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生指南》第4卷 第2章 恩科
“又去哪裡閑逛了?有時間的話,多在房中讀書!又不是小孩了,都這麽大人了,還不能讓人放心……”

 薑冏回去,薑父卻沉著臉坐在房中等候,劈頭蓋臉就是一番訓斥,薑冏恭恭敬敬地立在那裡,口中唯唯諾諾,等父親訓完話。

 每次帝王遷移富豪望族,都會有一大批家族敗落下去。京都的物價肯定貴——世家有世家的體面,又都是豪強聚集到一起,各自有各自的門路,沒有誰是好欺負的,不能繼續把持地方、魚肉鄉裡了;這一進一出,慢慢的,腰包自然便要瘦下去了。而眾多豪強聚在一處,群英薈萃,爭奪有限的入仕之路,其間的競爭自是慘烈之至。若是一代人、兩代人,都不能從中脫穎而出,門楣的敗落,也就勢在必然了。

 可以說,此時正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一 天水薑氏是會興盛,還是會敗落,就看他們這一代了。薑父見兒子這樣不長進,當然是痛心疾了。

 “父親,此事孩兒也有一點淺見……”

 好不容易待父親說累了,趁他喘息之際,薑冏趕緊開口為自己辯解。

 雖然薑氏身在天水,與中原之地遠隔千山萬水,可薑冏近年來對隆武帝的種種舉措卻是十分關切。待天下大勢已定,他人用心於此時,薑冏早已走在了前頭。

 “陛下勵精圖治,革弊求強,此誠千古未有之變革……(薑冏對張涵好一番歌功頌德。薑父大為不耐,在他的催促下,薑冏省略了八百字)

 如今,孩兒欲進身仕途,有三條路可行:第一是察舉;察舉繼承自大漢的傳統,由於種種原因,這條路希望淘寶網女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 不大。孩兒屬意地是後兩條路——恩科和諸學。

 諸學之中,高級軍官學校最是難進;

 那裡除了皇族子弟,便是勳貴子弟。要想進入其中進修,只有加入軍中。一步步晉升,才能有機會。除此以外,就只是去年中了武舉的六個人了。

 不其太學大儒雲聚,在諸學裡名聲最為響亮,要求也最嚴,出了名的易進難出;

 然孩兒並不看好它。陛下更注重事功。從那裡畢業,也許在最後會走的更遠些兒,可在入仕初期的晉升恐怕便不如人意了。

 醫學園自不必提,余下的法學園和牛山太學裡,孩兒更中意牛山太學……

 以孩兒看來。由牛山太學畢業,再趕上恩科。那就再好不過了……”

 薑冏挺直了胸膛,雙目炯炯有神。顯然對自己所言,富有信心。說著說著。他忍不住yy起來。薑父看了,不覺嘴角微翹。對這個兒子,他也是寄予厚望的。如今看,兒子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滿意歸滿意,薑父嘴上可不會服軟,不過,溫和的口氣完全出賣了他。

 “胡說什麽?!那恩科是特開的,哪裡有那麽容易讓你趕上?再說,知道是這樣,還不好好看書,準備牛山學園地入學考試。你以為牛山太學是誰都能考進去的嗎?

 你能看到,那看到的人就多了……”

 見父親額頭的皺紋都舒展開來,薑冏也欣慰地松了口氣,微一躬身,含笑稱“是!”

 隆武元年(198年),張涵稱帝後,為了收攏天下讀書人之心,立刻下詔宣布:特開恩科,舉行科舉考試。隨同公布的,還有科舉考試的一些具體規定。

 比如說,科舉具體分為八科:秀才、明法、明算、明經、進士、明字、營造和武科;考試地形式有口試、帖經、墨義、策問和詩賦五種;應試人地身份沒有要求,只要不是罪犯奴隸,任何國人都可以到京都應試;考試時間定為隆武二年二月;經過公開考試後,擇優取仕,授予官職;若考生原為官吏,則在原有品級上升遷。

