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立志傳》第151章 離廣陵
華佗聽了陳祗之言,並沒有立既作答,而是看著那在道路上行走的百姓,來往的車馬,淮陰在陳登的治理之下盡是一派繁榮的景象。“奉孝,你看看,這一路之上,有官有民,可都要走著這條道,才能入城。”華佗指著那城門,悠然地道。

 “元化先生,萬事皆求變通,醫道之術同樣如此。”陳祗哪裡不明白華佗的意思,當下又道。

 華佗卻笑了起來,手輕輕地拍了拍陳祗的肩膀,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陳祗卻再也說不出一個字來。華佗退後了一步,向著陳祗抱拳一禮,轉身便下到了路旁,登上了那輛雇來的牛車,牛鈴聲中,牛車緩緩蜿蜒而前行,那遠處的山巒盡被白雪所掩,那些旅人長袖綸巾,城外的田地雪意盎然,猶如一幅潑墨山水,陳祗望著那倚著車欄,搖搖晃晃的華佗的背影,一時之間不由得癡了。

 “公子,元化先生是什麽意思?”邊上,孟廣東看到陳祗立於道旁,久久不言不語,不由得心中焦燥,湊到了近前相詢道。

 陳祗澀澀一笑:“沒什麽意思,天下眾生,在元化先生眼裡,只有常人與病患的區別,僅此而已……”心裡,既充滿了對華佗無邊的敬仰,同樣,又滿是苦意,華佗的宿命,自己確實是沒有辦法去改變,唯一令陳祗欣慰的是,華佗的畢身心血。卻終於讓自己保存了下來。

 孟廣美聽到了自家公子之言,不由得微微一愣,咀嚼著這句話,不由得臉色微變,就在這個時候,陳祗已然接過了陳忠遞來地馬韁,翻身上馬,縱馬上了大道。緩緩往淮陰城而去。

 回到了太守府中,陳祗壓抑著內心的激動。緩緩攤開了那華佗所留的書冊,仔細地研讀了起來,上邊,華佗不僅僅將麻沸散的配方寫下,還針對於服用者的年齡、體重、性別進行了區分。用量加減上,更是寫得仔細到了極點。

 整整一日的光陰,到得子時,添了兩次燈油之後,陳祗才深深地吐了一口氣,合下了這本書冊,應該說。華佗的麻沸散確實有其獨到之處,至少在華佗所書的內容裡邊,從病人地征狀上可以看得出,發作相當的快,其麻醉深度是要強於睡聖散。

 陳祗放下了書冊,細心地用一張綢布包裹好,裝入了身邊地那個箱子裡邊,站起了身來,在室內踱著步子。陳祗回憶起與華佗的告別。似乎要把每一個細節都要記在心中,特別是他那淡定從容的笑容,陳祗那番語,可以說是**裸的直言相告他若不從於曹操,必定會有性命之憂,華佗那無聲的回答。讓陳祗從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到達了這個年代之後,陳祗還真沒有見過這樣視天下萬民平等地大志之士。

 陳祗走到了門前。緩緩推開了房門,天際懸著一彎若弧弓的新月,淡得幾近不見的月輝披於陳祗的身上,猶如在他那身素色長袍上裹了一層銀屑。絲絲寒意,隨著那鼓蕩的風直往陳祗衣襟處往裡鑽。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冷靜,再冷靜,自己需要的是讓天下恢復清平之世,那麽,戰亂就是前提,只不過,自己盡力而為,多多謀算之下,希望那歷史的進程能有所轉變。至於,世家門閥,不能再讓他們如歷史上一般,成日耗於內鬥,而使得天下再次陷入五胡亂華地地步。”陳祗暗暗在心中再次為自己定下了決心,旋及又想起,自己又何嘗不是一位世家子弟,自個想收拾自個,倒也真是有些滑稽。

 眼下,中原之地雖然看起來顯得相當的平靜,實則暗潮湧動,曹操不過是在等候時機,蓄勢待發。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到時候,天下必然又會引發一場足以名留史書的大決戰,陳祗只希望,最好這一場戰鬥,能在自己的乾預之下,發生一些改革,比如,讓戰爭的發生時間延後一些,又或者,讓東吳在曹操無功而退之時,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去圖謀荊州,自然,還要想方設法地讓劉備能在最短的時間掌控荊州,使得這個目前最為富庶,人口最多的州能夠完整地讓劉備收攏於掌中。

