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179章 暗藏玄機
遇事猶豫不決一向是齊王的習慣,尤其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大事。從當時的情況來說,貂勃順水推舟的計劃沒有錯。如果真的有錯,那就是打破了既定的計劃,讓齊國陷入了被動當中。

 齊國君臣對此爭論不休,其中的焦點是秦國的反應。若是因此惡了秦國,那齊國就得罪了半數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魯仲連入朝,一針見血地指出齊國的形勢不可能再差。不答應趙國,趙國大軍旦夕可至。惡了秦國,隔著韓國、魏國,秦國也不能拿齊國怎麽樣。治國之道,在於求穩。今天的安危都保不住,何必去憂心明日的煩惱。

 齊國王后也是這麽認為。大的道理她不懂,但半部論語治天下,許多事情窺一斑可見全豹。伐秦能不能成行尚且兩說,趙國的大軍可就擺在邊境呢!

 最終,齊王決定一方面派遣使者回復貂勃,一方面派人通知秦國這件大事,誠懇地表示齊國加入其中肯定是出人不出力。

 黑冰台的效率前所未有的快,當趙王喜氣洋洋地送走上大夫貂勃的時候,秦王也得到了趙國的這一計劃。

 鹹陽宮裡,秦王笑了。在趙國密謀天下伐秦的這個關頭,秦王不驚反笑。這讓群臣既是訝異,又覺得心安了不少。國難當頭,秦王笑總比驚慌失措要好。

 其實,秦王卻是知道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秦國大敗之後恢復了些許的元氣,但這不足以讓秦國有底氣和六國作對。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不敢前進的場面沒有十幾年是不會發生了。眼下,國內不少流言蜚語在傳遞,聲稱秦國因為暴政或者說嚴苛的法律遭到了上蒼的懲罰,矛頭直指自己。有些激進地則是誹謗自己膽小,被三晉嚇破了膽。自己雖然下令追捕斬殺了一些,但流言卻是變得愈發厲害。

 如今,關內秦人的士氣因為這次誹謗下降到了極點。王公大臣們雖然理解自己的苦衷、秦國的苦衷。卻沒有出言反駁。也許,他們也想看看,經歷一系列變故後扛起秦國大旗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信心和毅力走下去。

 秦王的性格決定了迎難而上、愈挫愈勇的行事作風。如果真的因為趙王的一個提議就顯露出慌張無措的一面,那就真的不是秦王了。既然你們說寡人膽小,那寡人就證明給你們看看,好好打一下你們的臉!

 “諸位愛卿,趙王得寸進尺。前年,趙國大軍屯扎在雁門,虎視眈眈,寡人不願意我大秦的男兒白白犧牲,因此撤退到馬邑固守。這是寡人的禮,趙王不思趕緊。反而意欲聯合齊、魏、燕、韓、楚五國伐我關中。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大秦若是繼續退讓,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秦王義憤填膺地說道。

 魏冉望了望群臣,眼看大家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自己,想要自己表態。心中微微一歎息。嘴上卻是緩慢有力地說道:“王上,趙國不仁,屢次犯我秦國疆土。我大秦為天下計,一再忍讓。但趙國亡我秦國之心不死,臣以為這一次一定要重創甚至全殲趙軍,方能讓列國知曉我秦國的厲害,讓列國不敢對我大秦生出覬覦之心。”

 秦王滿意的點了點頭。魏冉自從在公子市變亂中表明態度後,就一直很是懂得自己的心意。對自己提議的事情基本上是全力讚成,這讓魏冉在秦王心裡加分不少。

 宗正嬴泗暗暗稱讚秦王的果決,越是在低潮謠言四起的時候,秦王身為一國之君,越需要保持自己無上的權威。否則。國將不國,大家各行其是,國家就會徹底亂了套。且不說秦王決定的對與錯,魏冉身為丞相,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無條件的支持。

