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德國外交大臣比洛前往倫敦於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進行會談,索爾茲伯裡提出支持德國修建3b鐵路,支持德國勢力進入中東和小亞細亞,將赫爾戈蘭島交給德國這三個條件換取德國在英布戰爭和英法蘇丹衝突上的支持。
這樣優厚的交換條件讓比洛喜出望外,旋即立刻向柏林匯報,並且在匯報中極力促成英德雙方達成一致。在接到了比洛的電報後,腓特烈三世、馬沙爾都同樣對英國人的大手筆感到驚訝。
腓特烈三世和馬沙爾都傾向於和英國人達成協議,皇帝和首相閣下都表示極有興趣,約亨雖然看法不同,但是也不好反駁。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能夠將自己的觸手伸進中東自然是有著巨大的利益,這裡的石油儲量將會為德國徹底解決燃料問題,而石油開采帶來的巨大財富又會源源不斷的為德國工業的發展提供資金。
但是在現在看來則有些雞肋,誠然,3b鐵路開通將貫穿整個奧斯曼土耳其的核心區域,因此可以將奧斯曼帝國的市場和原材料掌控進德國的手中,但是也僅此而已。
而鐵路的開通給德國帶來的問題卻遠遠麻煩的多,奧斯曼和德國的關系緊密已經讓德國的外交困難直線上升。之前的希土戰爭中,由德官訓練出來的奧斯曼軍隊用德製裝備教訓了希臘,雖然德國當時因為一心一意想要在菲律賓扎下腳跟所以沒有摻和。
而且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好歹也是約亨的妹婿,所以戰爭結束後,腓特烈三世也授意給女婿提供了一些幫助,出口德國裝備,提供軍事教官和顧問,約亨還建議希臘軍官可以申請到德校深造。以此來加深希臘和德國之間的關系。
但是只要德國和奧斯曼的關系日漸緊密,而奧斯曼又和巴爾乾地區國家的關系緊張,那麽德國始終會夾在中間兩頭受氣。
而且和奧斯曼關系緊密導致的最大問題還是和俄國的關系,索爾茲伯裡能想到的約亨這個穿越者怎麽可能想不到。後世有一種說法是尼古拉二世對著英國人說:“如果土耳其加入協約那麽我就加入同盟”。這個是否是戲說約亨無法去驗證,但是想想那長達300余年的俄土戰爭,這話到還真是很符合尼奇的脾氣。這得多大仇?
那麽如果德國和奧斯曼人真的走到了一起,那麽想要拉攏俄國那就基本沒戲了,而就算得到了中東,並且站穩了腳跟,一旦一戰開始,能不能守住還是個大問題。
毛子從高加索南下倒不是什麽大問題,但是英國人能抽調過來的英印軍、英埃軍都是大麻煩,靠戰鬥力不怎麽樣的奧斯曼軍隊?這還真不怎麽靠譜。
如果要德國人抽調兵力去守,德國哪有那麽多兵力?至於說巨大的石油利益。約亨表示現在德國還真不缺油,中東那地方雖然石油儲量巨大,但是基礎建設太差,德國要進行經營又要花錢,而且他們那裡的石油開采雖然難度不算太高,但是抓著尼日利亞這個豐富的淺層石油產區不用去中東開采難度更高的油田也是吃力不討好的。
如果僅僅是為了在一戰中油料夠用,那麽在德國建立燃油儲備,然後用來自美國和尼日利亞的石油裝滿油庫問題就解決了。一戰對油料的需求可遠遠低於二戰。現在德國人建立燃油儲備的壓力可比二戰進行機械化推進的第三帝國和有著燒油大戶聯合艦隊的日本帝國要小得多。
所以這條3b鐵路能給德國帶來的也就是奧斯曼土耳其核心區域的龐大市場和原料這唯一的利益而已,因此約亨並不看好這個提議。
但是約亨沒法反駁。首先,奧斯曼土耳其是德國心目中最理想的殖民地,現在到手的菲律賓都比不上它。支持向這裡擴張的德國各個階級的力量極為龐大,並不是約亨能夠憑借一己之力就能阻攔的。
其次,從短期來看,修建鐵路並不會引起俄國的反感。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德國勢力擴張行為,並不會和俄國的利益發生衝突。但是從長遠來看,鐵路帶來的經濟聯系的加深必然會導致政治聯系的加深,而這種政治聯系的緊密化則會導致俄國的反感,但是現在約亨就對別人斷言德國會因為奧斯曼而和俄國發生衝突也是不切實際的。
