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為自己有機會傍上大英帝國的大腿而興奮不已的時候,整個歐洲卻一片哀愁。約亨的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於1901年1月22日在懷特島去世了。這位歐洲皇室的外祖母的去世讓整個歐洲的大多數國家的皇室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哀傷。
維多利亞女王在一月前感到身體不適,因此執意前往她和已故的阿爾伯特親王喜愛的懷特島行宮,在這裡,女王走完了她人生最後的時光,享年82歲。
在女王病危之際,得到消息的約亨陪同自己的母親連夜前往倫敦。原本作為女婿的腓特烈三世親自應該前往英國陪伴嶽母,然而自己也在1900年深冬不小心得了風寒臥病在床的腓特烈三世無法承受旅途奔波。
在對不能陪伴嶽母最後的時光甚至不能見她最後一面的腓特烈三世在表達了無盡的遺憾後,示意妻子自己的身體並無大礙,所以維多利亞皇后和兒子約亨一起趕往英國。
此時維多利亞女王還偶爾能認出身邊的人,還能夠叫出他們的名字,醫生裡德用手支撐著女王,約亨的舅舅愛德華跪在床邊,握住母親那冰涼的手,約亨靜靜的站在床頭邊,外祖母的兒孫們圍繞著她,她時不時的呼喚著他們的名字。
這位歐洲皇室的外祖母在自己的後代的環繞中安詳的閉上了眼睛,按照她生前的遺願,為她換上白色的禮服和她當年婚禮的頭紗,並將女王珍視的物品放進她的靈柩。
女王的葬禮在溫莎城堡的聖喬治教堂中舉行,在停放兩天后將其安葬在溫莎大公園阿爾伯特親王之側的陵墓中。
2月1日,這一天是維多利亞女王出殯的日子,天氣很冷。沒有夾道的人群。沒有奢侈的排場,道路兩旁一個行人都沒有,只有長長的送葬隊伍跟在靈車後面緩緩的步行在冷清的倫敦街道上。
只有一名皇家禁衛騎著馬在前方開路,靈車的兩旁也不過只有12名頭戴熊皮帽的皇家禁衛軍士兵護送,這一切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生前要求的,她不希望奢侈的排場和複雜的儀式來打擾她的安睡。
但是這並不能掩蓋這位歐洲皇室外祖母生前的榮耀。靈車後面那些神色莊重的人群中新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比歷史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等等這些歐洲國王更是彰顯了女王的尊榮。
送葬、下葬的過程安靜而沉重,當女王永遠的沉睡在自己的丈夫身邊後,天空也飄起了潔白的雪花,更讓這一刻充滿了哀愁。
親人去世的痛苦讓人們這一刻格外的珍惜親情,約亨又回想起外祖母還能認出自己後用她已經沒有多少力氣的手抓著自己的手,然後用輕微的聲音喊著自己的名字的那一刻的感動。
當一切都結束後,舅舅愛德華回身向所有前來的親友們致謝,走到約亨的面前的時候用力的拍了拍這個外甥的肩膀,這一刻似乎英德之間的矛盾隨著這用力的一拍就煙消雲散了。
之後愛德華七世登基加冕。正式成為了大英帝國的國王。
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也讓歐洲各國的聚集在了倫敦,而這也是一個各國之間進行外交活動的最好時機。在這個電報技術並不能完全傳遞國家意志的時代,各國首腦僅僅依靠大使館你的外交官們是無法彼此了解各自的真實意圖從而在國際秩序的框架內以協商的方式化解危機的。就比如1870年俾斯麥僅僅通過修改了電報上的一句話就將法國人拖入了戰爭的陷阱。
而向維多利亞女王的葬禮這樣聚集了各國首腦的場合也同樣是一次首腦峰會,甚至有人說如果斐迪南大公不是因為貴賤通婚,那麽他遇刺後那些維也納宮廷集團也不會按照他們的觀點:“像斐迪南和那個下賤女人,有一個三等葬禮已經夠了。”將斐迪南大公夫婦草草安葬。
那麽作為一國儲君的斐迪南的葬禮上必然要出現英法俄德奧的皇帝、國王、首相和外交大臣,這樣實際上就會形成一個各國首腦的“危機峰會”。那麽相互之間的直接溝通很有可能避免因為錯誤判斷情勢最終導致奧匈和俄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的爆發。
而現在的剛剛成為英國國王的愛德華七世就直接了當的和約亨談起了英德之間的關系問題。
“約亨,你父親生病不能親自來倫敦。你回去見到他代我向腓特烈問好,要他注意保證身體。”愛德華七世對著自己的外甥和藹的說到。