 況且。秦王的這次決定是極其正確的。趙國步步緊逼,秦國步步後退,等退到無路可退的時候,秦國的民心也就散了。到時,遣一上將軍領十萬精兵,秦國可破矣。

 秦國向上的凝聚力和民心,就在於百戰百勝無往不克的戰績。表面上看,每一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是開疆擴土。往深層次說,卻是保證新興地主階級支持王室的先決條件。

 “王上!各國休養生息不過是兩年的時間!這兩年齊國和楚國時有混戰,談不上恢復實力。燕國則是跟我們遠隔千裡,即使在我秦國身上僥幸得到些好處,也不會太大。因此,聯軍的主力其實是韓、趙、魏三軍,尤其以北路的趙軍,南路的韓軍為甚。臣建議,即日起加固城防、河防,尤其是嶢關,馬虎不得!”

 秦王對宗正嬴泗的建議很是讚成。齊國在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泄露給自己,那肯定就是打著不和自己作對的想法。楚國雖然跟自己有血海深仇,但實力有限,只能跟在聯軍的後面跑跑腿。馬上就是越冬了,燕國要提防東胡年複一年的騷擾,應該也不會派遣什麽主力。

 “武安君,你以為呢?趙國若是糾結齊六國之眾,我大秦當如何應對?”秦王問向一直沉思不語的白起。

 白起抬起頭來,語氣恭敬地說道:“王上,六國即使可以聯合起來,伐我大秦,其困難勢必層出不窮。聯軍勞師遠征,補給不利,此乃一弊也!我軍佔據沿途重鎮要塞,憑借地利,不說以一當百,以一敵十還是很有把握的,聯軍若想推進,勢必傷亡慘重,此乃二弊也。六國人心不齊,欲貪利而不肯出力,互相推諉,戰事必定有變。此乃三弊也!”

 秦王笑了笑,打斷了白起的講話,說道:“如此說來,武安君以為我大秦此戰必勝了?”

 白起一臉嚴肅的點了點頭,又謹慎的說道:“沒有發生戰事之前,誰也不能保證一定會勝利!但臣以為,只要我大秦不主動犯錯,這六國聯軍來多少,臣有機會滅掉多少!”

 對於白起突然誇下海口,秦王大笑了三聲,“如此,寡人應該希望聯軍多來一些嘍!在家門口收割敵人的首級。我大秦的高爵位應該又會有不少!”

 秦王的玩笑讓不少人發自內心地笑了出來,大戰來臨前緊張的氛圍一掃而空。秦王和武安君都在考慮如何加官進爵的事情了,這一戰當是秦國的復仇之戰。群臣更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了。

 太子柱笑得也很開心,通過觀察秦王。他知道了如何調動朝堂的氛圍,讓群臣如何為自己所用,貢獻智慧。如果台上換做是自己在位的話,一定會神色沉重地征求群臣的意見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六國聯軍!

 秦王很喜歡這樣的朝堂氛圍,他關切地向太子柱問道:“太子,如何?武安君所說的看法你怎麽認為?”

 太子柱略一猶豫,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後才不緊不慢地說道:“兒臣以為,武安君所言甚是。不過,趙國也有明智之士,如上卿藺相如。他們應該看得出其中的深淺。若是趙王跋扈、一意孤行,他們勸說而趙王不聽,兒臣以為我大秦可利用一二。若是他們對此事未置一詞或者附議,兒臣以為,這裡面肯定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秦王聽後眉頭一皺。自己想當然地以為趙國是接連大勝利,這才得意忘形,想要通過號令各國一起伐秦讓列國承認他的霸主地位。卻忽略了趙國是否會有更深層次的計劃。

 魏冉有些驚喜地看著太子柱,實話說,太子柱不同於他死去的王兄那般仁孝,只能說有些小聰明罷了。但也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以前的太子柱怕是知道自己沒有機會繼位。所以才乾脆縱情山水為樂。誰想到隨著公子市、公子悝的去世和他王兄的去世,他成了唯一的法定繼承人 ,思考問題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同少了玩世不恭,多了深謀遠略。

 “密報稱,趙國藺相如對此事不但沒有反對,反而積極推動。”魏冉隨口說了這麽一句。卻推翻了太子柱的第一個推測。也就是說,太子柱應該是任務趙國君臣有所圖謀。或者說,藺相如有所圖謀!

