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是阿鬥,我不用人扶》第2章
(司雨按:第一章是一個引子,我並沒有打算改用第三人稱。第二部的正文從本章開始)

 自登帝位,我竟連逢大難,父親的故去,使我感到山巒崩摧一般。雖說他在的時候,我經常不以他為意,甚至曾經想過,他近年多病,起不了什麽作用,沒有了他,或許我執政會更容易一些,起碼那些倚老賣老的老臣不會到父親眼前告發我,讓我整天擔心會被管教和責罵。但是一日大難,卻讓我痛不欲生,肝腸寸斷。在這世間,除了他,更有何人能隨時指出我的缺點,斥責我,批評我,告訴我該怎麽樣做?讓我行動有所拘束?除了他,更有何人能讓我在遇到困難時有所依*?父親是一座山,如今山倒了,我自此再無依*了。

 回想起他對我的種種,從中年得子,愛不釋手的關愛,到大戰才息,摔我收買人心,再到他認回長子,對我的悄然冷落,再到決戰雍涼,對我的重新重視,以至近年對我扶值,教導,直至將天下交到我的手中……我發現,我竟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過他,懂得過他。但是,我卻再也沒有時間去了解他了。

 孫尚香終於原諒了我,並且她對星彩極為喜愛,現之如女。她這一次的大病,把我急壞了。以漢朝舊製,太后有著極大的權力,甚至不止一次有過太后聽政,太后專權,而吳氏對我並不喜歡,況且他有兩個親生的兒手,加上在朝中佔有巨大份量的吳氏宗族,實在是一股足以對我造成影響的力量。而我曾想把孫尚香做為抗衡吳氏的一粒棋子。抵消她可能造成地影響。這個念頭並不太好。但是拋下這個念頭不說,我也想要好好補償她,她教我育我,愛我惜我,甚至為了我幾乎丟掉性命,我若不好好孝順她,又怎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她重病期間,我幾乎無心公務。

 讓這兩件事纏著,建平元年我幾乎什麽事都沒有做成。不過,兩件事。我還是向孔明透了信,交流了一下意見。第一件事便是舉士,我手下的人才,不夠用啊。

 漢代自有一套完整的選官制度。主要有察舉、征召、辟除、任子、貲選等方式。從漢文帝到漢武帝,建立了察舉製,此後,察舉就成為漢代最重要的選官制度。具體做法就是根據國家的不同需要,由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和地方政府的郡國守相向皇帝推薦能夠擔任官職的人才。就整個兩漢來看,察舉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定期常舉,一般每年一次,在年終隨著“上計”即地方向中央的年度報告進行,具體科目有孝廉、茂才(即秀才,東漢避光武帝諱改名)等;一類是不定期特舉。由皇帝根據實際需要隨時下詔指定科目和人選要求,具體科目有賢良方正、賢良文學等。而我在蜀中所舉地各行各業的良才、良匠、良工等等便有些特別了。兩漢的察舉,以孝廉最多,所以人們也常用“舉孝廉”來指代整個察舉製。察舉孝廉的標準有四條:一是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是學通行修。熟知經書;三是明習法令,善於決獄;四是頭腦清楚,才乾出眾。凡是地方推薦上來地孝廉,一般先在中央擔任郎官,經過官場上的見習和初步鍛煉,再根據對其實際能力的考察任命實職。

 為了保證察舉的質量,國家規定:州郡長官有推薦人才的責任和義務。“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漢書武帝紀》)凡是發現察舉有不合格的,舉薦人要承擔連帶責任。察舉賢良,一般還要進行對策考試。如董仲舒有名的“天人三策”。就是這種對策。

 征召則比較特殊,是皇帝對特殊人才直接聘任的選官制度。秦始皇時就有了征召,如叔孫通以文學被征。漢代所征,多為學術名士或道德楷模。隆重者還要以“公車”、“安車玄纁蒲輪”征之,以象征朝廷對所征之人的尊崇。但除王莽時期外,征召都是個別進行的,在選宮中佔地比例不大。

 辟除是長官直接聘任部下的一種方式。漢代用人,中央隻任命行政長官,其部下椽屬則基本由長官自行聘任。這就是三國裡那麽多“主公”的由來。按規定,二百石以上的官員,均由中央任免,辟除的椽屬,一概都是百石。上至三公九卿,下到郡守縣令,他們地下屬吏員大都為自行辟除。被辟除的椽屬,與其長官結成連帶責任關系。由於他們是長官親選,所以多執掌實際事權,而中央任命的輔佐官員,盡管級別較高,卻往往沒有實權。

 任子是對高級官員子弟的一種特殊照顧方式。漢代規定;二千石級官員任職滿三年以上,可以任子弟一人為郎。

 貲選是對官吏的資產限制。漢代統治者信奉“有恆產者有恆心”,規定必須具備一定的家產才能夠被選拔為官。漢初為十算(算為漢代的征稅單位,一算為資產一萬錢),景帝時降為四算。後來到武帝時,又開始賣官,稱為納貲,從而打破了漢初商賈不得為官的限制。此後,賣官鬻爵成為歷代王朝選官制度地一個補充手段。

 不過,到漢代後期,察舉和辟除都側重於名聲,越到後來沽名釣譽現象越嚴重。漢末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就是這一弊端的寫照。

