後,上鍋悶蒸,然後在炒鍋上炒熟。這種炒好的炒米,色黃而不焦,米堅而不硬,由於經過水浸,使米表層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滲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維生素的含量。又由於蒸炒後迅速冷卻乾燥,使糊化後的澱粉固定在原有狀態,食用時只需以茶水浸泡即可。炒米食水量低,耐貯存。便攜帶,不易霉壞變質,極適合做行軍乾糧。

 這樣的炒米保存許久都不會壞,行軍打仗沒時間做飯的時候,直接抓著乾吃也能充饑,或者直接燒點開水衝泡也行。

 聽到凌雲這樣介紹,李言慶道:“那乾脆直接把軍糧全做成炒米就好了。”

 凌雲搖了搖頭,“炒米雖然說有易貯存便攜帶不易壞的優點,可也不讓將士們作戰隻吃這個。炒米隻做應急口糧就好,有時間和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正常生火做飯更好。況且,五千人出征,就算每人再炒六斤米,加起來也是三萬斤呢。就算這次來的及炒製,難道以後還難都炒製的出來?”

 “既然如此,那又為何除了兩斤半炒米和六斤精米外,每人還要帶這個鍋盔和死面餅等?”

 “當然是為了搭配方便,以及作戰需要。每人帶兩斤半炒米,是應急糧食,這個應急口糧的意思,並不是說給軍士們吃不上飯時應急用的,而是必須在指揮將領下令的特別允許下,才允許使用。不然,就算斷糧,也不允許隨便動用應急口糧,違者將被嚴厲處罰。這個應急糧,我設計的意思是用於我軍作戰的最後關頭,當上面下令使用應急口糧,就說明出現兩個情況,一是我們的後勤補給被切斷或者中斷,二是戰事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階段,如果兩三天內不能得勝,就只能撤退的情況下,才使用應急口糧。

 凌雲仔細的向眾人解釋這個軍糧配製的原因,“六天口糧,主糧是三天量的精米,兩天量的死面餅,一天量的發面鍋盔餅。配三種主糧,也是為應對不同的戰場需求,當形勢很好的情況下,我們就優秀吃精米,有時間能生火煮飯。而如果在時間緊迫的時候,就吃死面餅,這種餅事先製好,吃的時候泡點熱水就可以吃。在最緊急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吃鍋盔,鍋盔是發面餅,就算沒有水泡開,也能一邊行軍一邊吃。”死面餅會很硬,沒水泡開吃起來可不好受,而鍋盔是發面餅做的,鍋盔也能放上十天半月不壞,但卻比較膨脹,帶多了不方便。

 故此,凌雲在三種主糧的選擇上,以精米為主,死面餅次之,鍋盔再次之。

 當然,也不能光吃主糧,光吃大白米飯吃大餅,吃的多,也不一定能獲得足夠需要的熱量。因此,還得有適當的副食品,肉干、臘腸、豆子、鹽、醬,蔗糖塊,這些都是副食品。

 凌雲解釋了半天,魏征等人都還有些不以為然,鹽、豆醬還能算是必須補給品,肉干也算需要,可蔗糖塊、臘腸沒必要也列進去吧。臘腸先不說他,就這蔗糖塊,這可都是極為貴重的物品了, 六天的口糧中還要配三兩的蔗糖,易盟主還真是大方啊。

 不過這單子可是凌雲仔細計算了半天的結果,單子上的主副食品加起來,六天口糧平均每天才一點一六公斤,要遠低於標準的一點五公斤的量,他還想要增加一點呢,怎麽肯再減少。至於所謂此時的蔗糖很昂貴,是奢侈品什麽的,凌雲還真不在意,不就是蔗糖麽,有什麽可稀奇的。別說最簡陋的蔗糖塊了,就是紅砂糖,白砂糖,冰糖他也都會提煉啊。想想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還曾經派官員去印度取熬糖法的事情,再看眼下魏征等人對他給士兵行軍糧中增加三兩蔗糖的那份小氣樣,他覺得,倒是可以派人去購買如今這些提煉工藝簡單的蔗糖塊來進行加工,生產出更好的紅砂糖、白砂糖,甚至是冰糖。想想唐宋時期,糖業已經成為一個獲利極高的行業,凌雲也不由的覺得是個大有可為的行業。

 既然凌雲已經打算將來製作出更好的糖來,那麽眼下這些蔗糖塊還真不被他放在眼中。列入軍糧單中,他又豈會再聽魏征等人的意思劃掉。

 “這事就這麽定了,你們速按這張單子去準備,我回頭就把炒米等製作方法傳授下去,必須趕在三日後出征之前,把所有的軍糧準備妥當。”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