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浪蕩皇帝秘史》第九十三章 安南大理之局
安南王對賈續的到來暴跳如雷,不但不撤兵,反而將賈續一行人通通囚禁起來,打入死牢。總算顧及著天朝的天威,一時不敢殺掉他們。

安南王的暴虐做法,引起了安南朝野的巨大驚懼。這一行使者代表的是強大無比的天朝,這麼對他們、恐怕天朝問罪之師就要隨後而至了。

安南王逐漸冷靜下來、思前想後、心底裡也不無害怕、遂改用另一種相對溫和的做法。將賈續一行人放出監獄、派人安排了一處非常氣派的府耶拾他們妥攤、同時以保護為名、派了上千名軍士團團圍住府邸,不許使者團中任何一人出府、每日飲食自有人送來。其實就是軟禁。

安南王一面不以那麼粗暴的做法對待天朝來使、而改用懷柔手段穩住他們、避免與天朝直接為敵;另一安面,下令圍攻大理的安南軍隊發起猛攻,日夜不停的攻擊大理城。

大理城被安南軍圍攻了大半年、已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再被他們這一番猛攻、隨時都有可能陷落。

安南王打的好算盤,情知以小小的安南國若與天朝對著乾、無疑於雞蛋碰石頭,他便先不接見天朝來使、等到大理城被攻陷,佔領整個大理之後、再接見他們。到時候木已成舟,天朝也只能接受即成的事實,讓他保有勝利果實。

誰也想不到、被牢牢看守起來的天朝使者賈續竟連施巧計、以金蟬脫殼之策逃出了被軟禁的府邸,然後迅速出城、馬不停蹄逃到天朝與安南的邊疆。

若是別的使者遇到這種事,十有八九會拚命趕回京城,向皇帝稟報這一切,自有天朝大軍都去興師問罪、同時救出其餘使團成員,而賈續卻沒有那麼做。

他身負皇帝的信任、若是就這去獨自一人回去、他不甘心、也無顏面向皇帝復命。他便滯留在南方邊疆一帶、獨自四處活動。

嶺南以南便是百夷雜處的蠻荒之地、山林綿延,氣候費熱、窮山惡水。

山林間有不少強悍的土著部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裡。缺乏中原王道教化,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他們強悍野蠻,並不太買安南王的帳,只是在名義上臣服於安南王,部族間形勢更是複雜。

賈續看到這一點,便以天朝的名義,號召蠻夷部落討伐安南。他先後拜訪了不少部落地族長或土司,一來挾天朝之威。二來他從中巧妙利用局勢,以高超外交手腕周旋於大大小小的部族之間,縱橫撣閨,竟憑一條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不少部族的土司倒向天朝。

賈續足智多謀,理性而冷酷,不管在什麼局面下,都能最大限度的運用手中棋子去獲取最大利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降服的蠻夷部族各自派兵參戰,竟被他在短短時間內,聚集了數千兵力。聲勢大振。

消息傳開,大理國不少無家可歸的難民也紛紛跑來加入。由是聲威更威,天朝恩威遠播窮山惡水之間。

安南王得知消息,氣得七竅生煙,失去理智之下,命人將天朝使團中剩下地人通通打斷一條腿,再扔進死牢中。要不是碩忌天朝的報復,早就將他們千刀萬剮了。

安南王為了應付賈續這一支敵對力量、不得不從圍攻大理的大軍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去迎擊賈續所部,同時更加瘋狂的進攻大理城。

大理城內外死傷狼籍、連城外的護城河都被染成了通紅通紅的顏色,已快支持不住了。

賈續就是在這種局面下傳來的奏摺。

殿上文武百官得知這些情況、一時間群情洶湧、一個二個義憤填鷹,竟少有的意見高度統一,要狠狠的懲罰安南國、絕不姑息。

與對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雖然在天朝人眼裡同樣屬於蠻夷,然而北方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往往使朝臣深深忌憚、有時甚至談之色變。

因為北方胡人擁有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戰爭物資——馬匹,遊牧民族全民皆兵、而且都是可怕的騎兵、所以才能屢屢騷猶天朝邊界,乃至大舉南侵、對天朝造成重大威脅。

