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13章 齊國的對策
“襄王十六年,冬,臘月,燕師伐我,甚急。五日既取武遂、觀津、呂城三邑,圍扶柳。王欲發兵急救,楚師伐我,克下邳,圍郯邑。”——《戰國傳?齊傳》

 齊國,臨淄。

 接到楚國大舉進攻淮泗流域的消息,齊國上下皆是慌了。昨天齊王才下令征召八萬大軍,準備北上解扶柳之圍,現在南面的楚國又來湊熱鬧。擺明了是要趁火打劫,不讓齊國消停!不對!齊王隨即意識到,燕國、楚國進犯的消息前後間隔不超過三日,分明是兩國秘密聯合的。否則,不會這麽巧合一起攻打齊國。

 齊王將自己心中的想法一說,不少大臣也是紛紛附和。現在看來,這應該是早有預謀的。燕國、楚國都和齊國有嫌隙,有一個來攻打,齊國就要頗費周折了。現在來了兩個,齊國有些吃不消了。

 新任丞相後勝當即獻言道:“燕、楚兩國之所以聯合,所圖謀的不過是土地而已!臣聽聞,以利益聯合者必定也因利益而分!王上何不派遣一使者前去遊說燕王,割兩百裡之地,以讓燕國和楚國斷盟。王上再聯合魏國,一起討伐楚國,從楚國身上討回失去的土地。” 上大夫貂勃立即出言反對,道:“啟稟王上!臣以為丞相之見萬萬不妥!”

 歷代齊國國君,還沒有不戰而降的呢!齊國若是真依此見,燕國兵不血刃就取得百裡土地!那些為了守城而做出犧牲百姓如何看待齊國,燕國怎麽看待齊國?怕是前者心若死灰。再無向齊之志;後者則是譏笑齊國的軟弱,以後會愈加愈烈地欺凌吧!

 齊王卻想不到這一點,頓時不高興了,興味索然道:“丞相之謀乃是遠見!上大夫何以認為不妥?” 貂勃長歎一口氣,說道:“齊國自立國以來,歷代君王,暴霜露。斬荊棘,才有眼下的數千裡之地。王上怎可聽信小人的一面之詞,就將兩百裡土地拱手相讓與敵國呢?!以臣來看,割地以求燕國退兵乃是下策,誠不足取也!”

 後勝大怒,想要叱呵。但又唯恐自己應聲就說明自己是那小人,還有那君前失儀之罪。心裡面一時之間,十分猶豫。

 齊王面色也是十分尷尬。自己聽信小人的話,那豈不是說明自己也是昏君一名。因此當即反駁道:“安平君病歸東海,寡人手下無可用大將!前線來報,燕國出兵八萬,領兵的是燕國大將榮蚠。南面的楚國又是出兵六萬,安平侯項承領兵。此二子者,皆通曉軍事之人。士卒歸心。眼下齊國人心不穩,為之奈何?就算安平君能帶兵出征,也不過是解一路之敵,南北不能兼顧!燕、齊兩國乃是大仇,寡人憂心燕國屠我百姓。願主動退讓,平北疆之亂。等集合大軍,擊敗楚國,休養個三五年,再北上奪取失地,如此不是甚好?何況,淮泗之地多沃土,得之,足以成霸業乎!”…

 貂勃連連搖頭,作揖長歎道:“齊國,四塞之國,地方兩千裡,披甲之兵數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今王上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齊國百姓,莫不效死!燕國近乎亡齊,此大恥也!今燕國不過發兵八萬,王上不思舉大兵而破之,卻有割地乞和之論,臣竊以為不值也!百姓若是聞之,捶胸頓足以為憾事;士卒若是聞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環顧了大殿內的群臣,見群臣聞之色變,貂勃遙遙向北作揖,道:“王上言齊國上下無可用之人,臣以為不妥!今齊國上下仇燕者不可勝數,聞王上出兵伐韓,百姓簞食壺漿以送王師!勃雖不才,亦能守莒城六年而不失於燕國大軍。王上若憂無可用之人,勃願請命出征,以敗燕師!”

 齊王被貂勃一番言語高高捧上天,心裡面飄飄然,卻又不忍心拒絕丞相後勝的意見,百般苦惱之下,隻得道:“楚國伐我,為之奈何?”

 貂勃拍著胸脯說要幫自己解決北面燕國的威脅,齊王心裡面認了。無非是多加一些兵力,不讓燕國繼續在齊國北面馳騁罷了。可南方的楚國派誰來對付呢?齊國有聲望的人可指揮不了這麽多的大軍,有能力的又沒多少聲望。若是敗了,對士氣的打擊可不是一般的大。這下應該采納丞相後勝的建議了吧!聯合魏國伐楚,想想利益還不是一般的大呢!