 秦王點了點頭,承認了丞相魏冉剛才所說的正確。“太子,你認為趙國此次另有圖謀?”

 太子柱點了點頭。笑道:“父王,兒臣以為,這次趙國出力不討好地想要聯合五國伐我大秦,不過是繼續打壓我秦國的聲威罷了。實際上卻拿不到一些好處的。這次藺相如之所以推動這件事,應該是有私心的。”

 “私心?”群臣聽後和秦王一樣,都很是驚訝。

 “這只是兒臣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父王覺得有道理就聽聽,沒道理的話就權當是兒臣說了一個笑話。”

 太子柱謙虛起來,秦王揶揄道:“太子,你大膽地說就是!寡人支持你!”

 秦王都這麽說了,太子柱也就沒有再猶豫,言道:“將相和的事情父王很是清楚吧!”

 秦王點了點頭,這是發生在澠池之會後的事情,當時成功擋住自己羞辱趙王的藺相如因此而由大夫提拔到上卿的高位。百戰百勝的將軍、上卿廉頗對此不服,言語間對藺相如頗不客氣。藺相如不以為意,謙讓有加,折服了心高氣傲的廉頗!引出了一段負荊請罪的佳話!

 “藺相如此人出身低下,廉頗也是邊將出身,不為趙國宗貴所倚重。這樣的人,也許可得一時的高位,但卻永遠不會被趙國上層所接納。父王您好好想想,藺相如可有什麽交好的宗貴?廉頗更不必多說,心直口快,得罪的人不可勝數。如果不是有藺相如在身邊保著,像廉頗這樣的連自己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秦王暗自點了點頭,這也是趙國的一個傳統。平民出身的,職位可高但名聲地位不顯。像封君,趙國的封君都是和王室有關系的。就連望諸君樂毅也是名聞天下的名將,才憑借著這個獲得君位。說起來,藺相如的出身甚至還不如廉頗呢,廉頗好歹是良家子弟,藺相如乾脆是當過宦官的賓客。

 (給我半個小時,寫好剩下的部分,已經訂閱的可以刷新再看,回來得太晚了,抱歉啊!)

 趙國,邯鄲。

 齊國最近的風頭很大。攪得中原不寧。無論是突襲楚國還是針鋒相對地和燕軍對峙,這都不符合齊國以往的作風。不過這也給了趙國一個口實,處於大義,趙王決定出兵教訓下齊國。

 對於出兵。趙國群臣是分為兩個陣營的。保守派以為寒冬將至,補給不利;主戰派以為兵貴神速,有意識的控制住戰爭的規模,讓齊國收斂些就好。

 所以,在齊國罷戰後的一個月,趙國的大軍迅速集結起來,開赴趙、齊邊界,領軍者乃是名聲不顯的國尉趙奢。齊國對此的反應謹慎了許多。一方面,齊王派出田單為將,出兵五萬死守河水(即黃河)防線。另一方面,齊王派使臣前去邯鄲問詰。

 不過五日的功夫,齊國的使者就抵達邯鄲。使者正是在齊國稱得上是位高權重的上大夫貂勃。

 貂勃深知,每拖延一日的時間,齊國就多一份危險。最糟糕的是。齊國完全不知道,自己沒有得罪趙國,趙國興師動眾地犯邊,是抽了什麽瘋。對齊國來說,這完全就是一場無妄之災。幾個月前竊取楚國兩個縣邑的喜悅瞬間被衝沒了。

 就國力而言,趙國甩出齊國好幾條街。短短的十幾年,齊國號令天下的霸主身份。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的光輝歲月依舊丟得完全不見蹤影。貂勃最需要知道的,就是趙國為什麽要給自己施加壓力,自己才好在面見趙王的時候,對症下藥。

