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全球三國》第13節 克什米爾之鷹(3)
惇有取勝的戰爭協議上簽字!”

 …………………………………………

 在部隊分工中,陳武是先鋒,夏侯惇坐鎮中軍,韓浩護送後隊的糧草和物資。

 帝**的後勤力量甚眾(沒辦法,咱帝國就是錢多),本著“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原則,物資分散配給,往往每支部隊後面就直接掛上了補給隊,但大量物資還是依靠後隊,後隊之中又分成若乾小隊,以保證供應。

 部族的的打擊落在後隊上,他們精心選擇一段路,進行攻擊,讓帝**措手不及。

 那天上午,太陽剛出來不久,我們的馱隊上路了,這是一支運送糧草的隊伍,大部分是帝國服兵役的民夫、雇來的本地山民趕著馱子,大部分是毛驢,領隊的正是韓浩(他自嘲自己是毛驢隊長,不過也無人笑他,在皇帝的有效教育下,大家都知道後勤的重要性,將軍們經常輪換去護糧)。

 昨夜十分走運,是在一個平坦的盆地裡扎營,今天上路是往高處走,道路漸漸變得崎嶇難行,馱隊被拉得長長的,前面警戒部隊已經上到半山中,後面的驢子才剛剛過山腳,韓浩行在隊伍中間。

 突然,轟隆一聲巨響,前方山崖大面積滑坡,將道路堵個正著!

 接著,從山頂處飛下一個醒目的火罐,準確地砸中了一匹運糧的驢子,“砰”地清脆一響後,熊熊大火燃燒起來,隨即向四處蔓延,滾滾的黑煙升騰而起。

 一個接一個火罐扔下來,隊伍大亂,驢子驚慌失措地亂叫亂跑,被火燒得在地上打滾,許多牲口驚到跌下山去。

 帝國人員則按照作戰手冊規定,放棄馱子,貼著山壁,以避火焰,大部分人都平安無事。

 到處是火,混亂中有人失足,也有人被火燒著,痛得大叫!

 一個火罐就在韓浩面前碎開,火焰流了一地,火勢凶狠旺盛!灼熱的氣浪,刺鼻的味道讓韓浩嚇了一大跳:這……這不就是石油嗎?

 吃驚之余,韓浩倍感憤怒:“情報局那幫狗娘養的,不是說這兒沒有石油嗎?”

 說真的,人煉的火油、油脂還不放在將軍們的心上,可是如果真是出產石油,那可令人忌憚,因為來源是源源不斷的。(後來帝**回到城中,將讚普捉來怒罵一通,讚普撞天屈道:“我們與部族交戰,他們從來沒有使用過大軍所說的‘石油’啊!”一經調查,果真如此,貴霜軍遠遠弱於帝**,部族根本不需要用此殺手鐧)

 很明顯,韓浩的猜測不錯,火罐就象不要錢般砸下來,燒得帝**焦頭但不爛額。

 部族人似乎是手下留情了,他們是順路將火罐砸下來,不是全面開花,給了帝**逃避的時間,以至於一些膽大的軍官,就象交警處理交通事故一般,指揮人員依次逃跑或者貼壁閃避,人員損失是有但不大,多人受傷,畢竟火罐子一爆開,在此范圍誰都逃不了,其中包括倒霉的韓浩。

 只是一部部馱子被火吞噬,大部分物資被燒個精光而帝**根本無還手之力。

 這天,不止韓浩的後勤隊,還有數支後勤隊受到打擊,帝**的補給立即變得糟之又糟,嚴重匱乏。

 倒霉的事情向來一來就來上一堆,從帝**的出發點到阿卡神山急行大約三天半的行程,但遭遇阻截,陳武的先鋒隊足足用了十天功夫才望到神山的影子,但僅僅望望而已!

 在一處兩山夾路的位置,當著帝**的面,部族將在山崖積蓄多時的石頭盡數扔到路上,徹底地封住了前行的道路!

 陳武並不氣餒,爬到石堆上,仔細檢查,認為尚有可為之處,遂發動軍士搬走阻路石頭。

 帝**的傳統,都是軍官帶頭上,陳武貴為將軍,同樣不例外,親自動手搬運,一人乾兩人的功夫,根本不顧身體,結果就在當晚出鬼。

 那是下半夜時分,部族人十分好心地來喚帝**起床/得漫山遍野都是牛角號,“嗚嗚聲”吵崩了天,陳武匆忙披衣起床,被冷風一吹,不由打了二個噴涕!

 發覺沒事兒,他親自檢查一次哨位後才回帳休息。

 第二天一早,隻覺得腳軟身倦根本起不得床,呼吸困難,先前鐵打也似的人動彈不得,勤務兵一摸他的額頭,嚇!好燙也!

 於是驚動諸人,軍醫一溜煙地衝進來,診治後確定無疑“高原病”!

