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是阿鬥,我不用人扶》第44章 司馬復出
“你這樣認為?”聽諸葛喬說曹丕此次調動軍隊是試探,我心下不由有些不以為然。曹丕此人,在政治上應該說挺了不起的,他繼位以來,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他又建立並推行九品中正製,力圖把用人權從大族名士手中收歸朝廷。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進一步鞏固了魏國統治。這些所做所為與我大多有近似之處,名字不一樣,但實際差不多。而在文學上,我更是遠遠比不上他一個零頭。但在軍政上,雖不能說他志大才疏,卻也是遠遠不及其父之萬一。在歷史上,他曹三次親自統軍伐吳,皆無功而還。而在這個世界裡,他也一次敗於渭南,兩次敗於東吳了。可是他卻有一句名言,那就是不能把賊虜留給兒子,季漢和東吳這樣強大,他自己滅不了,他的兒子豈不是要吃虧?盡管大臣勸他周文王把商討留給武王來討,這是大勢所趨,他卻不以為意。所以我雖然不怕曹丕,他繼位以來在軍事上的行動,與我一舉平定雍涼簡直沒法比,但他只要一有舉動,我還是相當重視的。

 “伯松。曹丕此人好大喜功,此時你父親不在長安,南方叛亂初定,難保曹丕不生乘火打劫之心,你怎麽肯定這是試探呢?”

 “陛下。臣不知曹丕是怎麽想地,但卻知道當前大勢,無論魏漢還是吳,經這幾年的大戰,名將損失過多。百姓受損過重,都已經沒有打大仗的心氣兒了。郭淮是季漢手下敗將,眼下賈詡已亡,司馬懿被貶,陳群、董昭、曹真都曾被擒,名聲大損,張郃戰死,曹魏諸將提季漢而色變。所以臣以為,就算是曹丕有些想法,在群臣消極反對之下,也難以施行。所以臣以為,這肯定是試探。”

 想不到諸葛喬是從這個角度說,這樣來判斷,卻也有道理。看樣子倒是我過於看重曹丕個人的想法了。畢竟,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就算是我,沒有大臣們的支持,也無法隨意挑起戰爭。

 “那麽,你認為此戰若打。該在哪裡開戰好呢?”一直以來,我們季漢追求打仗都是要在自己事先設好的戰場來開戰,但凡這個目標達成的,就沒有失敗的,比如陽平關之戰,比如渭南之戰。皆是如此。

 “這次自然不能讓敵人進入地過深,否則就會影響政局穩定,影響屯田和民生。所以,不能過了華山、黃河之線,禦敵於國門之外。”

 “那麽,誰為主將呢?”

 “陛下,這等大事,應由陛下與諸大人商議,非是我區區一個議郎所能置喙的,不過陛下既然垂問,我自然要答,我覺得,眼下我軍絕頂勇將之多,已超過魏與吳任何一國。三將軍,馬將軍、四將軍和於將軍四位大將軍的才能,在當今無人可敵,只是他們年事已高,若還陣前殺敵,似有不妥,掛下名兒起個震懾作用還差不多。除這四位將軍外,便是魏延將軍、龐德將軍、關平校尉、馬岱校尉以及伯約了。魏延將軍一直受先帝信任,在軍中威望僅次於三將軍和馬將軍,還在趙將軍與於將軍之上,若非父親不喜歡他,而他在渭南之戰初期犯下大錯,只怕也已拜為大將軍也說不定。但是魏將軍為人過於高傲,目無余子,與過世的二將軍頗有相似之處,但卻不及二將軍超逸絕倫,誠然,在當世,他依然算是一流將領。龐德將軍一直隨在馬將軍身邊,他的本領之高世所僅見,不在五虎大將之下,而且其人膽大心細,破曹操,取長安,他功不可沒;關平將軍隨二將軍已久,當年與……與寇封將軍隨先帝東擋西殺,乃是季漢年輕一代中首屈一指的人物,相比之下,張苞關興等人比他還差不少;而馬岱的的槍術和箭法也是一流,當年與魏延初遇,一箭射中魏延手臂便足見他地本領。而伯約的本領,陛下深知,我也就不多說了。眼下關平與馬岱皆在西涼,迎擊郭淮之人,可在魏延、龐德與伯約三人中挑選。”

 “那麽,魏延,龐德和伯約,該讓誰來迎敵好呢?”這個諸葛喬,有話不一次性說完,還讓我慢慢的擠。

 “這個,實在不是微臣所能言了。”

 魏延麽,雖然有一定才能,卻是個不進行壓製就能反天的性子,雖然不一定是孔明說的反骨,但不好控制,居功自傲卻是真的,作為年輕的君主,我自然不想讓他這麽早就立太多地功勞,他最少還能給我打二三十年的仗,若成尾大之勢不不好了;龐德是馬超一系,眼下西涼一脈在軍中影響越來越大,也當加以控制,自然還是把功勞給薑維最好。可是薑維在北疆初有起色,雖與潼關相去不遠,但一時調回,也有不妥。算了,還是龐德來對付郭淮吧,他正守著華陰渭南一線,改派旁人也不合適。雖然這又給馬超增加了份量,但是馬超也並不是不可控制的,何況對於龐德,他眼下還有多大影響力還在兩可之間。作為帝王,平衡之道是最重要地,有些事情不能不考慮到,不但要考慮現在,還要考慮未來。