 貂勃找到了最簡單的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宦者令繆賢。如果是找上卿藺相如的話,自己很有可能吃一個軟釘子。至於平原君趙勝和信平君廉頗那裡。指望更小些。繆賢則不同,身為宦官頭目,他一定清楚其中的緣由。更關鍵的是,因為藺相如的關系,他也成了趙王的心腹。請他為齊國說話的話。很有希望有用。

 唯一遺憾的是,繆賢因為久居宮中伺候趙王,實際上外出的時間不多。不過,這也難不倒貂勃,十金的厚利砸下去,身在宮中的繆賢終於同意出來和自己見面。

 邯鄲的某處酒樓裡,貂勃語氣甚是恭維得說道:“大人日夜操勞,實乃為宮中之人的楷模!勃身為外臣,也很是欽佩。來,我敬你一杯!”

 繆賢臉上浮起了一抹笑意,回道:“上大夫你可真愛說笑。你等臣子,有安邦定國之才,行的是為國為民的大好事。老奴只會伺候人,只會伺候王上,和你們比,差得遠啊!”

 貂勃搖了搖頭,笑著反駁道:“藺上卿可就是從你的府邸走出來的。我等即使是千裡馬,也需要你這樣的伯樂才行。哈哈!”

 繆賢跟著一陣大笑,將藺相如舉薦給趙王,是自己一輩子最大的驕傲。誰也沒想到,當初還是自己一個小小門客的人居然會身居高位,成為客卿。對於貂勃的恭維,繆賢欣然接受了。

 一聽說是齊國的使者上大夫貂勃來找自己,繆賢一下子就猜到對方的來意。如今國尉趙奢和田單大軍隔河相望。雖然雙方沒有任何衝突,但誰也指不定趙軍何時撤走。趙軍的到來,可比燕軍帶來的大多了。對方一定是問詢事件的起因。

 說起起因,宦者令繆賢還真是知道。但卻並不意味著繆賢自己一定要告訴對方。只要對方夠聰明,他應該懂得自己的意思。

 說了一番家常話後,貂勃的神色變得很是鄭重,他言道:“大人,勃不遠千裡而來,所為何事,大人可清楚?”

 繆賢故作不知的搖了搖頭。

 “貴國的趙奢帶領三萬大軍駐扎在河水北岸,引得齊國人心惶惶。大人這件事莫說不知道。”

 繆賢居然歎了口氣,有些沉重地說道:“這件事老奴還真是知道。”說完不再言語。

 貂勃氣的牙癢癢,對方把話說了一半,突然不說了,這算怎麽個意思!遞上了白璧十雙黃金百兩後, 繆賢這才神色滿意地點了點頭 ,言道:“上大夫何須如此破費!”

 貂勃心裡暗暗鄙視對方,嘴上卻很是謙恭,笑呵呵的勸道:“些許心意!勃來時,王上反覆交代,齊國一直對趙國尊敬有加,從沒有冒犯過。這次劍拔弩張的局勢,一定是有所誤會!若是有些許芥蒂,還請大人在趙王面前多多美言幾句!”

 收了厚禮,繆賢言語間很是客氣了。他笑吟吟地擺了擺手,回道:“前些日子,燕國大軍也是屯扎在河水北岸,貴國也曾派大軍對峙,可有此事?”

 貂勃心下一凜,回道:“卻有此事!”難道說是燕國迫不得已之下退兵,讓燕國失了面子。趙國這個當老大的看不下去,要為自己的盟友出頭?貂勃心裡暗暗思索道。這不應該啊!當初趙國可是一點動靜都沒有!何況,當初是燕國率先要挑起爭端的。

 “那齊王難道不知道,當今的燕國王后乃是我王的女兒嗎?”繆賢佯裝生氣道。

 ps:

 半個小時後後已經訂閱的刷新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