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逼利誘壓住了那幫容克地主們,約亨的關注重心重新回到工業上來,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動力。雖然很難接受,但是無論一戰還是二戰,德國人在動力系統上就從來沒有成為世界領先,航空發動機領域德國人一直被英國人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就是勞斯萊斯,簡稱羅羅)壓著一頭,而艦船動力系統領域後來居上的美國人的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公司(B&W,簡稱巴威)則更是能拿出各種嚇死人的怪物般的超強動力組。就連德國人引以為傲的地面載具動力領域也沒有能像蘇聯人莫洛佐夫拿出的V2柴油發動機那樣的影響深遠的型號,二戰後痛定思痛的德國人倒是有MTU動力組這樣的完美設計,但是德國軍事力量此時已經是渣渣一個了,進入21世紀的聯邦德國陸軍表現比面條國還差有木有?! 四衝程汽油機和柴油機都是德國人的發明,但是卻都沒有因此而領先世界,這簡直不能忍啊。艦船動力和航空動力約亨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雖然知道那麽幾個名詞一點概念,但是也就是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但是對於地面載具的動力系統,約亨還是稍微有了解過一些的,所以自然是優先關注的重點。
戈特利布·威廉·戴姆勒和威廉·邁巴赫這兩位好友在1883年推出了戴勒姆臥式發動機,1884年推出了性能更好的立式發動機,1885年4月3日取得了德國專利,1885年他將此發動機安裝於木製雙輪車上,並讓兒子保羅駕駛。這輛取名為“騎式雙輪車”的汽車獲得德國專利,這實際上應該是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1886年戴姆勒把這種發動機安裝在他為妻子43歲生日而購買的馬車上,創造了第一輛戴姆勒汽車,並由邁巴赫成功地完成了試車。而兩人聯手創立的品牌梅賽德斯,未來則會成為德國航空發動機的龍頭,而邁巴赫因為公司內部利益爭鬥而失去了自己首席設計師的身份後,離開自己和好友一手創辦的DMG公司後,創立的邁巴赫公司未來則是德國坦克動力的來源。
與創業順利的戴勒姆和邁巴赫不同,另一位“汽車之父”雖然未來也功成名就,不過此時的光景就顯得有些艱難。卡爾·弗裡特立奇·本茨1872年與奧格斯特·裡特合作組建了奔馳鐵器鑄造公司和機械工廠(注1),專門生產建築材料。由於當時建築業不景氣,工廠經營困難,面臨倒閉危險,萬般無奈之際,他決定製造發動機獲取高額利潤以擺脫困境。經過一年的設計與試製,於1879年12月31日製造出第一台單缸煤氣發動機。但這台發動機並沒有改變奔馳公司的經濟窘境,破產的威脅依然存在。不願服輸的本茨沒有放棄,經過幾年艱苦的工作,一再改動設計方案,改進了奧托四衝程發動機,終於1886年1月29日研製成功了單缸汽油發動機,發明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三輪車。奔馳汽車公司獲得汽車製造專利權,正是這一日子,被確認為汽車的生日。但由於技術的問題,本茨的汽車總是拋錨,被別人冷嘲熱諷為“散發著臭氣的怪物”,怕出洋相的本茨甚至不敢在公共場合駕駛它。直到1888年9月的慕尼黑博覽會,本茨的汽車才一舉成功。
因此不知道自己時來運轉只需要再等7個月的本茨面對德國皇太孫的邀請沒有絲毫猶豫,約亨於是帶著本茨前往斯圖加特的郊外康斯塔特拜訪戴勒姆和邁巴赫,而此時的戴勒姆還沒有成立自己的汽車公司DMG,
因此對於皇太孫殿下帶著另一位汽車發明人前來尋求合作也是十分歡迎。說來也有趣,兩位汽車發明人所居住的小鎮相距也不到80公裡,而未來發展起來的汽車巨頭奔弛公司和戴姆勒公司於1926年合並為著名的梅賽德斯-奔弛公司,但是兩人一生中都沒有見過面。 三位著名的發動機發明家一見如故,相互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大有相見恨晚,斬雞頭燒黃紙拜把子的感覺。而約亨在這種專家級的討論前只能乖乖當聽眾,不過偶爾插上的幾句也能讓這些大神們眼前一亮。
