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榮耀美利堅》第187章 凡爾賽條約(下)
從1919年三月開始,談判由五個戰勝國(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倭國)政府首腦和外長組成的“十人委員會”主導,該機構組成複雜,矛盾重重,難以做出有效決定。(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穩定)談判過程中倭國和其余各國外長先後退出十人委員會,實際上只剩“四巨頭”,後意大利因對南斯拉夫的阜姆(現裡耶卡)的領土要求被拒絕也退出時,最終的談判由三大國(英國、法國、美國)的政府首腦,即英國首相喬治、法國總理克萊蒙梭、美國總統威爾遜把持,意大利首相維托裡奧?奧蘭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國甚至不準參與條約討論。因為各國談判目標不一致甚至存在衝突,每個決定都是經過“不愉快的妥協”後才能達成。亨利?基辛格稱之為“美國式理想主義和歐洲式偏執狂之間的脆弱妥協”。

 1919年4月29日由德國外長烏爾裡希?馮?布魯克多夫-蘭祖伯爵率領的德國代表團抵達凡爾賽宮。5月7日德國代表團接受戰勝國提出的條件,內容包括將德國領土分割一部分給鄰國,戰勝國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國再次發動戰爭的能力等。但因德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德國政府認為以上條件不公並提出抗議,隨即退出和會。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鮑爾為總理的德國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國國會舉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條約者以237票比138票勝出,28日德國新外長赫爾曼?穆勒在和約上簽字。1920年1月10日國際聯盟宣告成立。

 《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蘭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德國的國力受到了極大的損傷,對英法及美國的仇恨進一步加劇。現在德國和其他國家形同陌路,默默的舔著傷口,等待報仇雪恨的那一天。

 在疆界的劃分上: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裡西亞;東上西裡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歐本及馬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薩爾煤礦區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並;承認盧森堡的獨立;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華夏;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

 疆域上的割讓不讓人意外,作為戰敗國不放點血是不可能,但一個主權國家被分割的支離破碎,在德國民眾的心裡卻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恥辱。這也促使二戰時,從元首到普通民眾對領土的渴望無比的狂熱,這也是一種病態的補償吧。

 相對於領土。英法在軍事上的限制就要嚴格苛刻的多。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隊佔領15年,岸50公裡以內德軍不得設防。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海軍員額限制在1.5萬人以下,船艦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萬噸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並不準擁有潛水艇。不得組織空軍。不得進出口武器。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為了限制接受軍事訓練的人數,廢除征兵製,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長到12年、軍官25年,且軍官員額不得超過4,000人。

 至此,德國的軍事實力降至歷史的最低點,還不到意大利的三分之一。軍事設施和軍工企業更是被瓜分的一乾二淨。法國為了彌補戰爭的損失,將所有工廠有價值的機器設備一掃而空,就連用不上的也低價賤賣。德國人的最後一條都被搶走。

 但幾年的戰爭已經耗盡了德國的鮮血,國庫空虛,設備老化,資源一無所有。搶來搶去,也賣不了多少錢。再說買家一個個猴精,就等著壓到白菜價呢,。

 法國人傻了,當了幾十年的債主回到解放前。俄國人的上千億金法郎是打了水漂,列寧很無賴的抹除了所有的債務,其他國家也是大聲喊窮,都拖著不還錢。好吧,要賴大家一起賴,咱法國也拖著,看誰熬得過誰。

 不過德國人是決不能放過的,現在沒錢,不等於永遠沒錢,咱們慢慢玩。因此,又出台了讓德國人痛徹心扉的戰後大還款。

 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1921年賠償金額確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

 當德國了解到條約內容後,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國國內蔓延,似乎德國並未意識到他們對發動戰爭負有責任而且他們已經戰敗,起初德國政府拒絕接受條約,德國海軍以自沉艦艇的方式表達對條約的不滿。

