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生指南》第25章 出書[上]
“您過獎了,小孩子編幾個故事,有什麽可誇獎的?原本不值一提,只是我這個做母親的一點兒私心……”

 張王氏說的很是謙虛,然笑容可掬的她,令人一見便知,這只是謙虛,內心裡不知有多高興。

 “哎,瞧你說的?!那時侯,孩子才幾歲,能編出這麽有意思的故事,就不簡單了!”

 顯然,李孔氏也不覺得,編故事是什麽才能。她是魯縣李家的二兒媳婦,娘家則更有名氣,是魯國孔氏——孔子的嫡傳。

 停頓了一下,李孔氏補充了一句,“反正,我們都喜歡的不得了……”

 這倒是實話,若不是十分喜歡,李孔氏是不會專程前來拜訪的。她不是長媳,家中事務輪不到她說話,日子過的清閑而無聊。

 一般地說,這些有身份的婦人生活的圈子很小,接觸的人也總是那麽幾個。時間一長,就沒意思了。象張王氏這樣,需要管理著全家的長媳,終歸是少數。她們終日忙碌,接觸的人不同,想的事情不同,自然與前者沒有多少接觸。

 換句話說,李孔氏與張王氏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平素來往不多的。

 進入八月後,前來拜訪的婦人忽然多了起來,還多是平時少有往來的。張王氏初時還有幾分驚奇,待李孔氏前來,她已是心如明鏡。

 張王氏送禮物,自然是送給女眷的。李孔氏這裡說的“我們”,指的就是這些女眷,這話說的不很得體,算不得誇獎。李孔氏平日裡沒少貶低這些“管家婆”,見了真人,卻不覺有幾分氣短。

 李孔氏也是個伶俐之人,暗暗罵了句自己,緊接著道,“那孩子早有神童之名,小小年紀就如此聰明伶俐,如今也必是個有出息的!

 ……

 再說,才能算什麽?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是品德。項羽有才吧?匹夫!王莽有才吧?逆賊!(汪精衛有才吧?漢奸!白竹豬飛過)……

 有才無德的人,還不如無才無德之人。

 張夫人,我先在這裡恭喜您了!”

 李孔氏溫言笑語說了一大通,很快就談笑自若。張王氏卻被這突如其來的恭喜,搞的一愣。

 “張夫人,您是真是好福氣,有這麽孝順的兒子,如此孝行感天動地,州郡裡早就傳開了,聞者沒有不感動的……”

 李孔氏這話,卻是說到了張王氏的心裡,忙了這許久,不就是為了這兒。兩人越說越融洽,越說越親切。又唏噓了一陣兒那個不幸的孩子,漢代孩提夭折是尋常事,多半人人都有過親身經歷,至不濟,也曾親眼目睹過,很能引起共鳴。

 話說到最後,兩人已經儼然如姐妹了。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時間已經很晚,李孔氏也該告辭了。於是,她不好意思,拐彎磨角地表示,家裡的某某人非常喜歡《故事集》,不送她不好,送她自己又舍不得,所以……

 張王氏本就有心派送,又交談的很是投契,自不會拒絕,便很爽快的說,“我這裡還有幾本了,本是給別人留的,既然承蒙您及您的某某如此錯愛,您就先拿著吧!”

 “那怎麽好意思?”

 李孔氏推讓了一番,在張王氏的堅持下,還是收下了。

 雙方皆大歡喜。

 能被張涵清楚記住的故事,都是古今中外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深受人們喜愛的故事。而《張氏子娛母故事集》又是張王氏從上千個故事中挑選出來的,百裡挑一不說,還符合了時人的口味。

 因此,在短短時間內,《故事集》便引起了轟動,受到了廣泛歡迎。

 這樣前來索要的,終是不多。平日沒有交往,或者不認識的,也不好冒昧前來。李家與張家素有交往,這十來年關系一直不錯,李孔氏又與張王氏認識,這才會上門拜訪的。

 不過,張王氏手裡的五百本《故事集》,還是很快被送完了。到了後來,除非通家至好,張王氏隻好婉言謝絕了。於是,又展出許多的手抄本,但這種新奇的印刷本,還是被視為難得的珍品。

 “小叔,小叔……”

 荀攸緊趕了幾步,攆上荀彧,“怎麽,又被教育了?”

 荀彧不過是個七八歲的孩童,大眼睛高鼻梁,粉裝玉琢的小臉,十分的可愛——比張涵好看多了。他癟著嘴,悶悶不樂地說道:“是啊,母親今天又拿‘張氏子’教育我了……”

 荀攸也有這樣的經歷,聞言不由起了同仇敵愾之心,“真是的!有什麽了不起的,還不是為了求名,想著那個孝廉,不務正業,不學無術……”

 荀攸今年也才剛剛十四歲,荀彧看他擺出這副老氣橫秋的模樣,忍不住笑了。

 “其實,那故事也挺有意思的。不過,卻未必是那張氏子寫的,這些人為了求名,什麽齷齪的事做不出來……”

 “是啊,是啊,那張氏子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這樣的故事,還每天一個,我才不信呢!我三姐還說,張氏子想必是個英俊瀟灑、溫柔可親、風流倜儻……”

 說來說去,荀攸就講起了八卦,說到她三姐,裝出一副惡心的樣子,然後評價說。

 “真是花癡了!說不定,那張氏子長的像個豬頭……”

 八百裡外的“豬頭”仰面朝天, 重重的打了個嚏吩,這兩天天氣挺好的,怎麽總打嚏吩,難道又有人念道我了,不應該呀!

 不應該?念道張涵的人多了去了。

 隨著《張氏子娛母故事集》流傳愈廣,被感動的母親們,以之來教育自己兒子的就越多,而被教育的孩子十有**都會對張涵油然而生‘崇敬’之心……

 除了這些感性的婦女外,很多人對《故事集》存有疑問的。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張氏子是以此來求得名聲,故事的作者也未必是張氏子。很多人認為,《故事集》是張王氏寫的。

 當然,這些人多半只在私下裡說上幾句。他們不是孩子了,沒有證據,是不能胡亂猜測的。大漢國以孝治天下,相信的人,至少在嘴上相信的人,還是要比不信者多許多。

 不管怎麽說,張涵初步確立了孝子的名聲。而這樣的名聲,對張涵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