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天子》第67章 大唐軍事學院
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無比輝煌,能與之相比者,少之又少。

 之所以如此輝煌,就在於李隆基發現並重用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姚崇、宋璟、張說、韓休、張九齡、張嘉貞、李元紱等人。

 在這些名垂千古的開元名相中,論剛直肯定是宋璟最為了得。要論到敢“言”,就不是剛直的宋璟了,而是韓休。

 韓休的敢“言”到哪種程度了呢?說一件事,朋友們就知道了。

 韓休敢說別人不敢說,不敢言的事兒,哪怕觸怒了李隆基,讓李隆基暴跳如雷,當著韓休的面砸東西,他該說的還是要說,該怎麽說就怎麽說,不會因為李隆基發怒了就不說。

 若是換作別人,李隆基如此大怒了,肯定是閉嘴了,韓休卻不如此,由此可見他敢言到哪種程度了。

 而且,這樣的事情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很多次。

 盡管韓休多次觸怒李隆基,李隆基也曾大罵過韓休,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李隆基對韓休的信任一點也沒有減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加信任了。

 有人就覺得這不可思議,就問李隆基,韓休如此過份,多次觸怒陛下,不如把他貶出京去,眼不見為淨,你為何要留著他?

 李隆基一聽這話,大是不悅,把說這話的人給訓了一頓。然後,李隆基才說明原因。

 他說,與韓休爭吵,那是為了天下。這種爭吵只有公義。沒有私心。韓休敢於觸怒於我。敢言別人不敢言,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那是因為他一心為公。

 你知道嗎?我與韓休爭吵了之後,睡得特別香。若是一天不與韓休爭吵,我就會失眠,總是在想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在開元時期,李隆基正是有著如此宏大的度量,再發現了並重用了韓休這樣的能臣諍臣。才鑄就了輝煌的開元盛世。

 後人指責李隆基沒有度量,說他開元之世的幾大名相都沒有長期任用,其實,這話不對。應該說,這正是李隆基的精明之處。

 開元盛世的幾大名相,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隻當了幾年丞相,就被李隆基貶出去了,他為什麽這麽做?

 應該說李隆基這是一番好意,他為的是保護這些人。

 縱觀歷史。凡是長期把持朝政的人,不管他的品德有多好。才乾有多突出,大多難以善終。為什麽會有如此現象?

 因為理政的時間長了,就會門生故吏滿天下,最後形成一種勢力,可以左右朝政。到了最後,皇帝為了解決這事,不得不大開殺戒,清除他的勢力。

 每一個丞相隻當幾年,差不多了就找個借口把他貶出京城,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了。

 這一點,不是李隆基的發明,而是漢光武帝的發明。漢光武帝光複漢朝,有“雲台二十八將”,這二十八人功勳昭著,但漢光武帝幾乎把他們全部保全下來了。

 因為漢光武帝采用的辦法是,除了少數幾人外,其余的全部不再啟用,讓他們賦閑在家。處理國家大事,就啟用一批有擔當,有才華的年輕人。

 漢光武帝並沒有忘掉這些功臣,每當逢年過節,或是有重大慶典,都會想到他們,讓他們參加,還給予他們很高的禮遇。

 若是有外國進貢的奇物異物,漢光武帝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功臣,會賞賜給他們。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功臣有功而無權,無法左右朝政。新進的官員有權,卻還在建功,沒有勢力,也無法左右朝政。

 這就造成了漢光武帝不殺功臣的美名。

 李隆基的做法就是因此而來,在貶出京城,與抄家滅門之間,誰好誰壞,這不需要說了。

 望著坐在錦墩上的韓休,一眾讀書人個個眼裡一片火熱,恨不得與他換換。

 韓休這是拔了頭籌,誰不豔慕?

 韓休也是自豪,昂頭挺胸,激動得很。這種際遇,一輩子能有幾次?誰能不激動?

 接下來的考驗,這些讀書人展現了非凡的才華,其中張九齡、張嘉貞、李元紱最是超凡,李隆基大為滿意。

 姚崇、宋璟、張說、韓休、張九齡、張嘉貞、李元紱,這些開元年間的名相齊聚到一起,意味著盛世可期,李隆基能不滿意?

 “你們很不錯,朕滿意。”李隆基對這些讀書人很是欣賞,道:“你們已經知道了,大唐正在準備,要擊破大食,解決西邊的巨患。大食,是大唐遇到的最為強大的對手,是一個勁敵,不容小視。要想擊破大食,不僅僅需要強大的軍隊,還需要一大批有才華的年輕官員,需要他們前去異域歷練,處理政務,你們可願前去?”

 李隆基決定把他們放到異域去歷練歷練,讓他們積累足夠的經驗,也讓他們開開眼界,長長見識,他們就會更加了得。

 “願意。”韓休、張九齡他們欣然同意。

 唐人無不以立軍功為榮,若是能到異域去出力,誰能不願意呢?

