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生指南》第42章 相聚[下]
實戰這東東是要死人的,張涵在族學裡是花了大量心血,每個學子都識文斷字,學習了五年以上,武藝嫻熟,張涵再準備廣種薄收,也舍不得拿他們冒險。張涵沒有另一個五年了。但實戰這一關是必須得過的。每人一套鐵甲不是問題,再多幾百套,張家也拿得出來,問題是張家不敢拿出來。張涵就給學子們配備了精製的鎖子甲和特製的內衣——混合了柞蠶絲織造的細麻布極為致密堅韌,可以抵禦弓箭。在適當的時候,他還會配些兒簡陋的皮甲和盾牌。

 小作坊的機械化程度始終不盡人意。車床以麻繩牽引,工匠用手持刀具切削,只能造個箭杆、木棒什麽的。螺絲是套扣的,螺母是鑄造的。螺杆、荊輪、軸承和齒輪等零件,都在實驗研製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就曲折了。水壓機之類的,都是傳說。鎖子甲的小鐵環用杠杆錘衝壓出來的,但使用人字齒輪的杠杆錘只能衝壓些兒小零件。直到最近確定了幾組齒輪的外形,鑄造出一批耐用的齒輪後,才製造了大型杠杆錘——能夠衝壓頭盔、面罩和板甲的大甲片,可以批量生產板甲。

 在此之前,張涵也讓人用手工打造了幾件全身甲和板甲。然而,這些盔甲都被他收藏了,並沒有流傳在外,也沒幾個人知道。連玄甲(鐵甲)都不能公開穿出去,張涵自不會把這些盔甲傳出去招災惹禍。

 “走吧!都在裡面等你們呢!”

 幾個人說了陣兒閑話,張涵與兩人一起進了卞南莊,張奐和伍子方是最後抵達的。張澗,張、張憙等人早就回來了,加之,張涵這兩年挑優秀學子留任的,二十個余人濟濟一堂,把正堂裡擠滿滿的。眾人許久未見,都忙著敘舊。

 “好了,安靜,安靜一下,都坐好了,要敘舊一會兒再說,先說正事……”

 張澗說了兩遍,屋裡才靜下來。

 “十七,你看……”

 “三哥,這一年多,族學變化不小,你也都知道了,你就把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張澗過去這段時間裡,多半也在外面奔波,三個月前才回來。細數起來,族學裡資歷較老的,在這兩年裡,都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族學。張奐加入了魯國郡國兵,伍子方遠走邊郡,張上雒陽為一太學生,張憙外出遊學……反正,到了熹平六年的夏天,就全都不在族學了。

 自從張涵意識到,自己留在族學的時間會越來越少,終究是要離開的,他就決定,將族學中所有這些老資格、威望高、當過教師的,全部以各種名義派出去。張涵不是不相信他的朋友,但不經過考驗,他也不敢說誰是完全可信的;而經過了考驗的,又不是朋友了。張涵不會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他並不想考驗他的朋友,也不會給他們機會。張涵越來越像一個大漢國人,但在內心深處,他依然如故。

 對著張澗說話,張涵說的很直白——“天下將亂,大丈夫建功立業,當在此時!”把張澗派出去容易,但不傷感情,不令他覺得生份,就需要一個非常恰當的理由了。張涵想了很久,決定讓他主持建立一個情報網絡。

 張家已經有一套商業情報網了,但那是半公開的,有心人都知道,一旦真有事情,根本指望不上。張涵準備重新建一套情報網,規模不用大,最初有二三十人即可,這個情報網平時處於半休眠狀態,只是潛心展,一部分很少活動,另一部分乾脆就不活動,直到需要的時候,才揮作用。張涵邊說,邊遞了一疊資料給張澗——所有參與商業情報網的族學子弟,都被要求每三個月提交一份觀察報告。

 張涵要人手有人手,要錢財有錢財,自是不甘寂寞。在張家展勢力,基本已經到極限了,再展下去,就要靠時間慢慢滲透了。自然而然,張涵就把目光轉向大漢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個小小的情報網是張涵的第一步嘗試,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隨後,張澗便時而跟隨著商隊,時而獨自遊學,往來於大漢國的南北各地,親自安排了二十六個人潛伏了下去。這些人都來自於張涵訓練的仆役中,識文斷字,學習過繪製地圖和收集情報。他們每人都得到一筆錢財,有的扮做小行商,有的開了家小酒肆,也有的充作商人深入北戎南蠻與之交易。因為沒有刻意收集情報,也沒有迫切目標,除了一人意外身死外,其余人都順利的落地生根了。

