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太子這事兒爭論了十年,終於有了結果,不僅群臣開心,就是武則天也是長舒一口氣,這個難題總算是解決了。【首發】
然而,武則天開心得早了點,難題馬上又來了。
“敢問陛下,是立廬陵王還是皇嗣為太子?”有大臣心急,立時問道。
“這……”武則天嘴巴張得老大,把李旦和李顯瞧瞧,半天說不出話來。
李旦和李顯都當過皇帝,要是立太子的話,兩人都有資格,武則天一時難以決斷。
“陛下,臣以為長幼有序,太子當立廬陵王。”狄仁傑上前一步,大聲上奏。
“長幼有序?”武則天點點頭,道:“有理。”
李顯是唐高宗第七子,是武則天的第三子,若是按長幼有序的話,的確是該立李顯。
“國老此言差矣。”一個大臣上前一步,大聲反駁狄仁傑。
群臣一瞧,這個反駁之人並不是朝中重臣,而是一個地方大吏,群臣大為陌生,又是好奇,問道:“此人是誰?他好大的膽子,竟敢反駁國老。”
狄仁傑才智非凡,而又功勳昭著,在朝中的威望很高,他的話很少有人敢反駁,這個大朝反駁,還真是讓人想不到,群臣驚奇不已。
“他是姚崇。一個很能乾的地方官員。”有大臣認得姚崇。
“姚崇?”李隆基聽在耳裡,大為驚奇,睜大眼睛把姚崇好一通打量。
只見姚崇身長八尺,很是高大威武。而又不乏儒雅之氣。看上去既象文士又象武將。而且。其人還有一身正氣。
“好一個姚崇,不說才能,只是這長相就讓人肅然起敬。”李隆基在心裡暗讚。
姚崇是李隆基朝的頭號大臣,也是“開元盛世”最有名的大臣,與房玄齡、杜如晦齊名。後人認為整個唐朝雖然人才濟濟,若論宰相的話,只有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和宋璟四人最為了得。
由此可見,姚崇是如何的了得。
李隆基再把張說瞧瞧。眉頭皺了皺,暗自尋思:“這兩貨會不會再命中犯衝?”
姚崇號稱唐朝最有才乾的宰相之一,卻是與張說是死對頭。兩人到死都在相互算計,遂有“生張說不如死姚崇”的典故。
兩人之間的仇恨說到底,就那麽一點兒小事,還在兩人不得勢的時候,張說參過姚崇一本,自此以後,兩人就是勢成水火,相互敵視。
張說一生參過的人還會少嗎?記張說的仇也沒有多少。姚崇一輩子被人彈劾還會少嗎?姚崇又不記別人的仇。卻記住了張說,兩人就因此事而結了一輩子的仇。
李隆基曾經親自把兩人叫到一起。給兩人排解,要兩人放下這段恩怨,卻是沒用。兩人當著李隆基的面答應不記仇了,背著李隆基還是愛怎麽鬥就怎麽鬥。
“姚大人,你此言過也。”狄仁傑也是一愣,敢如此直言狄仁傑不對的人並不多,立時反問道:“自古以來,長幼有序,漢高因之不廢惠帝,姚大人不會不知道吧?”
“國老,你此言更加不對。”姚崇卻是聲調有些高,反駁更加得力了,道:“漢高早欲廢惠帝,因留侯之計而不得不放棄。惠帝即位,呂氏當道,諸呂亂政,賴周勃陳平方才重安劉氏,文帝即位,大漢得安。國老,姚某說得可對?”
