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12章 開倉賑災
魏轍讚賞地點了點頭,對李斯、韓非道:“兩位賢侄遠道而來,一路上又並無帶任何隨從,也算是歷練了一番,不知可有所獲?”

 李斯、韓非對視一眼,驚訝之情一閃而過。很顯然,自己的一舉一動,至少出潼關、入關中後的行蹤,對方知道的一清二楚!如果自己二人招搖過市、橫衝直撞,怕是尚未見到對方,就會被自己的師父喝令回去了吧!

 當初二人在接到師父荀況的命令,要求自己投奔魏轍的時候,就決議以毛驢代步。原因很簡單,車馬太過安逸,步行太過緩慢,用毛驢剛好可以控制速度,既方便體察民情,又能鍛煉自己的處事能力。現在看來,這樣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李斯身為師兄,當仁不讓地說道:“學生略有收獲,還請大人指教!”

 “願聞其詳!”魏轍擺出一副聆聽的模樣。

 “學生由大梁出發,一路西行,經東郡、潁川、三川、天水,直到雍城。所過之地,除了天水,稱得上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此誠王上及郡縣官員之功也!天水取之於秦,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不堪,究其原因,不過是秦弱而韓強,秦不能保其地,戰事便起。因此學生以為,為官治民,在於造福一方,但若想要治下的百姓安寧,不受戰爭之苦,國家就必須富強。國弱則引他國覬覦,州郡長官再如何親民,也不過是曇花一現,不是長久之道!天下諸國,混戰不休,所求的,不過是一個“利”字。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要令天下再無戰事,必須有一國統一天下。否則。今日我佔秦國三城,明日秦國奪我五城。混戰絕不會終結!”李斯侃侃而談道,言語中卻是隱射天水郡還沒有步入正軌,稱不上是政通人和。

 “嗯,夏桀不仁,商湯謀其國;商紂不義,武王伐商而興周。如今大周享國八百年,氣數已盡,若要結束這個亂世。使天下百姓不受戰爭之苦,確實需要一國掃蕩天下諸侯!遍觀天下諸侯,再無仁義超王上者,無國力強過韓國者,此上天所資,我等為王上效力,自當盡心竭力,助王上早日一統宇內!”魏轍輕聲說道。

 見魏轍對自己的指責不置可否,李斯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說的太過含蓄了,剛要出言明說。卻被韓非的話語打斷。

 “學生亦是有所得,還望大人指教!”韓非搶先道。

 “但言無妨!”魏轍回道。

 “學生以為,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楚莊王亡國二十有六,開疆擴土三千裡,然莊王死後楚國既弱;齊桓公亡國三十,開疆擴土三千裡,然桓公身死齊國便弱;燕昭王平定中山,攻克臨淄,天下莫不震服。是時也,有燕國支持的就被人重視。無燕國支持的就被人看輕,然昭王身死燕便大敗;如今。這些國家都已衰落,原因就在於明君死後,臣子專於亂國卻不專於治國。我們韓國之所以可以在短短的十年時間成為當世第一強國,就在於嚴格執行新法,若能吸取楚、齊、燕的教訓,當可在維持霸業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但學生也聽聞”,韓非語氣一轉,說道:“國雖大好戰必亡,如秦國者,嘗以十五郡之地,百萬之眾,出關征討列國,天下莫不畏秦,然不過十年,秦國土地、人口五不存一,天下莫不笑秦!原因無不關乎一個貪字!秦國如不囚殺義渠王,絕無義渠國作亂一事!秦國如不逼迫公子市,絕無公子市謀反一事!如果秦國穩扎穩打,非以戰養戰,以關中之險,群臣之智,天下莫能與之敵!”

 “學生一路西行,未嘗見不法之事!百姓安居樂意,肯為王上效死,在乎治民以法。如今,欲要在涼州行新法,當以仁為本,以法為本,如此,可盡全功!”韓非道出了治理涼州的最終想法,這也是魏轍真正想要考校兩人的地方!

 “何謂本?”魏轍追問道,仁與法向來是韓國宣揚的,說以之為本很是簡單,但如何去做,卻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的。

 韓非道:“臣觀秦國的法律是輕罪重罰。重刑之下,人們就不敢觸犯了;而小小過失則是容易改掉的。使人們改掉容易犯的小錯,不去觸犯重刑,這合乎治理國家的原則。既然小錯不犯,大罪也就沒有了。這樣一來,人們就不再犯罪了,禍亂就不會產生了。今秦法已經深入關中百姓人心,大人何不因循之?在施行的過程中,將新法多出的部分逐一施行之?例如放貸糧食。”

 魏轍撫掌大笑,望了李斯、韓非一眼,說道:“仁義出乎本心,兩位賢侄可是怪罪本官不體恤涼州百姓?”

