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支持呢?推薦呢?第三更求票求收藏求點擊求推薦!繼續給力起來,晚上還有更新。
四年前,劉成因天子誇於口而名聞於士林,然而天下之人隻聞其名,未見其人,且茂林劉伯玉之名,多被牽縛於當朝丞相楊挺風被罷黜一事,曾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四年後,茂林劉伯玉之名再次在月余的時間內名動天下,這一次卻再也無人反駁那少年的天資卓絕,卻是因《三字經》太過於駭人。
一時之間,劉成被冠以多個名號,那好書法之人,稱呼其為“伯玉郎君”,那好文之人稱呼他“伯玉公子劉茂林”,那驚奇於造紙奇術的卻是稱呼他為“劉造紙”,總之不知凡幾,就連劉成在聽完燕小樓轉述之後,都難以壓抑腹中笑意,這士林之人倒是把心思都用在給自己取名號上來了。
盡管如此,但是劉成卻不敢松懈一二,這名號乃是天下士林之人所贈,謂其名曰‘美名’,實則是天下人對自己的認可和負擔,他很清楚,世間並無完人,縱使被眾人稱道,但是總有那對自己不甚厭煩甚至是極為厭惡之人,天下士族皆為一家,天下庶族,皆為散沙,如今自己攜天下庶族之力,成就莫大的聲名,那些個士族門閥若是能看得過去莫過於太陽出自於西山而非東亭。
“公子,現在整個茂林都在傳頌那本《三字經》,不但如此,那些個士子一直聚集在寧三小姐那裡不肯走,試圖能從她那裡知道您落腳之處,而且隨著消息越傳越遠,往茂林縣城趕來的士子也越來越多,現在只怕已經不下數千人了。”
“竟有如此之多?”
劉成聞言也有些詫異,他倒是猜到了那本蒙學聖經肯定會引發士林和文壇震動的,畢竟《三字經》並非什麽凡物,在中國的蒙學史上地位極為卓著,但是只是沒料到竟會這樣快,按照這個世界的腳力,這消息傳至大漢全境,恐怕沒有二月也是難為的。
他卻不知道那些個茂林的士子竟會將《三字經》全文背熟,日夜兼程趕赴各個州郡進行宣講,尤其是天下十大書院,其中,更是專門有那出自丹陽書院的茂林學子結伴遠赴。即便是最遠的那座位於益州境內的漢中書院,也在二十余日後便得知了消息。
“這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寧氏女郎也不是那麽好脅迫的,寧家之人雖不像天下士族那般門庭難進,但是這風骨卻是一等一的,那寧家女郎既有’書癡’之名,就說明深得其父風骨三味了,倒是不用擔心,只不過那造紙之術,燕大哥你要多多注意,從現在開始,一頁紙都不要晾曬,那些個造紙用的竹片,水甕全部都處理掉,不要叫人看出一絲痕跡來,如若是我所料不差的話,過兩日便有人要來此查看,我也有些好奇那寧家書癡之父,會是怎樣的名士。”
劉成喃喃地砸吧了幾句便交代道。
既然寧煙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造出了如此聲勢,這說明那位寧郡守定然是知道的,說不定寧煙已經將那《三字經》交予其父過目了,以那兩本書的影響力,不論是裡面的內容還是那書本身,都足以讓天下震動,既然寧家並未干涉這件事情,那就說明寧家家主無意讓它蒙塵或者是另有所圖?
劉成的猜測僅僅是在幾日後便得到了驗證。
江江南郡作為揚州有數的大郡城,所轄六座縣城中,茂林並非那顯赫之地,總是不遠的丹陽城較之於茂林都要大上不少,最為重要的是丹陽城中有一座天下聞名的書院,丹陽書院。
盡管百年來沒落了不少,但是丹陽書院仍是位列天下十大書院,與那江南郡的江城書院、安陽書院並稱為江南三大書院,自然也是江南士林的聖地了,茂林縣的士子也多在這丹陽書院中就學,直到過得州試,這才脫離書院遠赴洛都參加殿試,以獲得天子青睞,成為天子門生。
丹陽書院位於丹陽城南的一座近千米高的山腳下,山名蒼搖,要說這蒼搖山還是有典故的,至於具體的來歷卻是沒多少人清楚了,書院的士子只知道蒼搖乃是第一代丹陽書院院長的字。
丹陽書院背靠蒼搖山,佔地極為廣闊,建築繁多,但是多為清平的普通建築,並沒有奢侈樓閣,出得書院不遠處便是遠近聞名的丹青苑,由於大漢的書院並非朝廷出資建成,所以書院學子能否登得龍殿,進入朝堂,幾乎上就決定了書院的地位和前途。
天下十大書院,莫不如是,那士族子弟或者庶族弟子,進入書院便打上書院的烙印,功成名就之後就會為書院增加名望,更有那些士族門閥捐贈錢物以供書院運營,而書院的院長無一不是當世的大賢名流,如今這丹陽書院的院長王粲正是當今天下一等一的名士。
王粲字拾遺,年約六旬,尤其擅長書畫,王氏乃江南郡丹陽望族,屬於天下三等士族中的中等士族之流, 王粲曾為龍淵閣大學士,後辭官回鄉執掌丹陽書院,生有兩子:長子王博,字文若。年三十有八,為丹陽縣令,亦是天下名士,屢次辭別高位而固守在丹陽城。王粲次子王善,字蒼搖。二十八歲未婚,取字於蒼搖山,天資橫溢,**於聲色,號稱丹陽畫癡,曾連過縣試郡試州試,殿試但是卻因性情隨意,被天子朱筆批示:性浮躁,不取。
書院正逢大假,所以書院的學子並不多,三三兩兩的顯得較為清閑,倒是丹青苑中熱鬧得緊,從各處來往的士子多聚集在這裡飲酒論才,今日學子們卻是恭敬的坐在丹青苑的一處樓台四周。
此刻那樓台的中央坐著的一行數人,為首的一個年近六十余的老翁,神色清朗,面容白淨,雖有皺紋卻仍舊神采奕奕,正是丹陽書院的院長王粲,王粲做過龍淵閣臣和太學的授業恩師,所以書院的學子多以‘王師’相稱,其余的幾位莫不是江南的名士,一人面如冠玉,年歲不大跟王粲有幾分相似,正是王粲次子,畫癡王善,另外幾人都是書院內已經過的州試的學子,雖是學子,其實年歲也已經不小了,幾人大致都有三十余不到四十的模樣,不過其中一人卻是已經年近四旬,但是座次卻是與王粲相若了。
如果寧煙在此的話,定然就會認出,這一位正是寧家的的千裡駒寧喬之寧修德,喬之乃是名,這修德一字卻是其父所取,一般人都不知道,寧家家主寧修德的名字正是寧喬玄,這寧喬之乃是當朝的東閣大學士,卻是不知怎地就到了丹陽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