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帝國海權》第二百三十六章 即將到來的風雨
英德之間在赫爾戈蘭島以及3b鐵路問題上的談判並最終達成一致,被視為英德關系的一次巨大進步,在雙方交涉的這一年裡英德關系一如既往的平靜,但是在這平靜的表面下實際上早已暗潮洶湧。

 “今天自由黨又拿非洲的事情來給首相閣下添堵了是嗎?來來去去老是那麽一套說辭他們就不能換點新花樣嗎?”英國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滿臉無奈的抱怨到。

 “雖然都是些陳詞濫調,但是的確給侯爵閣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不是嗎?而國民也的確因為他們的那些說辭而對政府充滿了不滿不是嗎?畢竟這場戰爭我們已經打了3年了。”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同樣無奈的說到。

 為了佔據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的黃金和鑽石,大英帝國付出的太多了,1072艘艦船向南非運送了38萬陸軍、45玩匹騾馬、134萬噸軍事物資、耗資超過2億英鎊、陣亡超過2萬人、其中軍官超過1000人。

 捉襟見肘的財政和難以複原的人力資源消耗讓大英帝國的全盛時代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而一去不複返。

 不僅如此,作為“文明”的領導者的英國在此次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殘暴和不講規矩令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人民和王室深惡痛絕。

 這一切都讓年事已高的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侯爵所領導的英國政府受到嚴重的指責,而反對派更是以此來不斷攻訐。

 “我們已經勝利在握了,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的,,這一點我確信無疑,解決了那些布爾人後帝國將獲得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產地。我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帝國所損失的也會得到補償。”張伯倫信心滿滿的說到。

 “但是民眾的怒氣需要有一個目標來釋放,否則帝國在非洲的漢尼拔式的勝利可無法平息他們對政府的不滿,我們需要一個像樣的靶子,我們需要靠痛打這個靶子來振奮國民的精神,轉移國內積累的不滿和怨氣。”剛上任的英國第一海軍大臣塞爾伯恩伯爵建議到。

 大英帝國需要找個對手來展現自己依然強大。不能讓所有人因為一場布爾戰爭就以為大英帝國已經今不如昔了。

 為了帝國的榮耀,大英帝國需要展現一下自己的力量,拿著機槍向非洲土著掃射可滿足不了這一點,大英帝國需要找個像樣的工業國來發泄一下,不挑起爭端,怎麽能阻止這些快速工業化的大國向其他國家拋售過剩工業品和奪取商業特權的競爭中向英國發起的愈來愈無力招架的進攻?

 “我讚同。”張伯倫附和到:“對哪一個敵人進行反擊是無關緊要的,要緊的是我們應對其中的某一個立刻進行反擊。”.裸的霸權主義宣揚。

 當然話是這麽說,真的隨隨便便挑一個對手就打上門去顯然也是不可能的,英國的“紳士們”還沒瘋狂到這個地步。

 一個怎樣的對手才是適合英國的對手?首先這必須是個能拿得上台面的工業國。欺負太弱的國家可起不到振奮國民,彰顯國力的效果。

 不過一個太過難搞的對手到時候有可能會弄巧成拙,讓大英帝國再次陷入像布爾戰爭這樣的泥沼之中難以脫身。

 很顯然,現在整個歐洲的決策者們都沒有想到和一個工業化國家進行全面戰爭會發生怎樣的惡果。

 也許選一個敵人在政治上會有各種各樣的考量,但是如果從軍事上那麽挑選出最好對付的顯然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而且英國的國策一直以來都是在對強國采取一定的姑息妥協,不與對英國造成最大威脅的潛在敵人直接對抗,如果可以那麽哪怕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也在所不惜。如此一來只要挑出那些威脅不那麽大的國家就可以作為英國最好的靶子了。

 “我們可不能在陷入向布爾戰爭那樣的窘境中去了,雖然目前看來俄國人在遠東的行為是帝國最需要提防的。但是遠東我們只需要支持日本人去和俄國人對抗就行了,帝國絕對不能再次陷入和俄國人的直接戰爭中去。”蘭斯多恩侯爵說到。

 “俄國人的戰爭潛力很大。人口眾多國土面積巨大,而且環境惡劣,和俄國人直接發生衝突,一旦規模難以控制,到時候很可能就會變成當年拿破侖所面臨的情況呢。”張伯倫也附和到。

