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49章 議和之議
如果沒有潼關的急報,秦王權衡之下,也許最終會把匈奴作為更大的威脅。畢竟,十六萬匈奴大軍數量是韓軍的兩倍,他們面對的也不過是一座可以繞過可以攻克的城邑,而不是易守難攻,隻此一條路的關隘。

 就在兩派爭吵不斷,試圖說服彼此相信自己觀點的時候,潼關守將傳來急報,韓國以執金吾衛雲為將,統帥十萬韓軍猛攻潼關不止!為保完全,潼關守將請求鹹陽加派援軍!

 聽到這個消息,秦國君臣愣住了。如果在此之前,漢中方向的韓軍攻打關中不過是臨時起意,湊巧和匈奴進犯碰在一塊了,那這一次,絕對是韓國有意為之了。否則,絕不會碰巧到足足十八萬大軍一起攻打關中,而且在這麽微妙的時刻!很顯然,隔著上千裡的距離,韓國得知了秦國如今舉步維艱,打算落井下石!

 如果不是秦國不小心泄露了這個消息,那就是韓國的細作打探到了這個消息,甚至,匈奴攻打秦國就是韓國一力促成了,後者,無疑更加可怕。這說明韓國早就知道,自己會被四面圍攻,而且,已經想出了對策。

 秦國只是不理解,匈奴明明可以攻打近在咫尺的趙國,為何舍近取遠,選擇了秦國呢?!難道是義渠國的關系?或許有,又或許沒有,秦國不得而知!秦國只知道,自己這一次,攤上大事了!

 潼關是堅不可摧,但再險峻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也需要守軍去鎮守,潼關守將寄給秦王的戰報已經明白無誤地表示了這一點,韓軍攻打潼關不過三個時辰,就給秦軍造成了五百多人的傷亡,雖然韓軍的傷亡更大。超過一千,但韓軍也沒有全力以赴啊!按照這個比例計算的話,韓軍最多付出三萬人的代價。就能拿下一萬秦軍駐守的的潼關,而潼關的身後就是寧秦縣。而寧秦縣到鹹陽的三百裡無險可守!

 十萬韓軍絕對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字,聯想到八萬韓軍從漢中北上,毫無疑問,韓國這一次無疑下定了決心,那就是一定要攻入到關中!失去了邊境上關隘的守護,依照秦國目前的實力,哪裡會是韓軍的對手!哪怕最後秦國僥幸擊退了韓軍,十年之內。也絕對恢復不了元氣!

 是攻還是守已經失去了計較的意義,很明顯,秦國無論對哪一方采取守勢,都將注定了失敗!而且對另一方,即使針鋒相對,秦國戰勝的幾率又能多大呢?!除非,將武安君白起的十萬大軍從河東調回來,如此,秦國就能集結起超過二十五萬大軍,秦國孤注一擲。才可以同時應付加起來足有三十四萬的敵軍!

 “王上!議和吧!”丞相魏冉仿佛一下子老了許多歲,有氣無力地說道。

 沒人知道魏冉說的議和是跟誰議和,又或者是和韓國、匈奴同時議和。秦國君臣們只知道,議和,似乎成為秦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畢竟,邯鄲遠在千裡,這個時候,再懇請趙國出兵已經不現實。秦國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一個月前出走的客卿呂不韋可以促成趙、齊兩國一起出兵攻打東郡,最好攻破大梁、包圍新鄭,這樣,洛陽城內的韓國君臣或許忌憚不已。提出議和,主動退兵!否則。韓軍是絕對不會出兵的!

 戰國,天下各國互相算計。總有技高一籌的,有驚無險的獲勝,也有棋差一招,損兵折將的。現在看起來,韓國屬於前者,秦國屬於後者。

 四國伐韓是一個美妙的設想,可惜,齊國出工不出力,楚國心有余而力不足,趙國令秦國大失所望,唯有秦國自己攻佔了大半個河東。誰知道,匈奴這個時候的進犯打亂了秦國的節奏,就在秦國已經調集了十萬大軍準備耗死匈奴大軍的時候,韓國的出兵令秦國雪上加霜。

 求和並不是多麽令人難以接受,割地求和在秦國的歷史上有過這樣的先例,秦國君臣對此毫無負擔。只是,令秦國君臣憋屈的是,明明秦國勝利在望,明明秦國付出了所有的精力,無比的勇氣和巨大的犧牲,換來的卻仍舊是戰敗,秦國君臣覺得難以理解,也難以接受!

