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養生小餐廳》第266章:菜壟
那兩人活在世上的意義是什麽?杜清和不知道,但他知道,他們很可能在村裡待不下去了。農村自古以來都是八卦傳播極快的地方,畢竟是一個村的,哪家出了點什麽事,不出一天,全村都知道了。不管走到哪,都有同村的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的,心理再強大,也無法抵抗得住。

要是疑心大一點的,感覺誰竊竊私語都像是在非議自己。

這樣的環境,誰頂得住?

哪怕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地痞流氓,都無法抵擋得住流言蜚語。不過,這些不是杜清和所要擔心的了,他只需要操心承包的菜田。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再招兩個勤懇一點的菜農,再給他們打打雞血,畫一張大餅,然後就讓梁老漢代為管理一下。其實不用杜清和說,梁老漢都是很上心的。

別看梁老漢都五十多六十歲了,但他的思維還算靈敏,知道這算是一個試點工程。一旦豐祥村的蔬菜出名了,整個村子都能轉型種蔬菜,說不定真的能帶動全村富裕起來。

“大家都是求財的,我也不說什麽大話,空話。我承包這裡的土地,就是想種一點城裡人吃不到的,想吃的,沒有農藥、化肥的蔬菜。這種蔬菜,價格會比較貴,刨去運輸費用,比種植糧食要劃算得多。一旦做出品牌了,有了產地效應了,我可以給全村的村民引路,讓你們種出的蔬菜,都能在市場上面販賣!

別看你們現在的工資不高,但我之前說過了,一旦蔬菜賣出去了,每個人都有獎金,我保證不低於五百塊錢!

剛剛你們也看到了,那兩個害群之馬,我都信守承諾,給了他們工錢。至於你們,我只會更加優待!只要你們肯勤力做事、用心種菜,發財大家一起發!”

這麽接地氣的話,村民們自然是喜歡聽的,甚至旁邊圍觀的村民,恨不得加入當中來。

至於那原先雇傭的十個村民,乾勁也提起來了。

會議散了之後,杜清和對梁老漢說道:“村長,很快我會成立一個公司,到時候不僅生產蔬菜,還收購蔬菜,幫村民販賣蔬菜。很快冬天了,我想在這裡弄一個大棚蔬菜,你看怎麽樣?”

“這很好啊!高(gao)州很多山,但我們村例外,有這麽多田地,最適合搞大棚蔬菜了。”梁老漢歎了口氣,“其實一開始種火龍果也是可以的,但是錯過了時間,人家的火龍果成氣候了,我們要是種火龍果的話,只能跟在別人後面啃骨頭……”

杜清和神秘一笑,說道:“這也不一定。”

在杜清和想來,只要打響了豐祥村有機蔬菜的名聲,有機水果還遠嗎?到時候,借助有機蔬果的名聲,還愁賣不出去?

所有的關鍵,都是要建立起品牌來。

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也很容易搞砸招牌的事。

人性總是貪婪的,一旦有了一點名聲,知道賺錢能靠名聲很快就能變現的時候,他們還會老老實實種菜種水果嗎?到時候,為了更快種出蔬菜,更快能賺到錢,什麽農藥、化肥都搞上了。

別把農民想得太高尚,也別把人性想得太高尚。不說所有農民都是這樣,但肯定會有幾個害群之馬的,一如之前那兩個遊手好閑的貨。

就杜清和知道的,在他老家,也是在高(gao)州,但是離高(gao)州城比較近,村裡的農民種東西,自家吃的和拿出去賣的農作物,分得很清楚。有熟人到家裡了,他們會說:“吃吧,都是種來自己吃的,不打農藥化肥!”

就這麽一句話,看出農民式的狡猾來了。

梁老漢一愣:“種火龍果還能賺錢?”

“現在不行,

但不代表以後不行。”杜清和覺得,這還得看運作。把名聲運作好了,維護好了,自然種什麽都有人吃。要是自毀長城的話,那也怪不得誰。梁老漢是不相信的,別說杜清和了,就算是來扶貧的那些小年輕幹部,都沒有一個敢拍胸脯說肯定能行的。

不過,杜清和是“大老板”,是梁老漢要服務好的。

“杜老板,那你還有什麽工作指示嗎?”

杜清和連忙擺手說道:“別別別,村長,你這麽說就是折煞我了。我哪裡敢有什麽指示啊,說實話,我就是一個開餐廳的,也不懂種菜。”

梁老漢笑笑,說道:“那你不去看看你的菜田?”

“行,那就去看看吧!”

杜清和的菜田, 算是村裡比較好的土地了,一壟一壟的挺整齊。種菜不比耕田,耕田還得耕牛,或者是犁地機挖送土壤才行。種菜就不一樣了,把菜壟給壘高,種完一茬蔬菜需要翻土的時候,拿著釘耙耙幾下,再晾曬一天兩天的,又能繼續種下一茬蔬菜了。

畢竟種水稻,需要軟硬適中的土壤;而種菜,最好是較為松軟的土壤。

這不,杜清和雇傭的那十幾個菜農,一開始的工作就是借犁地機來,配合人力,挖出了適合種菜的菜壟。

看著密密麻麻的,豎條型的菜壟,杜清和覺得賞心悅目的。

秉著多品種選擇的原則,杜清和讓梁老漢主持種了菜心、白菜、生菜、芥菜、油麥菜、豆角、豌豆、西紅柿和黃瓜。甚至還預留出一畝地,專門種植番薯的。這不是為了種番薯,而是為了吃番薯的葉子。

可能很多人沒吃過番薯的葉子,要知道番薯渾身上下都是寶。底下的莖塊就不說了,番薯甚至要比大米還貴,在潘州,一斤番薯得要四五塊錢,而普通的一斤大米,也就是兩塊多點而已。要不然怎麽說,種水稻不能賺錢呢,這米價也太低了。可要是米價高的話,更多的百姓叫苦不堪。

所以,農民想要賺錢,特別是粵省的農民想要賺錢,就得降低種水稻的比例,種點高經濟附加值的農作物。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叫粵省的生活成本高呢?就拿潘州來說,明明是一個四線城市,愣是消費高得讓人咂舌。農村的收入,國際的消費果然沒說錯,甚至能比得上內地一些二線城市的消費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