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陛下息怒》【二十八:11重臣共議;完善科舉製】
  三月二十二,距三月初二太極殿十一重臣共議人才選拔制度改革、科舉製創設一事已過去二十日,蘇東終又詔十一重臣於太極殿統一科舉製完善意見。
  長達二十天的緩衝,九大士族重臣也逐漸接受人才選拔制度改革一事,他們雖知創設科舉製對於士族門閥的未來將有衝擊,但無奈於皇主大志所向,他們也只能順從。
  畢竟創設科舉製是利國利民的事,而今朝廷人才匱乏,士族又舉薦人才不濟,致使朝廷人才斷層,滿朝盡是老目渾濁,遲暮之人,難見青年才俊。
  九大士族重臣雖心以士族為重,但隋朝的強大也令他們惴惴不安,依照而今的局勢,若他們再不支持國治,那南朝陳終會被強大的隋朝兼並,但那時候城破國亡,他們士族也會隨之毀滅。
  蘇東心中欣慰,九大士族重臣能明析其中道理,也讓他暗松一口氣。
  創設科舉製,大選人才,乃是立國大治、改革圖強的第一步,蘇東還真怕九大士族重臣不予支持,與他相持。那樣的話,滿朝士族文武也勢必不會支持,縱算蘇東以天子令強令推行科舉製,那也必會步步維艱?,難以順利推行,到那時,蘇東的強國之夢完全就成了笑話,南朝陳的政權也完全沒有了未來。
  十一重臣共執科舉製完善,尚書令袁憲率先進言,認為科舉製核考范圍應於士族教育范圍一致,應以《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為核考范圍。
  蘇東點頭,同袁憲一樣,他心中也將四書五經列為科舉製核考范圍,四書五經乃是儒學經典,具有極深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是中華儒家文化精華的集大成者,凡學子皆應熟學。
  可還未等袁憲話語盡落,中書令毛喜便進言,他認為科舉製核考范圍決定未來南朝陳文化學派的走向,若按照袁憲進言,隻尊儒學,那與當朝百學共進的思想相悖。
  毛喜建議,應再將道家《老子》、《莊子》、《列子》;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等學派經典著作同歸入科舉製核考范圍內。
  蘇東聽完毛喜之言,心中便是一驚,暗歎自己大意疏忽,差點釀下大錯,若不是毛喜提出,蘇東他之前確實忽略了這一點。
  要知道而今南朝陳所提倡的是文化齊鳴,各文化兼容並蓄,以求重現春秋、戰國百家齊鳴的文化巔峰,而若隻將儒家經典歸於核考范圍,其他的學派一概不考,那無疑是在宣布從此隻尊儒學。
  蘇東細思恐極,心中大讚毛喜,對於毛喜的進言很是滿意,當朝給予稱讚。
  司馬申再進言,提出應再將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五禮(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凶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納入核考范圍。
  蘇東覺之有理,數學和思想品德本便與語文和歷史一樣重要,凡學子皆應熟學。
  皆是重要,皆是應學,皆不能忽視,但這樣皆算下來,核考的范圍實在過大。
  蘇東核算了一下,這麽多的學派藏書、再加上九數,五禮等,恐怕一個學子專心學上十年也無法全部學透,實在有點過於強人所難。
  之後陳伯山、江總及其余四部尚書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蘇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一記在心中,
  蕭摩訶、司馬申進言武舉人核考范圍。
  武科舉應以五射(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剡注,謂矢行之疾;襄尺,臣與君射,不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五禦(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五禮(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凶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為主,並應考義理,掇石,扛鼎,禦馬,再考兵器(十八般兵器任選其一)。
  蘇東覺之可行,記於心中。
  科舉製意義深遠,對於科舉製在人才選拔的歸類上,蘇東也有自己的想法。
  主內事,擅長內政治理的文舉人需有;主作戰,驍勇善戰的武舉人也需有,而除過這兩種,蘇東還有一種想法,那便是為那些隻尊兵家或縱橫家的獨特謀士專開一類科考之門。
  三國梟雄曹孟德之所以能從一個小小的北部尉逐步成為馳騁天下、執掌一方的藩皇,除過他有善於內政的文士、驍勇善戰的悍將外,還與他數不勝數的軍事謀臣有分不開的關系。
  蘇東而今的軍事謀臣僅有司馬申一人,在軍事謀略這一塊蘇東可用的人才實在太少,而且司馬申年紀已大,按照正史所記,司馬申將病逝於586年,距今也只剩下四年時間。
  四年時間,實在太短了,司馬申可能說沒就沒了,蘇東怎可能將未來寄希望於一個與死神爭天天的人?
  蘇東要在科舉製之下開創兵謀這一科的舉試,主要面對那些富有軍事頭腦,卻不擅長禦馬揚鞭,也不擅長儒文科考的奇特之士。
  蘇東要攬盡天下富有軍事謀略的奇才,為未來興兵北伐,運籌帷幄,一統天下做準備。
  ......
  太極殿內,十一重臣共執科舉製完善。
  從三月二十二起,至三月二十四傍晚時分,持續了整整三天的科舉製完善終於拉下帷幕。
  蘇東這次並沒有將科舉製完善一事擺上前朝,讓前朝文武百官共議,共同確定。
  因為上次隋興兵漢口及後續議和之事,前朝百官共論,百口嘈雜,分歧過大,以至前朝混亂,一發不可收拾,差點生出事端,蘇東至今還記憶尤深。
  所以這一次,蘇東學乖了,詔十一重臣共同於太極殿完善科舉製,確定科舉製一系列制度後,再於前朝直接行天子令頒布,那樣,前朝百官縱算意見再有分歧,也只能遵從。
  畢竟,袁憲、毛喜、司馬申,蕭摩訶等九大士族重臣都已通過,他們那些末流士族也難以再隨大勢,起哄喧嘩。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