 後來成立的魏瑪臨時政府陷入兩難境地,總理謝德曼被迫決定接受條約,隨後陸軍總司令興登堡稱德軍已無力再戰。1919年6月28日協約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總統弗裡德裡希?艾伯特決定接受條約。

 隨後保皇派、民族主義者和前軍隊將領開始質疑條約。魏瑪共和國的政治家、社民黨人、人、猶太人被他們視為叛國者,因為這些所謂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瑪政權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們“在背後捅了德國一刀”。這種論調在德國投降後具有廣闊市場,因為當時德國已經取得了東線的勝利並和俄國布爾什維克政權簽訂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而西線德軍仍在法國和比利時境內。但實際上西線德軍的春季攻勢因給養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評者眼中這次失敗被歸罪於後方的罷工,尤其是猶太人。而他們卻忽略了交戰雙方已經卷入了總體戰中,前線的局部戰術優勢無法扭轉德國在戰略上的失敗。盡管如此,這種論點在德國國內仍引起了廣泛共鳴並被納粹黨所利用。

 協約國的反應卻迥然不同,法國認為沒有完全得到滿足,克裡蒙梭在隨後的大選中下台。從整體而言英國對條約比較滿意,德國東部邊界得到了一定的安全,如波蘭的獨立和但澤自由市的成立。在某種程度上英國甚至認為條約對德國過分苛刻,這可能導致德國的不滿並成為未來的不穩定因素。美國認為條約是歐洲的麻煩所在,而且對德國過於苛刻。1919年美國國會投票決定拒絕簽署凡爾賽條約並拒絕加入國際聯盟。

 對巴黎和約的評價褒貶不一,雖然一戰西線戰事絕大部分發生在法國,法國因此遭受了重大損失,但克萊蒙梭的政策仍過分激進,對德國過分苛刻。而且條約是勝利者強加於失敗者的和平,是對德國的一種羞辱。凡爾賽條約在德國人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隨後在納粹黨的培育下生根發芽,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開始明目張膽的踐踏條約(例如Z計劃)並贏得國內的一片喝彩的原因。但凡爾賽條約對於俾斯麥一手建立的德國政治體系不但未被摧毀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國避免了戰後被戰勝國大規模軍管,也為德國戰後的崛起留下了足夠的底蘊和元氣。

 就想英國首相戴維?勞合?喬治所說的,這個條約只是將更大規模的戰爭拖後了20年而已,舊有的秩序不打破,戰爭的威脅永遠不會消息。對於歐洲大陸,這是一條救贖之路,誰也別想置身事外。

 戰爭的陰雲終於徹底消散了,戰後重建成了重中之重,無數淘金的各國商人紛紛擁擠進歐洲各國,試圖在參展國家的身份再榨取最後一枚金幣。

 華爾街的部署也已就緒, 早在德國簽署停戰協議時,已經有大批的人力物力轉移至歐洲各國,尤其是德法兩國更是重點。首先是法國的利益需要瓜分。畢竟是戰勝國,戰後的利益也足夠償還巨額的債務了,現在再投點錢,十足的保險。

 但法國人為了發展本國經濟,重新佔據歐洲大陸領導者的地位,開始施行貿易保護主義,設立高昂的進口關稅。並重新將精力放在海外殖民地身上,大量的搜刮財富和資源,來補充國內嚴重衰退的經濟,並鼓勵歐洲移民前來法國,借以補充青壯勞力和男女比例。

 美國人高興而去,敗興而回。在怨氣集聚下,不管不顧的一頭扎進了德國經濟複蘇的漩渦。既然你法國人給臉不要臉,那就去找你的死對頭,打不死你也要惡心死你。

 威爾遜帶著滿腔的失落回到美國,他,無論在戰爭中有多麽大的功績,也不能掩蓋戰後利益的失敗。他已經有心無力了,美國究竟何去何從,他看不清,還是交給下一代人吧,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凡爾賽條約(下)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凡爾賽條約(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