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6章 抵達邯鄲
?
   田單笑而不語,信陵君突然意識到什麽,不確定地說道:“安平君莫非是說若要伐韓,燕國沒有利益可言,多半不會應允?”

   田單這才點了點頭,回道:“西秦北趙東齊南楚,此四國皆與韓國相鄰,燕國地處北疆,即使出兵伐韓,所得的也不過是飛地!若是信陵君前往薊城,(田)單恐怕信陵君有去無回啊!”

   信陵君聽後驚出了一身冷汗,暗惱自己居然沒想到這一點。說起來,還是自己太過一廂情願了啊!即使天下諸侯對韓國十分忌憚,但卻不一定意味著諸侯一定會齊心協力。也許一些國家會打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想法,譬如燕國。聯合伐韓自然可以消除潛在的威脅,但卻說不定會培養出四個更加可怕的強敵,這絕非燕國想看到的。

   “如果趙、齊兩國肯和燕國易地,如何?”信陵君提出了腦海中一閃而過的想法。

   易地之事在這個時代並不少見,譬如趙、魏易地,韓、楚易地。通過易地,雙方各取所需。信陵君覺得,也許可以用易地來遊說燕國參與伐韓。只要趙國或者齊國同意用緊鄰燕國的土地換取燕國所佔得的韓國飛地。

   田單依然搖頭,苦澀道:“趙國與燕國接壤的乃是巨鹿、代郡。代郡勾連雁門、雲中,趙若拱手相讓代郡,則趙國一分為二。巨鹿更是距離邯鄲咫尺,想要趙國與燕國易地,難矣!和齊國易地也是希望渺茫,濟北郡以東百裡即是臨淄,齊國又有什麽地方可以和燕國易地呢?!”

   信陵君這才恍然大悟,長歎了口氣。趙國、齊國和燕國交接的地方都可謂寸土必爭之地。兩國絕不會把這麽重要的地方拱手相讓。如此看來,燕國是不指望可以說服了。只是燕國不加入伐韓聯盟的話,齊、趙兩國怕是難以安心啊!

   聽到信陵君如此抱怨,田單微微一笑,安撫道:“如果信陵君可以成功遊說秦、趙、楚三國,(田)單願意上諫齊王。讓齊國也加入其中。合四國之力,加上信陵君的威望,燕國即使不肯伐韓,也不會倒戈伐齊、趙兩國。若是燕國不識抬舉,我齊、趙兩國,當合力伐燕,以解除心腹之患,如何?”

   信陵君點了點頭,也只能接受這個提議。說到底。只要有秦、趙、齊、楚四國給自己撐腰,自己就可以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遊說燕王,遊說不成就要挾一番。

   田單、信陵君二人定計後就各自分道揚鑣。田單繼續回他的東海隱居,只不過在臨行前,他把遊說君王后的任務交給了上大夫貂勃。有些事情,田單出面反而會事倍功半。田單相信,憑借貂勃的機智,當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信陵君則是稱病不出。為次日的潛行做準備。

   半個月後,時間已是十一月中旬。一輛毫不起眼的馬車駛入了邯鄲城。風塵仆仆、疲憊不堪的車夫勉強打著精神,小心翼翼地避免撞到行人。千裡的奔波早已耗盡了最初的興奮、新鮮之感,車夫現在想做的,就是美美地睡一覺,最好是三天三夜。當然,車夫也知道。這只是自己的奢望。自己身後的馬車裡坐著的是一個聞名天下的賢明公子,他的身上,肩負著複興魏國的重任,怎可馬虎?!

   眼下正是用人之際,自己若想跟著信陵君沾光。甚至飛黃騰達,就必須老老實實把自己的差事做好。這次信陵君之所以帶自己前來,就是看準了自己自幼在信陵君府上長大,是心腹中的心腹。車夫知道,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要好好表現自己。也許一個微小的錯誤就能鑄成大錯,失去信陵君的信任!

