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天子》第65章 氣象1新
李隆基他們議事,費時好長,當李隆基率領群臣離開武則天住處時,天已經黑了很久了。然而,李隆基驚奇的發現,群臣還在等著,就沒有人回家歇息。

 “你們沒走?”李隆基有些驚訝。

 “陛下,我們在等著呢。”

 “就是呀。陛下剛即位,不慶賀,立時投入國事中,一心要擊破大食,如此千古美事,我等豈能不盡心盡力?”

 “陛下,商議得如何了?”

 群臣立時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問道。

 他們不僅在問,而且還滿臉的期待。

 想想也正常,李隆基剛剛即位,打破每當新君即位就要大肆慶賀的千古慣例,立時投入公乾。而且,唐朝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對手,唐朝的壓力不小,李隆基要擊破大食,如此美事兒,誰能不想早點知道呢?

 是以,群臣很有默契的沒有回家歇息,而是在等著李隆基,等他陳說國策。

 “既然你們如此有心,那就上朝吧。在朝上細說。”李隆基把群臣一掃視,個個急切不說,還精神抖擻,瞧他們那樣兒,恨不得立時甩開膀子大乾一場似的。

 “好啊好啊。”群臣歡呼。

 李隆基率領重臣在商議國策,用現代的話來說,那是綱領性的東西。接下來的鋪排,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政策落地”,雖然群臣不一定能全部知曉那些機秘,要是能知道一星半點,也是一件快事。

 於是乎。李隆基再度到達朝堂。群臣跟進。向李隆基見禮。

 “免了。”李隆基坐在寶座上,把群臣一掃視,只見他們精神不錯,笑道:“經過與祖母、父皇他們商議,大唐的國策已經確定。姚崇,把你的十事再說一遍。”

 姚崇十事是開元盛世的基調,國內改革的核心,讓群臣知道是應該的。

 姚崇應一聲。把十事再說一次。

 “姚大人好生了得!”

 “沒錯!這十事已經把眼下最為緊要的問題說透了呀。”

 “我在朝中這麽多年,就未見有人說得如此通透,就是國老也不行呀。”

 姚崇的話剛一落音,群臣就是好一通讚賞,對姚崇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十事,是開元盛世的基調。不要說在當時,就是在後世,也有很多後人讚不絕口。其中有名的要數歐陽修了,他在重修唐史時,見《舊唐書》並沒有記載這十事。為姚崇鳴不平,專門開辟段落記載這十事。還大加讚揚。

 “嗯。”李隆基聽著群臣的讚揚聲,大為滿意,姚崇這一手就足以讓群臣心服,那麽姚崇具體鋪排時就不會有干擾。

 “姚崇見事通透,目光深遠,你們說他可當得丞相?”李隆基眼睛睜大,打量著群臣,要好好看看群臣的反應。

 “當得。”一片響應聲響起。

 姚崇見事比起狄仁傑還要通透,誰敢不服?此人不當丞相,還有誰能當?

 “姚崇,從今日起,你就是大唐的丞相了。”李隆基正式當著群臣的面宣布。

 雖然早就確定要讓姚崇當丞相,但當著群臣宣布,才是真正的任命,這事也就確定了。

 “陛下英明。”群臣隻覺這一任命非常英明。

 “陛下,姚大人當丞相,固然不錯,臣也讚成。那國老任何職?”有大臣很關心狄仁傑的去留。

 狄仁傑為官數十載,無論是政績還是德操,都讓群臣心服。他的去留,的確是一件大事,牽動群臣之心。

 “國老年事已高,精力不濟,難以承擔接下來的重任。想必你們都知道,接下來的鋪排將是異常沉重,這需要年富力強的人來做,國老已辭相。”李隆基給群臣解釋一句,道:“國老雖然辭相,他仍可為朝廷出謀劃策,可以輔助姚崇。”

 “陛下深謀遠慮,臣等讚成。”群臣知道李隆基說得在理,大為讚成這處置。

 狄仁傑的才乾沒得說的,他完全可以勝任接下來的鋪排。然而,他的年歲太大了,精力不濟了,若是讓他來完成革除積弊的話,一個不好就會要他的命。

 讓他辭相,輔助姚崇,倒是一個兩全之策。既可以發揮狄仁傑的才乾,又不致於讓他勞累過度。

 “武事,多涉機密,就不讓你們知曉了。”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閃,道:“王孝傑年事已高,更有舊傷在身,身子骨大不如往昔,難以勝任接來的繁重軍務,他已辭去兵部尚書一職。”

 “啊!”群臣好一陣驚訝。

 李隆基這也太雷厲風行了,他才剛剛登基,就把文武兩相全換人了,這在唐朝歷史上就沒有過。就是唐太宗,在經過玄武門之變登基後,也沒有如此雷厲風行,也是有一段緩衝時間,群臣還真是驚訝。

 仔細一想,李隆基連慶賀都省了,換掉兩相,也在情理中。

 “陛下行事雷厲風行,臣等佩服!”對李隆基如此作風,群臣反而歡喜。

 這才是做大事,乾實事的嘛。

 “敢問陛下,兵部尚書由何人接任?”