 看來諸葛喬分析曹魏各臣不願對季漢出兵是正確的,五月初我們就得到了潼關守軍的異常調動,可直到六月,曹魏的軍馬還沒有調動完畢。龐德還沉得住氣。我臨時調到龐德軍中一心想要立功地關興等人卻急得抓耳撓腮,而張苞隨著薑維,在北疆已立下不少功勞了。現在那個校尉的帽子又重新戴在了他的頭上。不過張苞自從被我從校尉一巴掌打成小兵之後,性子沉穩了一些,不複原來那樣冒失了。關興與張苞歲數相當,自然經常存了比較的心思,他眼下與張苞雖然同為校尉,但他這個騎都尉與北軍的校尉相比,卻還差著行市。而與他在一起的龐會更是著急。他不敢去招自己地父親,便天天逗弄關興,咱們什麽時候出兵啊,你去催催我爹爹好不好,咱們兩個比薑維、張苞、王濬、李豐他們差麽?我們一點也不差,就是機遇沒趕上,這次好不容易要打仗了,可是曹魏卻總是不動。難道咱們就這麽等下去麽?關興也不敢去催龐德,龐德太嚴厲,就偷著給我寫信,弄了不知什麽血寫血書,要求主動出戰。

 我沒想到關興會這樣有意思,而他和龐會成了好朋友更讓我有些吃驚,而吃驚之後就是一點點辛酸和感慨。在歷史上。二叔殺了龐德,而龐會則滅了關門全族!

 終於,到了七月。從洛陽來了監軍。郭淮被逼無奈,從潼關出動人馬,可是才與漢軍交戰。他們轉身便走,氣得關興和龐會在後面又跳又罵。

 龐德見狀,只是冷笑,今關興和龐會退兵。也不出戰,整日讓軍兵在陣前解甲而眠,不停的大罵郭淮無能。罵曹丕膽子小。

 城中的監軍哪裡受得這個,當即逼著郭淮出戰。郭淮心底大罵監軍笨蛋,口上卻不敢說出,漢軍地戲演的真實,這樣簡單一個戲碼騙過了城裡所有人,他左右推辭而不得,隻好再一次打算同樣演一場戲,讓監軍看看自己也敢和季漢交戰就算了。

 主意打得挺好,可惜在實戰中滿不是那麽回事。他要求進攻速度要慢,要留給漢軍重整軍營進行反擊的時間,要留著七分力假做拚殺一場,要喊聲大,鼓聲響,刀槍舉得高,血汗留得少。可惜戰場不象他想的那樣簡單,才一出城,季漢軍隊就慌了,旗幟亂丟營盤大亂,魏軍前鋒收不住,隻好衝進漢營裡去了。郭淮這下子騎虎難下,心裡罵娘,行動上卻不敢再退縮,乾脆一下子端了漢營。本想這下可以喘口氣,有個交待了,可是城上監軍見魏軍出戰如風卷殘雲,這個沒經過戰陣而又好大喜功的太監早不知道東南西北,以為郭淮畏敵如虎,根本就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將領。還不如自己把指揮權拿過來的好。當下直接到營中,再令郭淮前進。

 這樣漢軍一退再退,郭淮連取了七座營帳,前進了百余裡。這下子郭淮把自己嚇著了,整天覺得脖子後面冒涼氣,覺得漢軍的鋼刀就要砍過來,看著那個意猶未足,似乎打算就這樣一直攻下長安地監軍,恨不得一刀殺了他。實在沒辦法了,郭淮一狠心,自己吃了點巴豆,當時就“病”倒了。監軍看他拉得不成人形,也沒有辦法,同意了他駐兵的打算。此時龐德果然卷地而來。於是同樣的劇情重演,隻不要主解轉換,變成了是魏退漢進。關興和龐會象兩頭小老虎一樣,猛衝猛打,把憋了幾個月的力量都使了出來。饒是郭淮才能出眾,在魏國也算首屈一指的大將, 用盡全力,使盡心機,才算把這場失敗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丟了大量的輜重,保證主要部隊和將領全須全尾地逃回潼關。

 這下子監軍不敢再亂指揮了。現在他與郭淮坐上了一條船,如果真實情況報上去,兩人誰也好不了。郭淮又做足了工夫,兩人一起給曹丕寫表章,把季漢的軍隊誇上了天,恨不得誇成當年的渭南,然後重點描寫郭淮和監軍如何大勝不驕,小敗不餒,力抗強敵,終於保證潼關不失。文中隱約提起,當年陳群司馬懿這樣地高手都勝不了季漢,他們能做到互有勝負,使季漢倍受打擊,已是極不容易了。

 消息傳到長安,我不由大笑,大笑之後又有些奇怪,這算是一場什麽樣的仗,就算是曹魏群臣不願打仗,也不至於會差到這般地步。何況曹丕之能,怎麽會派出這樣一個無能的監軍?我讓人把這個監軍的來歷好好打聽一番。結果到了八月,消息結回,這個監軍與那個囂張地郭皇后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而且另一個消息同時傳來,司馬懿被重新啟用了!

 我一拍桌案,站起身來,恨,曹丕和我都被司馬贅騙了。雖然我不知道他用了什麽手法,但肯定的是,他一定插手其間了,否則,以渭南之戰前先生的離間之計和渭南之戰時曹丕對他的懷疑,他怎麽可能輕易翻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