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42章 滅國之危
退守野王不過是見招拆招的保守之策,韓國自然可以令秦、魏兩國無功而返,但韓國的損失可就大了。韓王可以想象,直奔洛陽的十萬秦軍撲了個空後,一定會轉而經略三川,乃至於潁川郡。一場波及韓國腹心之地的動蕩不可避免!國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心甚至會毀於一旦。韓國是可以把秦軍趕出去,但代價可能要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韓國損失一旦大了,趙國依附韓國的念頭就會動搖。而這,是韓王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韓王說服了趙王,把趙王帶來的一萬大軍留在洛陽城,當然,韓王麾下的兩萬韓軍也滯留在洛陽,營造出韓、趙兩國對秦軍的突襲毫不知情的假象。如此,十萬秦軍一定會信以為真,認為韓王、趙王就在洛陽城當中,繼而猛攻洛陽不止。

 韓、趙兩國這個時候則暗中集結大軍,一舉敲掉魏國這個秦國的盟友。同時,韓國三川郡、南陽郡的大軍北上,負責切斷秦軍的退路,並阻擋河東的魏軍南下,防止他們插手中原的戰事。

 考慮到韓、趙兩國的兵力有限,趙國的半數兵力被牽扯在太原郡和北方邊疆,韓國的半數兵力調到了漢中、太原,兩國的兵力略微顯得有些不足。所以,韓王又提出了一個折中的主意,那就是把楚國拉攏過來,一起攻打魏國。這個時候,恰好楚國的左徒黃歇前來洛陽,遊說韓王、趙王,促成韓、趙、楚結盟一事。韓王、趙王相視一笑,當即約定了三國一起出兵。攻打大梁。

 黃歇還以為自己的遊說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本沒有一刻鍾的停留,直接派人八百裡加急飛報郢都,自己則前往巨陽,持節下令征召大軍。為了保證行動的隱秘性。韓王甚至同意楚軍借道汝南郡,從召陵渡過潁水,偷襲長平,繼而沿著鴻溝北上,直奔大梁。因為時間短促,楚國隻來得及征召十萬大軍。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就匆忙北上。楚國大軍攜帶的糧草,甚至只夠半個月的用度。

 但這絲毫不影響楚軍高昂的士氣,繞過了魏軍精心布置的防線,楚軍一路勢如破竹。日行百裡,中間根本就沒有遭到魏軍有效的抵抗。雖然時不時有小股軍隊在後面騷擾,但領軍的楚將景陽根本毫不理會,甚至不願意分兵圍剿。原因就在於,第二波楚軍很快就可以征召起來,韓國又表示會提供糧草,景陽才不會擔心後路被斷。魏軍之所以晝夜不停的騷擾,不過是想遲滯楚軍的速度。為大梁留下充分的準備時間。深諳兵法的景陽自然不會上當。

 景陽自從兵敗魚複後,就被楚王以養傷的名義雪藏,這也是楚王對景陽的愛護。所以。景陽身體痊愈之後,一旦有了直搗大梁的機會,楚王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聲威最響的景陽。在這種情況下,景陽又怎麽會辜負楚王的一番美意呢?!

 當魏國失去了先機又自以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的時候,魏國就悲劇了。韓國為了引誘魏國主動撕下面皮,露出虛偽的本來面目。甚至放棄了四五千邊境上的戍卒,為的就是搶佔一個大義的名分。所以。晉鄙可以兵不血刃地通過邊境,直達新鄭城下。

 新鄭外松內緊的守備迷惑了晉鄙。如果晉鄙仔細想想,自然可以看到其中的破綻。畢竟,韓王真的被圍困在洛陽的話,新鄭又怎麽可能不如臨大敵呢?!新鄭居然還像往常一樣熱鬧!事物反常,必有妖孽!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晉鄙隻認為這個一個以最小的代價拿下新鄭的絕佳機會,所以毫不猶豫地出動了前軍一萬五千精銳,可這一萬步卒、五千騎兵落入了韓軍精心設下的埋伏,全軍覆滅,血淋淋的事實徹底澆醒了急功近利的晉鄙。

 可惜,這個時候一切為時已晚。十萬韓軍從四面八方趕來,城中的三萬韓軍魚貫而出,魏軍無心戀戰,登時大敗。逃跑的晉鄙又一次忽視了,這十萬韓軍來得太突然。十萬秦軍正在猛攻的洛陽,距離新鄭還不到四百裡,韓軍主力這個時候不去優先“招待”秦軍,怎麽會拿魏軍開刀?!

