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全球三國》第4章夫余、高句麗、3韓介紹
夫余,在地圖的右上角淡黃色區域顯示,其下是高句麗,注意,朝鮮半島,當時中國佔有一半 ,另一半是原始部落三韓(即馬韓、辰韓、弁韓),是朝鮮半島南部的三國。紅線是李亦奇出擊盧朐河,打鮮卑軻比能的路線。

 地圖長春位置以北的農安城就是夫余王城,高句麗的丸都城就是現在集安,離遼東的丹東不遠。

 夫余:亦作扶余。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活動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民族之一。首見於《史記·貨殖列傳》。一般認為屬於通古斯語族。大約在戰國時期,夫余已為華夏諸國所知。據公元1世紀保留的傳說,遠在北方的“北夷”有索離國,約當今嫩江上遊松嫩平原。索離國王的後裔名東明,向南發展,渡過掩水(今松花江中遊),佔踞了今吉林農安、長春一帶,所謂“東夷之域”,亦即古代原始居民的原住地,遂稱夫余國。它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為鄰;北有弱水,弱水即今嫩江或黑龍江。這地區“最為平敞,土宜五谷。出名馬、赤玉、貂”,“以員柵為城,有宮室、倉庫、牢獄”。在國王之下,設馬加、牛加、豬加、狗加等官,各“加”分領數百至數千邑落。邑落的豪民役使“下戶”為奴仆,社會處於奴隸製階段。刑法嚴苛。正月祭天,斷刑獄。衣服尚白。兄死妻嫂。有軍事則祭天,殺牛、觀牛蹄以佔吉凶,遇敵時,諸加各自為戰,使下戶輸擔糧草飲食。文獻所記夫余的禮節、習俗、衣飾,和近年考古的遺存,都說明他們久已受華夏文化的影響。

 漢武帝時,夫余向漢朝貢。王莽為向“外夷”顯示威力,曾於始建國元年(公元9)派遣賚印綬的五威將軍至夫余。公元1世紀初至3世紀中,夫余實力漸盛。自東漢光武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起,不斷遣使朝漢,與漢基本上保持友好。而同高句麗、鮮卑對抗。安帝建光元年(121)冬,高句麗圍攻玄菟郡時,夫余王曾遣子尉仇台擊破之,解救了玄菟。順帝永和元年(136),夫余王曾來漢京洛陽。以後,高句麗日趨強大,向西發展,漢邊軍退至西蓋馬(今遼寧撫順);但夫余仍親漢,西與鮮卑、南與高句麗對抗。東漢末及曹魏初,公孫氏勢力在遼東興起,夫余屬遼東。公孫氏為利用夫余抑製高句麗、鮮卑,曾以同族之女妻夫余王。公孫氏亡後,夫余又於魏明帝景初二年(238)朝魏。

 丸都山城,位於中國東北集安。

 丸都山城在國內城北2.5公裡的丸都山上,初名尉那岩城, 當地人稱山城子。是高句麗最典型的早期山城之一, 既是國內城的軍事守備城, 又是一座都城,是我國高句麗古城中唯一一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獻記載, 高句麗琉璃明王二十二年(公元3年)冬十月遷都於國內, 築“尉那岩城”。 高句麗第二代王時開始修築,

 目前, 山城東牆,北牆西段,西牆北段保存較好,高處可達4-5米, 由20余層修琢工整的長方形和方形石條構築,結構嚴謹。石材一般長40-90厘米,寬20-50厘米,厚10-30厘米。 自下而上,逐層內收, 上部築有1米左右的牆, 牆內壁下部有一排築洞,相距2米左右。全城有門址5處, 南牆有一處甕門, 東北兩面城牆上各發現兩處門址。

 丸都城內有泉水兩處, 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東山腳下。在南城門匯於—處,注入通溝河。

 城內有古建築遺址3處,蓄水池一處,墓葬37座。宮殿遺址在東側山坡下, 南北長92米, 東西寬62米, 進深作三層階地, 到處是瓦礫和成排的礎石。 了望台亦稱點將台,在南門以北200米的高崗上, 用石塊壘築,高1175米, 登台可望風通溝平原及國內城。 了望台北15米, 發現一處戍卒居住址。東南有一蓄水池亦稱飲馬灣、 蓮花池, 北部尚有石徹池壁。城內的墓葬,石墳居多,大約是山城地戰爭中毀棄之後埋葬的。

 丸都山城曾發生過多次戰爭。 公元28年, 高句麗第三代於大武神王十一年七月, 漢遼東軍隊攻伐高句麗, 直逼都城, 高句麗王公大臣退守丸都。糧草殆盡,形勢危急。 左輔乙豆智獻計, 以池中鯉魚及美酒慰勞遼東軍。 使者代大武神王向遼東軍將領謝罪: “無以將厚意,輒用薄物, 致供於左右”。 漢軍以為丸都城中水草糧食豐足,久圍不利,於是退軍。

 公元244年, 曹魏正始五年; 因高句麗東川王侵擾遼東西安平, 派遣幽州刺史母丘儉率兵征高句麗, 初戰於本溪太子河一帶,高句麗王敗走, 幽州軍隊直追至峴今麻線鄉板岔嶺一帶;“束馬懸車, 以登丸都”。並刻石紀功。 母且儉紀功碑1904年(光緒30年)出土於板岔嶺西北天橋溝的山城山,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碑文所記正日母丘儉征高句麗破丸都山城的史實。

 公元342年, 高句麗第十六代王故國原王重修丸都城, 並移都於此。不久, 燕王慕容率軍攻陷高句麗, 焚毀丸都城宮殿而去。

 故國原王以為難能修複,再遷回平原城。從此, 丸都城便衰落下去。

 高句麗屬於中國,與高麗不是同一概念,而三韓,才是現在高麗棒子的祖宗。

 三韓(即馬韓、辰韓、弁韓),處在朝鮮半島的南部,鄰居是大漢,當時三韓,十分落後,是偉大的李亦奇,也稱李太陽的光輝照耀著它,它們才從原始人走向開化。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