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張小娥就把所有孩子都集中起來,然後開始教他們認字和乾活。
上午學認字,下午學乾活。
孩子們沒想到自己還有能學認字和寫字的一天,全都興奮不已,各自拿著一根小樹枝跟著小娥姐在院子的沙地上一筆一畫地寫起來,學得十分認真。
就連正在養傷的鐵蛋也一邊伸直上著藥的右腿一邊在努力學寫字。
只是三十多個小光頭坐在一起寫字的畫畫,實在有些扎眼,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和尚廟呢。
這一教之下,卻有意外之喜。這些孩子當中竟然有三個人曾經在私塾裡讀過書,不僅全都識字,而且有兩個已經學到了四書的程度,比隻學到千字文的張小娥懂多了。
如果不是流民的孩子而是本地人的話,估計早在京城找到正經的活幹了。
這一下,張小娥就輕松多了。不需要再班門弄斧,直接讓那三個上過私塾的孩子來教大家認字,而她則負責教大家乾活。
原本池非還想著專門請一個煮飯阿姨回來給他們煮食的,但現在看來沒這必要了,就讓那幾個年紀較大的孩子學著做就行了。
雖然他們當中最大的也不過十一、二歲,放到現代社會也不過就是小學生的年紀。
但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讓他們早點學會乾活也好,至少將來懂得一些謀生的手段,不至於再度淪為乞丐。
………………………………
幾天后,工匠張師傅派徒弟通知池非,說報紙印刷機已經做好了,叫他過去看看。
池非大喜之下,立刻跟了過去。
在張師傅的工坊裡,池非很快就看到了那台正在測試的報紙印刷機。
這機子比普通話本印刷機要大將近一倍,結構也完全相反,看起來頗有氣勢。
“蘇小哥你快過來看看印得怎麽樣,看還有沒有需要改動的地方。”一見到池非,張師傅立刻叫他過來。
池非來到機子前面看張師傅的徒弟在試驗這機子。
這機子是采用上面放紙,下面堆活字的方式來進行印刷的。
因為考慮到大報不好印刷,所以池非決定發行小報。
整張報紙大概寬60厘米,高80厘米,相當於現代的兩張A3紙大小。
閱讀的時候,以中間為界,對折成一張A3紙大小。看完一面之後,可以翻過去再看另一面,正反兩面都有內容。
用來測試的紙是最便宜的毛邊紙,還特意裁成了池非想要的尺寸。
這張測試用的紙被固定在上方的壓板上,張師傅的徒弟首先在下面排好的活字上刷了一層油墨,然後把壓板壓向活字,再提起來時,一面報紙已經印好了。
池非拿起一張之前印好,油墨已經乾透的成品看了一下。
只見字跡清晰,沒有多余的汙漬,已經跟市面上的盜版書質量差不多了,跟正版書的印刷質量還有一段距離。
但能做到這個程度,池非已經覺得足夠了。
畢竟報紙只是消耗品,不需要做到跟正版書一樣的質量。
不過看著紙上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字,池非問道:“張師傅,能不能做些間隔出來?例如我這一張紙上需要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之間都有一個邊框相隔,這樣讀者才不會看花眼。
還有,我需要訂製幾個特別大的活字,印在開頭的位置作為我這張報紙的名字。”
張師傅想了一下說:“這個不難,只要在排好的活字之間加上橫條就可以了。我今晚就可以把橫條做出來。不過鑄字的話就沒這麽快,可能要再等兩天。”
“那行,等你全部弄好了,
我再過來看效果。我等一下就把要鑄的幾個字寫給你。”“好,到時我再叫徒弟通知你。”
最關鍵最重要的報紙印刷機做好了,池非頓時松了口氣。
過幾天看過印刷效果沒問題的話,他準備叫張師傅再做一台,到時兩台機子一起開工,這樣效率就快了。
可能是好事成雙,等他去到聚雅齋的時候,金掌櫃告訴他,已經幫他找到印刷工和挑字工了。
只是這人雖然找到了,但年紀都比較大,都是從其他印書坊退下來的工人。
說白了,就是因為年紀大而被淘汰下來的老工人。
經驗是足夠豐富的,就是手腳跟年輕人相比,慢了不少。
能找到這樣的人,池非知道金掌櫃已經盡力了。
熟手印刷工和挑字工確實很難找,尤其古代人不像現代人那樣習慣跳槽。
一般人在一個地方做下後,就不會輕易走,除非有其他地方出更高的工錢來挖人, 才有可能會跳槽。
很多像聚雅齋這類的老字號書坊,印坊裡的印刷工和挑字工都是老員工的孩子長大後,繼承父業一代接一代做下去的。
慢就慢點吧,先把印刷這部分做起來再說。池非決定收下這幾個老師傅。
他已經想好了,可以從那些流民孩子當中挑幾個年輕大一些的,跟這些老師傅做學徒。等他們上手後,手腳不夠快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了。
至於那些老工人則可以繼續留下來當顧問和質檢,這個可以先跟他們說清楚,免得他們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不過他去說,還不如金掌櫃去說。相對於他這個素未謀面的新東家,相信那些老師傅應該會更相信金掌櫃這個出版業老人的話。
池非把這個想法跟金掌櫃說了以後,金掌櫃大加讚賞。當即表示說會跟那些老師傅說清楚,叫他們不用擔心教會徒弟後就會被開。
雙方談好後,池非又來到了廠房工地那邊視察。
經過工匠們這幾個月來的建設,前面的報社和後面的廠房已經基本建成,現在就差收尾了。
工匠們因為有感於池非的大方和會做人,所以工程做得分外牢固和精細。
許多工匠看到他的時候,都會向他點頭問好,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他們已經習慣了這個年輕的東家隔三差五地過來巡視工地。
走到報社的正前方,看著已經初具規模的兩層報社辦公樓,池非陡然生出一股豪情來。
他要看看,自己所辦的報紙究竟能不能在這個時代生存並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