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侯還真是謹慎。”荀攸看了一眼陳曦,隨意的說道。
“哦,哦哦?你說什麽啊,我沒懂誒。”陳曦左顧右盼,想要抓一個人過來頂缸。
荀攸搖了搖頭眼見陳曦如此,也沒有追問,實際上天下間最頂級的謀臣對於李優的身份基本是心裡有數,只不過這情況看穿沒辦法拆穿,李優根本不來長安,不給別人任何拆穿的機會。
“我們還是來說點別的吧。”陳曦打著哈哈說道,反正你荀攸就算是猜到了也沒用,證據呢?最大的證據陳曦已經回收了好吧,當初去潁川為什麽要去唐姬那裡亂說話,不就是為了做成鐵證。
而現在的情況基本上就是鐵證,唐姬的身份都知道,而李優能在唐姬面前亂晃,人家當事人都沒說李優是李儒,你們這些憑空猜測的家夥算什麽。
唐姬只要否認李優是李儒,那麽這天下能拆穿的就只剩下劉協一個人了,而李優只要腦子沒病,絕對不會給劉協拆穿自己的機會。
這麽以來,靠著混淆是非,陳曦基本可以保證,到後面唐姬開口之後,李優洗白的可能性很大。
“陳侯又有什麽要指點嗎?”荀攸平靜的看著陳曦。
“這倒不是,我只是有點問題想要詢問。”陳曦閑扯道,一邊閑扯一邊想著問一個什麽問題,畢竟和這種人交流,不能拿太一般的問題來糊弄,必須要有水準。
“說來聽聽。”荀攸還沒回答,繁欽,荀彧,陳群,劉巴,杜襲等人都探頭過來,很明顯他們對於能難住陳曦的問題都很感興趣。
“是這樣,我拉著玄德公搞教育,你們都知道的。”陳曦不爽的看了一下這群一起圍過來的文臣說道,而司馬朗聽到這個話不由得臉色泛紅,他這個遠方表兄當年就是因為陳曦太過理想跑了的。
“現在的情況是這麽一回事,我估計別的東西你們查不到,但是我搞的教育你們還是都清楚,當初說是三到五年教育,現在基本上就是三年了。”陳曦帶著唏噓的說道。
這麽多年來,幹了這麽多事情,至今沒乾成的事情就只有教育這件事了,其他的事情,陳曦只要下定決心去幹,基本都乾成了,而且乾的讓所有人感到驚豔。
“這件事我們也都聽說過。”荀彧點了點頭,實際上陳曦普及教育這件事何止是聽說過,基本上漢室中層以上的每個人都詳細了解過,而且不少人等著看樂子,結果至今樂子沒看上。
“是這樣的,我一開始普及教育的目的是讓百姓識字,千字文那個東西你們也都見到了,我的目的是正常人都認識這些字,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所以當時不是準備了好幾套書嗎?最後……”陳曦咳嗽了兩下沒繼續說,所有人都知道情況。
陳曦的想法是六個月速成所有常見字,然後再六個月學會三年級以內的數學,之後再給補一下社會常識,剩下接近兩年的時間,其中一年多就上德經,菜根譚,弟子規,孝經。
最後的半年給學生們交點社會技能,什麽科學種田啊,什麽泥匠初級啊,瓦匠初級啊,鐵匠初級啊,木匠入門啊,總之就是學一門離開學校就能活下去的技術。
反正陳曦的目的又不是讓所有人當官,他的目的只是讓百姓能過的更好,有天賦的,老師自然會給於相關方面的教導,沒天賦的能靠著學校的教育更好的生活下去,陳曦表示自己已經很給力了。
公平這種事情,陳曦肯定沒有辦法保證了,反正陳曦自負自己這麽乾能讓百姓過的比以前好,至於其他的,沒辦法保證就不保證了,這教育又是他們這群人掏錢的,覺得不爽了,退學啊,不攔你。
“好了,你那幾套書別扯了,大概只有你能在三年間完全吃透,真當所有人都和你一樣。”陳群撇了撇嘴說道,給學生啃這種東西,別說三年了,搞不好活到八十歲,啃到八十歲都未必能吃透。
“總之之後就是廢除了,我的教材被廢除了大半,就剩下極其低級的數術和千字文以及德經,反正肯定學不完,回頭最後還要學習社會生存技能。”陳曦聳了聳肩說道。
