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是阿鬥,我不用人扶》第27章 血戰亂石灘
“怎麽,先生要親自去麽?你若走了,長安怎麽辦?這一大堆事,由誰來處理?”我實在舍不得孔明離開。而李嚴卻挺起了胸,好似故意讓人發現他似的。

 孔明卻似在這眨眼之間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了:“屯田的事可以由尚書令劉大人掌總,侍中蔣婉大人具體負責,趙累、吳班兩位太守各負其責,扶風太守李恢大人臣要帶是,陛下可選一得力人手兼知扶風太守,則三輔不會出現問題。三輔安定,屯田就不會亂。北疆的事有三位大將軍,有薑維在,陛下無須擔心:商團的事可以交托給程畿;其余的軍國重事陛下可以與朝中諸公共同參酌辦理。臣離京之後,曹魏只怕會有所舉動,要魏延、龐德緊守關礙,要馮習何九曲在沿河巡視,薑維暫時不要采取軍事行動,以為震懾。不過曹魏眼下賈詡已死,曹仁、曹彰皆亡,曹操一代的名將百不余一,司馬懿為曹氏所妒,已經下野,剩下的名將大部分在渭南吃足了苦頭,這次小動作雖然會有,但不會也沒有力量采取太大的舉動。當然,若有軍國重事,還要陛下與幾位重臣共同商議後決定。”

 李嚴聽孔明並沒有說可以由他來代行丞相之職,不由得臉色有些難看。我隻做沒有看到。

 三日後,孔明離京,益州同時也是三叔負責的地方。三叔請令要隨孔明前往。我終是沒有應允,三叔將近六十了,若有閃失,可怎麽得了,況且,孔明自己去我都覺得已是殺雞用了牛刀,哪裡還用再加上一個大將軍。

 可是,孔明這次執意前住蜀中,我總覺得似乎還有什麽其它的原因。雖然蜀中由他這個一心為公地人前往是最合適的,也是最讓我放心的。除他之外,無論是李嚴還是吳氏兄弟或者其他的蜀中英傑,都不見得比馬良處理的更好,也都有可能所執不公,埋下更大的禍根。但是。他以丞相之尊入蜀中處理一州之事,難免旁人會覺得他是不是失了寵。

 在只有我和孔明的時候,我問孔明,若有軍國急事,自然來不及問他,當著重參與何人的意見?他想了想道:“李嚴並非全才,他若守一城之地,則曹魏舉十萬之眾亦不能下,但若托以國事。其大略稍差,可掌一府或主管一郡,過此只怕其才力不及,恐不能勝;劉巴經濟之道絕佳,卻不通軍務;四位大將軍中,於禁統兵之道最為高明。可惜早已消失了銳氣,不可出征;趙雲文武雙全,張飛萬夫莫當,馬超勇猛無敵,皆世之虎臣,守在長安,則敵不敢侵,卻要防備敵人用計;廖立為人輕浮,自視才高,目無余子,此次被曹魏用計所陷,已知天下有高人在,他沉下心來,其智不下於龐統徐庶,足保長安平安。”

 我點頭。

 孔明看看我,又笑道:“陛下自己的才智亦不輸人,不知為何近年卻無當年取雍涼之時的銳氣。”

 我一愣,抬頭望他。

 孔明道:“陛下自為世子,最好弄險,但目光卻是奇準,取漢,下荊州,定雍涼,無不是破釜沉舟,一往無前,而今卻似徘徊猶豫,所求皆為最穩之途,不知為何?”

 我對此半點感覺都沒有,自己才十八歲,便當真失了銳氣麽?可是,我卻並沒覺得自己有什麽銳氣,原來那樣做,都是逼不得已,現在就不用那樣拚命了。聽著他地話,我不由抓抓後腦杓,好象小時候上學答不出孔明的問話一樣。

 孔明道:“陛下自禦極以來雖然還是日日操勞,親自主掌國家大事,具體事務卻常常依托開臣,這種信任與重托,臣感激涕零,不會不知。然世有小人,傳言陛下懼臣,傳言臣有不臣之心,陛下亦隻一笑而過。雖然如此,卻必傷及陛下之英名,亦可影響陛下處理大事能力的提升。陛下年輕,正當奮神威,展雄姿,縱橫天下之時,而不應被為臣搶了風頭。雖然蜀中之事,必得有人前往,而臣亦是最合適的一個人,但這只是為臣前去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讓陛下可以在長安獨自做成屯田、北征、通商三件大事,讓陛下地威名響遍天下。”

 我想不到孔明竟然如此說,又是動情,又是心酸,還夾雜著幾分委屈:“先生說得哪裡話來。先生與朕,雖二而實一,先生一心為季漢,朕也一心使先生成千古名臣。先生執掌季漢,名動天下,朕開心高興還來不及,豈會有他想?何以韜光隱晦,自避蜀中,難到先生不相信朕不成?至於朕這兩年或許有偷懶之處,或許當真如先生所說,羈於俗事,失了銳氣,先生提點出來,臣自會更改就是,先生何以去蜀中來冷落朕?”