 李斯、韓非忙道:“學生不敢!”但臉上不解的神情出賣了他們的真實想法。

 魏轍長歎了一口氣,解釋了其中的緣由,道:“兩位賢侄以為,是錦上添花容易還是雪中送炭容易?”

 李斯、韓非面面相覷,很顯然,當然是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了。一個人得意的時候,親朋好友都想來分一杯羹,沾點好處,一個人失勢的時候,他的朋黨恨不得撇清和他的關系,又怎麽可能會襄助他呢!趨利避害乃是人性,不過,這和體恤涼州百姓有何關聯?

 看對方的表情,魏轍就知道對方還沒有領悟自己話裡的意思,因此提點道:“如果有人窮困潦倒,你去襄助他,對方雖然承了你的恩情,但卻可能以為即使沒有你,也會有他人幫他渡過難過!如果對方走投無路,眼看就要餓死,你這時出面去襄助他,他卻一定對你感恩戴德!”

 李斯、韓非恍然大悟,這個計策如果是用在兵法上,稱得上是欲擒故縱了。誰都知道,今年關中的收成不好,秦國幾乎把百姓家中的大部分糧食都征走了。隨著秦國困守涇水以東,涼州的秦國百姓算是被拋棄了。他們難熬的日子過得越久,就越是憎恨秦國,對韓國的幫助會從一開始覺得理所當然變成感激涕零。

 當初,商鞅為了給新法立威,在南門立木。魏轍此舉,是為了一舉收服涼州十數萬百姓的民心啊!其意義要遠超過商鞅的立木之舉。經此一事,涼州百姓嘗到了新法的好處,必定對新法百般擁護。

 “學生受教矣!”李斯、韓非心悅誠服地深深作揖,看來,師父派自己過來說是襄助魏轍,實際上是要自己多向魏轍學習!涼州絕對是韓國最為複雜的一個州,也只有在複雜的環境下,才能耳濡目染學到最實用的知識!

 此時,一名佐吏走了進來,謂魏轍曰:“大人,天水郡守派人來報,詢問明日是否開倉賑災!”

 魏轍望著門外已經停歇的大雪,回望了李斯、韓信一眼,笑道:“開!為什麽不開?!傳本官的命令,天水各縣明日開倉賑糧!隴西、北地郡五日後亦可開倉賑災!”

 “喏!”刺史府的佐吏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很快,明日官府將會開倉賑災的消息傳遍了天水郡的大街小巷,不少人望著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或是面黃肌瘦的老人都流出了激動的淚水。沒有人知道會發放多少糧食,也不知道輪到自己的時候,還有沒有糧食,但這個消息如同黑暗中的一盞燈火,照亮了大家的心裡。

 鄉老、裡長、亭長成了最繁忙的人,無數人前去他們的家裡打探放糧的細節,但他們除了得知糧食會以“裡”為單位發放,時間是明天午時,但更多的細節卻不知道了!

 百姓們失望而歸,但卻不約而同地下定了決心,明日一早就來排隊,即使官府發放的糧草有限,排在前面的也能更有把握領導救命的糧食。

 定好的午時發放糧食,但在此之前的三個時辰就有人開始在定好的地點守候。所有人眼巴巴看著救命糧草的到來,卻沒有人敢生出一絲念頭去哄搶,荷槍帶劍的韓軍可不是那麽好相與的,何況,秦法的嚴苛深植在每個秦國百姓的心中,百姓們畏懼官府幾乎全都是下意識。

 當負責發放糧食的官員宣布,每家每戶按照人口來領取糧食,一個五口之家,大概可以領取四石半粟米,現在已經是臘月中旬,足夠支撐到五月下旬!畢竟,最難熬的是青黃不接的寒冬臘月,一旦進入三月,萬物複蘇,田地裡的野菜,河中的魚蝦都可以果腹,如果計算得當的話,四石半粟米甚至可以讓一個五口之家食用半年!而那時,夏糧早就已經收割!

 當然,如果要留出耕種的種子,這麽點糧食就有些少了。但魏轍籌備了這麽久,又怎麽會沒考慮到這個問題呢?!因此,在按照人口發放相應的口糧後,又根據每家每戶耕種的土地面積分配了相應的種子。不過,相比較口糧,種子的發放可是有代價的,夏收之後,要返還兩倍的數量!但即使如此,也遠比地方豪族開出的“高利貸”好上許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