第三。誰也不知道也不相信英法俄這三個世仇會走到一起去啊,約亨就算說出來也沒人信啊,只要英法俄對立,那麽英國必然需要德國,那麽德國將手伸進中東也完全沒有問題啊。
雖然約亨以前考慮過和俄國人聯手瓜分奧斯曼,這是個曾經貌似可行的方案。俄國人衝出黑海的牢籠走進地中海,與德國何乾?要頭疼的也是英、法、奧、意、西這些地中海國家或者地中海勢力存在國家。
雖然真要這麽做的結果很難預料,能不能真的和俄國結成聯盟也很難說,不過好歹看上去還算可行。但是現在德國也是地中海國家,自身利益相關了自然不能放俄國人出來。所以結果就成了德國在對待奧斯曼的問題上必須和英、法這些國家一樣,必須保證這個關著俄國這個北極熊的閘門的完整。
所以約亨現在完全沒有理由來反對3b鐵路的建設和德國對中東和小亞細亞的勢力擴張。
這種有力使不上的感覺讓約亨感到巨大的挫敗感。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穿越者不是萬能的,金手指不是亂開的,隆隆作響的歷史車輪碾死你這個螳臂當車的歹徒還是輕而易舉的。
既然沒辦法阻止,那麽就只能往好的方向去努力,約亨想了想,然後開口到:“如果英國人真的同意我們建設3b鐵路的話,那麽我們要求鐵路支線的終點必須抵達波斯灣,如果英國人要求巴格達就是鐵路的終點的話我們不能接受。”
“嗯,殿下您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在波斯灣擁有一個港口?嗯,這的確是個好主意,這樣我們和遠東的聯通方式也會多一個選擇,不過……”馬沙爾有些猶豫。
“不過英國人肯定會表示反對。”約亨接過馬沙爾的話繼續說了下去:“因為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明珠受到了我們的威脅,不過我認為我們不能退讓,這是最好的機會。3b鐵路如果要修建就必須抵達波斯灣,否則它的價值將大大折扣。
而現在正是讓英國人同意我們的要求的最佳機會,現在英國人需要我們的支持,如果現在只是準備修建到巴格達為止,那麽當英國人從非洲抽身後,我們再想要將鐵路延長那就困難重重了。”
要談就趁早,歷史上1903年才開始進行談判的鐵路終點問題被從戰爭中抽身出來的英國堅決反對,拖到1914年雙方才達成協議,而且終點最終還是德國做出讓步,隻修到巴士拉為止,現在這個時機不抓住那德國就基本沒戲了。
“嗯,這個可以讓比洛去盡可能爭取。”腓特烈三世想了想,然後說到:“如果英國人反對聲強烈,我們也可以作出一定的讓步,例如3b鐵路的修建可以邀請英國人加入,全線由我們和英國人分段建造,建成後鐵路的管理權和利益可以分一部分給英國。”
“父親的辦法很好,3b鐵路建成後能給帝國帶來巨大的利益,讓英國人分一杯羹也能堵上他們的嘴。”邀請英國加入建設,能夠將鐵路的修建的政治意味降低,提高商業成分,而且將鐵路的利益分一部分出去也沒什麽關系,畢竟鐵路的線路決定了獲益最大的還是德國,分出去一些利益總比鐵路修不成好。
“另外我們也可以暗示英國人,法國對中東地區同樣虎視眈眈,我們修建3b鐵路的計劃有可能會遭到法國人的反對。英國人不就是希望我們分攤來自法國的壓力嗎?如果他們反對我們的計劃就等於英法立場一致,那麽我們就很難幫助英國在非洲問題上分攤來自法國的壓力了。”
法國是最早在巴格達和巴士拉設立領事館的國家,在中東也有一定的話語權,雖然中東地區是英國人的勢力范圍,但是如果德法保持立場一致英國人也只能妥協。
約亨的建議實際上就是告訴英國人,如果你不支持我的計劃,那麽我隻好找法國人尋求支持,而正好,現在法國人也在尋求德國人的支持,英國佬你自己看著辦。
“那就讓比洛向英國人傳達這個意思吧,將鐵路修到波斯灣是我們必須爭取的結果。”腓特烈三世命令到。
有皇帝陛下這句話就行了,至於鐵路的支線終點修到哪,約亨根本不用插嘴,歷史上德國人就準備修到科威特,所以只要英國人能點頭,這個石油儲量豐富的地方必然會變成未來德國的勢力范圍。,看書之家!唯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