 針對此病,帝**醫大學開發出了一種中藥製劑,成分有黨參、沙參、當歸、丹參、金果欖之類,效果還不錯。

 而山民的秘方,則用上藏藥中紫、唐古特青蘭,狹葉紅景天、冬蟲夏草等,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後果。

 趕緊用藥,然後軍

 好的醫療方法就是將陳武轉移至低海拔高原或返回平容易好。

 前軍副長官即時按軍隊條文要求接過指揮權,下令將自己的將軍火速往下運,全然不理會陳武的抗議。

 聽聞道路被堵,前軍主將生病被送了下來和後軍遇襲、後軍主將受了輕度燒傷但拒不後撤的報告,夏侯惇倍感煩惱。

 惡劣的自然環境,從天而降的攻擊,有力無處使的窘境,令人真是窩心。

 沒了脾氣的夏侯惇不得不接通了與主帥賈詡的的“全息形象”,向這位大人報告了難堪的前線狀況:“我軍殺敵無,損失了二千五百人的兵力,其中一千七百有或輕或重的高原病,另外八百人中有二百因為失足或者被擊中致命處而喪命,剩下六百人多是帶傷。”

 夏侯惇告訴賈詡道:“他們崇佛,不喜殺生,我軍主要是非戰鬥減員嚴重,就連陳武也不得不下送,不過目前他的狀況良好。”

 “敵軍采取與我軍從不接觸的作戰方案,他們的裝備很差,弓箭不能穿透我軍鎧甲,也很少帶甲,但是他們擁有石油,來源還是個迷……”

 說出來令賈詡十分震驚,要知道,用上石油,在狹窄的山路上投放,那就是“滾湯潑老鼠一

 他嚴肅地問道:“夏侯將軍,你認為我軍還有取勝的可能嗎?”

 夏侯惇精神一振道:“啟稟元帥,有!”

 他滔滔不絕地道:“依照陛下對付‘遊擊戰’的聖論行事,經過下官的參謀處策劃,我軍動用二十萬人,采取步步為營、多處拉網、全面控制山區山頭山嶺的辦法,當可擊破部族區!”

 賓果!絕對沒錯,問題是可行嗎?

 作為帝國核心人物,賈詡完全清楚皇帝的大戰略,帝國的大敵不是部族區,而是西面的兩個大國!在這樣情況,若是采納惇之意見,得益卻少,豈能為之?

 他斷然道:“我們沒有多余的兵力,除了克什米爾,還有其它不少不服王化的部族區,如果一個個打過去,根本不可行。所以,夏侯將軍,我授權你,與部族再行談判,達成和平協議!”

 夏侯惇不禁愕然,心有不甘,但上令下達後,只能聽從。

 賈詡不過是定下了一個方針指向,具體的實操則是他的幕僚們製訂方案,與惇之部屬進行協商,由夏侯惇執行。

 與部族人打下去,戰術上絕對可行,畢竟帝國的實力擺在那裡;戰略上卻是失敗的,花費大量人財物,得來不多的人口和一大堆吃不得的冰山,外快則是一堆亮晶晶的石子,怎麽看上去都是吃虧,最主要的是它佔用了龐大的資源,影響到整個大戰略。

 與部族達成和平協議,在政治上有自殺的傾向,如果帝國官僚們知道帝**打破了至尊的皇帝陛下的“實管”大方針,只怕一大群人嚎叫著要擰下某個人的頭吧,賈詡微笑著想。

 他追隨自己皇帝這麽多年,完全清楚皇帝“大局觀”之好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皇帝做事喜歡簡潔明了(不說廢話,脫了衣服就上),賞罰分明,這樣的RP令賈詡不必要一系列的運作,將責任推卸給別人,如果他真的這樣幹了,能夠在官僚面前過關卻必被皇帝看低。

 得到了具體指示後的夏侯惇派出使者,打著白旗,尋找部族談判。

 部族很快有了回音,族長古傑蘭願意和夏侯惇舉行高峰會議,地點就在堵路的那堆石頭上。

 時間選在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侯,大家見了面。

 出人意料的是號稱“克什米爾之鷹”的古傑蘭族長極為年輕,看上去不到二十歲,甚至有些文弱,只是他的眼睛射出了睿智的光芒,他穿著傳統的部族衣著,頭髮卻是極其少見的小平頭而不是部族常見的包頭。

 古傑蘭也在打量著夏侯惇,那是個極其強壯的軍人,僅有的一隻眼睛凶氣四溢,壓根兒沒有受到前陣子那些亂七八糟事兒的影響。

 看著這個獨眼軍人,古傑蘭不由一征,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某些想法。

 兩人各按彼此的禮節向對方致意,令大家都感到欣慰的是大家都很真誠。

 古傑蘭是向夏侯惇背後的龐大勢力致敬,夏侯惇則感謝古傑蘭對他的孩子們手下留情。

 軍人不尚空談,夏侯惇直接了當地道:“你們用你們的實力贏得了我們的尊敬,我們需要和平!”他的話由翻譯轉述了。

 說著這句話,夏侯惇渾身不自在,畢竟對於一位喜歡鮮血勝於喜歡美酒的人來說,說出這句話是多麽奢侈的事。

 帝國時期,“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訓令深入地浸入了每一個軍人的細胞中,不論你資歷多高,功勞多大,如果是有意違反軍令,除非你違反軍令的收益可觀,否則你的下場就是被勒令

