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182章 分兵
蒙驁等人沉思不語,等著廉頗下最後的“決定”。()大家都很清楚,照顧到所有國家的利益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場博弈,既然是博弈,總有輸家有贏家。這個時候,每個國家的底牌就變得很是重要。

   廉頗將眾人的神色一一記在心中,許多人患得患失,為了利益人人可以鋌而走險,但若是冒著巨大的風險後還便宜了別人,這就是存在的問題。不過,這次其實是伐秦,而不是滅秦,適可而止是廉頗所要掌握的。

   沒有讓眾人等太久,廉頗洪亮而沉穩的聲音在大帳內響起,“諸位,按照我國所掌握的情報和我多年行軍經驗的分析,我以為我六國聯軍當兵分兩路伐秦。一路以我趙國、燕國、齊國為主,出兵河西郡,繞過函谷關經略內史郡;一路以韓國、魏國、楚國為主,出兵嶢關、漢中,分散秦國的注意力。若是行動順利,大軍在鹹陽匯合,若是不利,則步步為營,佔領幾處要塞!”

   “兵分兩路?”眾人怎麽也沒想到,向來權力*甚重的趙國居然甘心分兵。三十萬大軍聚集在一起固然聲勢浩大,但終究行動不便。若是均分成兩支的話,行動上大大便宜了。但如何分配權力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搞不好,會給日後的分裂造下伏筆。

   蒙驁等人靜靜地望著廉頗,等他後面的言語既有這樣分配的解釋,也有分兵後各國是各自行事還是任命一人為指揮的答疑。

   廉頗自是知道眾人在等自己解釋,於是說道:“諸位,用兵之計在於虛虛實實。若是我們聚集在一起,行動不便尚且不說,最重要的是我軍的動向必定完全為秦國掌握,於我不利。因此我以為兵分兩路乃是最合適的。至於為何我國和燕國、齊國分在一起,韓國、魏國、楚國分在一起,有兩個原因。一者同為北方國家。戰術相似;二者補給便宜。”

   田單聽到這裡心裡就悲憤起來,“娘的,勞資的齊國距離前線十萬八千裡好不好!補給便宜個毛!燕國也是!要說補給便宜,恐怕只有你們趙國吧!至於同為北方國家。戰術相似,更是無稽之談。拜托,韓國、魏國才是!你們當初三國合力把秦國揍得找不到北呢!”

   蒙驁心裡想得則是趙國到現在還不忘記壓製齊國啊!這一次聯軍分為南北兩路,北路擁兵十六萬,南路擁兵十四萬。趙國有這樣的考量也是根據各國出兵的數量吧!也算是權宜之計!不管怎麽說,齊國這次是被趙國吃定了。至於燕國出奇地配合,應該是被趙國用什麽好處收買了。

   果不其然,廉頗話音剛落,燕國將軍榮蚠就附議道:“廉將軍此計甚好!南北兩路兵力相差無幾,且有田丞相這樣老謀深算的名將。我北路軍當一路勢如破竹!”

   廉頗笑著點了點頭,回應了榮蚠的誇讚。田單沒來由覺得自己中計了,這一支大軍裡,趙國一直想壓製自己,燕國則是心懷叵測。如果不是自己。燕國肯定會成為繼趙國之後的又一個龐然大物。但因為自己,燕國也是受了重創!

   楚國的景陽則是心裡暗喜不已,首先楚軍又回到所熟悉的山地戰中,其次,楚國的補給會相當方便。有燕國和趙國的悉心照料,景陽深信,田單一定會受到最好的“待遇”!

   魏國晉鄙的心思則是有些複雜。雖然逃脫了猛攻函谷關的“厄運”。但魏國卻要自食其果,要跟著韓國一起攻打嶢關。嶢關啊嶢關,又豈是那麽好打的!足足四萬大軍足以將嶢關經營地固若金湯!至於漢中方向,魏國得到了又有什麽好處呢!現在,魏國隻想著收回函谷關,擴大河東郡的土地。當然。魏國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只要可以打破嶢關,魏軍就可以悄悄行軍到函谷關西側,裡應外合之下,函谷關必定重歸魏國。

   很快,所有的人都意識到這次分兵有著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是秦國固若金湯的要塞堵住了聯軍前進的道路。聯軍應該不會分兵。現在分兵的辦法,已經最大程度地照顧了各國的利益。若說犧牲,那麽應該就是不知所措的“齊國”了。