 “楚師不足為慮,臣有上中下三策,以供王上參考。”貂勃恭敬地回道。

 “願聞其詳!”齊王提起了些許興趣。

 “下策,集合十萬大軍,沿沂水南下。王上可命人到處宣揚,言說安平君已然病愈,被任命為主將。如此,楚國必然惶恐而退兵。”

 齊王直接搖了搖頭,自己正在全心全意地消除田單留下的影響力呢!如此一來,田單的聲望豈不是又要拔高了許多!若是事成,田單一個臨危救主的名聲跑不了。若是事敗,自己就損失了許多大軍。得不償失!得不償失!

 見齊王毫不猶豫地拒絕,貂勃也大概猜出了齊王在顧忌什麽。田單明明沒有生病,卻要裝病,遠離朝堂,以全君臣之誼。齊王卻不能冰釋前嫌。哎,實在令人歎惋!

 貂勃心裡暗暗搖了搖頭,繼續道:“中策,王上派遣使者遊說楚王,表示燕、楚伐齊,齊國勢必不能支持。迫於無奈。王上正打算派遣大臣前去大梁,遊說魏王,表達臣服魏國的意向。若是魏國肯救齊國,齊國願獻出半個陶郡,換取魏國出兵,兩國一起攻佔淮泗之地!楚國若是不想遭到齊、魏兩國的圍攻,不如提前割讓百裡之地,提前和齊國達成盟約,聯合攻打魏國。”

 齊王暗暗點了點頭。這個設想倒是和自己的初衷不謀而合。楚國若是想全力攻取被自己佔據的淮泗之地,絕不是僅僅出兵六萬的事情。楚國之所以這樣,無非是忌憚韓、魏兩國在背後可能的算計!韓國屢屢開疆擴土,新收巴蜀兩郡之地,不大可能和楚國為敵。但魏國可能啊!楚國本來就不怎麽強,有齊國幫忙,魏國足以將楚國打得丟盔棄甲!

 在這種情況下,齊國自己放出風聲。以重利——富庶甲天下的陶郡為誘餌,讓楚國對潛在的齊、魏聯盟心生忌憚。齊國就可以在魏國、楚國之間左右逢源。不動一兵一卒,不損一裡之地,只是一個風聲也能逼迫楚國退兵。操作得當的話,楚國甚至會獻出土地給齊國來抗衡魏國!

 當然,沒有萬無一失的計策,這個計策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楚國識破了齊國的心思。死活不上當,反而去拉攏魏國。魏國在看清形勢後,一定也會借此來要挾齊國。到時加以利用,自抬身價,看齊、楚兩國給出的價碼待價而沽。齊國就會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因此,使者的人選就顯得很關鍵了!必須讓楚國惶恐,立即和齊國合縱,否則,必然夜長夢多,橫生變故!

 “不知上大夫的上策是什麽?”齊王這次是真的提起了興趣。中策已然不錯,齊王很好奇,貂勃會提出什麽讓自己驚喜的上策。

 “上策名曰驅虎吞狼之計,燕師伐我,引趙攻燕;楚師伐我,引魏攻楚。”貂勃語不驚人死不休道。

 齊王不明其意,疑惑地問道:“如上大夫所言,魏國可堪一用,為我齊國助力!可趙國剛剛打敗我們齊國,又素來和燕國交好,怎麽會反而助我們齊國攻打燕國呢?!”

 “王上可曾聽說二桃殺三士?”貂勃沒有立即作答,反而問起了典故。

 齊王點了點頭,回道:“此晏子之謀!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侍奉景公,以勇力搏虎聞名。晏子過而趨,三子皆不起。晏子乃奏景公,以兩桃令他們三人爭功,羞而自殺!上大夫問這個是什麽意思?”

 貂勃微微一笑,解釋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桃子只有兩個,卻有三人要分,不能也!土地只有一塊,卻有兩國要搶,亦不能也!燕國若是真的交好趙國,又怎麽會不與趙國連橫呢?王上何不派人告知趙王,這河水以西的齊地乃是齊國想要割讓給趙國的,想要趙、齊兩國摒棄前嫌,從此親善。齊國有意臣服趙國,尊趙國為盟主,可眼下燕國正在攻打這片土地,齊國上下惶恐,想要幫趙國打下這片土地,又怕不能擊敗燕國。趙王聽說後,一定會仰仗自己國力強大,與燕國相爭!燕國國力雖然不及趙國,但恐怕也不願意輕易獻出攻佔的土地!兩國僵持的時候,王上再派人去遊說燕王,表示趙國的強大不符合齊國、燕國的利益,燕國只需割讓百裡的土地給齊國,趙國勢必認為齊、燕兩國已經聯合而心生忌憚。這樣,最後得利的反而是我們齊國!”

 “妙計!妙計!”齊王撫掌大笑。若是此計可以成行,眼下的危局須臾間就能成為齊國獲利的契機。依照趙王貪得無厭的本性,這個計劃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齊國可以在燕、趙兩國間左右逢源,當然,重要的是掌握好平衡。至於南方的楚國,扯起魏國的大旗,讓楚國心生忌憚,足矣!

