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宋之榮耀》第7章 正是如此
離開趙環環和趙珠珠的寢宮後,王晨心情沉重,他想不出來,這對姐妹怎麽會做出那樣的決定。

 趙環環和趙珠珠說,其他那些姐妹悲慘的命令讓她們很是內疚,她們那些姐妹,許多人已經對未來完全失望,大部的人不想再嫁人,她們想出家當個方外人,為在北地死難的姐妹祈福,不再過問塵世中的事。沒有經歷過任何苦難的趙環環和趙珠珠也被姐妹們觸動,已經當著其他人的面做出決定,她們也要出家,為死去的姐妹及其他親眷祈福。

 她們這輩子,也不想嫁人,不想再有其他夢想,隻想和其他姐妹一起承受悲傷,讓自己解脫。

 兩姐妹這樣的決定,王晨甚至不知道如何相勸,最終只能無奈地離去。他知道,這兩位公主如果真的這樣決定了,那對他來說是個解脫,他不要再糾結於娶誰,可以名正言順地和虞家聯姻。

 但他卻沒有一點輕松的感覺,他將這兩個公主救出金人的俘虜營,從來沒想過要讓她們過那種清苦的日子,他自然希望兩姐妹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擇一夫婿嫁人,然後生子育女,過上快樂的生活。

 王晨也知道,姐妹兩人在一群受了百般苦楚歸來的姐妹還有她們的母輩皇妃影響後,心情變成這樣,做出如此荒唐的決定,還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她們只是一時衝動,不是真的這樣下決定。

 王晨回到府中後,心情也一下子不太好,看到他回來的虞若然,原本想過來陪他說會話,但看到他一臉的鬱悶,也沒多說什麽,問候了兩句,也退下了,並將身邊那些服侍的人都揮退。

 王晨獨自躺著。想好好想一下這件事,但又不知道如何想,如何去做出決定。

 正在這時候,下人來報,說是張所來訪。

 一聽張所來訪,王晨馬上從榻上起來,令下人。趕緊將張所帶到書房裡來。

 在這次官製改革後,張所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是王晨在尚書省的副手。

 另外一個叫許翰的人被任命為尚書右仆射,與張所一道,協助王晨做事。

 原本尚書省的左、右仆射都是兼領中書侍郎和門下侍郎的,任這樣職的人。也就是理所當然的宰相。但在朝政改革後,中書令、侍中、尚書令重新成為實職官員,尚書左、右仆射的地位下降了不少,暫時還未歸到宰相位列中,但他們都是當朝宰執,位高權重。

 與唐朝一樣,尚書左、右仆射分管尚書省的三部。但具體分管又不太一樣。

 任尚書左仆射的張所掌管吏、兵、戶三部,尚書右仆射許翰負責刑、工、禮三部。從具體的分工上也可以看出來,尚書左仆射比尚書右仆射職位要重要一些。再加為王晨與張所一向關系不錯,張所又是得他提攜、推薦才得以連續任重職,其子張憲又一直是王晨的親信,他與王晨的關系非常密切。

 朝政改革的事,王晨主要交給張所去具體負責,許翰及其他六部主官協助。可以說,張所是現在朝堂上最忙碌的人。幾個月下來,他整個人消瘦了很多,不過乾勁依然十足。張所是個不浮誇的人,做事很實際,也非常有條理,連架子都不會擺。當年能接待嶽飛這樣的不得志軍官。並盛讚嶽飛以後會有大成就這一件也足可以看出其挺有眼光,這一切都是王晨給予其特別相看的最重要原因。

 在政改開始,宗澤這位老臣退居二線後,王晨曾想過讓張所也出任宰相。但因為李綱表現的太強勢,王晨希望有人能扼製一下,所以就說服小皇帝趙諶,讓能力同樣不差的張浚出任。張所與他關系親密,如何這個時候讓張所出任宰相,那李綱很可能感覺到他的威脅,還不如讓張浚上。

 王晨這樣做,私心是比較重的,但最終的因素是為了更好地改革和發展。

 雖然說王晨知道,在封建時代,要做出重大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不現實,但他可以在現在朝政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唐朝時候一些值得借鑒和稱道的地方,做出一些改變。這樣的改變不會遭到很強烈的反對,畢竟這些並不是非常新鮮的事務,只不過稍稍理順,並注入新的活力而已。

 在政改方面,王晨得到最大的支持就是來自張所,這個一直以來力求變革,期望大宋更加強大,並曾自告奮勇去北方主持事務的官員。

 今日張所,到府中來找他,也肯定是有要緊的事,王晨自然不敢怠慢,馬上接待。

 “下官見過涪王殿下!”見到王晨後,張所非常恭敬地行禮。

 “張相公不必客氣,這裡只有我們兩個人,就隨意一點吧!”王晨樂呵呵地示意張所落座,並揮退了所有的下人,“不知今日張相公來拜訪,有什麽要緊的事說?”