 但已經成為驚弓之鳥的魏軍哪裡有時間去細想這些事情,所以,在發現新鄭北面和西面的旗幟林立,人影憧憧,喧囂塵上的時候,下意識地就想逃回大梁。撤退的途中,魏軍連續遭到幾次截殺,但身後的殺喊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嚇破膽的魏軍往往都是奪路而逃。等魏軍發現追兵已經不在的時候,晉鄙終於可以靠著個人的威望集結起來大軍,可這個時候,原本出發時尚有的十萬大軍,居然堪堪只剩下五萬人。真正戰死可能不到三萬,剩下的兩萬要麽被俘虜,要麽失蹤。

 士氣低落到極點的魏軍兵無戰意,將無戰心,晉鄙也知道,如果這個時候再逼迫他們掉頭攻打新鄭,甚至會引起一場嘩變!所以,晉鄙也隻好一方面派人飛報大梁,告知魏王自己慘敗的消息,另一方面則是原地約束住軍隊,整頓軍心。

 這次大敗,晉鄙輸的很是冤枉。自己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韓國的掌控之中,晉鄙到現在都不知道,韓國到底動用了多少兵力來攻打自己。莫非秦軍已經兵敗了?這不可能啊!十萬秦軍絕不是一個小數目。韓國想要毫無懸念的戰勝,至少也要動用十五萬以上的大軍。這麽大規模的軍隊征召,需要的時間可不是一點半點。擊潰自己的韓軍就好像是韓國早就準備好了,就好像是憑空多出來的一樣,晉鄙百思不得其解。

 在晉鄙看來,就算韓國在韓王被圍困在洛陽後,反應迅速,可以調動的也不過是三川、潁川、南陽、汝南、上黨五郡的兵馬,五郡的人口有五十萬戶。但考慮到秦軍在武關、太原郡發動的攻勢,各地需要留守的軍隊,韓國實際上征召的大軍絕對不會超過二十萬。這二十萬韓軍又要對付十萬秦軍精銳,又要和六萬南下的河東魏軍糾纏,還要抵擋己方的十萬大軍。怎麽看都不夠用!可韓國偏偏對自己動用了超過一半的精銳,這怎麽可能?!

 答案很簡單,韓國確實沒有那麽多的時間來征召精銳。所以,韓國效仿秦國,也是征召了三川郡的舉之兵,勉強湊齊了老弱佔據七成以上的十萬大軍。就是這十萬外強中乾的大軍。硬是嚇跑了膽寒超過八萬的魏軍精銳。

 魏國,大梁。

 接到晉鄙兵敗的消息,魏王捶胸頓足,有憤怒晉鄙的大意,有懊惱自己的識人不明。自己的大軍明明是中原最精銳的士卒。晉鄙這個號稱魏國國之名將的人,統領十萬大軍,居然才進入韓國三天就敗退了回來,丟失了一半的大軍!這怎麽讓魏王不惱火!

 眼下,楚軍的兵鋒距離大梁不過百裡的距離,大梁一日三驚。在魏王看來,楚軍後方的那些魏國官吏都是飯桶,居然遲滯不了楚軍一點推進的速度!周遭城邑的援軍源源不斷地往大梁集合。加上大梁本身的軍力,整個大梁已經擁有超過四萬大軍,大梁又是固若金湯。魏王自然不擔心憑借楚國的“二十萬”大軍就可以攻克大梁!因為魏軍斥候已經探明了來犯的楚軍的虛實,這號稱二十萬的楚軍,最多也就十二萬!可問題是,魏王一心想要光複魏國的霸業,被南方的楚國包圍了大梁,魏王的面子可就丟大了。

 這個時候。晉鄙偏偏派人告訴魏王自己兵敗,損兵一半。在韓、魏邊境上整頓大軍,魏王心裡好不痛快!幾乎有把晉鄙梟首示眾的衝動!

