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5章 彌兵之會(中)
ps: 剛看了一下上一章的訂閱數字-197,很是慘不忍睹,感覺自己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也明白了為何許多書為何寫著寫著就太監了,實在是多方面的原因。¤頂點小說,不過還是感謝大號帝國皇帝的這麽多打賞,剩下的日子,每天更新2000吧,明天為大號帝國皇帝加更三千!也決定接受編輯的建議,籌備新書。這本書,如果訂閱可以漲到五百,還能將很多想寫的寫出來,如果不能,就一卷結束吧!新書會比這本成熟,更加宏大,一段被誤導很久的歷史...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韓國雖然是天下霸主,但趙、燕、楚之流也不是沒有機會追趕上韓國。畢竟,和當初令天下惶恐不安的秦國相比,韓國強則強矣,但終究缺乏底蘊。

 想要追趕韓國,於燕、趙兩國而言,最佳莫過於吞並齊國,於楚國而言,莫過於先亡越國,再經略淮泗。

 如果天下就此弭兵,數十年內不動刀兵,吃虧最大的是無疑是燕、趙、楚三國,獲益最大的是韓國!

 誰都清楚,弭兵不過是一個幌子,韓國想要借此安心消化已經佔據的土地,秦、齊、越之流則為了獲得喘息的機會而附議。各懷心思的燕、趙、楚表面上沒有提出異議,但心裡肯定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如何弭兵,怎麽才算弭兵,其中大有玄機。

 “韓王所言甚是,寡人以為,天下萬民苦於征戰久矣!如果列國以信義為先,和平相處,乃天下萬幸!”誰也沒想到,周王居然搶在燕王、趙王、楚王之前。表態支持韓王的提議。

 雖然周王不知是出於激動還是緊張,說話顫顫巍巍,周國也不過是擁兵數百的彈丸小國,說話不夠分量,但終究是佔據了一個名分。

 秦王、齊王、越王皆是下意識地望向高台上笑而不語的韓王,很明顯。唯有韓國的慫恿才能讓周王敢第一個出來表態。也許,韓王這麽做,怕的就是燕趙楚三國從中攪局。

 深知依附韓國才能和楚國周旋的越王隨即站了起來,大聲言道:“周王所言甚是!弭兵勢在必行!寡人願意與民休養生息,若無他國進犯,絕不挑起戰事!”

 秦王、齊王迅速對視了一眼,明白到了自己表態聲援韓國的時候了。如今這個局面,韓王可以派人領十萬大軍輕輕松松打到自己的都城,弭兵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寡人以為韓王道出了天下萬民的心聲。當行!”秦王表態附議!

 “韓王所言甚是!寡人以為當行!”齊王亦是表態。

 隨著齊王的一句話,天下八國中,韓、秦、齊、越、周已然是站到了一起,支持弭兵!眾人的目光全都望向燕、趙、楚這一方,等著三國的表態。

 楚國倒是想和燕、趙一起,dǐng住來自韓國的壓力,但偌大的楚國,身後有越國的牽絆。身前被韓國包圍,而且。韓王意味深長地望著國力最弱,最是孤立無援的楚王,明顯希望楚王先表態。

 楚王無法,只能出言道:“韓王所說,本是極好的。天下萬民苦於戰事久矣,如能休養生息。善莫大焉!只不過,對於背盟的懲罰,寡人有些許不明白!”

 韓王笑意更濃,說道:“楚王請講!”

 楚王分不清韓王是高興還是憤怒,也不好徹底得罪死韓國。硬著頭皮說道:“韓王言稱,有背盟者,天下共擊之。天下何其大也,如果一國偏遠,勞師遠征所費太大,怕是會有人懈怠不肯出力!人心若是不齊,這盟......”說到這裡,楚王故意咳嗽了幾聲,望向秦國。

 眾人立即明白楚王這是拿秦國來說事。當初,秦國強大的時候,山東各國為求自保,發動了數次合縱,共同攻打秦國,卻是多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各國各懷鬼胎,不肯出力。

 燕王適時地站了出來,聲援楚王道:“寡人以為楚王所言甚是,這盟是天下之盟,難保不齊有人希望保存實力。當然,寡人的燕國一定與民休養生息,不輕起刀兵。只是,若是有人背盟後,又有人不肯出力攻打背盟的國家,當如何解決呢?”

 不少人暗自皺起了眉毛,燕王、楚王說的有道理,弭兵之盟看似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但卻經不起推敲,說白了,就是務虛。如何用武力保證遵守盟約的國家利益,懲罰違背盟約的國家,是這個盟能夠維持多久的關鍵因素。若是做不到這一ǎn,這盟,不過是形同虛設。

 趙王這個時候也適時地站了出來,用略顯稚嫩但堅定的聲音說道:“寡人聽聞,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而不可爭也!韓王為天下萬民計,弭兵雖好,但卻也要分定!不分定,也難保有人心懷不滿,尋釁挑事!”

 趙王說得雖然含蓄,但眾人也都明白。各國要劃定疆界,疆界不清楚,為了爭奪土地,也許不用三五個月,戰事又起!若要劃定疆界,對韓國造成的影響最大。因為這些年韓國所佔據的巴蜀、漢中等郡都是從他國手中奪取的,說起來,秦、齊、楚三國是最大的受害者。如果要韓國交出這些土地, 韓國肯定不樂意。如果讓秦、齊、楚三國就此承認已經被韓國佔據的土地永遠歸韓,三國肯定也不樂意。既然雙方都不樂意,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只能打了,打到其中一方認輸屈服,既然要開打,所謂的弭兵就成了兒戲。趙國一語雙關,卻是要挑撥原本讚成弭兵的秦、齊兩國和韓國的關系。

 趙王說得簡短,卻直接道出了禮製的弊端。禮製的作用在乎克己,以禮儀約束自我,達到對利益的有限追求。誰都清楚,這次的弭兵之會能夠發揮的作用不大,更多的作用是承認韓國的霸主地位。就這麽弭兵,絕不符合各國的長遠利益。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哪怕是各國君王都是聖人君子,底下的大臣為了立功,底層的百姓為了軍功,都會讓戰端再次開啟。

 如今,各國君王道貌岸然地坐在一起,表面上是為了天下蒼生商討弭兵,其實是各國打累了,為繼續打下去而養精蓄銳。

 趙國直接提出劃定疆界,再商量弭兵,直接把氣氛推到了一個尷尬的地步。楚國提出的問題也切合實際,單純的誰背盟天下共擊之完全阻止不了有人冒險背盟,比如說越國背盟,其他國家隔著千山萬水,是不會真心征伐越國的。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眾人對韓王很是期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