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57章 揮兵南下
三月,正是草長鶯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季節。春耕過罷,離夏耘尚有些時日,各國的青壯們陸陸續續被召集起來,操習兵事。以縣邑為單位,往往天色未亮,空氣中就傳來各式各樣的號子聲。不動如山,侵略如火。第一次被征召的青壯要在短短半個月內的時間裡,學會戰陣的配合,熟悉自己的袍澤還有上級。一旦國家有戰事,以鄉裡為單位,以郡縣為單位,十數萬數十萬的大軍迅速完成征召。

 衛牙子望著眼前肅穆的方陣,微微露出幾分得意。自己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將手下的一千新軍調教成可戰之兵。當然,想要他們一下子成為百戰精銳是不可能的,畢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是戰爭的雛兒(意為沒有見過血,殺過人)。

 衛牙子只希望,在戰場上,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指揮結成方陣,應付敵軍的衝陣。要知道,這一千人當中,真正的中流砥柱是和自己一樣的老兵。自什長開始,所有的軍官都是武關之役幸存下來的百戰之軍。這才是衛牙子最大的依仗。

 韓國這些年戰果累累,背後是慘重的傷亡。十多萬士卒的傷亡,軍隊成建制地被重創,韓國就是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將一支又一支的鐵血大軍訓練出來。戰爭是最好的老師,在不容半分失誤的戰場上,失誤就意味著死亡,怯懦就意味著死亡,退縮就意味著死亡,那些在一場場戰事中活下來的自然而然就成了精銳。

 衛牙子清楚,對新兵來說,第一場戰事往往是最艱難。當意識到戰爭不是金戈鐵馬、快意恩仇般寫意。而是殘肢斷臂、槍林劍雨血淋淋的事實,許多人會兩股戰戰,身子僵硬,能夠揮舞起手裡的兵器已經算得上勇敢。這次出征,如果眼前的千人可以幸存下來六成。那自己足以欣慰;如果可以幸存七成,那自己就很是驚喜;如果可以幸存八成,那足以感恩戴德。

 “恭喜你們”,沉默許久,衛牙子開口,笑吟吟地說了第一句話。“你們立功的機會來了!”

 士卒們頓時一陣小騷動,立功?早在征召入伍前,鄉老們就不斷地向村裡宣傳當兵的各種好處,諸如殺敵一人分田一畝,殺敵二十人就會成為最低一級的貴族,可以不對地方官員下跪。立功更大的話,子孫後代也可以獲得貴族的爵位。如果不幸戰死的話,有足夠的撫恤金,傷殘了,有屯田所可以養老。千人將現在說有立功的機會,豈不是說明有戰爭爆發或者即將爆發。大多數從未踏上戰場的士卒躍躍欲試,這些年韓國幾乎每戰必勝。這讓大家選擇性遺忘了背後的傷亡。當然,不少人也露出一絲慌張,可刻意的掩飾住了。

 在什長們的斥責下,方陣很快恢復了平靜。衛牙子這才繼續說道:“你們平日裡不是叫囂著沒有立功的機會嗎?現在機會來了!王上打算在漢中用兵!隨行的有十萬大軍。到時候你們可要爭先啊!不然,功勞被別人搶去了,可莫羨慕別人。”

 “呵呵呵”,新兵們發出略顯生澀的笑聲。有十萬大軍在側,危險應該會小很多吧!這是許多人的心聲。不少人緊張的心情為之一振。雖說刀劍無情,不過自己肯定不會那麽倒霉受傷吧?惶恐不安的人如是安慰自己。

 稍微安撫了下即將出征的軍心,衛牙子就前去參加自己這一營的會議。半個月前。楚國大軍在魚複城下大敗,秦軍斬首三萬,楚軍倉皇東逃,連丟三城三百裡之地,才堪堪止住了敗勢。天下為之震驚!楚王連派三波使者前往新鄭求援。最後楚國令尹羋梁更是親至,遊說韓王然,許下若乾好處,韓王然方才同意出兵。

 楚國這次失敗超乎所有人的預料,除了秦國。以八萬之兵對不到三萬秦軍,領兵的又是名將景陽,怎麽看楚國都沒有輸的可能。對秦國來說,最好的結果莫過於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切斷楚軍的糧道,逼迫楚軍後撤或者死守不出,讓楚軍顧忌傷亡主動後撤。但秦軍偏偏以堂堂之兵正面擊敗了士氣高昂的楚軍。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

 起先,戰局正如景陽預料的那樣,楚軍憑借數量上的巨大優勢壓著秦軍打。魚複城內的一萬秦軍與城外巴郡郡守張若率領的一萬五千大軍被楚軍截斷,不能互通信息。城內的秦軍只能憑借堅城堅守,城外的秦軍則在山坡上構築營寨,派出小股士兵襲擾楚軍。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半個多月,眼見秦軍的傷亡一天天增大,更被楚軍斷水斷糧,情況已經危急萬分,勝利已經對楚軍開始招手,異變突生。數萬秦軍突然自上遊而來,夜襲楚軍大營。名將景陽更是不幸重傷,楚軍群龍無首之下,逃跑成了下意識的選擇。好在是深夜,秦軍主力追擊了不過數十裡就返回了,只派出小股的秦軍精銳繼續沿途追殺。可楚軍草木皆兵之下,倉皇東逃,一直逃出了三百裡才停下腳步。眼見軍心不可用,蘇醒過來的景陽只能下令大軍駐防,而不是反攻回去。

