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立志傳》第149章 伏波將軍…
良久,陳祗才回過了神來,把目光從那桌面上的地圖移開,望向正在飲茶湯的陳登,目露敬仰之色:“照太守之言,破吳不過旦夕之間。”

 “登不過是一郡之守,人輕言微,手中之兵卒,不過萬余,胸有韜略而不得用,甚為憾事……”陳登輕輕地拍了拍案幾,頗有些無奈地笑道。

 聽到了陳此言,陳祗不由得微微一愣,想了想,頗有些疑惑地問道:“太守為丞相守疆,以一郡之力而抗江東孫氏一州之力,阻得江東望而興歎,功勳卓著,精通兵法,兼又深知江東之情由,丞相若聞太守之妙策,當為用之。”

 那陳登的目光落到了陳祗的臉上,既像是在嘲諷,又像是在自嘲,半晌才緩緩開言:“某若不是因為舊疾突發,怕是如今已經在赴任充州東郡的路上了。”

 “充州東郡?”陳祗不由得眉頭大皺:“如今,翼州已入丞相之手,袁氏殘余不足為慮,北邊暫無戰事,丞相卻,呵呵呵……”陳登說到此處,笑了起來,有著說不盡的諷刺,讓陳祗心中起疑。

 陳祗出言安慰道:“丞相能將伏波將軍之職,授予太守,乃是對太守累戰江東之績的肯定,太守何以如何?”

 陳登掃了一眼廳內,除了兩位侍候他的下人再無旁人,又目然地望著陳祗。“某以太守之職領郡兵而禦江東久矣。然丞相賞功之後加伏波將軍與某……”聲音雖小,卻聽得陳祗心頭直冒寒意。

 陳登以文職領郡兵,這是正常地,但是,加拜伏波將軍,卻是以文官兼武職,未配一兵一卒,將軍實職卻成了虛銜,可以說。曹操對於陳登的賞賜,不僅僅是給了一個徒有虛名的封號,更有將伏波將軍之稱號降損之嫌。同樣,也是對待陳登這位心高氣傲之士的一種調侃,同樣也是對於朝庭的一種輕蔑。

 第一位出任伏波將軍的即漢武帝時候的路博德。武帝元鼎五年,南越王相呂嘉發動叛亂,殺害漢朝使節和南越王趙興及王太后,武帝任命路博德為伏波將軍、楊仆為樓船將軍。率船隊十萬人會師番禺,次年冬,叛亂蕩平,漢朝在南越地區開置儋耳、珠崖、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九真、日南等九郡。終西漢王朝兩百余年,伏波將軍僅此一人。路博德後來因犯事削爵貶官,以強弩都尉終。

 第二位出任伏波將軍的,乃是東漢光武帝時候的最著名地將軍馬援。咱也就不說了,一般後世熟悉兩漢歷史的都知道這個名字。而伏波將軍的稱號,由於馬援以及路博德所建功勳業績熔鑄於其中。數百年間當當作響。歷代帝王和朝廷都十分珍重,不肯輕易授人。

 而這一次。曹操卻將此將軍號加予一位只有領郡兵之資的太守,這等於是一種**裸的、惡意的諷刺。也難怪陳祗能感受得到陳登對那曹操的怨恨之意。看樣子,曹操對陳登是既惜其才,卻又忌其效命數主。

 加之,陳氏一門乃徐州望族,陳登更是在徐州深得民望,而陳登僅以萬余郡卒相持江東近十年,治軍、用兵之能。那江東猛虎孫策不及。加之心胸有吞吳之志,如此人物。怎麽又能讓曹操放心將其久留江東?

 若是以前,曹操的重心放在北方要抗衡袁紹,留陳登以禦東吳倒也是不得以之舉,而今,北方大定,曹操自然不想再讓陳登繼續耀武揚威,封個虛職,丟到其發家地東郡去,美其名曰為重用,實為閑置,怕是正因為此,陳登忿憤交加之下,使得病情加重,方有此難。

 陳登沒在理會沉思的陳祗,繼續言道:“效命於丞相數年有余,盡心竭力,使得廣陵雖與東吳相持,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徐州安泰。不料想,卻患此重疾,看來,某家也是該歇息一番了。”