 張涵倒不是不想廢除察舉制度,以考試制度取而代之。可是,事情沒有那麽簡單。從某方面來講,世家望族的整體勢力,是有所削弱。但是,若把不其太學當成世家勢力新的大本營,卻也不為過分。其間學子多出自寒門,可大儒們卻多是世家子。這時候,師徒可真是如父子一樣的。如此說來,世家的影響力可謂不降反生一一由於讀書人地數量猛增,相對還是下降了。

 世家望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舊地世家倒下,便會有新的世家興起。消滅不了,張涵便希望淘寶網女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 削弱轉化他們。使之成為大齊忠心耿耿地臣子,而不是禍亂之源。既然如此,張涵就不能不顧及世家的反應。這次特開恩科,既是個試探,也是為下一步計劃作鋪墊。

 詔令一下,天下震動。此前,只有不入流地小吏才可以考取。現在,只要經過考試便可以做官。時人皆稱之“躍龍門”。形容應試者從布衣,一躍成為有品級的官吏。

 坦率地說,這次科舉考試辦得十分倉促,又是初次舉辦,其間鬧出了很多笑話。在信都城,雲集了上萬前來應試的讀書人。這些人的吃飯、住宿都成了難題。張涵這才現,自己第一次舉辦科舉,卻疏忽了初試這一關,隻得在信都先舉行了初試,以篩選掉部分應試者。

 在恩科之中,以秀才科最為尊貴,要求也高,必須兼通諸經方可。秀才就是茂才,東漢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方改為茂才的。秀才隻取三名。其實,三名張涵都覺得多。那大儒盧植讀書近三十年,方取中茂才。張涵當初取中茂才,自己也覺得勉強。考秀才的難度,可見一斑。

 後來,果然不出所料,上萬人中隻取了兩名秀才。一個是原丞相府東曹椽崔琰,鄭玄的得意門生。另一個就是與華歆、管寧二人齊名的邴原——時人把三人比為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邴原的才學可想而知。

 邴原先前屢辟不就,不肯為張涵效力,那時竟主動前來應試——充分說明了傳統士大夫對新政權的認可——張涵更是歡喜,很是體會了一把唐太宗那種“天下英才盡入吾囊中”的快樂。

 月法就是法律科,考察士人對法令的了解程度,培養專門的人才,一共取了六名。明法科的應試者,多是官吏——三名,也有部分來自法學園的學生——兩名。只有一名來自民間,卻也是律法世家出身的。

 明算科旨在培養和選拔精通數學知識和計算技能的專門人才。因為張涵喜歡以數字說話,又規定所有官吏卸任時需要經過審計,所以,對會計的需求非常大。所招收的十二名人員多是財會人員。考試的時候,就見考場裡人手一把算盤,手指翻飛把算盤珠子打的霹靂啪啦響。考官忍不住心中大恨,暗道“有辱斯文”雲雲,面色慘不忍睹。時人知道結果後,也取笑說“這不是明算科,而是虞科!”

 說起來,中國的聰明人從來不曾少過。計帳方式展很快,自張涵把帳目分為收支兩欄後,迅又被人分作四欄,依次“舊管、新收、開除、實在”。這四欄也就是後來會計帳目中的“期初余額、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額”。這種計帳方法就是赫赫有名的,於唐朝,興於宋朝的“四柱清冊法”。

 明經考的也是《五經》,但考的是家法,要求也遠不如秀才嚴格,能通一二經即可。不過,天下讀書人學的就是這個,又以為容易考取,應試者卻是最多的,競爭也很激烈。

 進士科考的是詩賦,一般字寫的不差,詩賦寫地好。便可以了不過,進士科的地位不高,和明字科一樣,都是為了選拔文秘人員。當然,文秘也是升官的捷徑,這個古今如一。

 營造科主要是選拔精通建築、營造等技藝的人才。

 在古代,工匠的地位比較低,連管理這些事務的技術官吏也被人看不起。張涵特意設置了營造科,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是,張涵擁有崇高的威望。很容易便說服了張澗、戲志才等人。這些元老重臣不加反對,其余大臣的反對,影響就不大了。張涵力爭之後,又適時大幅削減了錄取名額,減少到三名。大臣們也就給了張涵一個面子。過後想想,大臣們隱約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似乎張涵本就沒想多取——堅持也好。削減也罷,都是為了討價還價。不過,張涵後來現,大臣們越來越難以騙倒了。