 好在。丞相、信陵君魏無忌及時勸阻了魏王,獻言道:“晉將軍之所以戰敗,非戰之罪!而是韓國早有準備!換成別人,說不定已經全軍覆沒!如今,大梁危急,國家正是用人之際。王上若是斬殺了晉鄙,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不如讓晉將軍戴罪立功,讓他麾下的大軍回師大梁,擊退楚軍!”

 魏王口上不過是說說而已,自從辛桓衍戰死河東,魏國可用的領兵之才就越來越變得匱乏。韓國四處搜羅人才,讓近在咫尺的魏國連喝湯的機會都沒有!晉鄙是魏國眼下唯一可以擺上台面的將軍,魏王又怎麽會自斷臂膀呢!所以,有了台階的魏王當即允諾,讓晉鄙以戴罪之身指揮大軍,回師參加大梁保衛戰!

 派人前去傳令後,魏王也沒有閑下來,把心腹大臣們全都召集起來,抱怨道:“這次寡人派晉鄙帶領十萬大軍偷襲新鄭,卻誤入了韓國的埋伏,我軍損失慘重。這個消息一定早就走漏了!否則,韓國決計不會設下埋伏重創我軍!加上楚軍又是借道汝南,偷襲長平。寡人擔心,韓國或許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了我們的打算!”

 上大夫段乾崇心裡一顫,自己酒後失言後,第二天馬上就把自己的侍妾禁足在家!侍妾這些日子也沒有和外人有過接觸,因此,這個消息走漏應該和自己沒有關系吧!段乾崇自我安慰道。

 但眼下的種種情況都說明,至少韓國不晚於七天前,應該知曉了魏國背叛韓、趙兩國一事。秦軍攻克洛陽的消息遲遲沒有傳來,韓王、趙王的去向更是不明,魏國必須做最壞的打算了,那就是韓王、趙王逃過此劫,魏國將要承受兩國的怒火!

 念及於此,上大夫段乾崇當即說道:“以臣之見,韓國已然有了防備,我們想要謀奪新鄭,逼迫韓國割地一事怕是無法進行。十萬魏軍就在大梁百裡之外,民心不安,此刻萬不是和韓國大打出手的時機。王上不如先擊敗楚軍,再看時局而動。”

 不少人暗暗稱是,魏軍剛剛敗退回來,楚軍又兵犯大梁,魏國這個時候不思考如何擊退楚軍,而是想要渾水摸魚,落井下石,已然不可行。魏王也點頭同意,說道:“時局變幻莫測,為之奈何?”

 段乾崇作了一揖,道:“沒有了我們魏軍的牽製,新鄭可以從容調撥大軍增援洛陽。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洛陽的得與失。秦軍若是可以攻克洛陽,俘虜韓王,則韓國軍心必然瓦解,韓國不足為慮。等擊退了楚軍,我們再和秦國一起經略韓國。謀求霸業!”

 魏王已然有了最壞的打算,畢竟事情的發展全都出乎了自己的預料,魏王還沒有天真到,洛陽之事業沒有變數,因此反問道:“若是秦軍事敗如何?”

 “事敗?”段乾崇臉色一變,搖頭歎氣道:“如果事敗。十萬秦軍怕是不足以平息韓、趙兩國的你怒火!等秦軍全軍覆沒或者敗退回關中,呵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們當從長計議!”

 段乾崇的言外之意卻是告訴魏王,如果秦軍這次失敗了。魏國又有趁火打劫的先例,韓、趙兩國尤其是韓國怕是不會放過魏國了。魏國,最起碼也要付出數百裡土地的代價才能保全自己,甚至,有滅國的禍患!這種局勢,顯然不是魏國可以接受的。

 魏王臉色鐵青,轉而看向信陵君魏無忌,道:“丞相!你來告訴寡人。秦國若是兵敗洛陽,寡人當如何應對?”

