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之榮耀》第220章 準備工作先做好
虞允文當然震驚,畢竟現在我大宋與金人正在進行這般大規模的戰爭,而在這次大規模的戰爭中,原本與金國聯盟的西夏人,並未有什麽動靜,最多只是虛張聲勢。

 要知道,在與我大宋軍隊打戰之前,金人可是一再要求西夏出兵,共同攻打大宋的。

 這樣的情況下,要對西夏人動武,那有點師出無名,會讓天下人愕然。

 但有一點虞允文認同王晨所說,要想辦法將青海一帶的牧馬地盡快奪回來。沒有好的牧馬地,就不能持續的產出良馬,也就不能組建一直精銳的騎兵。沒有精銳的騎兵,怎麽可能打敗北方遊牧部落?

 自大宋立國以來,就是苦於牧馬地失去,沒辦法得到更多的良馬,因此才沒辦法建立強大的騎兵,沒辦法與盛唐一樣,在和遊牧部落交手時候佔上風。

 不過要奪青海之地,與不能攻西夏,又相互矛盾,虞允文一下子沒理清思路。

 “彬甫,你不要擔心我大宋對西夏出師無名,”王晨意味深長地笑笑,“要打仗嗎,任何理由都可以找出來,連金人南侵我大宋,他們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大宋收復故地,有什麽不能做的?青海之地,在唐朝時候就是我中國的領土,必須要回到我大宋的懷抱中才行。”

 說這話時候,王晨是一臉的堅定,當然也是一臉的“無恥”。

 聽王晨這樣說,虞允文也終於明白過來,沒再說什麽,跟著王晨哈哈大笑起來。

 他完全被王晨的激情所感染。收復河山,複我疆域,及至開疆拓土,這是任何一個武將都渴望做的事,虞允文也是一樣。如今看到了希望,我大宋軍隊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增強。連強大的金國軍隊都這麽快被擊敗,王晨這番話充滿了誘惑,如何不讓他浮想聯翩?

 想到有朝一日,大宋的鐵騎馳騁在天山腳下,胡人部落臣服於我大宋,虞允文想想就激動。

 王晨不是一直在說要複漢唐時候的雄風嗎?丟失已久的天山、西域,如果有一天重回到大宋的懷抱。那是件多麽激動人心的事?虞允文渴望自己終有一天,率領大宋鐵騎,征戰在青海、馳騁在天山南北。如果他有一天能刻石記功於燕然,必將永載青史,就如盛唐時候的李靖、李世勣、裴行儉一樣。

 “元帥,卑職希望有一天。能率軍征戰於青海之濱,馳騁在天山、燕然!”滿心激動的虞允文,在王晨面前傲然站立,大聲請命。

 王晨伸手拍拍虞允文的肩膀,大笑道:“你肯定會有那麽一天的,希望我也有!”

 說起這件事後,王晨也將一支特別行動隊召集起來。將他們派往西夏境內,負責打探西夏境內的情況,當作他們進一步的實戰訓練。再令率軍鎮守太原,在後續的行動中沒太多表現的韓世忠部,派出人馬往西,加強訓練,爭取早些適應高原地形。

 同時他也傳令給鎮守與西夏接壤的麟州、府州、豐州的幾位折姓大將,折可求、折可同、折可致等人。讓他們做好與西夏人開戰準備,嚴防西夏人可能的入侵。

 要想持續獲取戰馬,那青海之地必須要盡快得到,王晨不介意很快就與西夏人交手。

 而要與西夏人交手,有一支現在並沒過多調動的軍隊,王晨是必須要依仗的,那就是折家軍。

 現在的折家軍主力。主要還在麟州、府州、豐州等與西夏接壤的地方。而折家將系列中,主力將領也仍然在這一帶,特別是折可求這個主鎮麟州、府州、豐州的折家當家人,在這一帶鎮守了多年。

 隨著老一輩的折家將相繼離世。現在折彥質和折可求成了折家軍中的頂梁柱。

 折可求是現在折家將中輩分最高、年齡最大者,是折家的當家人,他在折家中的威望無人可比。

 而折彥質是折可求之兄折可適之子,比現在主鎮麟州、府州、豐州三州的折可求小了一輩,但地位卻已經在折可求之上,不過因為家族的家規所定,折彥質還是要聽從折可求的話。

 與折可求同輩的折家將還有折可久、折可與、折可規、折可通等人,但他們的能力都不怎麽樣。倒是與折彥質同輩的幾個人,折彥文、折彥適、折彥若、折彥顏、折彥野等,在軍中逐漸露了頭角。