 見我如此動情,孔明也是十分感動,道:“陛下怎麽竟說孩子話。臣之所為,豈會是因為臣一身之榮辱,為季漢,為陛下,臣離開一段時間,總是好的。益州之地,佔季漢三分之一,眼下出產已佔三分之二,季漢興衰,全*益州。臣在蜀中,必會給陛下一個安定的後方。陛下在長安,獨掌乾機,萬萬不要被曹魏鑽了空子啊。”

 我問道:“先生,您此次離開,是不是與前段時間李嚴彈劾你有關?若是如此,朕可罷了李嚴這個禦史大夫,先生你看如何?”

 孔明急道:“陛下想到哪裡去了,李正方彈劾於我,那是他的本份,他的職責,君子愛人,正該如此,陛下豈可因此而罪人?陛下想得多了。臣去蜀中,是為陛下,為季漢。而不會是因為個人之榮辱得失!”

 我無言以對。

 孔明再次向我施禮:“陛下,臣當遠行,有一事囑於陛下,近日知聞所得知,河內司馬亦有所舉動,但卻無法查知任何細節,隻知他們可能也入了長安商隊。不知他們是單純為了發展自己地力量,還是另有所謀。陛下一直喜愛微服出行,如今長安城內魚龍混雜,陛下當以天下蒼生為念。不可輕易出宮。否則臣萬死不足以贖其罪。”

 我連忙雙手相攙:“先生囑托,朕無不應允,先生隻管放心就是。”

 孔明點頭:“河內司馬,家有多養死士,臣幾次著人前往行刺。皆未成功。司馬懿雖然下野,影響還在,威望還在,的確是個人物。渭南一戰,司馬懿表現了極為出色地指揮和謀略。此人不在臣之下,其人難以拉攏,也很難除去。實在是個隱患。陛下要小心防著他。臣此去蜀中。只怕一年半載無法歸來,但臣歸來之時,便是季漢與曹魏再次交手之時,也必是臣與司馬懿再度交鋒之日。”

 孔明走後不久,我便聽到益州傳來向寵大敗地消息。

 歷史上,孔明地出師表裡曾說:“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歎為營中之事,悉以谘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向寵練兵用兵之術,應該說是相當厲害的。這次蠻人叛亂,馬良派他出馬,應該不算是有錯。馬良不讓調集正在訓練的無當無前兩部飛軍,他便帶了成都的四千步卒,調李豐引軍三千軍自鍵為郡的符節出發,又調王濬帶三千新兵自江州出發,同赴牂牁。臨行,馬良對向寵說道:“將軍此去,須乘蠻人初叛,立足不穩,以雷霆之勢進行打擊,消滅叛亂越快,成都和江州便越安穩,否決的話,時間拖得久了,益州危矣。”

 有刺史地話,向寵更是堅定的速戰速決地決心。他兵分三路進攻牂牁郡,首戰在不周山下大破硃褒。他來不及等李豐和王濬前來,便擺下盤龍大戰,用四千軍馬前打後消左右開花,打得硃褒八千軍馬暈頭轉向不知如何是好,也搞不清楚漢軍倒底有多少人,隻覺處處被動處處挨打,最後竟然狼狽而逃,損失慘重。

 初戰得手,漢軍氣勢如虹,在向寵的指揮下,連追敵軍三百余裡,殺得硃褒連個停腳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硃褒接連組織人進行阻擊,可是打瘋了的漢軍如同洪水,什麽阻礙都擋不住他們,到後來,蠻軍看到漢人的旗幟轉身便跑,吃著飯就端著鍋跑,睡著覺著抱著衣服跑,跑了個落花流水,不亦樂乎。在這種情況下,向寵更是極為大膽地把部隊分成五部,每部不足一千人,輪流追擊,就象是一群狼看到獵物,死叮著硃褒不放,一口口的咬下去,咬得硃褒欲哭無淚。八千多蠻軍在不周山損失只有不到三千人,可是在這場追擊戰裡,卻連跑帶逃的,把剩下的五千人跑丟了多一半。最後硃褒帶著不足八百人逃入了一個叫亂石灘的地方。向寵讓軍隊追到亂石灘,把硃褒重重包圍。向寵知道,只要消滅了硃褒,蠻族叛亂就等於消除了一半。當下他下令略事休整,便展開攻擊。