 “是向匈奴議和還是和韓國議和?”秦王望了魏冉一樣,長歎道。

 “匈奴吧!”魏冉作揖道,環顧了眼群臣,開始解釋自己這麽建議的理由,“四國伐韓,先向韓國求和的是違背盟約,一定令齊、趙、楚三國心寒,如今我們大秦需要三國的支持和聲援,故而此舉不可取!何況,若是議和,我們秦國好不容易付出五萬士卒才佔據的大半個河東將會不為我們秦國所有!如果是這樣,我們又何必聯合齊、趙、楚伐韓呢!此其二也!匈奴如今折損了四萬兵馬,士氣已挫,他們千裡迢迢而來,所圖謀的不過是利益而已!就算割地給他們,他們也不好掌管!所以,些許的財帛和糧食加上美女足以令匈奴動心!一旦消滅了匈奴的威脅,我們秦國就能安心對付韓軍。依托潼關、子午關這樣的要塞,韓軍攻城器械再如何犀利,韓軍再如何頑強,傷亡也會數倍於我們!在得知匈奴撤退的消息後,韓軍自然也會敗退!相反,若是和韓國議和,我們搶來的土地會失去不說,匈奴也不會因此退兵!所以,這是臣以為可向匈奴議和的第三條理由!”

 秦王暗暗點頭,秦國和韓國可謂不死不休,這些年,秦國對韓國的戰事雖然屢戰屢敗,但卻從來沒有求和之舉。如果讓關中的老秦人得知自己主動向韓國求和,對民心對士氣都是巨大的打擊。將河東拱手相讓也足以令秦國在以後面對韓國的時候,抬不起頭!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國民的精神!秦國可以接受失敗,但卻不能接受心安理得的失敗!

 匈奴的天下終究在千裡之外的草原,用財帛、糧食打發走他們後,他們想要再來進犯秦國,就需要好好掂量掂量秦國是不是在邊境上囤積了重兵!韓國卻是秦國東進中原的最大阻礙,隻可戰,不可和,因為唯有勝利者才能活在中原的天空之下。

 至於匈奴會不會得寸進尺、獅子大開口,只要他們不知道韓國出兵的消息,再加上秦國的援軍源源不斷地開赴漆縣,應該可以利用匈奴上下並不是齊心協力的一點各個擊破,分而化之。秦王心裡已經暗暗下了決心,只要匈奴單於的要求不是太過分,自己願意接受!

 “議和可以,但我們大秦的威風不能墮了去,否則,寡人寧願一戰!”秦王斬釘截鐵地說道。

 魏冉長舒了一口氣,自己最怕的就是秦王初掌大權,受不了這樣的屈辱!和外族議和雖然面子上不好過,但總好過向秦國的生死大敵——韓國求和。鹹陽如今的兵力只有十五萬,要麽用來對付韓國入侵的十八萬大軍,要麽用來對付漆縣的十六萬匈奴大軍。如果想要兩者得兼,例如五萬大軍死守潼關、子午關、安平關,十萬大軍馳援漆縣,那八百裡關中將外緊而內松,除了邊境上有駐軍,內地的城邑將無一兵一卒,宗貴們若是心生異變,秦王苦都來不及!

 “臣遵命!”魏冉忙不迭地答應下來。

 秦王微微點了點頭,對群臣說道:“寡人已然決議,派遣兩萬大軍馳援潼關,務必令進攻潼關的十萬韓軍不能得我大秦一寸之地。另外,派遣一萬大軍馳援陳倉,安平關也不可令韓軍前進半步。郎中令安在?”

 麃公趕忙出列道:“臣在!”

 “你還是率領十萬大軍馳援漆縣, 如果和匈奴的議和之事談不下來,你的任務就是將匈奴死死擋在乾縣以北;如果議和之事定下來,也要等到匈奴大軍撤軍後,再返回鹹陽,你可清楚?”秦王沉聲說道。

 顯然,秦王也擔心匈奴不肯議和,或者答應議和之後陽奉陰違,對秦國不軌!任何的議和都是建立在雙方實力的基礎上,所謂弱國無外交,大體上就是這樣的道理,如果匈奴打定了主意,不破鹹陽不止兵,那秦王奉陪到底!大不了放棄河東,將白起的十萬大軍抽調回來,兩面作戰,徹底滅了匈奴這一支北方胡族!

 魏冉心中暗自稱是,秦王這個決議很是正確。雖然自己相信,匈奴多半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敲詐秦國的機會,但也不能肯定,匈奴鬼迷心竅,提出觸及秦國底線的條件,到那時,唯有打了!而打到什麽程度,對匈奴自然是趕出國界,對韓軍,就要看趙、齊、楚三國對韓國的戰事了!

 “另外,派人前往邯鄲、臨淄、郢都,不要和寡人說做不到,半個月內,寡人要讓三國知道,匈奴、韓國聯合起來攻打我們秦國!我們秦國是戰還是和,取決於他們!”秦王斬釘截鐵地說道。

 ps:第二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