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下半葉以來,太平洋上的眾多島嶼以及毗鄰太平洋的亞洲大陸國家,幾乎已經被老牌殖民國家瓜分殆盡。德國在普魯士時期雖然是陸上強國,但是海軍實在是不值一提,而當德意志統一後,快速發展的國力讓德國開始有了對外擴張的需求,然而此時的德國已經錯過了瓜分世界的大殖民時代的黃金時間。德國人此時才發現,茫然四顧,到處皆是他人的地盤,只有一些別人根本看不上的窮鄉僻壤。就連此時已經讓德意志可以不屑一顧的荷蘭、西班牙也有著比自己好的多的區域。 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德屬幾內亞,是在大洋洲東部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北部地區,距離遠東足有5000公裡。至於德屬薩摩亞更是鳥不拉屎的貧瘠之地。就算到了約亨前世的21世紀,薩摩亞依然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目前在遠東,馬來西亞是英國在遠東最前線的殖民基地;法國人統治著越南、老撾、柬埔寨,與之隔海相望的菲律賓被西班牙人所佔據;印度尼西亞是荷蘭的傳統殖民領土。再往北,則是有著亞洲最強海軍力量的清國。德國人想要在這裡殺出一片血路可不容易。因此約亨首先將目光放在了西澳大利亞和菲律賓。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路易斯·托勒斯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經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詹姆斯·庫克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園灣,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每年的1月26日後來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塔斯馬尼亞。英國於1829年將西澳並入作為囚犯流放地。1851年,新南威爾士州的貝瑟斯特、維多利亞州的巴拉勒特發現金礦,自由移民開始激烈增長。1868年,最後一批英國囚犯被送至西澳。
因此,實際上現在英國人主要控制區域依然是以東岸的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而對西岸的囚犯流放區和北部荒蕪區的控制力相當低下。而且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正是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因此德國此時以商業模式進入西澳和北澳基本不會遭到阻攔,反而由於能夠帶動當地經濟而大受歡迎。而且進行礦業開采和工業建設,自然需要一個優秀的港口,這個港口在戰時自然也可以用來作為軍事用途。並且隨著工業發展,那裡就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而德國則可以將移民潮吸引向澳大利亞,從而擴大那裡的德國人人口基數。那麽當西澳和北澳擁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和經濟實力,數量舉足輕重的德國移民的時候,澳大利亞再想在1900年六個殖民地進行居民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
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的打算就得泡湯。而一個無法統一的澳大利亞,在一戰能給英國人提供的幫助實在有限。 而另一個目標菲律賓,掌握它的是已經日薄西山的西班牙。而1898年將會爆發的美西戰爭,則徹底撕掉了這個老邁帝國最後的遮羞布。因此菲律賓絕對是太平洋上最軟的柿子。菲律賓擁有著廣闊的海域,以及複雜的水文條件,而且馬尼拉,蘇比克都是優良的港口。雖然並不處在遠東的核心區,但是距離英國所佔據的香港九龍隻也不過半天的航程,以此為基地,依然可以直接染指東亞的事務。不僅如此,擁有菲律賓,關島後和德屬幾內亞形成鐵三角,絕對是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再依托西澳大利亞所建立起來的工業體系和軍事存在,絕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位置。不僅如此,除了擁有巨大的戰略價值外,菲律賓還有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自然資源。這些資源留在老邁的西班牙手中也無法讓其真正發揮價值,而工業能力飛速發展的德意志,才是能讓這塊土地物盡其用的最佳主人。至於美國人?此時弱小的美國海軍有什麽資格和德意志別苗頭?
而如何奪取菲律賓,在約亨眼中也根本毫無難度,前期以商業開發為由進入菲律賓開礦,然後資助菲律賓修建鐵路,哪怕賠錢也要這麽做,如此一來,菲律賓總督肯定對此大為支持。然後增加德國移民,甚至可以前往清國尋找大量華工前往菲律賓。當德國人在菲律賓的利益越來越大,那麽如果菲律賓發生動蕩,德國人派兵護僑自然是理所應當的。而菲律賓局勢從來就,沒有不動蕩過。
自從西班牙宣布對菲律賓的主權擁有以來,在這上面世代生活的土著就沒讓西班牙人好過過。3年一次小暴動,5年一場大起義,各種數百人規模的搔亂鬧事更是家常便飯,數不勝數。據統計,自西班牙人佔領菲律賓以來,平均每年的起義事件達到了5起,規模較大的起義更是有102次之多。西班牙人那在歐洲國家中排名末流的陸軍實力,根本無法完全鎮住這些未曾開化的野蠻賊寇。數百年來,這個帝國都在和這片殖民地上的原住民們處於一種半戰半和的狀態,帝國在菲律賓所取得的收益,幾乎全部被用在了鎮壓暴亂中去。在之前的歲月裡,西班牙尚且還能憑借著家裡的底子勉強將這些反抗運動給鎮壓下去,但自從時間進入19世紀後半葉以來,隨著西班牙國勢的不斷傾頹,他們手中的那根大棒也漸漸失去了分量,已經壓製不住當地的這些好勇鬥狠的土著們了。
1896年,一場前所未有的暴動,在菲律賓群島上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起義軍以“建立菲律賓共和國”為行動綱領,要將西班牙殖民者的力量徹底趕出菲律賓本土。為了能夠徹底擺脫這種長期受西班牙所奴役的現狀,起義軍所做的準備,比以往的任何一次暴動還要充足:他們在與日本簽訂的武器購買清單中,不僅有10萬支槍械和相應的彈藥,甚至還破天荒的購進了整整150門的大炮。盡管運輸這批武器的日本軍火船在途中遭遇風暴而沉沒,最終落到起義軍手中的武器只有零星發貨的極少數,但通過起義軍的軍備購買量,也足以從中看出這次暴動的聲勢之狂猛。
因此德國人只要打著保護德國人在菲律賓的人身安全這個幌子,給在菲律賓的德國工廠配備“保安隊”,至於“保安隊”的人員構成什麽的,大家都懂的。當保安隊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這就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而在配合遠東艦隊,進一步擴大在菲律賓的控制力度實在是太過簡單了。而到了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當西班牙兵敗如山倒的時候,德國遠東艦隊往菲律賓一駐扎,就憑喬治·杜威手上的美國太平洋艦隊能翻出什麽浪花來?而西班牙也得乖乖的將菲律賓交出來。畢竟倘若以某種利益交換的形式交給德國人,好歹還能留個體面,而以戰敗的形式交給美國人,西班牙可就是徹底的連臉皮都被撕下來了。而實施這個計劃更有利的情況就是,英國人很快就會陷入布爾戰爭的漩渦當中,根本無力管德國人在太平洋上的勢力擴張。
所以在約亨的心目中,西澳和菲律賓將會是德國重回亞太戰略最重要的落腳點,不過兩者同時展開難度較大,也會導致力量分散,因此只能在兩者之中挑選其一。由於各有利弊,因此約亨還沒有想好到底該優先選擇哪一個。不過無論如何選擇,一支強有力的遠東艦隊必不可少,而艦隊需要一個優秀的母港,而約亨看中的落腳點又需要一支強有力的艦隊才能得到,這就變成了一個令人討厭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在遠東擁有優良港口前,德國海軍很難同意增加遠東艦隊的規模,如何先找一個過渡的落腳點就很重要了。而且不僅只有這個問題,當海軍未來想要介入該地區紛爭的時候,光靠艦艇可不行。一直可靠的可以快速機動的地面作戰部隊必不可少。是時候該建立一支獨立於陸軍之外的地面作戰部隊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