 在三國時期,有識之士深深體會到察舉已不適應社會需要,所以尋找各種途徑進行改革。先是曹操的征賢令,他廣征賢才,不求名聲,甚至說哪怕當過賊,做過惡。不敬父母的不孝之人,只要有才能,一樣可以來我這裡當官。而陳群推出的“九品中正官人法”,雖然在政治上有利於克服漢末以來地分裂割據局勢,但是,卻造成了官吏任免中地權責分割。中正管品評而沒有用人權,對用人不當不承擔責任;政府有用人權,卻受到中正品評的牽製。“中正之法行,則評論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評論所不許。則司攉用者不敢違其言;擢用或非其人,則司評論者本不任其咎。體統脈絡各不相關,故循私之弊無由懲革。”此制度囿於門第的限制,在選拔官吏的實際效果上無足稱道。

 關於舉賢用能。我自蜀中初學政事之時,便將之作為重中之重,請太傅許靖親自負責,進行管理,提出無論是平民還是士大夫,無論讀過書還是沒讀過書,甚至無論是漢是夷,是蠻是胡,只要有才能,就可以獲得官職的口號。從平民中簡拔了大量英才;其後,每行至一處,必先查其風俗,訪其賢才,擢拔使用。但是我對此並不滿足。因為所有察舉。都是相馬,所以易於被操縱,也容易使各地官員成幫結派,而我要的是賽馬,使天下英才自現於囊中,是脫穎還是露端,一眼便能看出來。

 我把我的想法對孔明說了,孔明亦深以為意。但是。當如何來制定賽馬的規則,需知天下之才頗眾,斷無一法可以約束的。我自然讚同他的觀點,當下我們認真討論,如何來定此規則。首先。察舉製是由他人推薦,考試為輔;而我們要定地制度卻要讓英才自現,讓天下才人“懷牒自舉”,以考試定取舍。其次,我們擴大了參加考試的人選: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級學校的在讀生員,二是身家清白符合報名條件經州縣審查合格的普通百姓。除了罪犯,僧道及倡伶等幾種職業外,都可以參加。這樣,參加考試地人員范圍就比原來擴大了,有利於普通人的入仕。而考試的內容,為了與察舉相貫通,我們確定了茂才這一科目,除此之外還有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史科、武舉、恪物……諸科。茂才科最為嚴格,所以是為全才,故取士較少。真正起重要作用的將是進士和明經兩科。進士科為帖經、詩賦和時務策;明經科為帖經、經義和時務策。帖經是經學基礎知識測驗,詩賦是考察文采辭章,經義是經學理論,時務策是政論見解。明法、明字、明算諸科,屬於專科性質。專科性質的科舉,則考專門知識。如明法考律令,明字考《說文》和《字林》,明算考十部算經,武舉考弓馬軍事等等。

 孔明與我細細討論之後,手搖羽扇笑道:“如此,則天下英才皆從於朝庭,諸侯之難略可平矣。不知此法以何名之?”

 孔明高才,自然一眼看出,漢代以察舉和辟除為主體的選官制度,雖然解決了戰國以來軍功製和養士製不適應治理國家的問題,比較成功地完成了由奪天下到治天下的轉變,回答了“馬上得之”能不能“馬上治之”的難題。但是,這種制度作為一種自下而上的舉薦方式,會造成用人權地下移,辟除是直接下放用人權。推行時間一長,使中央集權受到了嚴重衝擊。累世三公的豪門名族和盤踞一方的州郡守,“門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了私人勢力集團。三國之亂從根子上說,雖是統治者的糊塗混帳,卻也與用人機制有著相當的關系。因為無論是袁紹自己地幕僚心腹,還是曹操所用的謀士將領,都隻忠心於自己的“主公”,而不會對漢室有什麽情感。若是采取我們現在的選人方法,卻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而使天下歸心。今後,我將逐步廢除辟除等舉士方式,我就是要改變選官制度中的權力下移之弊,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把官吏的選拔權徹底收歸朝廷。

 該叫什麽名字呢?我略一沉吟,心頭忽然閃過兩個字:“便叫科舉好了。”

 (ps:以下不計字數。 司雨認為,近代人對科舉地認識是有偏見的,這主要是因為明清兩代以八股取士,不務時事,搞得治理國家之人大都是些只會之乎者也的酸丁腐儒。但是,中國科舉制度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和一大進步,它所一直堅持地是“自由報名、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取仕”的原則,它對我國古代社會的選官制度,特別是對漢代的察舉和征辟製、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製,是一個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給廣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過科舉的階梯而入仕以登上歷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機會和條件。這種做法擴展了統治集團的社會基礎,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門蔭資歷對政權的壟斷,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開辟了入仕途徑,形成了由下層社會到上流社會的政治通道。特別是科舉製將教育制度與選官制度結合為一個整體,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官員隊伍的知識化,有利於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文化層次上,保證了社會思想與統治思想的高度融合,在維持社會穩定方面有明顯作用。同時,它最初的考試范圍也不是清代那樣考八股,事實上,文中所說的“明法、明字、明算……”等專科考試都曾出現過?因此說,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具開創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選拔制度。而這種不分門第,以才選士的做法,一直被西方所推崇,中山先生甚至說,科舉製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而一直到今天,我們的人才選拔,什麽筆試面試,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在很多地方都還可以找到科舉的影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