 萬事開頭難,為了這個底子,張澗忙了整整一年多,才把順利完成此事。待到他重新歸來,族學已是面目一新了。族學裡這些小先生們6續離開,張涵便很自然地在族學畢業的學子中,挑學問好的,能力出眾的,來頂替他們。這些人都是十七八歲,二十來歲,是張涵親自**來的,又是他一手提拔的,這樣一來,張涵離開後,在相當長時間內,也不用擔心他的影響力被削弱。

 然後,張涵對族學裡的課程進行了進一步深化。族學原來的課程,是軍事、《詩》、《禮》和算術等課程並重。

 在學子有一定基礎以後,進一步深入就必須選擇方向了。族學學子們學習的課程是一樣的,卻被分成軍事、政法、農事、工學和格物五個興趣小組。

 軍事組當然是以兵法為主,主要研究《司馬法》等兵書戰策,以及能夠找到的各種戰例,並經常進行兵棋推演、製訂軍事行動計劃。

 根據實戰中反映的問題,張涵不斷完善著族學的演習和訓練,使之愈貼近實戰,並把兵棋推演課列為族學裡的必修課。每兩月一次大比武,一次兵棋推演比賽,彼此交錯進行。同時,張涵還要求每個人都會製訂軍事行動計劃,然後選擇出其中典型的計劃——包括正確典型和錯誤典型,加以實際演練,使製訂者切身體會計劃是否可行。離山後面連綿不斷的山地,成為族學練兵的主要場所。

 在這些活動中,軍事組成員往往獨佔鼇頭,佔據了大半江山。當然,族學裡軍事組成員最多,佔了總人數的四成多——在族學裡,張涵還是有號召力的。天下大亂,軍隊是最重要的,打不贏說什麽都白扯。不過,軍事組要求也高,只有具備實戰經驗,刀上染血,或自己受過傷,才被承認是真正的一員,其余的都是預備成員。

 其余的學子中,政法組佔了一半,農事、工學和格物佔了另一半。周南先生(岑晊)親自帶政法組,也挺有吸引力。加入農事、工學和格物這些人裡,少數是對這些感興趣,更多的則是身份低微,為人穩重,考慮了將來的出路。工學後來又分為機械和冶煉兩門,格物包括了物理和化學的內容,與工學很相似,但格物組側重理論和試驗研究,工學則重視生產實踐。有人說,農事組的,多出沒於植物園;格物組的,常盤踞在實驗室;工學組的,就流竄進小作坊了。

 有學子的加入,植物園的種植方法被整理成體系。王大與宋老漢的經驗也整理成文字記錄。大致說來,學子們將之分為土壤、水、氣溫、肥料、陽光若乾要素,並將選種、育種、苗圃、嫁接和溲種等方法廣泛的運用到了種植之中。學子們記錄著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並觀察記錄各種植物在不同環境下的生長情況。張涵不指望,短期內見成效,時間長了,總會有聰明人鼓搗出東西來的。

 “……,族學的情況大致如此。過兩天,就有一次兵棋大賽,所有人都要參加。族學的情況就是這樣。”

 張澗介紹完情況,張涵立刻接著說下去。

 “族學的子弟,都是張家人。今天,跟大家說這些,是請大家今後,繼續像以往那樣,為族學提供幫助。過一陣兒,我就要去雒陽,再見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所以,請大家來一起來聚聚。我不在的時,有事情,多跟三哥商量……”

 張澗回來以後,與以往一樣,繼續負責族學的日常管理,同時還增加了那個小小的情報網絡。張涵今天的話,基本樹立了他掌總的地位。張奐、伍子方各領一方,為實戰訓練提供幫助。再過一陣兒,張涵準備把伍子方調回來,邊郡太危險,若真有個意外,就不值得了。張待在雒陽,以後會負責關中一片。張音在商業情報網的觀察報告很有見地,在整理分析資料資料方面,也表現出色,被張涵重新要回到族學,負責組建了一個情報分析小組,直接對張涵負責。

 張涵還安排族學學子們在卞南莊開了幾個班,對所有人開放,免費提供識字和算數教育。此外,從族學畢業的學子,也有一百多人了,張涵也要求他們照此辦理——他們都可以向族學推薦優秀的子弟。這一塊,被張涵交給了岑濤負責管理。

 這些事情,張涵自會一一交代下去,此刻卻不必多說,今日是相聚的日子,在座的都知道,張涵被舉為茂才,這一去至少也是千石的縣令,都替他高興,酒宴一開始,就紛紛上前敬酒。張涵把族學安置妥善,也去了個心事,便來者不拒。

 端著酒杯,張涵心潮澎湃,苦心經營這麽久,終於要開始了。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有沒用的票票,扔給俺好了,俺不嫌棄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