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帝國海權》第一百三十七章 2邊都傻眼了
日本人那邊磨刀霍霍,清廷這邊則風平浪靜。【首發】清廷上下無人預料到區區日本也敢於大清開戰。

 在6月3日接到朝鮮的求援後,李鴻章上奏稱出兵朝鮮乃是我朝保護屬邦之舊例。當天光緒帝下旨:“派令直隸提督葉,選帶勁旅,星馳往朝鮮全羅、忠清一帶,相機堵剿,克日撲滅。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6月4日即調直隸提督葉志超率同太原總兵聶士成、總兵夏青雲帶兵2465人,先後分坐招商局輪船,由揚威、平遠、濟遠、致遠、操江5艦護送,開赴朝鮮。、

 同時致電駐日公使汪鳳藻,知照日本外務省,以符前訂的《中日天津條約》。

 汪鳳藻收到李鴻章的電報,立即草擬照會給日本外務省:“光緒十一年中日兩國簽訂和約,載明嗣後朝鮮有事,中國當發兵前往,必先知照日本,一俟朝鮮平定,隨即撤兵等語。今奏上諭,著葉志超酌帶精兵馳赴朝鮮,速平禍亂,以綏藩屬。茲飛谘貴大臣,請煩查照。”

 李鴻章在接到袁世凱發回的電報後更是對日本人根本不敢與大清爭鋒確信無疑。

 至於日本海軍,李鴻章更是表示“見識過我北洋赫赫之威,日本水師安敢輕動?”

 之前的5月初,李鴻章主持了北洋水師第二次大檢閱,恰逢慈禧太后60壽辰,檢閱自然辦的規模盛大,5月8日檢閱陸軍,5月10日檢閱海軍。

 海軍檢閱不僅北洋水師主力齊出,南洋水師和廣東水師也跑來湊熱鬧。

 大沽口集結了由提督丁汝昌所率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超勇、揚威9艦,記名提督袁九皋和總兵徐傳隆分率廣州水師的南琛、南瑞、鏡清、寰泰、保民、開濟6艦,記名總兵余雄飛所率廣東水師的廣甲、廣乙、廣丙3艦。

 18艘戰艦集結,場面壯觀、氣勢驚人,只看表面還是讓人能感受到清朝作為亞洲第一的堂堂威儀的。

 10日,所有艦船乘落潮出海前往旅順,而此時北洋水師的威遠、康濟、敏捷3艘訓練船已先行前往旅順等候。

 航行途中,北洋、南洋、廣州水師進行了聯合演練,三支水師組成的龐大編隊不斷改變陣型,以展現自己的操艦技術。只看編隊演練,清國水師還算訓練有素,各艦管帶的操艦能力也極為出色,艦隊或一字橫陣或一字縱隊,操縱自如。

 而就在艦隊演練之際,日本海軍赤城號炮艦尾隨而至,一邊鳴炮致敬同時還打旗語問候,一邊不斷縮短雙方距離,觀看艦隊演練。李鴻章見此也不以為意,對丁汝昌示意:“讓其觀吾北洋威勢,震懾宵小。”

 此時李鴻章已於8日接到袁世凱來電:“韓國全羅道泰仁縣有東學黨數千,聚眾煽亂。現在派洪啟薰帶兵往捕,求調駐防仁川之平遠兵船分載韓兵,赴格浦海口登岸,聊助聲勢。”

 李鴻章認為此時任由日本觀看演練也能讓小小日本拜服在我大清的赫赫軍勢之下。

 11日,艦隊駛抵旅順,15日北上大連灣,此時袁世凱電報又致:“全羅道匪黨勢頗猖獗,韓兵練潰敗,又添江華槍隊400余人往剿。”李鴻章致電總理衙門:“韓王未請我派兵援助,倭亦未聞派兵,似未便輕動,應俟續信如何再酌。”

 17、18兩日艦隊在大連灣內進行實彈射擊演習,魚雷大炮齊上陣,魚雷射擊全部命中,艦炮命中率也在七成以上。

 19日艦隊抵達威海衛,部分水兵登陸,演練陸上槍炮運用,隊形變換,,還從三支艦隊中分別抽調海軍陸戰隊共20人進行射擊演練,每人射擊3次,均能全中。

 隨後威遠、敏捷、廣甲3艦操演風帆,表現熟練靈活,當晚全艦隊萬炮齊發,為演習再添聲勢,氣氛一時間達到高潮,受到英、法、俄、德、日五國來賓的盛讚,北洋海軍檢閱至此結束。

 因此李鴻章有理由相信,見識過我大清威勢後,日本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而日本人這邊在清軍出兵後立刻翻臉了。

 6月7日外務卿陸奧宗光複照汪鳳藻說:“明治十八年4月18日中日所訂和約,貴國發兵前往朝鮮,應備文照會。本大臣查貴國雖指朝鮮為藩服,但朝鮮王從未承認屬於貴國,理合聲明照複。”