 考取地三人,都是原將作大匠、今工部尚書岑濤的屬下官吏。張涵多少有些失望。提高技術官員地位的目的。算是達成了,但招攬出色工匠的目的卻失敗了。在岑濤地提醒下。張涵才想起來,盡管他傾力普及教育。可時間尚短,識字地好工匠依然罕見。

 於是。張涵詔令地方官吏選拔優秀工匠,連同其得意之作一起送往信都參加年中舉辦的皇家百工大賽,獲勝者可以得到重獎及皇室認可的“能工巧匠”的稱號。自然,張涵的不務正業,引起了大臣們地警惕。為了防微杜漸,大臣們引經據典勸諫張涵切莫玩物喪志。短短幾天內,奏章如雪片般紛至遝來。張涵對待勸諫的大臣向來寬宏,即使是沽名釣譽者,也就是貶斥了事。大臣們沒有了後顧之憂,也慣於時不時地上書言事。

 張涵不得不在朝會中專門向大臣們解釋:“我不是喜歡玩樂。而是為了交流技術,普及技術”。又以水車的倒子,來說明一項關鍵技術地明和普及具有多麽重要的意義。張涵說地口乾舌燥,還有大臣頑固不化……

 這樣的麻煩,有時候,張涵也很是惱怒。

 可是,張涵知道,防民隻口甚於防川。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人能包打天下,再聰明能乾的人也難免會有所疏漏。大臣們說錯一千遍,也沒有什麽,畢竟采納與否,還是他自己做主。最怕大臣們明明看到了錯誤,卻不願,也不敢說出來……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了“百花齊放”的事。不知道為何還會有人那麽佩服本朝太祖?本朝太祖公開征求意見,要各界人士解放思想,幫助獻計獻策,結果,被人說到痛處之後,竟然倒打一耙,說是“引蛇出洞”,置國家和自己的的信譽於不顧,將提意見者全部打成了右派。後世證監會、時空管理局的行為,何止是小巫見大巫,簡直是不值一提。這樣無恥的事情,連那個厚著臉皮稱自己是“十全老人”的家夥,都乾不出來。難怪“人不要臉天下無敵”會為今人所推崇。哎,一個頂尖的政客、一流的軍事家、二流的文學家、不入流的統治者,如此而已。後來,就是文化大革命了……不說了,言歸正傳。

 所以,張涵待大臣們始終很寬容,雖然常常氣的夠嗆,恨不能偷偷扎大臣們的草人,也不肯因此而重懲他們。不是張涵氣度大,而是知道孤家寡人是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的,便隻好忍了。

 在古代, 兵書不是誰都能看到的。一方面,書籍是貴重物品;另一方面,官府也嚴格限制兵書戰策的傳播。張涵當了皇帝,也覺得此事甚有必要。黃巾之亂中,若是張角精通兵法,恐怕如今還不知怎麽呢!故而,武科考的是騎、射,並要具備一定的文字、算數基礎。而且,還要求應試者身家清白,還必須有人舉薦。

 這一場考試下來,張涵是寧缺毋濫。秀才就錄取了倆,明法六個,明算十二個,明經十二個,進士和明字各六個,營造的仨,家上武舉六個,一共僅錄取了五十三人。這五十三人卻無一不是一時才俊。張涵高興之下,便在宮中親自設宴招待這些新進士,並在宴會結束後,使諸人插花披紅,由鼓樂儀仗擁簇出皇宮正門,以二位秀才為跨馬遊街,備傘蓋儀一路送回會館住所,以示榮耀。

 那一日,看熱鬧的人擠滿了街道兩旁。新進士騎著高頭大馬,行到何處,何處便是喝彩聲雷動。新進士們倍感榮耀,有種不飲自醉的感覺,人生得意至此,夫複何求!

 況且,不僅民眾都願意看,達官貴人們也爭相品評。不少新進士被他們相中,大登科後小登科,成就了一番好事。

 這倒正應了那句老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