“廢除了理所當然,你將我們這些人恢復到五歲從蒙學入你那個教育體系裡面,看看能不能在八歲將你要教的東西學完。”繁欽沒好氣的說道,這根本就是扯淡好吧。
“好了,不提這個,反正我覺得我肯定能學完,所以我下調了一部分之後作為教材,結果都是鹹魚。”陳曦不爽的說道,眼見所有人對他怒目而視,陳曦趕緊改口,“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是這樣的,因為這個普及教育,完全是補貼性質的,也就是百姓沒掏錢,好吧,其實我們也沒掏錢,就是管一頓飯,教室也是當地人搭建的,現在的問題是該如何普及。”陳曦默默的看著所有人詢問道,當年這條路非常難走,現在勉強已經能走下去了。
“一方面是士子嚴重不足了,當年能在青州泰山開一個個的書院,完全是因為我劫掠了整個豫州,將幾乎所有的士子綁架了,而現在這些士子遠遠不夠了,就算是一個士子帶十個也不夠了。”陳曦苦笑著說道。
當年陳曦刮了豫州的士子確實鬧得天下紛紛揚揚,最後在藏書閣的鎮壓下這件事算是過去了,也勉強搭建起來了教育的框架,但是隨著劉備的攤子鋪的越來越大,士子逐漸不夠了。
陳曦一直認為一個老師一批次帶五個學生是一個合適的水平,帶十個學生就有些顧及不上,而帶二十個學生的話差不多就放羊了。
老師不夠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曾經陳曦所憂慮得是錢糧不足,無以為繼,而現在錢糧不再是問題,老師的數量卻成了問題。
至於速成培養老師,陳曦也不是沒有想過,但現在這情況,上一批次培養出來勉強能參加大科考的學子也不過十幾個,至於上榜的,老實說陳曦不放水,一個及格的都沒有。
這種程度的素質,連陳曦可以認可范圍的合格學生三年才勉勉強強教導出來百多人,更高水準能教授其他人的老師,洗洗睡吧,陳曦直接放棄了。
也正是因為此事,陳曦才算是反應了過來,對於這個時代大多數的學生來說,他所教授的大多數的知識意義都不大,他們或是衝著那頓飯去的,或是衝著那門手藝去的。
就算是真正衝著知識去的,對於這個時代的平民來說學習了這些知識,實際上也沒有使用的條件,就跟後世中國的英語課一樣,九成的人學習了英語,最後能用到的有幾次。
這也就導致這個時代大多數的小孩一開始對於學習極其具有熱情,他們的家人也不惜一切的支持孩子去學習這些東西,但是等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學會了這些字也沒有能用上的地方,興奮頭兒過了之後,從理想回歸現實之後,這個時代的人就會思考價值。
很明顯對於大多數平庸的人,很難在那麽短的時間裡面真正的掌握理解教授給他們的一切,對於這些學生來說,吃一頓免費的飯,學一項能養家糊口的技能,遠比那些不知所謂的文字數算有價值。
畢竟這個世界上天才非常稀少,更何況生活在普通的家庭之中注定不能從先輩那裡繼承到那些精煉的人生智慧,更不能在合適的時間接受到合適的教育,並且進行相對應的實踐。
少了這些東西,就算同樣的智力,最後在社會環境,接觸面,眼界等很多方面的影響下,所能表現出來的智慧也足以稱之為天差地別,這也是現在陳曦做的教育體系沒出來一個普通人出身的智者的原因。
不管怎麽說言傳身教和社會環境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而陳曦所構建的教育,在那麽短的情況下根本不足以改變一個人,當然也不是不能做到,只是花費太大。
