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魏文宗》第16章 李道光
  “先生。”

  小院子裡,楊奉先進門一拜,童秀才一抬手,從鼻腔裡“嗯”了一聲,也就沒再說什麽,而是淡淡揮了揮手,楊奉先再拜,這才快步走入一側那小屋子裡。

  韓佩眨動著大眼睛,笑嘻嘻的,就尾隨著楊奉先進入到這個小屋子裡去了。

  這幾天她跟著楊奉先,也算是沾光了,能在童秀才這開個小灶。

  兩人走進這個書屋,但才不一會,童秀才去而複返,在他的手裡,捧著一大疊的書,人面無表情,抖了抖袖袍,一進來,就把這一大疊書放在了桌子上,嘭的一下,甚至還濺起了一些煙塵,“這是歷年秀才科考的題目,楊奉先,你的字生澀而缺乏靈動,科考之上,人情練達亦為文章,字跡好壞一樣代表主考官的第一印象。”

  童秀才摸著胡須,一臉的古板,面無表情,但更難想象,這樣的話會是從他的口中說出來的,童秀才道,“以老夫我的猜測,這下一任的主考官一定是當今翰林,李道光。”

  “李道光大人,曾經是上一任大儒,李藩國的學生,李氏學派遍布天下,南北呈現和黃庭學派分而治之的情況。”童秀才摸著胡須道,“而李氏學派,較為出名的一項就是這李氏柳骨,李氏柳骨偏瘦削而靈動,暗藏殺伐之氣於文字之中,剛柔並濟。”

  “你要是能練出這一手剛柔並濟的李氏柳骨,李道光審你的文章第一印象就會大大不錯,中秀才的概率也會大大提升。”

  說著,童秀才話鋒一轉,又道,“你以後就在這臨摹這李氏柳骨字,日寫三百字,在我這個屋子裡寫,不寫完不許回去。”

  “另外,這裡的是科考文章,你一天也要看完某一年的科考范文,再作一篇文章。”

  “不寫完還是不許回去。”

  說完,童秀才一揮袖袍,就這麽出去了,也沒交代什麽。走出門的童秀才,滄桑臉龐微微抬起了一些,望向天空,眼眶裡稍稍有一抹濕潤之色,“潭鄉之人都說老夫教不出個進士。”

  “老夫倒要看看,我這個窮秀才,到底能不能教出個進士來!”童秀才一揮袖袍,重重的冷哼了一聲,躺下兩行清淚,邁著那官老爺步,走開了。

  楊奉先在背後再拜。

  童秀才走開,韓佩不禁苦著臉,吐了吐舌頭,“我的天啊,我們居然要在這一天練字三百,再作完一篇文章才能回去。”韓佩深以為苦。

  關鍵這可不是一天,而是日日都要如此。

  楊奉先都是平靜的很,“匡衡鑿壁偷光,孫康積雪,車胤囊螢,比起這些先賢,我這讀書既不算辛苦,環境也足夠幸福了。”

  這二位都是典型的寒門學子,卻終成一代大儒。

  孫康站在雪地裡,借著雪光讀書,車胤用抓來的螢火蟲裝起來照明,古之先賢在最為困苦的日子裡奮進,豈能不激勵一代人?

  “大賢之人,困而修德,窮而著書,周文王囚而作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楊奉先回憶起自己的處境,屢次落第,父子雙雙落榜十年,在潭鄉被人嘲笑,比起這些先賢們,這又算的了什麽呢?自暴自棄者,才是真無用之輩。

  一念至此,楊奉先感覺心頭又有些觸動。

  看著楊奉先在窗下翻著書,一臉認真的說這些話,韓佩深深看了楊奉先一眼,嘴角帶著一絲玩味,“周文王,仲尼都是一代文宗,孫康和車胤亦是古之大儒,你這是拿這些人自比了?”

  “你雖然是落第六次的童生,

但野心似乎不小啊。”  韓佩帶著一絲似笑非笑之色,但任誰也聽的出,這話語裡帶著一絲譏誚和揶揄之色。

  楊奉先回憶了一下,以自己的身份說這個話,確實有些太過狂妄,大儒文宗,無不是古之耀眼一時的文曲星,而自己,不過還是在一個秀才家看書的落第童生而已。

  楊奉先沒有回,而是翻開了這書。

  韓佩也沒有繼續說下去,隻是深深看了楊奉先一眼,她雖然是個女子,不能科考,但並不代表不通事理,不明經義,相反,她才是真正一七竅玲瓏心。

  楊奉先剛才說這話時,神情肅穆,不像是在開玩笑。

  她知趣沒有深究。

  “李藩國乃前朝大儒元老,官拜宰相,太子太保,位極人臣,九錫加身!讀書之氣,已經達到了大儒巔峰,距離文宗也只剩下一步之遙了,桃李滿天下,前朝上下九成的翰林出自他一人門下。”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李藩國也做到了其二,真正有古之大臣的風范。”

  李藩國被譽為大魏三百年來, 最接近文宗的人!

  即便他一度權傾朝野,但是當時的陛下還是無比的信任李藩國,不竭余力的支持他,一度掀起了李氏變法,李藩國一度為天下讀書人真正的偶像。

  到李藩國去世,天下讀書人無不痛哭,以為朝廷折其泰山北鬥。

  李藩國出殯那天,京都百萬讀書人自發的護棺而行,無聲而默默垂淚,太子扶靈柩,陛下在後殿七度哭到暈厥,李藩國死後,被欽定為陪葬皇陵,為大魏三百年來唯一一人,百萬讀書人湧入皇陵,在皇陵之前齊齊盤膝而坐,大聲誦讀“正氣經”

  ……

  回憶起從一則野史上看到的內容,楊奉先眼神不禁一陣飄忽,思緒飛到了很遠,而當朝雖有大儒,卻沒有一個人能達到李藩國的高度。

  而當朝文淵閣學士李道光就是李藩國的學生,李氏門徒之體。

  至今,李氏門徒依舊遍布天下,和黃庭門徒分庭抗禮,一分為二,可以說,這是一旦進入進士行列,必須要面對的朝野大格局。

  而童秀才要自己練的,就是這“李氏柳骨”

  因為下一任主考官,不出意外就是這李道光!

  若是能和李道光一拍即合,那高中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楊奉先喃喃,咀嚼了一遍這個話,很難想象這是由童秀才這麽古板的人口中說出的。

  “我太輕易的,武斷的去認為童先生的為人,這是我之過。”楊奉先頗為慚愧,當下翻開了一篇“李氏柳骨體”

  這是當朝翰林李道光親筆書寫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