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河口堡方向的雪原上,浩浩蕩蕩的隊伍排了有裡許長,十幾輛大車上裝滿了糧食、布匹還有各種雜物。
騎在馬上的高進看著身後那一長串的人群,沒想到丁四郎他們還真夠狠的,幾乎把神木堡下面二十多個村莊裡但凡有些技能的匠戶全給他招攬了過來,足足近七十戶人家,這拖家帶口的得有近三百號人,也虧得他準備充足,這糧食帶得夠多。
一下子多了這麽多人口,可是高進並沒有不滿,在他眼裡這些匠戶在這個時代都是能夠創造財富的高端人口,說起來九邊這地方窮困,真的是有道理的,這從上到下的官吏還有大戶豪強,就沒想過組織手工業生產來獲取財富,前者指望的是朝廷撥銀子,後者想的就是如何勾結官員,從邊銀裡分肥撈好處。
同樣都是兼並土地,江南那邊的市鎮工商業極其發達,失地的農民還可以做工過活,可是到了這陝北邊關,那就是民不聊生,所有人都在日漸衰弱的村莊裡慢慢等死。
“阿升,你帶人往後面去看下,不要丟了人!”
高進喊過陳升,這近三百號人裡,半大不小的娃娃有小五十,裡面有些男娃皮得很,頭回出遠門,開始還老實,可是兩天一過,有幾個膽大的便敢在隊伍裡到處跑來跑去,有時候隊伍停下休息,得防著他們跑遠了。
“是,二哥!”
陳升帶了幾個夥伴,騎著馬往後面去了,他們的隊伍規模不小,大半還是老弱婦孺,剩下的也全是些不能廝殺的匠戶,整個隊伍上下能打的就王定那一隊家丁和他們十來個騎馬的。
高進停下了隊伍,那些匠戶裡老弱婦孺多,雖說能乘撬,可是那些匠戶裡的所謂青壯,其實也大都身體瘦弱,營養不良,在積雪過膝的雪地裡行路,是很消耗體力的。
隨著高進號令,長龍般的隊伍很快停了下來,柳隨風沒有坐車,自從在神木堡匯合了這些匠戶移民的隊伍後,柳隨風就徹底沒了要離開河口堡的念頭,他長這麽大還真是頭回見到高進這等與眾不同的百戶,其他衛所的軍將搜刮治下百姓錢財,隻恨不能天高三尺,哪有像高進這般散財給百姓的。
事實上這兩天時間裡,柳隨風也和高進交流過,只是高進說得關於財富流通的道理,他雖然讀過好幾年聖賢書,但依然只能勉強聽個囫圇懂,知道高進這樣做是有好處的。
“柳大夫好!”
不管任何時代,有本事的醫生總是受人尊敬的,柳隨風雖然不是那些鄉野小民眼中鶴發童顏的神醫形象,但是在他救治了幾個突發急症的匠戶和其家人後,他便立馬成了神醫。
從車上搬下煤爐,丁四郎他們熟練地燒水煮起了薑湯,高進在神木堡和他們匯合後,在神木堡裡又是大肆采購了一番,其中便買了很多老薑和土紅糖。
鍋裡的雪水燒滾以後,丁四郎他們丟了薑片,然後才放進土紅糖,直到能聞到一股薑味,才招呼著自己管著的隊伍裡那些匠戶排隊來打碗薑糖水喝了補充體力,同時驅寒保暖。
兩天的時間,已經足夠高進帶人教會這些來自不同村莊的匠戶家庭要懂得排隊守規矩,而人們接受的速度也很快,除了第一天還有些混亂,但是在陳升罰了幾個匠戶交了每人五錢的罰銀後,大家都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看著那些拿著碗排隊打薑糖茶的匠戶,柳隨風也不由感歎高進的大方,這土紅糖在邊地的價格比內陸要貴了好幾倍,這些匠戶只怕一輩子都喝不上,也只有年景好的時候,他們婆娘生了娃,或許能喝上幾次。
蒲老漢打了滿滿一大缽薑糖茶回到了妻兒身邊,給妻兒的碗裡滿上,他還能剩不少,幾日路趕下來,“兒啊,多喝點!”蒲氏招呼著兒子讓他趕緊趁熱把薑糖茶喝了,等他喝了大半,又把自己的給他倒滿後,才喝起碗裡剩下的。
“阿娘,你喝。”
“娘夠了,你多喝點。”
蒲氏看著臉色紅潤不少的兒子,滿臉的開心,雖然只是短短三日,但是蒲氏心裡,那高百戶就是活菩薩,這才幾天功夫,原本面黃肌瘦的兒子變得健康起來,這可讓她高興壞了。
“你也多喝點,車上風大。”
蒲老漢給渾家碗裡添了半碗薑糖茶,他心裡面沒了最初的仿徨,那位高百戶雖然看著冷峻嚴厲,可是麾下兵馬紀律嚴整,這幾日沿途護衛他們,不曾驚擾過任何人,而且每到夜晚扎營的時候,都會幫他們搭建帳篷,將煤爐生好供他們取暖,晚上巡營的時候,也會照看一二。
這樣的官軍,蒲老漢莫說沒見過,就是聽都沒聽說過,哪怕就是當年的戚家軍也及不上。
隊伍裡的匠戶,雖然都是隔著村,可是幾天下來,也都熟悉起來,隨著幾日行程,大家也都沒了忐忑,休息的時候也都能坐在一塊兒聊天,只是聊的話題全是他們要去的地方河口堡,還有那位高百戶。
“蒲叔,你說等咱們到了地方,真能開爐煉鐵?”