 “那好,朕就派你們去異域。”李隆基當即下旨,安排好後,這些讀書人趕去異域。

 韓休、張九齡去了天竺,張嘉貞和李元紱去了西域。張柬之雖然了得,畢竟年紀大了,難以支持幾年,派兩人前去很有必要。

 國策方面鋪開,進展順利,又招攬了人才,李隆基認為應該處置軍略了。

 這天,李隆基把姚崇、宋璟、張說、狄仁傑、王孝傑、鍾紹京和劉幽求召集到一起,商議軍略。

 “張說入主兵部後,大力革新,風生水起。各項措置順利推進。朕滿意。”李隆基肯定了張說的努力。

 張說的才乾真的沒得說。他入主兵部後,得心應手,在他的推動下,各項改革順利進行。最為主要的就是用驀兵製取消府兵製,讓唐朝的兵員更廣。

 “嗯。”眾人重重點頭,大為讚許。

 就是與張說不對眼的姚崇,也是出奇的沒有挑刺。

 “可有一件,張說忽略了。”李隆基道。

 “敢問陛下。何事?”張說一愣。

 他入主兵部後,大力整頓,凡能想到的方面都在做,怎會有他忽略的呢?

 “是呀,陛下。”眾人也是一愣。

 “朕以為,你忽略了訓練將領、校尉。”李隆基提醒道。

 “這……陛下,將軍是需要天賦的,也需要明師。”張說想了想,道:“衛國公把兵法傳給蘇定方,蘇定方再傳給裴行儉。方有三代名將。若是沒有明師,要培養將軍。不容易呀。”

 將軍是很難培養的,讀幾部兵書就會用兵了?那是不可能的。

 要成為一代名將,不僅需要過人的天賦,更是需要明師指點。在唐朝,最有名的就是李靖兵法的傳人了。

 李靖是蓋世名將,他的兵法非凡了得,唐太宗就曾讓他傳授給諸將。侯君集以為李靖藏私,到唐太宗面前告狀。李靖就說,他所傳兵法足夠用了,侯君集還不滿足,他這是要造反。唐太宗把這話當笑話聽的,一點也不放在心上。後來,侯君集還真的造反了,唐太宗這才知道李靖竟然有未卜先知之能。

 後來,李靖把他的兵法傳給蘇定方,蘇定方由此而成為名將,滅了西突厥。蘇定方再把李靖兵法傳給裴行儉,裴行儉也成為名將,黑山一戰打得突厥傷亡慘重。

 李靖兵法,造就出三代名將,這是美談。

 “張說,你說得沒錯,卻並不全面。”李隆基既讚成張說的話,也點出其缺陷。

 眾人的眼睛瞪圓,耳朵豎得老高,靜聽李隆基解釋。

 “你想想,天下間,那麽多的讀書人,能學而優則仕的又有幾人?”李隆基開始剖析,道:“大唐大建學館,每個縣都有學館,學風鼎盛,能成為朝廷頂梁柱的並不多。但是,卻可以培養很多吏員,很多能做實務的官員。這些人,並不是大唐的頂梁柱,但他們依然能發揮作用,為大唐出力。”

 略一停頓,道:“是以,大唐可以借鑒學館,辦一所專門培養將領、校尉的學館。培養出來的,並不一定都是名將,卻會使得他們更加了得,打起仗來,更加得心應手。”

 成為名將,是需要天賦的。若是沒有過人的天賦,也是沒用的。

 但是,一個名將若是沒有一幫子用得順手的部下,那也不可能成功。辦軍事學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這些部下。

 “有道理。”眾人齊聲讚同。

 “王孝傑,你曾經一度,想要把你的兵法傳給朕……”李隆基衝王孝傑道。

 在當初李隆基初上戰場時,王孝傑就想收李隆基為徒,傳他的兵法。

 “陛下,你這是取笑臣。臣是有眼無珠,不知陛下殆天授。”王孝傑有些不好意思,老臉一紅。

 他當時想要收李隆基為徒,卻是沒有想到,李隆基竟然不比他差,談起兵法來,頭頭是道,王孝傑這才息了此念。

 “不!”李隆基搖頭,道:“你這一想法很好。若是能讓更多的人學到你的兵法,那就更好了。”

 “陛下的意思是說, 大唐要辦一所這樣的學館,由臣來授徒?”王孝傑眼睛放光。

 “沒錯。”李隆基肯定一句,道:“不僅你可以授徒,就是劉幽求、鍾紹京、張說都可以去授徒。”

 劉幽求能掌管萬騎,其才能不是蓋的,在軍事方面很有一手。

 鍾紹京雖是文士出身,畢竟在萬騎多年,學到不少東西,由他來課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張說更不用說了,他親自指揮了很多大戰,比如說屠盡突厥百萬之眾,滅吐蕃一戰,打敗古太白,都是他指揮的。

 他既有大局觀,又有指揮大規模作戰的經驗,他來授徒,會有很好的反響。

 “陛下的意思是說,只要我們辦起這樣的學館,凡在兵道方面有所建樹者,都可以授徒。凡想立軍功,頭腦靈活者,都可以學習兵法。”張說是一個不錯的總結者,一語概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