“我會的。舅舅,父親聽到您關心他的身體一定會很高興。”約亨禮貌的回答到。
“約亨,雖然腓特烈不在,但是我想問你也是一樣的。”愛德華七世一邊說著一邊掏出一支1888年的厄普曼雪茄向約亨示意了一下,在約亨笑著表示不介意後點了起來。對於喜歡奢華享受的愛德華七世來說,抽上等雪茄算是他的一大愛好了。
“約亨。德國到底想做什麽?這段時間你們和俄國人走的太近了。”愛德華七世質問到,既然英國人打定主意想要讓日本人來封住俄國人在遠東的擴張,那麽自然不希望德國摻和進去,尤其是站在俄國人那邊。
“德國只是希望獲得一個和平良好的發展環境,舅舅。我的父親的性格您是知道的,他並不是一個崇尚鐵與血的那一套的人,他希望的只是一個可以讓所有德意志人安定的環境而已。俄國作為我國的鄰國,羅曼諾夫家族和霍亨佐倫家族之間的關系又十分密切,相互之間保持友好的關系這有什麽問題嗎?”約亨揣著明白裝糊塗說著半真半假的話。
“當然,舅舅您的意思我明白,英國和俄國之間的矛盾牽扯深遠,但是德國一直以來是偏向英國的吧?俾斯麥時代的柏林會議,到現在的滿清問題,德國都幫英國擋下了不少麻煩。但是現在我們卻不得不考慮這麽做值不值得了。”
“為什麽?”愛德華七世有些驚訝,聽這話的意思是德國人想要全面倒向俄國?這可絕對不是大英帝國希望看到的。
“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得不到保障。柏林會議之後德俄關系降至冰點,在經濟上和外交上都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德國幫英國擋下了巨大的麻煩後,舅舅您的臣子們是否有拉德國一把?
英國在非洲進行戰爭以來歐洲多少國家提出抗議,我德國是最為克制的國家,但是結果就是我國公民被皇家海軍扣留海上。
現在我們在遠東製止了俄國人對東北三省的軍事佔領,又一次幫助英國避免了遠東權益受到侵害,不過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沒有得到英國一點點的回饋。3b鐵路問題上對我國百般刁難,在貿易競爭問題上對我國敵視甚重,這讓我們對繼續和英國保持一致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產生了擔憂。”約亨說到。
這話很直白,就是讓我們幫你們做事你們英國總要給我們一個保障不要到時候我們虧的血本無歸然後好處都讓你們得了。
愛德華七世自然也聽出來了,但是他也在猶豫,很顯然德國要的並不僅僅是一個3b鐵路,一個貿易競爭,德國要的是英國人的一個承諾。
“腓特烈的意思是想要兩國之間的關系更進一步?”愛德華七世試探到。
“外祖母曾經說過:‘確信德國在任何一方面都將是最安全的盟友。’既然外祖母都這麽說了,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能讓這一步真正實現呢?”約亨說到。
這麽說當然是約亨想要把英國人逼到死角,後世很多人都認為是威廉二世拒絕了英國人伸過來的橄欖枝,從而導致英德結盟徹底破產。而實際情況是,英國人的所謂結盟要求根本毫無誠意,德國依然要像以前一樣幫英國擋住來自俄國和法國的雙重壓力,同時在英國身上又得不到任何好處。
這樣的同盟關系自然不可能得到德國統治階級的許可,而英國人的態度也讓德國人十分懷疑英國人的誠意。張伯倫曾經對威廉二世這麽說過:“英國艱苦卓絕的鼓勵時代已經過去, 我們期待與德國以及‘三國同盟’結盟。不過如果這點做不到,我們也考慮與俄法恢復友誼。”
這算什麽,威脅?要麽我得接受你的條件要麽你就加入別人的一組?這麽一來德國雖然有心和英國結盟,但是對英國人的真實目的始終抱有懷疑,最終英德同盟破產,而罪人就成了威廉二世。
這裡面固然有德國高層對英法和解的可能性絲毫不在乎導致的情勢判斷錯誤,但是英國人的這種同盟方式本身的不公平性也是導致德國對此不能接受的原因。
而現在約亨直接把話說開,德國希望和英國結盟,但是英國別想隨隨便便糊弄糊弄我們就完事。英國要麽拿出實實在在的利益來,要麽破壞兩國同盟的可能性也不是德國。
對約亨來說,能和英國結盟那一戰德國是真的什麽都不怕了,而且自己的父親,帝國首相本身也都是偏向英國的,能夠英德結盟他們也樂見其成。
但是如果談崩了,那麽也讓所有人都明白,英國靠不住,大家準備好英德對抗吧。,看書之家!唯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