“總之現在的情況,你們也都知道了,這是我當時接手的四個工作之一,你們覺得我應該怎麽做,是延長教育年限,找更多的士子,還是直接變更教育模式,貼近百姓所需要的教育模式。”陳曦雙手一攤看向身旁的眾人。
陳群等人聽完皆是面露思慮,陳曦的問題很明確,但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會影響到之後百多年的社會。
選擇延長教育年限,且不說花銷直接加倍,也不說那些士子老師如何來,單說一點,隨著教育年限的加長,底層百姓將會真正學習到知識,這將會實際性的影響整個社會。
陳曦當前的教育模式對於已經執行了數百年精英教育的世家衝擊非常小,而一旦延長教育時限,真的由國家給百姓提供如同世家那種蒙學,中學,“大學”完整的教育,最多三代世家就跪了。
世家畢竟隻佔了百分之一的人口,就算智慧者的比例略高,但和普通百姓的龐大基數比起來,只有完蛋一條路可以走。
可以說選擇延長教育年限,會對於現在較為穩定的社會結構造成巨大的衝擊,導致當前的社會結構發生巨變。
因而陳群等人第一時間便否定了延長教育時限,這幾乎是世家自保的本能。
至於第二種專業類型的教育,隻進行基礎教育,讓百姓識字,懂簡單的數術,有繼續學習的基礎能力,然後教授給他們專業的生存技能,這種在這些人看來非常合適。
畢竟第二種對於他們的危險性明顯比第一種要低的多,雖說難免還有那種逆天之輩殺出來,但那基本屬於不可抗力因素。
“第一種很難達成,學生多而士子少,更何況百姓未必要的是這些東西,你之前不也說了他們對於生存技能更有興趣嗎?”這種時候自然只能陳群挺身而出了。
“問題是第一種可以製造大量的中層幹部,讓整個組織架構更為合理。”陳曦皺了皺眉說道。
陳曦也知道第一種執行難度有多高,但是後面要攻佔中亞,貴霜,如果只是簡單的打下來那沒什麽問題,只要軍事強盛就可以,但是要將之經營起來,那麽組織架構就免不了。
雖說陳曦沒有屠殺的習慣,但是陳曦絕對不可能將自己辛苦打下來的領土交給當地人管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點陳曦是非常認可的,如此這般免不了需要大量的中層。
各大世家確實能抽調出來一部分勉強能用的中層,可陳曦不可能全用世家,也許以後可以,但是在一開始絕對不行,這樣就注定了陳曦必須要有大量成型的中層幹部。
至於如何大量製造中層幹部,陳曦所能想到只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純粹軍管模式,另一種就是擴大教育規模,延長教育時限,大規模的教育普及,普遍撒網自己培養出來的這麽多中層文臣。
實際上這一招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陳群等人所想的對於世家,對於社會制度的衝擊,而在於這些人憑借讀書當官了, 後面的人怎麽想這一問題。
這種情況一旦擴大成社會現象,宋明那種舞文弄墨,什麽不懂就懂結黨營私,以黨爭為核心,不管國家死活的情況遲早發生。
因為文臣的官位得的太容易了,繞過了軍功制度,避免了戰場的廝殺,使得這一條路看起來比另一條更安全,也更靠譜,更重要的是更容易,考試舞弊可比戰場拚殺容易的太多。
所以陳曦才會將之拋出來,因為這種延長教育的模式在當前確實不合適,而且各方面的弊端簡直多不勝數,陳曦只要腦子還在他就不可能在當前這個不合適的時間點選擇這個不完善的方法。
更何況這兩個選擇給在場諸人,這一個注定不可能選擇的選項,不就是為了廢物利用一下再騙點東西嗎,誰讓陳曦人手不夠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