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部北京監察委員戴笠,這是一個著實讓人痛恨的名字。其原名為戴春華,南京中央陸軍學院成立了他即參加了報告,連考兩次都未能被領取,第三期招考原本被刷下來的他,最後得到了一份特別入學通知書走進了中央陸軍學院。畢業後受楊洪森接見改名戴笠。
正是在楊總理的推薦下進入高級情報班深造,同一時期經介紹加入國民黨,隨後進入政治部從事文檔管理,擔任監察組長,國府遷都升任為北京監察委員會主任。
戴笠在上海工作有數年經驗豐富,與日本、英、法的間諜有多次交手,是王亞樵手下新近的一員乾將,因為善於揣測上級的意圖,行事又果斷麻利,頗得王亞樵信任。能重新回到校長的手下,戴笠十分激動,作為中央陸軍學院優秀畢業生,“中正劍”的少數獲得者,如果沒有校長當年的提拔,也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校長。”對於戴笠這種親密的稱呼楊洪森非常的滿意。
與孫中山雷打不動的中山裝一樣,楊洪森大部分時間都身著軍裝,“坐吧。”
“是,校長。”
能得到了校長的接見,那是何等光榮,善於摧測上意的戴笠認為這次楊洪森又要提拔他了,所以一上來戴笠省去了那些客套話,直接進入話題,向楊洪森報告了北京各國間諜活動的情況。
對於那些西方間諜楊洪森到不太在意,但是對於日本間諜卻恨之入骨。
“校長,自國府遷都北京以來,日本間諜在首都活動猖獗,……。”
楊洪森痛心疾首啊,這不查還好,一查之下牽連出這麽多人。這些中國人怎麽就這麽心甘情願的為日本人賣命。
“這些人當殺一儆百,死不足惜。”
“這件事就由你負責,要把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盡快解決問題。”
戴笠明白,他要想辦法把事情擴大化,時間最好要盡量往後拖。
中央情報局北京負責人戴笠他的行動很快,最先倒霉是日本人,那些為日本人工作中國人紛紛落網,與日本間諜有關聯的那些滿清遺老遺少都請到了公所喝茶,很多人為此掉了腦袋。至於那些西方的間諜們也好不到哪裡去,那些不能被策反的,多數被定點清除。戴笠如同毒蛇一樣待在後面,心思細致而緊密,得到了楊洪森稱讚,並成為了總理的常客。
比起暗殺之王王亞樵,戴笠能將領袖的意志當作自己的意志,這楊洪森非常滿意。
各國都準備趁國府遷都重新架構起間諜網,尤其是日本,被警告後的這些日本間諜行事更加謹慎起來。
中、日這種私下的暗戰並不限於軍事方面,還涉及經濟、科技等等。
在化學武器的研究方面,大規模收集有關神經毒劑的情報,日本政府雖然也招募了一些外國專家,但是他們並不能得到充分的信任,這些人對研究有益,但他們沒有本國人那麽讓人放心。生物化學研究方面,中國仍然處於國際先進行列,但是楊洪森並不滿足,因為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核”武器。要生產自己的“核”設施,就要有相關的人材,大批的年輕的物理學者被流放到了德國。
北京大學、上海大學與柏林大學建立起來合作關系。
中、德兩國之間有著極為廣闊的交流空間,中、德在化學、機械、治金等方面有著深入的合作關系。中國是德國最大的步槍進口國,德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戰敗的德國人一直心有不甘,軍方總是想法設法地發展本**事工業。
德國政府很重視與中國的關系,中、德在巴黎和會中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讓兩國政府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另外,中、德戰前就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中、德之間合作雖然前景很廣闊,但國府方面更看重於與美國的合作。