 “太守的舊疾,已然痊愈,不過,舊病五腑皆傷,尚需調養身子,這裡,是祗所寫的藥膳之方,照此食用,久之可培元固本,雖不敢言讓太守盡複舊觀,卻也能行止若常人。”陳祗將手中的藥方,呈到了對坐於案前的陳登手中。

 陳登接到了手中,仔細端詳了一番之後,頗為仔細地夾到了案幾上的書冊之中,向陳祗笑道:“這些日子,辛苦奉孝了,若無奉孝之助,某已化為一杯黃土矣,豈能安坐與此,與汝相談。”陳登此時雖然還顯得身形削瘦,但是面頰之上,已經全無病容,就連行路,也不需再像當初一般,還需人攙扶方可移步。

 “機緣而已,若非祗在此為太守醫治固疾,又豈能與心儀已久地元化先生在此互研醫術,說來,祗還當謝於太守才是。”陳祗也客氣地問了一句。旋及又正容道:“某知太守喜食生膾,而太守之病因,便是在此,還望太守日後不再食用此類未熟之肉食,不然,若是再犯,怕是神仙也難救太守。”

 陳登撫著長須點了點頭:“奉孝之言,某當謹記於心,天下美食何其多也,區區生膾,既有害於性命,不嘗也罷。對了,昨日,某接到相府公文,不許某辭官。”

 “哦?難道還欲讓太守往那充州東郡?要知太守身體如此虛弱,切不能遠行,莫非太守上奏之時,未曾言明?”陳祗不由得吃了一驚。

 陳登笑著搖了搖頭:“不然,丞相雖然沒有批準登告病辭官,卻也暫時不再讓登往充州東群赴任,隻為廣陵太守。”

 “如此甚好。”陳祗也松了一口氣笑言道。“祗也能放心地離開了。”

 “奉孝要走了?”陳登聽了此言,不由得坐直了身子,望向陳祗。陳祗點了點頭:“祗在太守處,已然逗留了兩月有余,此間事了,祗正準備往江東一行。”

 “江東?”陳登不由得眉頭微微一跳,打量了神色自若的陳祗兩言,當下笑道:“莫非奉孝在江東有舊友不成?”

 “不曾,祗往江東,不過是受那徐公河地弟子之邀,往那江東去見其一位執友。”陳祗搖了搖頭,拍了拍腦袋,似乎才記起那人之名一般:“乃是吳郡吳人陸瑁陸子璋。”

 “陸……就是昔日遭孫策攻伐兩年而不降,困城自守,宗族百余人,遭離饑厄,死者將半的江東陸氏之人?”陳登眯起了眼睛,看著陳祗笑意吟吟地道。陳祗點了點頭:“此人與袁迪乃執交,與其從兄陸公璣對於算學之道皆有高才,故爾,禰也想去看一看人傑地靈的江東。”

 “嗯,既是如此,登也不留奉孝了,只是希望來日之時,再與奉孝把盞言歡才是。”陳登站起了身來, 向著陳祗施禮道。陳祗當下回了一禮:“太守病體未愈,請在府中歇息便是,祗自去便是。”

 “不妨,某家在府中逗留時日久矣,也下活泛一下身子。奉孝莫非連這點也要推辭不成?”那陳登大笑著執著陳祗的手走出了房門。

 到得淮陰城外數裡,陳登終於聽從了陳祗之言,不再相送。不過,卻留下了陳祗,兩人在車中閑談了竟然有個多時辰,陳祗方自從陳登的車駕上走下來,拜別了陳登,領著一眾家將,還有那早已等得心中焦燥的袁迪,一同向南而行去。

 那甚少乘馬的袁迪小心翼翼地騎著馬,向那陳祗詢問道:“奉孝,你跟太守談論什麽,竟然拖了個多時辰。”

 陳祗輕拔馬頭,繼續往前行去,衝那袁迪笑道:“沒什麽,不過是跟陳太守聊起了一些關於丞相的舊事罷了,”“曹丞相?”那袁迪聽了此言,不由得撇撇嘴:“哼,此人有什麽可需要談論的?殘忍好殺,忌賢妒能,當年,我徐州與之相抗,其竟然遷怒於民,屠盡城中之百姓……”看樣子,袁迪的態度實際上也是代表了相當一部份的徐州人對於曹操的態度,陳祗也懶得答話,笑吟吟地邊聽邊點頭。心裡邊想到的,卻是那方才在車駕之內,與陳登的一番促膝長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