 役,軍隊不會容許不聽話的人。

 所以盡管夏侯惇不喜歡賈詡的那條命令,但還是試著與古傑蘭達成協議。

 古傑蘭說話很和氣,可是夏侯惇發現他的立場一認定下來,就象冰山般屹立不動。

 夏侯惇則顯得咄咄逼人,進攻進攻再進攻是他的本性。

 大家都有達成協議的願望,但也各有各的難處。

 於是,談判正式展開,大家就在石山上,視野相當開闊,可以遙望到白雪覆蓋的山峰,山下的峽谷裡,一片翠綠的草場,看上去鳥語花香,一派和平景象,而正在交涉的兩位首領,也努力地達成協議,一個過得去的和平協議。

 表面看上來是兩個人的事,實際上古傑蘭得和他的長老們商量,還得說服一些頑固的長老,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比之下,夏侯惇則舒服多了,他的副手和參謀們是來幫助他而不會扯後腿,每天晚上絞盡腦汁幫他尋找對手的漏洞,做他的大腦為他搞定談判的中心思想。

 唇槍舌劍的激烈處,並不亞於戰場上的血肉交鋒。

 更幸運的是,夏侯惇曾經進入過黃埔軍校的“高級戰略班”培訓過,並取得了結業證書(如果沒有證書者不能再回部隊),對於談判有點心得,加上一幫人幫助他,就勉為其難地擔綱。

 為了顯示誠意(更主要的是補給不上來),夏侯惇將大部分兵力後撤了,每天他們就登上石山鬥嘴皮。

 談判講下去,就不是兩個人的事,加入談判的人逐漸增多。

 郎有情妾有意,達成的協議如下:

 一、部族區承認皇帝陛下的統治,在部族區,皇帝陛下是最高統治者,掛他的像升帝國國旗;

 二、帝國給予部族區相應的資助金額,幫助部族區改善生活;

 三、部族區取得內政、宗教、法律、武裝的管轄權,帝國允許“部族高度自治,部族人自管部族區”,帝國不得干涉其權利的實施,不可輕易派人進入,帝國可在部族區設立了辦事機構,與部族首領協商解決問題;

 四、部族與帝國進行劃界,部族百姓當進入帝國實際轄區後,即全面受到帝國管轄;

 五、部族區內的資源,由帝國與部族首領簽定合同,合作開發,例如阿卡神山的綠寶馬,古傑蘭承諾帝國商人可以進入開發,前提是必須尊重部族的宗教信仰,並且按部族區的稅率交稅;

 ……

 協議的最後是大家都以美好的願望,爭取最終讓帝國在部族區取得實管。

 求同存異,雙方都作出了很大的讓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象帝國方面,有史以來第一次不謀求“實管”而是虛的管轄,但爭得部族承認皇帝是他們的至尊,同時能夠派人去開發部族區內的資源,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有接觸之後,以後再使水磨功夫慢慢來。

 以部族方面,他們保持了他們的獨立性,還得到一定的金錢資助(其實是帝國搶著送錢,別把帝國當成冤大頭)。

 雙方協議如此,要解決的就是大家在地圖上劃出轄區,結果帝國大獲全勝,最好最肥的土地,如平原、河谷之類全部劃給了帝國,交通樞紐、重要河流也在帝國手中。

 並不是古傑蘭高尚,他說服他的長老們如是說:“不要激怒帝國,真的全面開戰,帝國或許會破皮流血,但我們則是滅族之災!我們把最好的東西給了帝國,就象盜賊不會打窮人的主意一樣,如果帝國還想進一步吞並我們,就得付出慘痛的代價,何苦來哉,我料帝國必不會取此下策!”

 作為“克什米爾之鷹”是站得高,望得遠,他的目光之遠大令人很懷疑他的出身,他真的是一個山裡之民嗎?

 經過了十天的談判, 最終達成協議,夏侯惇報請賈詡批準,很快也得到了批準,賈詡以特命全權大臣,領欽差大臣關防的身份,授權夏侯惇在協議上簽字!

 簽字之後,夏侯惇帶了三分痛苦地道:“這是帝國將軍第一次在沒有取勝的戰爭協議上簽字!”直到若乾年後.夏侯惇一直都沒有原諒自己,為了洗脫這個罪名,他在日後的大戰中極為凶殘,意欲用滾滾鮮血洗清他的名聲。

 錯了!不止是他,還有幾個帝國將軍,也與多個部族區簽定了類似的文件。

 而這樣的文件,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帝國中央官僚的憤怒,一時間,彈劾賈詡的奏折雪片似地飛進了皇宮中!

 一個個刺眼的文字:“文和無能,喪權辱國!”“丟盡了帝國的面子!”“不顧陛下的期望,違逆陛下‘實管’的聖論,大不敬也!”更激烈的有“殺賈詡的頭以謝陛下和國人!”……

 一場政治風暴,就象高高的喜馬拉雅山的雪崩,驟然來臨。

 賈詡,他能夠扛得住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