美國在華的投資總額超過英、法在華投資的總和,這樣一位有錢的大爺,楊洪森自然把它高高的貢在上面。通過中、美之間的多項合作交流,中國在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研發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南京第一汽車製造廠成功製造出第一輛國產汽車,雖然是一輛仿T型車,但在社會上仍取得巨大的反響,該車甚至在上海、武漢等地巡展。
南京第一汽車製造廠的拳手產品並不是汽車,而是三輪機動車。就如同美國的大型拖拉機到中國變成手扶拖拉機一樣,四個輪子到中國最後變成了三個輪子。相對於用途廣泛的扶扶拖拉機,三輪機動車成為市、縣之間重要代步工具。由於價格因素以及社會上支持國貨的風氣,三輪機動車國內銷售極好,以至於專門從事汽車組裝的江蘇通用公司,也開始轉換思路做起了三輪機動車的買賣。
不管是手扶拖拉機也好,還是三輪機動車。
軍事工業委員會看到了拖拉機廠最新的坦克樣車,與以往的履帶式坦克完全不同,這次采用輪式設計,使用中國自主開發的柴油發動機,裝備有一門37MM加農炮,一門7.92MM重機槍,炮塔可360度旋轉,公路最高時速可到達65公裡,越野時速55公裡,車上搭載有5人,總重量約12.5噸。
與軍工部最初的BT/1坦克相比,BT/2坦克機動性更強,性能更加穩定可靠,易於生產和保養。
BT/2坦實質上就是將裝甲車上多加了一門37MM加農炮。
“BT/2裝甲車,每個月能生產多少。”
“每個月至少可以改裝成5輛。”
楊洪森大筆一揮一次性能訂購120輛BT/2型裝甲車。
BT/2裝甲車遠比現在中國裝備美國通用生產的“美洲虎”Ⅰ型坦克要好的多。美國對華出口的40輛“美洲虎”Ⅰ型坦克僅裝備了一門可憐的機關槍,而且迅速最快也就45公裡,且經常出現拋錨,好在通用在華有售後服務機構。
“BT/2充量不過是裝甲車,在履帶式坦克的研發方面你們要繼續下功夫。”楊洪森雖然只是偶爾感言,卻給了當場很多啟發。雖然BT/2型坦克雖然有所不足,但應付日本坦克已經足夠了。
對於坦克日本陸軍也非常重視,朝鮮戰場上中**隊的裝甲車部隊給了日本陸軍很大的衝擊。
新的陸軍預算通過後,日本陸軍從英、法進口了數十輛輕型坦克,日本軍工對這些坦克進行了仿造和研究。與中國現有的坦克數量、性能相比,雙方相差無幾,在坦克戰術雙方中、日雙方也都半斤八兩。不同的是,中國在發展坦克的同時,大力發展反坦克武器。
中國的反坦克武器有兩種, 一種是紅旗系列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另一種是民20工反坦克步槍
民20式反坦克步槍是在毛瑟M1918反坦克步槍的基礎上設計製造。
毛瑟M1918雖能在220米的距離外能夠擊穿25毫米的裝甲,不過由於沒有安裝任何製退器,其後坐力極其恐怖。一戰時德國士兵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毛瑟M1918步槍只能開兩槍,左肩一槍,右肩一槍,然後就等著進野戰醫院吧。”
民20反坦克步槍加長了毛瑟M1918反坦克步槍槍管,在槍口處安裝了製退器,槍托上裝有防護墊,而防護墊通過兩個螺絲固定在槍托上,從而減小後坐力。其可以輕易擊穿輕型坦克的裝甲,而裝備有光學瞄準鏡的民20式反坦克步槍更是狙擊手的最愛。
對於日本的發展坦克部隊,楊洪森毫不在意。有競爭才有進步,楊洪森可以借機利用“日本威脅論”大肆擴充軍備,這不是很好嗎?他們發展就讓他們發展吧!
擁有坦克和懂得使用坦克是兩回事,國府裝甲部隊的主要指揮官全都來自騎兵部隊,其它各國的情況大多如此。對於坦克的戰術,各國都還在摸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