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裡諸多賊將的勸說下,張寶還是忍不住,一聽到那個年輕人罵他與大嫂通奸,他就止不住的上火,最後還是點了兩萬兵馬,出城迎敵。
本來劉鵬都不抱希望了,以為張寶、張梁由張角夫人一手帶大,乃是謠傳,沒想到,張寶帶著一眾賊軍,打開城門就衝了出來,列好戰陣之後,一身鐵甲的張寶朝著漢軍中的劉鵬吼道:“豎子,竟敢欺我,汙我大嫂之名,可敢與本將一戰?”
身後的典韋、太史慈都勸劉鵬不要出陣,連黃忠與趙雲都相繼勸阻,劉鵬毅然拿著他的白龍槍,跨馬出到兩軍陣前,喝道:“張寶匹夫,本將可三會合斬你於馬下,不過,你與張角夫人通奸之事卻是鐵證如山,非本將信口開河。”
張寶聽劉鵬說他與大嫂通奸是鐵證如山,氣的哇哇大叫,催著馬朝著劉鵬殺了過來,見張寶衝自己過來了,劉鵬也催馬衝了上去,第一會合,劉鵬故意使出五成力道與張寶的大刀撞擊了一下。
張寶見劉鵬武藝與他不相上下,也未有害怕之色,膽氣突生,提著大刀催著馬又衝了過去,劉鵬手握長槍,等著張寶來攻,就在張寶衝到劉鵬四米間時,白龍槍由下刺上,朝著張寶胸膛一穿而過,馬上的張寶低頭看了眼刺進他身體的長槍,不甘心的閉上眼睛,從馬上摔了下來。
漢軍見主將陣前立威,嗷嗷的叫著,黃巾賊見張寶戰死,急忙朝著城門跑了回去。劉鵬拿著長槍喝道:“將士們,全部屠殺。”說完率先衝了上去,早就慌亂的黃巾賊更加亂了,雨地中全是廝殺聲,好多賊軍直接被重騎兵踐踏而死,重騎兵一個衝擊,兩萬賊軍直接傷了一半。
細雨蕭蕭,下曲陽的守將見張寶戰死,愣是不敢打開城門讓賊軍進去,兩萬賊軍不到一個時辰被屠殺的乾乾淨淨,到處可見死屍,鮮血與雨水混合在一起滲進了地下。
劉鵬見賊軍不敢開城門,他又沒有帶高順前來,只能帶著戰死的一千多漢軍收兵回營,下曲陽城外的黃巾賊屍體遍地都是,漢軍隻帶著他們自己人的屍體走了,未管賊軍之屍體,守將害怕漢軍偷襲城門,愣是沒敢派人出去給賊軍收屍體。
回到大營中的劉鵬,讓田豐將戰死的士卒登記造冊,以便回到幽州報與家小知道,再派人挖了一千多個土坑,將戰死士卒的屍體下葬。冷兵器時代,戰死的士卒不會有棺材等物,在哪裡戰死,打完仗後,就在哪裡下葬,當然不包括將軍。
等忙完這些事情後,劉鵬用過膳食,出去在營外轉了一圈,見天色已黑,小雨還是接著下,未有任何的停歇。天空中昏暗一片,營中燈火通明。想到一個破敵之策.......嘴角露出一絲奸笑。
讓侍衛去將田豐和領軍將領喚來,劉鵬坐在中軍大帳中眉開眼笑,拿起筆寫了一封署名兄張角的書信,等眾將與田豐一起到後,才冷笑道:“今夜取了下曲陽城,誰願代本將走一遭。”
眾將都不知道劉鵬是想讓他們幹什麽,不過還都站起來,稱願意為劉鵬分憂,連太史慈也不例外,劉鵬滿意的點點頭,思索道:“黃忠、趙雲、高順、三人都是領兵大將,不可前去,典韋太過憨實,肖武的武藝一般,去了也不管用。”最後目光轉到太史慈身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一小會兒後,劉鵬看著太史慈道:“子義,本將寫了一封張角的書信,你帶二十個錦衣衛扮成賊軍的樣子,去下曲陽城送給張寶,城門守將打開城門後,你立即帶著二十名錦衣衛守住此門,本將率領大軍立刻就會前來,你可明白?”
太史慈也想立下戰功,畢竟他只是個平民,是不會被各地官吏舉成孝廉的,因此也只有靠軍功晉升,來時他也從典韋口中知道,除陳到之外,其余諸將半年前都是白身,現在官裡面最大的就是賈詡了,鎮北將軍府的長史,秩二千石,與一州刺史主簿相當,其余的武將也都做到了雜號將軍和校尉,就是劉鵬的管家現在都已是個別部司馬了,而且這個司馬還是不用上陣殺敵。
毫不猶豫的太史慈站起身道:“末將明白,定會守住城門,等將軍前來支援。”劉鵬點點頭,將信交給了太史慈,笑道:“子義,本將知你勇武,正好也看看你的戟法。”
說完朝著眾將正色道:“眾將聽令, 黃忠率領一萬重騎等子義賺開城門後,率先向城裡開進,高順帶領陷陣營尾隨其後,趙雲率領鐵甲連環馬守護大營,不得有誤。”
聽劉鵬這是要一萬五千人去攻取下曲陽城,田豐站著道:“主公,一萬五千軍是否太少了,城內賊軍有近六萬,靠這一萬五千兵馬恐不能拿下城池,還請主公將趙雲將軍也一並帶上。”
聽完田豐的話,趙雲也是一臉的希冀,劉鵬正色道:“子龍所部都是鐵甲連環馬,不方便城內殲敵,就留守大營,剩下的五千步卒交給典韋,在城門破開後,在城內大肆宣傳張角已被朝廷剿滅,盡量收取黃巾賊中的青年。”
眾將領明下去布置了,劉鵬歎了口氣,心中給自己道:“這是傲世天下的資本,就是死百萬人也是值得的,只要此戰功成,他日就有圖霸整個天下的聲望和實力。”
東漢末年時期,漢室宗親在黃巾賊的暴亂中,一名屬國藩王、六名縣候,都在暴亂中丟了性命,劉家宗親有聲望和實力的現在就剩下劉虞、劉焉、劉岱、劉成、等等幾人。而劉鵬資歷與前幾人毫無可比性,聲望更是差了許多,要想有實力和聲望,必須在黃巾身上扒下一層戰績,讓世人知道他劉鵬的名字。
夜黑乎乎的,小雨未有停歇,下曲陽城下,太史慈帶著二十個錦衣衛,穿著賊軍的衣裳,策馬來到城下,向著城上的守將喊道:“快開城門,大賢良師有書信一封給地公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