 同一天,日本駐北京公使小村壽太郎照會總理衙門,其中說:“近來朝鮮內亂熾烈,本國不得不派兵前往。業已命將出師,同時備文貴王大臣查照。”

 清政府發現無法阻止日本派兵,那麽也隻好寄希望於日本人的出兵行為不會對自己有太大的影響,因此回復小村壽太郎:“我朝以朝鮮王請救,派兵前往,此照撫綏藩服成例,亂平之後立即班師。貴國不可派出重兵,而且朝鮮王當初還未向貴國要求請兵。故貴國之兵,不必進入朝鮮內地。”

 而這邊袁世凱從朝鮮發回的電報讓李鴻章認為,日本的確是派兵了,不過日本派兵正如杉村浚所說,只不過是為了護送大鳥圭介回朝鮮另外“調護使館”,充其量也就數百人而已。

 6月9日,八重山號抵達仁川港,大鳥圭介在海軍少佐向山慎吉率領陸戰隊400人的護送下抵達漢城。

 同日,太原總兵聶士成率領的第一批清軍910人,於牙山海口登陸,駐扎牙山縣。

 6月11日,直隸提督葉志超率領第二批中國軍1055人在牙山海口登陸,也駐扎在牙山縣。

 6月12日,大島義昌的第一混成旅團先頭部隊在仁川登陸,次日進入漢城。

 李鴻章傻眼了,你這是調護使館?你這是別無他意?我這邊出兵平亂也才出兵2400余人,你來8000余人保護公使,你特麽逗我?

 李鴻章這邊正傻著眼,大鳥圭介也傻眼了,東學黨起義居然平息了。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讓我看這個?

 原來朝鮮這邊見日清兩國都派兵,雙方這一副一言不合就要在自家的土地上開打的樣子立刻怕了。

 朝鮮政府馬上處置了引起暴*的官員,將全羅道觀察使金文鉉流放,古阜郡守趙秉甲監禁。另外派江華槍炮隊400人及京城、平壤監營兵2000人增援,並任命嚴世永為三南招討使,與新任全羅道觀察使金鶴鎮一起,協助洪啟薰對起義軍招撫。

 而起義軍得知日清兩國出兵,知道再這麽下去就無法收場了,於是同意與政府協商,雙方於6月11日簽訂停戰條約《全州和約》。

 這東學黨起義已平息,無論清軍還是日軍都沒理由繼續逗留了,必須得撤啊。

 現在雙方都在那大眼瞪小眼的傻在那,這下怎麽辦?

 這個時候大鳥圭介發揮自己的作用了,為了將清軍拖在朝鮮境內,他按照伊藤博文的指示,明知清朝根本不可能答應也硬是提出了一個“清日共同促進朝鮮內政改革”的提案要把清國拉上談判桌。

 “在這種突發狀態下誰的腦子更清醒,誰的目的更明確,誰就能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行動。”接到發回的電報的約亨這麽評論道。

 自從日清軍隊在朝鮮登陸後整個歐洲也在觀望之中,而如果雙方發生戰爭,應該作何動作也是各國都在討論的重要問題。

 德國自然也是如此,而德國政府和歐洲其他政府普遍認為這仗打不起來,就算打起來了,日本人也沒有勝利的可能。

 約亨這邊自然是持相反態度的:“現在朝鮮的暴*已經平息,如果日本人不想打,一定會馬上撤軍,同時也會讓清國撤軍,但是現在他們盡一切可能想把清軍留在朝鮮境內,那麽很顯然,日本人一定是想要開戰的,因為這樣他們就能將開戰的責任推到清國的頭上。”

 “可是日本和清國開戰沒有勝利的可能啊。”卡普裡維的看法和大部分歐洲人的看法是一樣的。

 “我不知道日本和清國開戰的獲勝信心是從哪來的, 但是很顯然,如果清國那邊有明白人的話,應該立刻從朝鮮撤軍,這樣日本就沒有繼續留在朝鮮的借口了。現在整個歐洲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日本,如果再沒有一個合適的借口,日本的情況就會非常的糟糕。”約亨自然明白知道日本人的下一步會怎麽走。

 “所以日本必然會努力阻止清軍撤軍,而清軍不撤軍,甚至反過來繼續增兵,就等於落入了日本的圈套之中,那麽我們有理由相信,日本人的準備遠比清國充分,至少在這一點上,日本人贏了。”施利芬對約亨的意思理解的很清楚,以早有預謀對毫無準備,至少在計劃上日本勝清國不是一星半點。

 “對,清國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毫無準備,而且整個歐洲都認為日本人不敢和清國開戰,那麽清國自己估計也是這麽認為的,那麽就更有可能落入日本的圈套,情況就會一步步按照日本人所設想的那樣發展。”

 “但是這樣也依然也不能作為你判斷日本會在這場戰爭中獲勝的依據的,約亨”腓特烈三世發問了。RS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