   在趙、韓、楚、燕的堅定支持的影響下,魏國有些猶豫地答應了,齊國則是完全受限於形勢,不得不答應。於是,三月十六日,聯軍終於確定了後續的進攻方向。六國“愉快地”達成了一致。

   因為六國伐秦一事,秦國和山東六國的貿易幾乎完全被切斷了。沿途基本上見不到行人,若是有行人,最大的可能就是對方是敵國的密探。六國的旌旗依然飄揚在安邑,但各國大軍主力卻是借著黑夜的掩護,一南一北,悄然離去。

   北線軍團的主將毫無疑問是廉頗,南線軍團的主將卻是落在了蒙驁的頭上。論兵力,魏國還比韓國多一萬,論資歷,楚國的景陽則是優先。但主將依然不是晉鄙,不是景陽,而是韓國新貴---郎中令蒙驁。

   雖然晉鄙和景陽都出於對趙國的尊重認可了廉頗的任命,但廉頗為了計劃的順利實施,解釋道:“武關目前在韓國在手上!補給最為方便。韓國、楚國、魏國三國大軍的糧草用度由韓國提供,論地形的熟悉論後勤補給,蒙驁在三人最佔優!所以,蒙驁是主將的最佳選擇!”

   一路旖旎,秦國自然沒有想到,六國聯軍居然不知死活地要分兵。是的,就是不知死活!在秦國看來,六國聯軍聚攏在一起的話,秦國不傾盡全國之兵,是萬萬沒有機會打敗聯軍的。但聯軍若是分兵,秦國完全可以在局部佔據壓倒性的優勢,各個擊破!

   當然,因為消息的閉塞或者說六國刻意地封鎖消息,秦國眼下還不知道聯軍已經分兵的消息。他們在洛水以西,在函谷關上,在嶢關上,安靜地等待六國聯軍的到來。秦國的主力已經在櫟陽、陰晉一線完成了集結,只等確定六國聯軍的主攻方向後就待機而動。

   聯軍的南線軍團出安邑後,先是向東五十裡,接著才南下,過澠池,經宜陽,穿新城,最後直抵南陽郡。

   一路上,晉鄙和蒙驁的交流甚少,哪怕沒有那段不愉快的爭論,晉鄙怕是也不會心服蒙驁。畢竟,他自己是魏國最高的軍事將領,而蒙驁的上面還有暴鳶。而且,最讓晉鄙失望的是,廉頗明明認可了自己在函谷關佯攻、在嶢關偷襲的策略,卻偏偏任命了蒙驁為將!恥於人下,就是晉鄙現在的想法。如果不是因為南陽在韓國的手中,這主將的位置還真不一定是蒙驁的。

   景陽的想法則不同了,雖然他也是楚國最高的軍事將領,但終究沒有晉鄙那麽深厚的底氣。畢竟楚國元氣大傷後就沒有恢復過來,楚國現在是誰都得罪不起,除非楚國拚著最後一口氣,還是可以把齊國之類的“咬的重傷”!

   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景陽不惜放下身段,多次拜訪蒙驁。在景陽看來,楚國若是想要在這次伐秦戰事裡獲得更多的利益,必須交好韓國。況且,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韓國的國力這兩年發展地很快, 已經漸漸把魏國拉遠了,燕國人口底子在那裡,雖然如今的燕王也是比較賢明,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現在,各國國力排序的話應該是秦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齊國、楚國。

   對於景陽的示好,蒙驁也給於了足夠的尊重。誠實地說,位置決定態度,蒙驁也不是有心要為難晉鄙,想要對方難堪。但陰差陽錯之下,造成了現在這種兩人關系浮於表面的現象。蒙驁雖然不願意,但也不會因此向對方屈服。現在他代表的是韓王,自己屈服了,就是韓王屈服了。

   要知道,秦國這塊肥肉,看似很大,但也有很多骨頭。這次韓國想要咬下的部分,當然容不了魏國插手。如果魏國不識好歹的話,蒙驁不介意陰一下魏國。

   四月初的時候,十四萬大軍抵達宛城,在這裡,蒙驁下令全軍休整數日。按照行程,聯軍北線軍團的行程會比南線軍團多得多,也困難的多。因此,蒙驁決定稍微等一下北線的軍團。

   ps:

   明天補上今天欠缺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