   車左坐著一名老者,似老僧坐禪,一語不發,只有眼中偶爾閃過的精光證明著他沒有表面的那麽簡單。參乘(車夫右面)的位置則是一名青壯,其勢含而不發,腰間的長劍從沒有離開右手三寸的地方。衣袖中偶爾露出的手臂粗壯結實,掌心的老繭證明著他劍術的不凡。

   “老爺,邯鄲到了,我們是找家客棧住下還是直接前往小姐府上?”老者恭恭敬敬地轉身對車簾後的信陵君說道。

   馬車裡面的信陵君沒有立刻做出回應,而是沉吟了片刻,才出言道:“去客棧吧!”說完這句話,就再也沒有吭聲。

   “喏!”老者轉過身,給車夫指了前進的方向。

   馬車吱呀吱呀地在邯鄲城繞了大半個時辰,老者在確認身後沒有尾巴跟著後,才指揮車夫駕車飛快地穿過一個小巷,七拐八拐後抵達了一所毫不起眼的客棧。

   雖然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驚險,但老者以為,像邯鄲這樣的大城,像來最不缺乏的就是各國的細作,小心一點總是好的。信陵君之所以不直接去找魏國的長公主——平原君的妻子,怕也是打著這樣的主意。與其毫無準備地直奔平原君府邸,不如先探察下趙國的風向,如此也能做到萬無一失。

   付了十日的押金,挑選了三個緊鄰借道的雅房,信陵君招來了老者前來議事。這次信陵君前來邯鄲,隻帶了三人。青壯自然是貼身侍衛,車夫則是跑腿辦事,老者才是信陵君的左膀右臂、負責出謀劃策的軍師。

   “先生,邯鄲城熟識無忌的人不少,為保萬全,有勞先生為無忌探聽一下市井的消息。”

   老者連連作揖,口稱自然。老者名叫侯嬴,在沒有認識信陵君以前,一直安貧樂道,在大梁做一守門小吏。雖然平日裡自詡韜略不下孫武,但卻不被世人所知,因此可謂抑鬱不得志。信陵君在得知老者的情況後,設下宴席,親自駕車前往拜見。老者也不客氣,怡然自得地坐在車左的尊位,招搖過市。害得信陵君門下的賓客苦苦等待。在發現信陵君奉為上賓的人居然是一名看門小吏,眾人皆是不解,深以為惱。信陵君卻是安之若素,待之如常。侯嬴在試探出信陵君的賢明不是佯裝的後,才心甘情願地拜入信陵君門下,供信陵君驅馳!

   眼看天色已黑,前往市井打探消息已然來不及。信陵君、侯嬴兩人聊了下時局,便各自休息去了,一夜無話。

   次日一早,四人便分作三路,信陵君、侍衛留在客棧,車夫打探魏國長公主——平原君夫人蹤跡,侯嬴打探趙國朝堂的風向。

   這個時代的娛樂確實少,如果是朝堂權貴地方豪族尚好, 還可以有些歌舞為樂。普通人家除了逢年過節看些雜耍,就再也沒有其他的活動了。精神文明的匱乏背後是物資的短缺,勞役的盛行。戰國時代,諸國混戰不休,大量的青壯戰死。雖然土地許多,但勞力卻是嚴重短缺,各國的重稅,層層的盤剝更是讓百姓們手頭上的余糧少之又少。

   如果不是這些年興起的茶館和說書,想要打探消息除了去街市上還真沒有其他的好辦法。但現在就簡單了,侯嬴相信,在茶館裡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當然,說書自然會誇大,畢竟說書人不可能知道天下大勢的內幕,甚至連一場戰爭的經過他們所說的也都是道聽途說後自己加工而成的。一些該避諱的要避諱,否則一個不小心就會禍從口出。

   好在這是一個消息閉塞的時代,即使他們道聽途說而來的,也對這個時代的人們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甚至會有諸子百家的士子在茶館裡辯論一番,借此抬高自己或者自己所在學派的聲望。侯嬴在意的就是這些諸子百家的士子,他們才是這個時代的精英,有些時候,他們不經意的話都可以透出他們所了解的不被常人所知的內幕!這才是侯嬴真正感興趣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