由於汽油機基本的工作原理都來自於奧托發動機,因此奧拓循環這種初中課程約亨前世還是學過的,而且單個活塞上上下下4次動作只有一次向外做工,因此約亨提出的4個汽缸錯開工作周期,並且連接飛輪,確保活塞的動力輸出間隙依靠旋轉儲存的能量利用慣性保持繼續穩定運轉,這實際上就是直列式發動機。雖然未來汽缸成一定夾角交錯排列的V型發動機因為尺寸更小而更容易布置,此時提出這種設計也能做出來,但是在汽缸數不多,馬力要求不高的時候采用這種結構相對複雜,成本更高的設計顯然意義不大。直列式多缸組合的思路對三位大神來說顯然很有啟發性,而未來的第一種四缸發動機實際上正是邁巴赫的設計。而采用水泵加散熱風扇的液冷循環冷卻系統,四輪獨立運作的螺旋彈簧懸掛系統都讓三位大神十分感興趣。
三位都是動手能力超強的人物,立刻動手根據約亨的思路開始勾畫草圖,很快這些設計思路都變成簡單明了的草圖躍然紙上。而三人都表示非常希望將這些設計變成實物。而接著約亨又提出在發動機前置,車體外罩上車殼使外形更美觀,然後再采用橡膠充氣輪胎來提高行駛的舒適度。並且希望可以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向市場推出這種車型,如果時間來不及,也可以推遲到1889年的巴黎世博會。約亨想要打造出的就是類似福特T型車那樣的可以迅速佔領市場的經典,而市場會推動技術進步。約亨可是指望著未來德國陸軍起碼擁有一部分精銳能實現摩托化,全面是沒戲的,即使到二戰能全面實現摩托化的也只有工業能力嚇人的美國。而且汽車一旦開始代替馬車成為交通工具的主流,那麽什麽會隨之跟著一起發展?就是石油,而隨著石油消費的大幅升高,握有各種石油產區地址的自己以此為先機,以喀麥隆發展起來的石油公司為平台,就能快速積累大量的財富,而且也可以加大德國的石油儲備,扭轉未來德國依然十分依賴燃煤的不利局面。
並且約亨建議三人聯合成立一個新公司,而自己也出資佔一部分股份。三人對約亨的提議都十分意動,本茨希望通過新車打破自己目前面臨的困局,而戴勒姆也一直在找合資人想要成立公司,邁巴赫自然是和自己的好友一條心。並且為了避免出現未來的DMG公司內部利益鬥爭邁巴赫憤而出走的情況,約亨表示邁巴赫也可以憑借技術入股,最後三人同意將自己的工廠進行合並,約亨作為牽頭人並且表示不干涉公司經營,出資佔有新公司的25%的股份,而剩下的75%的股份則由本茨佔25%,戴勒姆佔30%,邁巴赫佔20%。而新公司的命名則再次處於約亨本人的惡趣味從三個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母,卡爾·弗裡特立奇·本茨(KarlFriedrichBenz)的B,威廉·邁巴赫(WilhelmMaybach)的M以及戈特利布·威廉·戴姆勒(GottliebWilhelmDaimler)的W,並稱BMW,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寶馬公司的簡寫(注2)。當然一直覺得奔弛公司的標志表示十分帥氣的約亨自然選擇了1989年的梅賽德斯-奔弛公司的圓環內的三叉星標志作為公司的商標,而含義則照搬1909年戴勒姆汽車公司申請的商標的含義,即陸地、水中、天空的機械。
不僅如此,約亨還提議,BMW作為總公司的名稱,但是下面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車型開發完全獨立的品牌,高端和低端做出區分,這又是約亨的惡趣味在作怪,未來做為公司股東的自己自然可以將航空發動機的品牌命名為梅賽德斯嘛。而且不僅是用來乘坐的汽車,擁有更大馬力的運輸型車輛也可以放到開發日程上。當然一切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在博覽會上一炮打響。而三位汽車專家都表示,在設計思路和草圖都十分完善的情況下,7個月內拿出可以參加博覽會的樣車基本上問題不大。得到這樣的保證,約亨自然也樂得做甩手掌櫃,留下50萬馬克作為自己入股的資金後就由著這幫大神自己折騰了。
約亨則要繼續去拜訪另一位大神,相比於本茨、戴勒姆和邁巴赫這三位功成名就、生活優越的成功發明家,接下來的這位則一生坎坷,命運多舛,到最終都沒有見到自己的設計得到世人的認可。而他的設計最終綻放出耀眼的光輝的時候,已經是他離世後30年,而他的設計也和他的名字永遠聯系在一起了。
注1:實際上應該是本茨公司,不過既然奔弛大家叫慣了,就不改了,不過人名必須尊重史實。
注2:寶馬公司實際上全稱為巴伐利亞發動機制造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16年,德文為BayerischeMotorenWerkeAG,簡寫為BMW,寶馬這種叫法是香港和台灣最早傳出來的。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