 激戰在黃昏時打響,硃褒知道到了最後地時刻,守在亂石灘拚死抗爭。此時還在他身邊的多是久隨在他身邊的部曲,與他榮辱與共進退同心,此時豁出性命,漢軍竟然一時難以攻下。

 向寵大怒之下,親自上陣,以三倍軍力泰山壓頂之勢衝向硃褒。正在這時候,向寵突然聽到一陣尖銳的哨聲,緊接著在他地後面,無數蠻軍大聲呼喝著衝來。當前一行大旗上,寫著一個巨大的“孟”字。

 向寵隻覺一陣耳鳴心跳,顯些摔倒。

 居然是孟獲來了!

 孟獲是蠻人中威望最高,本領最強的豪帥。在南中地區,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厲害,沒有人不恐懼他的力量,就算是丞相與陛下在益州時,也曾多次囑咐要注意此人,加以攏絡,不要輕易觸犯了他。而孟獲也一直沒有對季漢表示過惡意,此次他為什麽會突然出兵!

 其實此事本來孟獲並沒有參予,雖然硃褒和雍闓都曾鼓動他造反,但他卻一直不動聲色,所以季漢一直沒有他參與叛亂的消息。直到後來整個益州都開始亂了,他才認定,漢人無法解決問題了,該是他出手地時候了。於是他突然發動,召集各蠻部大小豪帥,宣布南中地區全部獨立,不再服從漢人的管理。

 雖然他也知道由於季漢的民族政策,他的威力和能力都不如從前,有些部落到漢人的好處,便忘了曾經吃過漢人的苦,結果無條件聽從他號召的部落並不是很多了。但是他相信,隨著時間的延長,那些部落會逐漸匯集到他的身邊的,就象是歷史上無數次的出現過的那樣。蠻族永遠是蠻族,他們永遠成不了漢人。更何況,蠻族看著一條鐵律,當大家一起進攻漢人時,誰敢不出動,回來就會被所有人一起攻擊,燒掉房屋,殺掉族人。這條傳統鐵律會讓所有蠻人團結起來,擊敗比他們強大的多的漢人。

 孟獲非常重視眼前這位漢軍的將軍,他知道無當無前飛軍就是由這個人親自訓練的,很多人都佩服這個人的才能。而且,他的行軍,布陣,扎營全都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絕不似蠻人那樣混亂。若想進攻這樣的一支隊伍,的確是件難事,但這並不代表孟獲會怕了向寵。事實上,孟獲一直認為天底下只有蠻族是最神勇的一族,蠻族應該佔領山林,不受任何人的管轄,甚至蠻族應該可以統治整個益州,就象是千余年前那樣。而向寵,正可為他的偉業來祭旗。

 孟獲站於高台之上,以刀割額,鮮血滿面,仰天大聲呼道:“漢人想要進攻我們的山寨,殺害我們的族人,我們能答應麽?漢人搶奪我們的山林,強佔我們的獵物,我們能答應麽?眼下硃褒大人將軍隊交給了我,讓我帶領大家走出一條生路,你們若是怕了,便自行散去,敢殺漢人的,隨著我來!”

 一時間,眾蠻族頭領熱血沸騰,皆引刀剺面,發誓聽從號令,誅殺漢人。

 孟獲讓各部統一號令,準備出發。其實在硃褒逃走的時候,孟獲就已經出動了,但他卻一直沒有動手,直到漢軍把硃褒包圍之後,他才悄悄行動,在漢軍外面設了下大包圍圈。他挑選的時期非常巧妙,當漢軍向硃褒發出最後的攻擊時,他的部隊突然衝上,養精蓄銳的蠻族戰士大聲呼喝著,有如洪水般衝入亂石灘的漢軍。攻守之勢登時逆轉。行軍千裡已是疲憊之極的漢軍轉眼由獵手變成了獵物,登時一陣騷動。

 向寵知道,失敗是無可避免了,但他卻不死心,他號令手下整頓軍馬,拚死阻住蠻軍的進攻,自己親自帶著親兵,衝向硃褒。

 硃褒眼見絕路知逢生,喜急而泣,正在此時,向寵帶領親兵殺到。向寵手執長刀,連斬十余人,勢不可擋。

 硃褒大驚,叫道:“攔往他!攔住他!”

 一時間場面極為混亂。向寵明知失敗,卻要在敗前斬殺硃褒。而孟獲想要把向寵一網打盡,下令全軍進攻,要與硃褒形成裡應外合之勢,全殲漢軍。

 兩方在小小一片亂石灘上投入了全部兵力,打得亂成一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