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生指南》第8章 籌謀[上]
一點水,二點水,三點水……

 張涵坐在案幾前,小手拿著毛筆,端端正正地寫下了一個“漢”字,然後是“董(卓)、曹(操)、劉(備[自稱正統])……”

 熱血沸騰過後,張涵重新回到了現實世界,詫異自己的‘青春熱血’,內心深處卻也覺得,人生在世總是要做點兒什麽的。

 征戰天下,必然伴隨著血與火――這個,張涵能夠接受。為了更多的人更好的活下去,或者說,為了他能更好的活下去,諸位就安息了吧!但是,殺戮從來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之一。

 “殺一是為罪,屠萬即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

 這詩讀起來很有氣勢,張涵卻無法產生共鳴――大漢一共七千萬人口,你自己乾掉九百萬,你倒是熊了,別人還活不活了――他對殺人不感興趣。說白了,他連個雞都沒殺過,吃的飽,穿的暖,殺氣不足。

 比起殺戮,張涵更喜歡“仁義”。

 “仁義”是個好東西,“講仁義”和“講政治”一樣重要,在古代不講“仁義”,是很愚蠢的。

 “仁”並不是不殺,那是佛教的“仁”,是“婦人之仁”。中國的“仁”如同春狩秋獵般,不濫殺,不無意義的殺戮,而是有節製的殺戮。

 具體的說,就是“交槍不殺”。

 單純的“不殺”不過是讀書讀傻了,就如同“以德報怨”一樣,是阿Q精神的偉大體現,遲早會被下屬所拋棄。

 《論語》上記載,孔子的弟子問他:“以德報怨,何如?”孔子回答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夫子筆削春秋,結果,後人來了個斷章取義。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

 張涵想當皇帝,想成就一番事業,想……他想的多了,實現的卻屈指可數。所以,激動過後,他就開始腳踏實地,製訂備用規劃。對於將來,他已有了點兒想法。然而,沒有任何計劃是一定成功的,他需要考慮的還有許多許多。

 沒學歷史真是個錯誤,他有點兒後悔當初選擇了中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這個亂世之中,學歷史總比學中醫強。那時要是熟悉了秦漢歷史,現在不就用上了。搞到現在,他光知道何進啊,張讓啊,曹操啊,董卓啊,這些歷史名人,呃,還有些美女,及黃巾起義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不過,沒有一樣是清清楚楚的……

 要不然熟讀《三國演義》也不錯,偏偏去看了那麽些武俠小說,一點兒用處也沒有。如果……怎麽也能混場富貴,怎至於像現在這樣進退維谷……

 “唉~~~”

 張涵搖晃著他的大頭,長長的歎了口氣,那聲音淒淒慘慘悲悲切切,悲悲慘慘淒淒切切,說不完的纏綿悱惻,道不盡的淒婉哀怨,真是人生不如意十之七八……

 “怎了?”奶媽柳氏關切地伸手摸摸他的額頭。

 “……,柳媽,沒事!”反映過來的張涵,連忙做出一副形若無事的樣子。這話沒什麽說服力,從八個月‘會’說話開始,他已經好久不歎氣了,柳氏過了這麽長時間,再聽到歎氣聲,很是不習慣。

 “沒~事!”

 面對柳氏疑惑的上下打量,張涵加強了語氣。

 “嗯,沒事就好,沒事就好,早點兒休息吧~”

 不知道這孩子又犯了什麽傻,好好一孩子,平時挺聰明來的……但小孩子的把戲,她也不是很往心裡去,身體沒事就好,柳氏放下心來,隨口應著。

 哀怨了一會兒,張涵便拋開了這些有的沒有的,他現在沒那麽些閑工夫,有時間還不如想點兒有用的。

 萬變不離其宗――稍為分析了現在的處境,張涵就知道,出路無非是三條:依附、自立和跑路。

 對投靠別人,他倒沒有心理負擔,在現代打工還不是一個道理。

 想當初去應聘時,張涵恨不能在身上掛一牌子,上書四個大字――“剝削我吧!”到如今,他雖有了那麽一丁點兒優越感,卻也不反對被繼續“剝削”。

 不過,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依附的對象是關鍵中的關鍵。張涵便把所有的勢力寫下來,逐一進行分析。寫完一看,張涵現,其實沒多少選擇。

 就拿大漢正統朝廷來說,張涵直接就pass了。

 一個帝國的滅亡,多半是由於其自身的原因,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大漢已病入膏肓,非人力所能挽回。

 表面上,大漢國的衰落是由於外戚、宦官及桓靈二帝禍國殃民;實質上,大漢國人口七千多萬,而土地卻沒有多大增長,畝產量又低,已經危若壘卵了。再加上,東漢建立得益於門閥豪強,對其向來寬容,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又是雪上加霜。

 常言說得好,大亂之後必有大治。因為大亂之後,人死的差不多了,土地富裕了,老百姓日子好過,於是乎大治。

 現在。胍行舜蠛海偷眉右員涓錚偷靡種仆戀丶娌恰詞淺招耐耄

 你的將領,你的官吏,你的臣子,你的親信,你所依靠的一切人等,都來自於門閥豪強,即土地兼並者,你想剝奪所有這些人的利益,哪裡有那麽容易?沒有人能夠與所有人為敵,誰那樣做,誰就是自取滅亡,誰就會灰飛煙滅。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概莫例外。

 所以,現在大漢的滅亡勢不可擋,上去一個死一個,上去一百死一百,誰上都白給。

 至於黃巾,張涵根本就沒有把它列為一股勢力。姑且不說,邪教份子鼓動的農民起義,有沒有前途。單從黃巾起義造成的後果來看,張涵也不會參與其中。

 總之,張涵是決心以地主惡霸為榮了。大方向一旦確立,其它的細節就好選擇了。

 在眾多人物和勢力中,他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曹操。升值潛力最好的,肯定是曹操了。雖然曹某人愛行家法打,一般說來,還容的下人才。如此看來,依附曹操可以考慮,至少性命是有保障了。

 至於劉備,能力倒是有的,還有大義的名聲,千百年來一直都是正面角色。但打死張涵,他也不會選擇劉備――此人乃一長跑健將,萬裡長征小意思,一跑十好幾年都不累,張氏家大業大,沒辦法與他一起‘做運動’。

 孫策看起來很勇猛,實質就是傻瓜一個,居然被幾個刺客給掛了,張涵很看不起他。

 其余人等,就不必多說,地球人都知道。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