 大宋軍中武將成一系的情況很嚴重,這些折家系的將領,與折可求同一輩的,現在都在麟州、府州、豐州一帶,而與折彥質同一輩的都在其軍中。但無論是在麟州、府州、豐州的折家人,還是在折彥質軍中的折將家,折可求有什麽命令,他們還是不敢不從的,連折彥質都是這樣。

 王晨非常想改變這種小集團、山頭主義的情況,但為了保持麟州、府州、豐州一帶的穩定,為了提高折彥質部的戰鬥力,並沒將他們折散,甚至這次北伐時候,也沒動用折家將的力量。

 當然,他這樣做,目的就是防止西夏人的趁火打劫。

 但與金人之戰停歇後,他要采取行動了。

 折彥質手下的折彥文、折彥適能力都很不錯,王晨想將他們弄到自己帳下。

 他這樣做,目的有二,一則想削弱這種武將家系的力量,避免生亂;二則讓自己麾下能戰的將領進一步增加,並能影響到折家將這樣的老牌武將家系力量,進一步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與折家將相比,在前些年非常有名望的種家將,隨著種師道,種師中的殞落,已經人氣不在,後輩的種家人,在隨種師道、種師中征戰過程中,已經全部戰死,僅有的種家人,還是旁室左支。

 在征戰中,王晨一直渴望手下能征善戰的將領越來越多,無論是折家將、還是種家將的後人,他都希望能將他們搜羅到手下,讓他們為國征戰。

 他相信,這些家系的後人,血性依然存在,他們自幼長於軍中,對軍旅生涯會更加熟悉,只要能力還可以,稍加調教,就是一員戰將。

 在做出這些安排以後,王晨也給折彥質去了一份密信,將他的安排說明,要折彥質給折可求寫一封信,將大概意思講明,要折可求做好討伐西夏的準備。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距王晨率軍抵達幽州近兩個月了。

 在王晨的治理下,幽州一帶已經慢慢安定下來,並呈現一定的繁榮。

 幽州是內地聯系關外的一處重要關隘,來往內地與關外的行商之人非常多,宋金兩國之間的戰事停下來後,行商之人也多了起來。不過現在對貿易方面王晨還是嚴格掌握,決不讓那些關乎戰略的物質,比如鐵器、硝石等物流出燕雲,但這樣也阻止不了行商之人賺錢的熱情,他們從關外販了很多東西入關售賣,幽州因此慢慢熱鬧起來。

 與幽州類似的是,其他燕雲之州也在慢慢恢復秩序,一些因為害怕大宋軍隊佔領後施以報復手段的當地漢人,在打探到大宋軍隊佔領燕雲之地後沒有任何屠殺的行為,還非常禮待當地的漢人,甚至官府免除了燕雲之地三年的賦稅,這是天大的好事,許多逃離的人聽到此消息後,紛紛返回燕雲。

 許多跟隨金人逃離的人,到了北地後,生活都是無著落,而且他們聽說,大金國要強製遣返北地所有的漢人,被遣返者財產都要充公,這消息讓他們害怕的同時,也紛紛起了主動南歸的念頭。

 一時間,關內關外,到處都是南歸的漢人。

 金人依照協議,也開動動員並逐步遣返北地的漢人。只不過他們做這些事並不是很情願,也想趁機撈一把,結果引得漢人越來越恐慌,爭相南逃。這也給金國及燕雲之地帶來的新的隱患,初步擊退了耶律大石進攻的金人如臨大敵一樣,將國內大部兵力都動員起來;而燕雲一帶的宋軍也是如此,怕出現騷擾的王晨,也令全部人馬,都處於最高戒備狀態,以免形勢失控。

 北地的漢人因為各種原因陸續南下,回歸燕雲一帶,這讓王晨挺是欣喜。

 如今的燕雲一帶, 因為大量人口的逃離,顯得挺荒涼,許多村鎮都沒有居住,許多田地拋荒,王晨希望諸多的漢人南歸後,能徹底改變這一帶的荒涼景象。

 他在下令全軍戒備,以免出現騷擾的同時,也令各將做好迎接及安置南歸百姓的安排。

 王晨清楚,南北的漢人數量肯定不少,幾十萬上百萬都有可能,要是有什麽差錯,那就可能引發事跡,局勢失控都有可能。他不想漢人與大宋軍隊之間出現衝突。

 也就在王晨忙著布置這些事的時候,朝廷派來的、由張浚所領的慰撫使團成員抵達了幽州。

 張浚現在的身份不一般,已經改任吏部侍郎職,是朝中宰執,位高權重,正自意氣奮發。隨張浚而來的,還有一些朝中地位比較高的人,讓王晨驚訝的是,隨使團來的,還有一位特殊人物。

 不是別人,卻是虞允文的妹妹,那個替他掌管府中事務的美女虞若然。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