 “是呀。大唐要與大食大戰,兵部之事是重中之重,不在國策的鋪排之下呀。”

 “陛下,應當早定兵部尚書。”

 群臣忙著上奏。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用古人的話來說,這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掌管唐朝兵馬的人物,關系太大了。

 而且,唐朝要與阿拉伯帝國大戰,早日確定兵部尚書,讓他早點把事兒做起來,這對唐朝有利。

 “張說文武全才,更是追隨朕數載征戰,立下大功。由他接任兵部尚書。”李隆基緩緩開口道。

 “陛下英明。”群臣把張說瞧瞧。心悅誠服。對這一任命沒有異議。

 張說文武全才,在朝中的聲望很高,都知道他是策論天下第一,目光深遠,有大器局。而且,他是風骨凜然,武三思對他威迫利誘,要他誣告李旦父子。張說卻是堅持正義。要知道,在當時武氏橫行,氣焰滔天,張說能如此做,那是何等的難得。

 這幾年,張說追隨李隆基征戰,立下赫赫軍功,在軍中的威望很高,由他來主持兵部之事,再好不過了。

 “姚崇。你把國策的具體鋪排說說。”李隆基衝姚崇道。

 “遵旨。”姚崇應一聲,開始具體鋪排。道:“張大人,你負責吏治。鄒大人,你負責律法……”

 一個接一個的指派,頭頭是道,如同早就深思熟慮了似的。

 而且,他指派負責的人,對這方面很熟悉,還非常善長,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了得!了得!”李隆基看在眼裡,大為滿意,這個姚崇不愧一手打下了開元盛世的基礎,確非幸致。

 今日才被任命為丞相,他就能如此鋪排,太厲害了,沒有幾人比得了。

 “姚大人對群臣了若指掌,佩服!佩服!”狄仁傑看在眼裡,大為歎服。

 狄仁傑主持國政多年,論起對群臣的熟悉,自我感覺好象還不如姚崇,他不得不服。

 “姚大人任人唯公唯賢,臣等佩服。”群臣也是讚賞有加。

 在這些任命的大臣中,有不少人曾經與姚崇不對付,與他作過對,他一點也不記仇,只看才乾與品德,這份胸襟,誰能不服氣?

 “姚大人的心胸比大海還要寬廣。我等昔日沒少得罪姚大人,竟然被姚大人派以重任,慚愧!慚愧!”這些與姚崇有過節的大臣感慨萬端,心服口服,徹底服氣了。

 “姚某主政,只看才乾與品行,有才乾,品行良好者,自當處高位。”姚崇臉一沉,一臉的嚴肅,道:“私怨之事,姚某要正告諸位,休得再言!休得涉及公務!”

 “遵命。”群臣一凜,慨然領命。

 唯有一人不屑,那就是張說,衝姚崇咧了咧嘴角,眼睛朝上翻。

 張說這一小動,群臣沒有發現,李隆基卻是看見了,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在心裡苦笑。

 姚崇和張說,都是才華蓋世之輩,而且度量奇大無比,可這兩貨命裡犯衝,就是尿不到一個壺裡。總是不對付,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順眼。

 在歷史上,這兩貨有仇,是因為互相參過對方。而如今,彼此之間就沒有仇恨,更沒有彼此參過對方,可還是看對方不順眼,除了解釋為命裡犯衝,李隆基找不到別的解釋了。

 “姚崇說得對!”李隆基把姚崇瞄了瞄,又把張說瞄了瞄,道:“朕不管你們是否有舊怨,朕要告訴你們的是,私怨不得誤公務。若有人違反,不管是誰,誅九族!”

 這是在警告姚崇和張說,你們要私下裡鬥,你們就鬥。但不得有損公務,不然的話,朕就不客氣了。

 歷史上, 李隆基親自出面,為這兩貨排解,都沒有用,兩貨表面上答應,背地裡還是在鬥。直到死,依然在爭鬥。

 這才有“生張說不如死姚崇”的典故。

 這兩貨鬥歸鬥,但是呢,翻遍史書也沒有這兩貨因為私怨而有損公務的記載。也就是說,這兩貨把握得很好,絕不會因私而廢公。

 對於這點,李隆基還是放心的。只要不損壞公務,他們要鬥,那就當作這兩貨的一種“緣分”了。

 “遵旨。”姚崇和張說欣然領旨,還狠狠瞪了對方一眼。

 國策的鋪排,姚崇安排好了。至於軍略方面,這涉及到軍事機秘,不能公開,李隆基沒有要張說陳述,今天的朝議就算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執行的問題了,有姚崇在後面盯著,群臣不敢不盡心盡力,積弊在迅速革除,沒過多久,就有氣象一新之象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