 戰後,景陽搜集了許多情報,總算明白了自己敗在哪裡。突然冒出來的秦軍原來是來自蜀郡,秦軍居然不顧蠢蠢欲動的蜀國遺族,集中三萬大軍,乘坐數百艘船隻,順流而下,出其不意地擊敗了自己。

 不過,秦軍的日子也不好過,蜀國的余孽趁著千載難逢的機會已經在蜀郡發動叛變,秦軍兵力嚴重不足,只能固守要塞和堅城。這更助漲了叛軍的氣勢。秦軍近乎失去對蜀郡的控制,李冰父子可謂焦頭爛額。眼下,擊敗自己的秦軍已經趕赴蜀郡平亂。巴郡可戰之兵絕對不超過三萬!

 雖然自己損失了四萬大軍,但還有四萬可戰之兵。換做戰前,景陽自問可以用四萬大軍給秦軍製造許多麻煩。但形勢已經是此消彼長,楚軍因為這場大敗士氣低迷,厭戰之心已起,秦軍卻是士氣大振。而且,楚王親自派來禦醫和禁軍護送自己前去郢都治傷,又向韓國求援,其意義不言而喻。

 面對楚國的求援,韓王然不可能說不,對韓國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可以在不引起楚國忌憚的前提下經略巴蜀。原本就缺兵少將的楚國這次可謂損失慘重,原本開疆擴土八百裡,正洋洋得意的楚國君臣被當頭一棒,侵吞巴郡的念頭一掃而空。經此一戰,楚國可戰之兵只有二十萬,士氣更是極度低迷,且無統兵大將。兵無戰心,將無戰意。等秦國平定了蜀郡之亂,秦軍若是順流而下攻打郢都,楚國怕是會重蹈覆轍。

 在這樣的情況下,未戰先怯的楚王果斷向韓國求援。與其讓秦國控制巴郡,還不如讓彬彬有禮的韓國控制巴郡,至少韓國不會動輒就攻打楚國,韓國對楚國的態度一直頗好,交還鄢城一事已經讓楚王生出了親近韓國之心。一旦巴郡到了韓國手中,蜀郡的歸屬楚國就不在意。說到底,楚國被秦國打怕了,需要的只是一道將自己和秦國隔離開的屏障。

 當然,楚國也隱隱約約地表示,希望韓國看在楚國慘重的傷亡情況下,對楚國佔領的五百裡巴郡之地不要再打主意了。對此,韓王然自然同意了。以五百裡的貧瘠之地換取楚國的支持,這買賣,值了。楚王需要的莫過於一個體面的面子,韓國需要的是一個正當的出兵理由,你情我願,誰也不覺得吃虧。韓國可是給過楚國“獨吞巴蜀”的機會,只是楚國不爭氣,主動讓出了。

 三月二十日,韓王然以郎中令蒙驁為主將,執金吾衛雲為副將,領兵五萬自葭萌關南下攻打巴郡,三月二十七日,兵圍巴西重鎮閬中。

 同日,新任漢中郡尉魏轍率領兩萬大軍陳兵旬陽城,封鎖子午道。漢中郡守馮亭自領五萬大軍陳兵斜褒道、故道一線,作勢北伐。

 韓國大軍南下攻打巴郡的事情秦國尚不得而知,此時的鹹陽正為魚複大捷而歡欣鼓舞。在秦國刻意的宣傳下,一戰殲滅四萬楚軍的蜀郡郡守李冰、巴郡郡守張若成了秦國的英雄。 所謂成王敗寇,前一刻秦國君臣還氣惱張若行險與楚軍主力交戰,後一刻峰回路轉,張若的節節敗退成了誘敵深入,李冰的擅自出兵成了配合巧妙,秦國上下皆喜。

 秦國實在太需要一場大勝了,而魚複的大捷成了秦國的強心劑。自從漢中失守後,有關巴蜀兩郡的消息少之又少。即使有的話,也是秦國刻意放出的諸如楚國節節敗退的自欺欺人的消息。在不少秦國人的心裡,已經成為一塊飛地的巴蜀兩郡,最大的作用不過是損耗韓國楚國的實力,為關內的元氣恢復做出最後的貢獻。除非收復漢中,不然巴蜀兩郡的失守是早晚的事情。沒想到,這一次巴蜀兩郡給秦國這麽大的驚喜!陣斬四萬!這是多少年沒有過的事情。

 可秦國沒有高興多久,就收到了韓國大軍陳兵漢中,意欲北伐的消息。一時之間,關內流言四起,有說三十萬韓軍將從漢中、武關兩個方向進軍關內。有說魏軍二十萬主力將進攻潼關。有說趙國已經反戈,要從河西渡河報當初涇水慘敗之恨。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PS:荀子目前是潁川郡守,不是三川郡郡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