漢高祖劉邦對漢惠帝劉盈很不滿意,認為他是個軟娃娃,撐不起漢家江山。事實也證明,劉邦是對的。劉邦想要廢掉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卻是因為張良一計,呂太后請出“商山四皓”為劉盈助威,劉邦最後不得不放棄廢劉盈的想法。
劉盈太軟弱,他就一傀儡皇帝,大權落在呂太后手裡,呂太后大封呂氏,諸呂作亂,差點篡了漢家江山。直到呂太后死了,周勃陳平兩人發動政變,這才把呂氏勢力鏟除,立漢文帝,漢朝這才安寧。
“這……”姚崇說的是事實,狄仁傑無法反駁。
能說得狄仁傑無法反駁的人並不多,群臣大為詫異,把姚崇好一陣打量。
“姚崇不愧是大唐名相,這口才非常好。”李隆基大為讚賞。
“姚大人,你這話不對。前朝不立長而立幼,是以敗亡。”張柬之忙來幫腔。
“張大人,你此言差矣。”宋璟立時接過話頭,反駁道:“楊勇雖是長子,卻是無才無德,奢華無度,文帝不得不立楊廣。楊廣才智非凡,弱冠平南陳,一天下,率軍北征,大破突厥,威名天下傳。即位以後,楊廣收西域,設郡縣;開大運河、北擊突厥、東擊高麗,前朝之強,千古罕有。就是太宗皇上,對楊廣也是讚賞頗多。”
隋煬帝在後人心目中是一個奢華無度的暴君,然而,平心而論,隋煬帝對中國歷史做出的貢獻很大,就是唐太宗也是佩服。
隋煬帝還在弱冠之時,就率領幾十萬大軍平定南陳,統一國家。那時候,他率領下的隋軍號令嚴明,秋毫無犯,百姓稱頌。而且,他平定南陳後,把南陳的圖書收集起來,派人整理,這為南北朝大亂之後漢文化的恢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收攏南陳讀書人的心,他與南陳讀書人談詩論賦,這些讀書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因此而歸心,這對江南之地的穩定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隋煬帝繼位之初,多有建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收回西域,這是隋文帝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而且,隋煬帝還在西域設立郡縣,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自此以後,郡縣製在西域推行開來。
至於建大運河、北擊突厥、東征高麗,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盡管隋煬帝因為東征高麗而失敗。卻是不能抹煞他的歷史功績。
“敢問張大人。若是楊勇繼位。前朝能有如此多的功績麽?”宋璟大聲質問。
“這……”張柬之啞口無言。
楊勇在才情上遠遠不如楊廣,這是公認的,若楊勇繼位,很有可能沒有那麽多的建樹。
“那以宋大人之見,該當立誰?”有大臣問道。
“以宋某之見,當立皇嗣。”宋璟大聲道:“皇嗣謙恭孝友,從無失德,而陛下賜皇嗣儀比太子。居東宮,不是太子實為太子,何須再議太子一事?”
李旦自從被廢以後,十幾年來就居於東宮,儀比太子,被尊為“皇嗣”。至於皇嗣是個什麽官,既不是太子,卻又凌駕於群臣之上,和太子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就是李旦的優勢。
“沒錯。”姚崇和張說他們齊聲讚同。
“宋大人此言差矣。”一個叫竇懷貞的官員上前一步,道:“按宋大人之意。不顧長幼之序,而以才德論。可對?”
這個竇懷貞是太平公主的人,他此刻跳出來,多半沒好事。
“沒錯。”宋璟道。
“若論才德,誰能與公主比?”竇懷貞的聲調有些高,道:“公主聰慧過人,英明果決,大有陛下之英風,當立公主為皇太女!”
“沒錯!”一片附和聲響起,聲勢不小。
太平公主早就有心,暗中布局,拉攏了很多人,支持她的人不在少數。
“從古至今,就未有立皇太女之事。”狄仁傑不幹了。要是不能把太平公主打下去的話,這長幼之序就難以保證了。
“國老,你這話就不對了。”又一個太平公主的死忠,叫蕭至忠的官員立時反駁,道;:“陛下以一介女流而成女皇,這也是從未有過之事,陛下能開一代先河,為何就不能立公主為皇太女呢?”
在武則天以前,中國歷史上就沒有女皇,這的確是開了一代河。若是再開個先河,立太平公主為皇太女,未嘗不可。
“……”狄仁傑一時語塞。
“要說賢明,公主是了得,可比得了楚王麽?”張說接過話頭,道:“楚王十三歲而率軍北征,解豐州之圍,攻佔黑沙城,堵住突厥,遂有磧口大勝之仗。太宗皇上如此年歲,也未有如此之功。這太子非皇嗣莫屬,皇嗣之後有楚王,一傳兩帝,代代賢明,還請陛下三思。”
“這……”一片語塞聲響起,狄仁傑、張柬之,以及太平公主一夥齊齊無言。
李隆基有多了得,已經用戰功做出了回答,若是立李旦為太子的話,就是一傳兩君。以李隆基之才,一定會把唐朝治理得花團錦簇。
武則天的眉頭擰得很緊,把李顯瞧瞧,再把李旦看看,再把太平公主瞅瞅,最後還把李隆基瞄了瞄,一臉的煩躁,拍拍額頭,道:“散了!散了!此事以後再議。”
原本以為決定立李氏為當子可以長舒一口氣,安靜一陣子,卻是沒有想到,煩惱還在後頭,究竟立誰為太子一事又來了。
都知道,這事現在要議還真沒有結果,還是以後再說,群臣施禮告退。
“見過楚王。 ”姚崇大步而來,衝李隆基見禮。
“免了。”李隆基揮手,正要好好生勉勵幾句姚崇,卻見姚宗和張說如同鬥雞似的盯著對方。
“不會吧?這就對上了?”李隆基看在眼裡,覺得不太妙。
“哼!”張說和姚崇同時一扭頭,甩甩袖子,揚長而去,仿佛遇到大仇人似的。
“張說,你怎如此對姚大人?”李隆基問道。
“礙眼。”張說氣恨恨的道。
“姚大人,張說與你無怨無仇的,你何必置氣。”李隆基衝姚崇道。
“看見他就生氣。”姚崇眼睛朝上翻,直接把張說無視了。
這一世,張說沒有參過姚崇,兩人還是不對付,難道真是命裡犯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