 “而且和俄國人為敵意味著從波斯到阿富汗,從印度到清國西藏再到清國東北的全面對抗。這種對抗會讓帝國精疲力盡的,所以支持日本已經是帝國所能做的極限了。”塞爾伯恩也同意這一點。

 “如果與法國為敵,那麽意味著從英吉利海峽到地中海,從非洲到遠東的全面對抗,也應該避免。”蘭斯多恩侯爵接口到。作為歷史上締結了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優秀外交官,他看的出法國人和俄國人能給大英帝國帶來多大的麻煩。

 “法國和俄國都不行,難道我們再去找大洋對岸的那些鄉巴佬的麻煩?”張伯倫開玩笑到。

 “美國人已經獲得了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佔據了古巴,夏威夷和薩摩亞,美國海軍現在已經是世界第5了,而且他們在大西洋西岸有著巨大優勢,跨過大洋和一個國土面積巨大的國家為敵也不是明智之舉。”塞爾伯恩反駁到。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現在大英帝國誰都惹不起嗎?”張伯倫笑著說到。

 不過話音剛落,4個人立刻都陷入了沉默,他們不約而同的都想到了一個有些可怕的答案,但是他們卻一時間不敢說出來。

 這個答案就是德國,德國能對英國產生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海方向,想從海峽方向威脅英國即必須佔領法國到比利時、荷蘭的一部分,這在英國人眼中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德國缺乏殖民地,非洲的三塊殖民地互不相連,面積也不算大,遠東的菲律賓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是在馬六甲海峽在英國控制的情況下威脅也不大。

 而德國本身又缺乏戰略縱深,因此但從對抗角度上來看對英國不夠“危險”和“難纏”,德國又與法過有著巨大矛盾,那麽這樣一個不是那麽“重要”的國家是可以拿來犧牲的,而犧牲德國的利益,從而避免了和有著最大威脅的潛在敵人的直接對抗,甚至獲得強大對手的友誼,對英國來說是有利的。

 更何況英德之間也不是那麽一團和氣,德國的迅猛發展讓自身對技術革新反應遲鈍的英國受到巨大衝擊,原本英國傳統優勢產品的利潤迅速減少。

 以鋼鐵工業為例,1896年德國就取代了英國成為了歐洲最大的的鋼鐵製品出口國,鋼鐵產量超過英國30%,加上上更勝一籌,克虜伯裝甲甚至成為了英國皇家海軍戰艦的標準裝甲鋼。

 而這一切導致大量形不成規模化的傳統英國企業倒閉,英國國內無法為鐵路工業、機器製造、電器工業提供足夠的市場,因此英國不得不依靠對外投資和出口工業品,但是反過來這就使得其在一切開放市場上又受到德國的排擠。

 重工業遭到了德國人的排擠,英國產業結構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型製造業的利潤微薄和工資價格上升導致在經濟中所佔的突出地位開始下降,而輕工業、航運業、金融業卻因為有著廣闊的殖民地市場而導致所佔比重快速上升。

 產業空心化在英國不斷增加的利潤率的掩護下已經盤旋在英國的上空,這種情況的直接結果就是英國人對德國工業“搶佔”英國傳統市場產生了不安和憤怒的情緒。

 所以實際上英國在1870年以後的歷次經濟危機就總是喜歡拿德國來擋槍, 英國國會中的黨棍門不是指責英國外交部使用巴伐利亞製造的鉛筆,就是指責進口德國罪犯生產的廉價刷子。

 總之,無論對錯,都是德國奪走了英國的勞苦大眾的就業機會才導致了英國的經濟困局。這種指責倒是和後世某超級大國對另一個亞洲大國的指責頗為相似,因此想要挑動國內反德情緒並非是什麽難事。

 問題是英德剛剛達成了一系列協議,現在就立刻把矛頭指向德國是否是個合適的時機?而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婿,德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和之前來參加女王葬禮的德國皇儲在英國公眾眼中形象頗佳,而愛德華七世國王陛下又是什麽態度?

 這些都是讓4個人不敢直接開口要把德國作為大英帝國的新靶子的原因,至於別人指責英國背信棄義,破壞兩國關系?國與國之間沒有好惡,唯有利益。英國人賣隊友的事做的還少嗎?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

 雖然這個話題最終沒有繼續下去,不過作為英國內閣的核心,這場交談引導他們所想到的,會成為他們下一步影響英國國策的一個源頭。,看書之家!唯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