 與張所之間討論事兒,王晨從來沒有什麽虛的客套,都是直接說事。大家都很忙,現在是非常時期,這些虛禮就都免了。

 張所也沒再客套,依著王晨的吩咐落了座,並馬上從懷中掏出一份文稿,交給了王晨:“殿下,這是軍製改革開始後,各地軍衛建設情況的報告,所有軍衛的都統製、統製官等各級將領的任命,各軍衛軍士的人員數量,還有駐地情況都全在裡面,請你過目一下,看看需要做哪些調整。”

 一看那麽厚的一疊文稿,王晨一陣頭大,沒一點翻閱的興趣。他馬上吩咐張所道:“張相公,這些東西看了要費一段時間,不如你講給我聽聽吧!”

 聽王晨這樣說,張所也沒推辭,拿過那份統計了許多非常重要數據的文稿,和王晨講述起軍隊改製的相關情況。據張所講述,軍製改革後,大宋軍隊中正規的禁軍大概有九十五萬,共分三十個衛軍,每個衛軍大概是三萬人左右,分駐在全國各地,但大部軍隊都駐屯於黃河以北。

 河北兩路、河東、川陝方向所佔兵力大概有一半以上,約六十萬人。這些兵馬的整編還在進行之中,整編完成大概需要半來年時間。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衛軍的都統製、統製及其他各級將領都已經到任,只要這些將領在整軍時候不出意外,基本不會出大的問題。

 在整編的過程中,訓練也在加強,特別是那些以騎兵為主的軍衛,更是刻苦訓練。

 戰爭並未遠離,強敵依然在側,任何時候都是不能懈怠。

 其他人馬組成廂軍,差不多就是後備役人員,總人數約兩百萬。

 這些人員,基本和後世時候的民兵差不多,他們大多時候都是務農或者做小工謀營生,在有戰事發生,軍隊需要動員的時候,他們是第一批補充人員,並且是負責後勤保障方面主力人馬。

 禁軍將士的餉銀比之前提高了一些,並且他們的其他待遇也提高了,臉上不再刺字,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員,也不再充入軍中。廂軍除了骨乾力量外,沒有戰事情況下,基本沒有餉銀,但戰爭動員的時候,他們有職事要負,那自然就有報酬。

 軍功的獎賞方面,及撫恤制度方面,也制定了非常詳細的規則,最根本的宗旨就是賞罰分明,讓那些為國浴血奮戰的將士,不會流血又流淚。

 所有這些制度的改變,都是王晨依照後世他所了解的軍備制度方面的條條框框進行改變的,當然肯定是依據現在的形勢及軍隊的基礎制度,改變那些他認為不合理的方面。一些這個時代被廣泛認可的東西,他並不打算修改,就比如每軍的具體組成及分級,不會生搬硬套後世的什麽師、旅、團這樣的劃分,也不會按上什麽旅長、師長等職務,這些還是依然按照現在的制度劃分而施行。

 在將大概情況都報告後,張所滿臉笑容說道:“殿下,軍備如此整頓後,再加強訓練,我大宋軍隊的戰力肯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炸藥還在繼續研製和改進之中,要是以後再有征戰,那取勝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這一點是必須做到的!”王晨心情比剛才好多了,但他也馬上提醒張所道,“張相公,但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馬匹的問題。我們目的沒有佔取任何一個優良的牧馬地,河套及青海這樣優良的放牧戰馬的地方,依然在胡人的掌握之中,這是我們接下來必須要改變的情況。”

 王晨所說這一點, 張所完全認同,“殿下說的極是,我們戰馬來源問題沒辦法解決,那我大宋騎兵的戰力永遠沒辦法提到很高的層次,金人所獻的戰馬,質量並不是上佳,而且他們隨時可以找各種理由中斷戰馬的進貢。要是我大宋與其開戰,那自然就不會有了。只不過現在河套和青海,全在西夏人的掌握之中,我們要對西夏人開戰,卻是有點勉強。何況,我大宋剛剛經歷了幾場大規模的戰事,國庫消耗頗多,天下百姓需要休養一段時間。”

 軍隊將士的待遇提高,這一方面的開支也就大幅度地加大,還有武器研製方面,戶部尚書趙開可是經常在哭窮呢!

 “這說的不錯,不過對西夏的戰事準備卻不能耽擱,必須要及早進行!”王晨壓低聲音道:“我相信,現在的西夏肯定準備與金人聯合,對抗我大宋!畢竟現在我大宋的實力,遠勝於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國家!”

 “殿下的意思是,到時我們可以用西夏人與金人聯合侵犯我大宋邊境為由,對西夏人舉兵事!”

 “正是如此!”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