 “奉孝可知,太守已然向丞相請辭太守之職,意欲辭官養病。”那李書佐、袁迪與陳祗三人同坐於矮榻之上,就著酒食聊著閑話。此時開口之人,正是那李書佐。

 陳祗心中一動,已然知道,前幾日那陳登與自己相談之時,所泄露出來的失望與疲憊並非偽裝,看樣子,陳登也是因此事,加之糟此大病,而變得頗有些意冷心灰。抿了一口酒,笑著搖了搖頭:“這些乃是公務,祗不過是一介平民,豈能知曉。”

 那李書佐也拍了拍大腿道:“呵呵,某一時言差了,可惜啊,我家太守文才武略,皆乃上上一選,乃為徐州之翹楚,卻困於廣陵太守一職,未得大用,今日,卻要因疾而辭,也不知道以後續任之人有我家太守幾成本事。”李書佐本就為陳府客卿,那陳登既然辭官,他們自然也要隨主家而離廣陵。

 “不可能吧?”袁迪微微一愣,旋及言道:“咱們廣陵能有今日,皆乃太守之功也,丞相豈會讓太守離開?”

 那李書佐看了袁迪一眼。“汝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就在我家太守發病前日,便收到丞相府公文,讓我家太守赴充州東郡繼任太守一職。”

 “小小東郡,又豈是廣陵這大用武之地可比?”那袁迪亦不得由哧之以鼻:“那曹操……”

 “小點聲,你不要命了,若是傳揚出去,性命難保,到時候,連累我家太守,那還真是萬死莫贖。”那李書佐讓袁迪楞頭青之言給嚇了一跳,大急之下,拽了那袁迪一把,還特地看了陳祗一眼。陳祗搖了搖頭:“某是救你家太守之命,非害其性命之人。”

 “某自然信得過奉孝。”那李書佐有些尷尬地陪笑道。這個時候,倒是喜好算學的袁迪繞開了話題,跟陳祗聊起了圓周率來,那李書佐對於算學也是頗有興趣之人,不然,也不會跟袁迪成莫逆之交。

 圓周率是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不過,現如今,陳祗方知,那張衡所著的《算罔論》中精確到了小數點後面四位,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

 聽了些言,陳祗不由得發愣,至少他所知曉的,目前圓周率不過是小數點後面兩位,怎麽又竄出四位來了?著實讓陳祗份外的吃驚,當下一問,這才知曉,原來是去年秋末之時,袁迪之師往洛陽訪友,聽聞一戶人家有張衡所著地《算罔論》的殘本,當下許以重金購得,方才知曉。

 正說話間,那陳祗地家將孟廣美在門外呼喚:“公子,小的有要事稟報。”

 “進來,到底有什麽事?!”被攪了談興地陳祗不由得不耐煩地回了一句,孟廣美卻很是迫切地道:“公子,那華佗來了,正在太守府,太守令人前來召公子前去。”

 “華佗來了?!”陳祗陡然之間從那矮榻上站起了身來,向那孟廣美喝道。見到孟廣美肯定地重複了一遍,欣喜若狂的陳祗匆匆向這二位告辭之後,跟前孟廣美一起打馬往太守府飛奔而去。

 跳下了馬, 陳祗將那馬鞭丟給了孟廣美,快步便往府中而去,府內下人,對於陳祗這位寄居於府中的客人早已相熟,不敢怠慢,當即領著陳祗直往那陳登所在行去。不多時,陳祗已然看到,一位須眉皆斑的老者,正安坐於廳內的矮榻邊沿,給臥於矮榻之上的陳登診脈。

 陳祗站在門廳之外,待呼吸平穩之後,方自緩步而入,先向那向自己微微頷首的陳登施了一禮,把目光轉向了那位青袍老者地身上。老者似未所覺一般,目光在陳登身上遊離不定,面有異色,似乎不太相信其所見。此人,定是那自己久欲相見而未得機緣地華佗華元化。

 “佗觀太守氣色、脈象,舊疾似有痊愈之征兆,不知是那位醫家的手筆,還望太守直言相告於佗。”華佗良久收手而立,向那陳登言道,言語之間,泄出一絲絲激動。

 陳登聽了華佗之言,原本有些忐忑地臉上亦露出了輕松之色,不由得笑道:“元華先生,請回頭,便是這位少年替某診治的。這月余來,若非是其施以妙手,某家早不在人世矣。”

 華佗聽陳登之言,回首一看,正好見到向其恭敬施禮的陳祗,不由得微一錯愕,指著陳祗,一臉疑色:“莫非太守說的是這少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