隊伍裡,匠戶們按照各自的職業分在一起,蒲老漢這裡便是七家鐵匠湊在一塊,因為蒲老漢原先曾在神木衛有監造軍械的經歷,便成了這鐵匠組的班頭。
看著幾個好奇的後生,蒲老漢想了想道,“這開爐煉鐵不是難事,你們到時候都多學著點,老漢年紀大了,以後還得看你們的。”
鄉下的鐵匠,大多都是拿現成的鐵料熔鑄了重新打造農具,又或是把舊的化了翻新下,自行開爐煉鐵的只有那些開礦的大豪才有,蒲老漢懂煉鐵,也懂如何造鳥銃,只是他這身本事並無用武之地,衛所上下的將官們隻管撈錢,蒲老漢這樣的匠人在他們眼裡並沒有什麽好稀奇的。
幾個年輕鐵匠連忙點頭稱是,蒲老漢看著確實年歲大,怕是連那打鐵的大錘都掄不動幾下,可人家懂得如何煉鐵,這是他們這些野路子出身的鐵匠比不上的,誰都曉得蒲老漢那一棵獨苗的兒子是個半傻子,眼下在蒲老漢跟前表現好些,說不定就能被蒲老漢看重,學到他的本事,所以幾人都是恭恭敬敬地請教蒲老漢。
丁四郎在邊上看著,亦是感慨不已,這些匠戶都是他和同伴從不同的村莊裡招攬的,原先都是死氣沉沉的模樣,可現在人人都精神得很,有了盼頭和希望,他們的精氣神完全不同了。
“這是幾?”
隊伍裡半大的孩子們都聚在一塊,看著黑板上寫的數字後,都爭先恐後地舉手。
陳升在邊上瞧著沈光教那些半大孩子識數,忍不住想起自家阿弟來,說起來二哥在河口堡好像也是讓秦忠他們在堡裡面教孩子們認字識數,也不知道阿弟學得怎麽樣!
板是用黑漆刷的,至於寫字的粉筆,在河口堡的時候,高進就讓幾個會燒土磚的匠戶們製作了出來,平時這套黑板粉筆是高進用來晚上抽空教陳升他們的,現在則是被沈光拿來用了。
“你來。”
“是3、5、8。”
“好,你全部答對了,這個給你。”
沈光把一枚薄木片削的五角星給了回答的孩子,只要湊齊五枚五角星,就能在他這裡換飴糖吃。
看著收好五角星的孩子,其他孩子眼裡都流露出羨慕之色,雖說上了幾次課,到現在都沒人吃到沈光口中的飴糖,可是大家對於五角星所代表的的榮譽卻已經認同並渴望了。
不遠處看著自家孩子在那裡認真學東西的大人們,臉上全是發自內心的笑容,這年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雖說那位高百戶說了,教孩子們的只是最簡單的漢字和數字,而且只能在河口堡那裡使,別的地方都不認。
但讀書考科舉然後做官, 對於大明朝底層的百姓來說,那就是遙不可及的夢,能夠認字識數,哪怕只能是在河口堡使用,對大人們來說,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他們是要落戶河口堡的,沒人想要離開,自家娃兒學得越多,今後在河口堡肯定過得比他們好。
這簡單的道理,大人們算得很清楚,換到別的地方,哪有高百戶這樣的活菩薩會讓人教他們的娃兒讀書的,用那些鼻孔朝天的讀書人老爺們的話來說就是,“你們這些泥腿子也配讀書!”
在大明朝匠戶雖不是賤籍,可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河口堡在匠戶們眼裡,儼然已經成了改變他們命運的地方,甚至不少人打內心裡已經隱隱希望那位高百戶日後能青雲直上,公侯萬代,這樣才能庇佑他們的子孫。
隊伍裡,柳隨風也能隱隱察覺到這股人心所向,按道理他雖是醫者,可他也是讀過好幾年聖賢書,算是儒門弟子。雖然高進讓人教的那什麽簡體字,很是有辱斯文,但是柳隨風卻沒什麽惡感,畢竟文字繁瑣,就是不少讀書人有時候為了速記,也會造些精簡筆畫的文字自用。
這高百戶無非是把常用的字全都給精簡了一遍,方便常人學習,柳隨風覺得這其實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反倒是在看全了那些簡體字後,他倒是覺得這位高百戶真不是普通的武夫,那些簡體字少了筆畫,可是字體結構依然嚴密完整,甚至看久了還有種大道至簡的美感蘊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