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生指南》第35章 女婿上門[上]
“外甥張涵,拜見舅父大人。”

 張涵猶豫了一下,做了個大揖,還是叫了舅父,對於如何應付老丈人,他還欠學。

 “哦,起來吧!”

 王烈是很和藹,笑眯眯地看張涵行禮,然後還了個平揖。這個,張涵也沒有什麽可抱怨的,王烈是他舅舅,又是他丈人,見了長輩,行大揖是應該的。王烈還了個次一級的平揖,已經是很客氣了,就算是拱拱手,張涵也不能說什麽的。

 張涵是五月十六抵達平原縣王村的,他先去外祖家裡,又令人投了帖子到王烈府上,都是實在親戚,張涵也沒有那麽些窮講究,第二天就來登門拜訪了。

 王烈的個頭不高,張涵估計與他自己差不多,約在七尺三四上下,三十多歲的年紀,身穿一襲半舊的細布青杉,簡單地用玉釵將頭挽起,但儀容俊朗,容止有度,自有一番氣度。

 張涵在打量王烈,王烈也在打量張涵。巧的是,張涵也穿了一身絲綢青杉,寬袍大袖蛾冠博帶,身上乾淨利落,沒什麽裝飾,只在腰上懸了一塊玉佩。一張圓臉平凡普通,唯有眼睛溫潤有神,目光流轉間,頗有幾分氣概。張涵手底下幾百號人使喚慣了,言語不卑不亢,氣度沉穩,神態自若。

 王烈看了,很是滿意的。男人嘛,長相不重要,關鍵是要看氣度。言談舉止中,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格局來。王烈在自己的學校裡,便很注重這方面培養,從他學校出來的學生,說話走路都與常人不同,別人一看就能分辨出來。他看人的眼力自然也是有的。

 平原王氏乃是張王氏的娘家,有了露臉的事,張王氏自不會忘記自己家人。古人雲,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張王氏第一時間就把《張氏子娛母故事集》送回了家中。加之,張王氏與王烈時有書信往來,近兩年張涵也時常給王烈寫信請教一些問題,王烈對他也有一定的了解。

 兩人說著話,就進了堂屋屋子很寬敞,正對著門是一排大屏風,畫著幾幅人物畫,張涵匆匆看了一眼,似乎是論語中的故事。屏風遮住了去內院的門,王烈引著張涵來到上,背屏風而坐,左右各擺了五張矮幾,坐著七八個人。張涵坐定,才有空打量在座諸人,這才注意到,原來都是十幾歲的少年人,其中最年長者,也不過二十幾歲。右邊坐的少年尤其年幼,只有十四五歲,面容尤有幾分稚氣,個子卻比張涵還要高出二寸。以幼年而居尊位,又如此‘出眾’,張涵就好奇地打量了幾眼。

 “這位是我的外甥,姓張名涵……”

 “這位姓管名寧,北海朱虛人氏……這位是華歆,平原高唐人氏……”

 王烈逐一介紹在座的諸位給張涵認識,張涵也一一與之見禮,這在座的諸位,卻是以年幼的兩人為尊。原來,北海管寧有事經過此地,幾天前登門前來拜訪,王烈與之交談後,大感驚奇,遂特地請了平原的少年才俊前來作陪,主陪就是高唐華歆。

 書生聚在一起,談的自然是書。張涵自幼熟讀典籍,五經都能倒背如流,說起這個來自然沒什麽為難的。雖然他志不在此,近兩年又分心於其它,對經學談不上特殊成就。在《易》、《尚書》、《詩》、《禮》、《春秋》中,只有《左氏春秋》牽涉到了軍事、法制、歷史等眾多內容,張涵研讀較深,頗有心得。其余不過泛泛而已,不過,張涵博覽群書,極為熟悉典籍,隨口即能大段大段的引用原文,使得他在討論中,毫不遜色。

 “涵兒,上次來信說正為《九章》作注,不知現在怎麽樣了?”

 張涵大樂,到底是實在親戚,老丈人拔刀相助了。王烈十分清楚,張涵擅長的是算術。考經辨義雕章琢句,實非張涵其所長,顯不出他的本事來。王烈既然給了機會,張涵自要好好表現一番。

 “涵兒出來前,剛好完成,正要請舅父指點……”

 張涵在袖子裡,掏出一本書來,雙手捧起,遞給了王烈。他出來前,對此行已有打算。張涵的長處在於眼界、《左傳》、兵法和算學,思之再三,張涵決定以算學求名,早早就把《九章集注》印刷成書。

 回過頭來,張涵看見管寧正好奇地看他,便又掏出一本,順手遞了過去。

 “也請管兄指教……”

 張涵一連掏出了三本,就拿不出來了。他又不知道在場會有這許多人,自不會預備的人手一本。

 “不敢,不敢,《九章》實非管寧所長……哦,騶縣張氏,張兄莫非便是張氏子不成?”

 雕板印刷雖已面世幾年了,但距離普及,還是遙遙無期,天下以雕板印刷的書籍,不過十余種而已,還都是先賢的典籍。管寧見張涵自己給《九章》作了本注,拿出來的就是雕板印刷的書籍,不由就想到了一本書——《張氏子娛母故事集》。

 張涵以故事大王揚名,實在拿不出手,所以,王烈剛剛都沒介紹。於是,他憨厚的笑笑,有點不好意思的笑著說了句。

 “嘿,正是不才。”

 作為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位小說家,張涵的名聲實在響亮,他話音未落,便聽周圍幾人都“哦~”了一聲。那聲音高低各有不同,意味深長很,張涵也隻好露出標準的笑容,團團地作了個揖。那華歆以高行聞名,管寧以操尚著稱,這又來了個孝子,互相打量一下,都覺親切。

 眾人點頭的點頭, 還禮的還禮,隨即嗡嗡聲四起。一時間,倒把張涵小小年紀,就為《九章》作注的事情忘在了腦後。

 管寧、華歆幾人上下打量了一陣兒張涵,見其有些不自在,這才驚覺自己失禮了,連忙散開聚在一起翻看起那《九章集注》來。

 本著一貫的奢侈浪費精神,《九章集注》仍然采用了上好的白紙,潔白平滑,柔軟有光澤。管家世有名節,小有資財,管寧卻也很少看到這麽好的紙,摩挲了幾下,頗覺用這樣的紙印《九章集注》,可惜了。好在張涵的行書圓潤遒健,雄奇秀美,又有進步,勉強配得上這紙,管寧並沒說出什麽來。

 別看管寧說的很謙虛,但讀書人沒有不習《九章》的。這東東是大漢國編纂的數學官方指定教材,馬援、鄭玄、劉洪等人都很擅長《九章算術》。管寧自己也下過苦功研究過,對於《九章》,自以為是有些心得的。就因為他用心研習過,知道《九章》的艱難,所以,他對張涵為《九章》作注,是不以為然的。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ps:明天三更,半夜還有一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