而南邊的蠻夷則完全不同、若論強悍、南邊山林裡的蠻夷未必比草原胡人遜色、然而他們沒有馬匹,全是步兵、面對天朝壓倒性的國力人數優勢、壓倒性的科技技術優勢、壓倒性的組織訓練優勢……南方蠻夷再強悍也沒用,除了俯首稱臣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同樣為天朝人看不起、但是對北方胡人的看不起當中、夾雜著那麼幾分畏懼心理;而對南邊蠻夷卻具有完完全全的心理優勢。不服就狠狠的打、不用講客氣——天朝尊嚴不容冒犯。

朝堂上一片喊打喊殺之聲、就連最保守怕事的大臣也贊成對安南用兵、唯一的顧慮只在地理方面,安南國路途遙遠,而且出了國界一路上都是窮山惡水之地,荊棘遍地、毒瘴叢生,遠徵得要克服地理方面的困難。而一旦打下諒山、往安南國都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就必勝無疑了。

朝中文武百官就何時出兵討伐安南進行商討、除了極個別者之外,絕大多數人都主張暫且不動用京城駐軍,待征西域的兵馬回京再說。

天朝總兵力雖多、可是真正能打仗主力、也就是禁軍中的部分精銳和禦林軍、禁軍精銳中十萬步兵出征西域還未返京、另十萬騎兵去了高麗半島、已經抽調得差不多了,禦林軍為皇帝親兵、自然不能亂動的。

京師乃天朝之心臟、不論任何時候、都得有重兵拱衛、實不宜再從京城派兵南征了。朝臣普遍認為應該等柳長風的西域遠征軍五萬人班師還朝回到京城後、再大舉出兵討伐安南,目前且按兵不動就是。

對於賈續在兩國邊界一帶的做法,朝中大臣頗有微詞。認為賈續的使命僅僅是出使按南、儘可能說服按南王接受天朝的命令、其餘的並不關他的事,他在兩國邊界一帶擅自用天朝名義,號召百夷,聚集兵力、有假傳聖旨之嫌、應該即刻下旨將他召回京城。

賈續其人陰沉寡言、不喜官場交際、在朝中人緣不怎麼好、朝中大臣普遍覺得此人城府太深,太冷酷無情,對他的用心提出置疑。

蕭若聽了、冷哼一聲、清漱銳利的目光緩緩在殿上群臣臉上掃過,大殿內迅速安靜了下來。

蕭若冷冷道:「當初朝議派使者出使安南時,你們為什麼不主動請命?誰都知道此行之凶除,難道就賈續不知道嗎?」

殿上文武百官靜若寒蟬,剛剛大聲說要召回賈讀的人,心中好生慚愧。

蕭若緩緩道:「像賈續那樣一心為國,不計個人安危的忠貞之臣,正是我朝棟樑,朕心中十分軟佩。他臨走前,朕授予了他一道密旨,他現今的做法,正是朕在密旨中授命他的。卿等還有異議嗎?」

群臣一聽恍然大悟,再也沒有話說。甚至有阿訣奉承之臣順勢湊趣,讚歎皇帝的高瞻遠矚,以及賈續的精明能幹。

事實上,當日蕭若交給賈讀的那道密旨,只是為了在危急關頭保全賈續及其隨從的性命而已,裡面並沒有讓賈續這麼做的內容,完全是他自作主張。

蕭若很清楚賈續的想法,他半輩子懷才不遇,好不容易有擔當大任的機會,自然不甘心就這麼灰溜溜逃回京城,一事無成,那樣的話,也對不起自己對他的信任與期待,故而才冒險一搏,在南邊蠻夷之地以天朝名義,號召百夷部落反抗安南。

不過賈續畢竟是在召集兵馬,這不是他身為朝廷使節該做的事情,名不正、則言不順、還會授人以口實。

雖然路途遙遠、蕭若決定以實際行動支持賈續的大計,他封賈續為平南將軍,派快騎將平南將軍印綬火速傳送給他、同時下旨,南方邊關的兩萬駐守士兵由賈續調度節製、準其便宜行事,若時機成熟、甚至可揮軍直搗安南國都,打完了再奏報、以免貽誤戰機。

蕭若對賈續的才能有信心、相信他必不會讓自己失望。

過了幾日、援救高麗的大軍也傳來捷報。天朝十萬騎兵進軍迅速,已進入高麗國境內。

數日前,前鋒部隊與扶桑軍一部在野外遭遇,爆發戰鬥。天朝鐵騎發動強大的衝鋒、將扶桑人陣勢沖跨,扶桑人敗退、卻跑不過騎兵、最終兩千人被全殲,一個都沒逃掉。

入朝作戰、初戰告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