 “臣,不敢言!”信陵君低頭。語畢沉默。

 “說,寡人赦你無罪!”魏王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信陵君長吸了口氣,大著膽子說道:“秦國若是兵敗,勢必也會把我們魏國拉下水,韓、趙、楚不容我們魏國,魏國又是四戰之地。怎麽可能阻擋!王上當主動送上函谷關並河東之地,以此來證明斷絕了和秦國交好的念頭。再派遣使者遊說三國大臣,讓他們相信我們魏國存在可以做他們三國的緩衝之地。‘留’要好過‘去’!到時,尚有一線希望保全社稷!”

 一聽此言,魏王的臉色變得難看至極。自己怎麽也想不到,明明是一舉擊潰韓國、趙國的大好時機,怎麽轉眼間就變成了魏國又社稷不能保全的危險呢?!難道,自己答應秦國,同意這次冒險,會讓自己成為魏國的罪人?!魏王又哪裡想到,是絕大的利益面前往往是絕大的風險,魏國既然貪圖了這份厚利,就要有事敗之後承擔風險的覺悟!

 換一個角度說,如果韓國沒有接到細作的及時稟報,恐怕,這個時候韓王、趙王就會如秦、魏兩國所盼望的那樣,困守在洛陽,朝不保夕。而新鄭也會因為魏國大軍的包圍,和外界失去聯系!韓國這個崛起尚不足十年的新興強國,很有可能因為內外交困而毀於一旦。秦國將一掃之前的屈辱重新步入中原,而對魏國來說,這何嘗不是一個翻版的魏國崛起錄呢?!而中原,將成為秦、魏兩國角力的戰場!這天下,要麽歸於秦,要麽歸於魏。

 魏王不喜歡自己的命運被其他人掌控,所以,他不信地反問道:“寡人就不相信,秦國、齊國、燕國會放任韓、趙、楚三國並吞魏國!”

 信陵君苦澀一笑,道:“秦、齊、燕三國確實不願意我們魏國被瓜分!但問題是,他們有這個實力阻止嗎?秦國為了奔襲洛陽,已經投入了舉國之兵,十萬大軍一旦葬身中原,秦國必然心生退意!就算他們肯援救我們魏國,恐怕也是在邊境上小打小鬧,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而燕國弱小,齊國雖知其中利害,怕也不會隻身犯險!只要韓、趙、楚三國允許齊國參與瓜分魏國,齊國會做什麽樣的選擇,王上應該可以知道!”

 “寡人不信!”魏王騰然起身, 揮舞著雙臂,大吼道。

 群臣盡皆離座,下跪,惶惶不可終日。發泄了心中的鬱悶、憤恨之意後,魏王瞬間蒼老了許多,自顧自地說道:“這洛陽之戰畢竟還沒有出結果,孰勝孰敗,還未可定!諸位愛卿之言,怕是有些言過其實了!呵呵。”

 信陵君心裡默默地搖了搖頭,秦國若是可以取勝,還會拖到現在嗎?當初龐涓帶領武卒攻克了邯鄲,趙王都可以從地道中逃出邯鄲城,韓王、趙王這次又未嘗不可。當然,也許,奇跡會出現。畢竟洛陽靠近河水,乃是三條大河交匯的所在,恐怕地道會因為進水而崩塌!韓王、趙王若是真的在洛陽城,說不定還逃不出去。只是,看韓國從容不迫的樣子,信陵君很難說服自己相信韓王、趙王被困在洛陽城。是魏國高估了十萬秦軍的戰力,還是魏國低估了三萬韓、趙聯軍的戰力,洛陽明明是一座久經失修的城邑,秦軍,怎麽就攻不下洛陽城呢?!

 就在大殿中的所有人靜默不語的時候,宦者令匆匆走了進來,對魏王稟報道:“王上!大事不好了!趙國出動八萬大軍,出兵討伐我們魏國!兵鋒已經到達黃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