 丞相後勝一見齊王已經完全拋棄了自己的主意,心裡面立即就著急了。這可是自己上任丞相一來,第一次提主意。事關自己的權威,容不得不謹慎。即使心裡面承認貂勃的計策不錯。後勝依然強辯,不打算就此認輸。

 “王上!臣以為此計雖好,但卻太過行險,不能為持國之道!”後勝出聲道。

 “那丞相有什麽補充的嗎?”。齊王對自己的小舅子還是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怎麽說他都是自己提拔的人,對自己也是忠心耿耿,無論是出於維護他權威的必要還是為了安撫自己的王后。自己都要多聽聽他的意見。

 後勝得到了齊王的眼神鼓勵,心裡面大是舒暢,侃侃而談道:“趙國者,大國也!遠勝於燕,也勝於齊。若是依照上大夫的計策,趙國出兵,臣以為,燕國怕是不會如上大夫所言的那般堅守。相反,燕王很有可能膽怯而雙手送上河西之地,到時候,我們齊國白白損失了百裡之地,大不利也!”…

 “是啊!是啊!不可取!不可取!”後勝一系的大臣紛紛附議。

 齊王點了點頭,心道也不是沒有後勝所說的這種可能。齊王望向貂勃,希望貂勃給自己一個保證,也說服丞相後勝。

 貂勃佯作沒有聽到,徑直向齊王作揖道:“燕國雖然不如趙國強大。但王上別忘記了,韓國的王后可是燕王之妹。趙國若是逼迫燕國過急。燕國完全可以向韓國求援!趙國可是剛剛敗給韓國,割讓了中牟、臨慮兩邑,不可能不忌憚韓國。如此,燕國可以有恃無恐,不交出河西之地。”

 “可如此一來,上大夫所說的派人遊說燕王割地與我齊國聯合一事。豈不就成了泡影?”後勝自以為抓住了貂勃話語中的一個漏洞,幸災樂禍的說道。

 不少大臣暗暗低語,燕國既然可以倒向韓國,又何必要向齊國割地呢!貂勃的想法有些前後矛盾,自相情願了吧!

 貂勃出人意料地點了點頭。複又搖了搖頭,說道:“臣剛才所說的乃是燕國對付趙國的說辭,但對燕國來說,卻並非真的如此!燕國此去新鄭,有千裡之遙,趙國真若猛攻河西之地,未等燕國使者抵達河西,河西已然易主矣!在這種情況下,燕國求救於韓,再急也是無助於事。相反,我們齊國近在咫尺,完全可以利用燕國的這種心理,遊說燕國割地。何況,即使韓國這次及時救援,解了河西之圍,但趙國距離燕國太近,安全可以三番五次地對燕國用兵,難道每次韓國都能及時來援嗎?我們齊國畢竟緊鄰燕國,於燕國來說,援助更加方便!所以臣以為,燕國很有可能答應。”

 “王上!臣以為這些都是上大夫的一面之詞,不足為信!”後勝一邊搖著頭,一邊作揖道。

 “那丞相的意見是……”齊王問道。

 “啟稟王上!臣以為當立即派人前往邯鄲,遊說趙王,仍舊以百裡之地位誘,鼓動趙國出兵!但這百裡之地,絕不是主動割讓給趙國的,而是作為趙國出兵打敗燕軍的答謝!如此,趙國因利而出兵,而非因義而出兵!可解上大夫之策的弊端!”

 齊王有些明白了後勝的意見!按照上大夫貂勃的想法,這百裡之地是齊國準備好,要獻給趙國的,以表達臣服的意向。現在燕國來搶,那就是不給趙國面子,趙國如果不給齊國出頭,那以後天下諸侯誰還信奉趙國呢?!按照丞相後勝的想法,這百裡之地是齊國準備送給趙國的,但如今被燕國搶去了,齊國氣不過,想要借兵,趙國答應的話,那百裡之地就是感謝趙國的謝禮了,趙國肯定貪圖利益而答應下來。

 眼見貂勃露出思考的神情,後勝繼續道:“趙國若想取這百裡之地, 勢必大動乾戈!如此,我們齊國可以隔岸觀火。若是趙國不願意出力,這百裡之地自然和趙國無緣了!如此,我們就佔據了主動!至於趙國會不會不上當,臣也想過這個問題,答案是大有可能!”

 “願聞其詳!”齊王開口道。

 “燕國者,遠離中原,地處趙國腹背。趙國如今有意爭霸中原,所提防的不在於秦、不在於韓,也不在於魏,而在於燕。何也?趙國想要經略中原,主力必定南下,燕國若是有不臣之心,趙國恐有破國之禍!如今燕師伐我,王上只需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告之趙國,言燕國有進軍中原之志,趙國必然出兵!”後勝一句一頓地解釋道。

 齊王點了點頭,朝貂勃問道:“上大夫以為如何?”

 貂勃想了想,這個主意和自己的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估計是丞相想要立威,自己沒必要一直唱對台戲,當即說道:“臣無異議!”

 齊王大喜,道:“如此,就依丞相之見!”

 PS:推薦、月票,都需要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