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世界爭霸之崛起》第351章 支撐防禦
    “聯盟有句古話時隔三日,當刮目相看!一年前的第二百機械化旅已經變成了眼下的第一機械化軍,對其地戰力戰法不知各位有何看法?”河邊正三環顧四周在座的一乾將領。

    冷場了好一會後,方面軍參謀副長磯村武亮悠悠道:“中隊素來裝備老舊,缺乏訓練。在事變之初,我軍經常以寡擊眾,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戰役,取得了諸多輝煌勝利!但是隨著美國的參戰,聯盟在美國的武裝下正在試圖以青年學生混編經驗豐富的老兵組建精銳部隊,聯盟方面第一機械化軍便是這些部隊中的代表,聯盟方面第一機械化軍的戰鬥力諸位可謂是有目共睹,聯盟擁有巨大的人力資源,他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地兵員。如果輔之美國源源不斷提供的最新武器,假以時間帝隊即使不被數量巨大的中隊所淹沒,主力戰力也勢必被其所牽製,這才是我們最為擔憂的,我軍已經集中2.5倍余敵的兵力,但是依然無法速戰速決!”

    河邊正三點了點頭道:“天皇陛下敕令!參戰各部自當奮勇戰,此番不計代價,務必將聯盟方面第一機械化軍殲滅於龍陵,斬斷聯盟遠征軍這支得力的鐵拳!”

    “嗨!”在座將佐立即全體起立。高舉雙手彎腰鞠躬答道:“板載!板載!板載!願為天皇陛下效力!*****萬歲!”

    為了策應龍陵地第一機械化軍。最高軍事委員會一天之內三封急電發往宋希濂地第十一集團軍。電報措詞內容一封比一封嚴厲。不但命令第36師立即渡江。還將榮譽一師調至松山以解第十一集團軍地後顧之憂。保障交通線地暢通。畢竟第一機械化軍是因為增援第十一集團軍而落入中亞軍包圍圈地。最高軍事委員會很自然地將當場如何嚴令第一機械化駐守龍陵切斷中亞軍第二師團地命令所遺忘。

    身為蔣齊扎閣公爵得意門生地宋希濂自然不敢置奧斯地第一機械化軍於不顧。一方面嚴令各部積極向中亞軍第二師團發起反攻。一方面集中八軍主力加以第36師準備集中兵力向龍陵方向做攻擊前進。至於大小松山則交給榮譽一師。

    此刻地國際形勢已經超出了奧斯地預料。早已偏離了原有地軌道。已經激戰了七日地松山可謂讓國民政府顏面無存。英帕爾之危雖然暫時得到緩解。但是遠征軍各部卻以傷亡不小。第一王牌主力第一機械化軍亦被中亞軍隔阻包圍在龍陵。這正是之前齊扎閣公爵最害怕出現地局勢。禍水西引。基於此。蔣齊扎閣公爵已經不顧一切地在調遣西南所有可供他支配地部隊。

    中亞軍海空軍正揚威太平洋。切斷了東太平洋地盟國對蘇地海上補給線。而其海軍先鋒部隊已經逼進澳大利亞地跡象。失去了盟國援助地蘇聯形式可謂是岌岌可危。德軍則趁勢連番取勝。但是並不是全部偏離了軌道。起碼在聯盟戰場。在緬甸戰場。中亞軍無法實現他們所謂地大逆轉。

    第71軍喋血數日毫無建樹。為解龍陵之圍。使第十一集團軍可以集中主力反撲。聯盟方面決定立即調榮譽一師加入松山方向地進攻。

    榮譽一師現任師長汪波本身是黃埔六期的優秀學員,自接任鄭洞國後表現非凡,今天攻擊松山主峰高地的就是榮譽一師的榮一團、榮二團、榮三團等三個主力團。

    榮譽一師作為一支全部由戰愈歸來的老兵組成的部隊,身上還負擔著南京帶給民族的巨大屈辱,

其他的部隊射擊、拚刺、投彈的優秀率平均為80%,而榮一師的平均優秀率則為    當奧斯得知榮譽一師參加對松山的攻擊後,站在地圖前面的他久久不語,奧斯想不通,此番不是為了打通滇緬公路,松山守備的中亞軍難道還敢離開堅固的工事去攻擊中隊嗎?既然如此,非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松山有何之用?

    對於榮譽一師這樣一支在軍政部考核時都優由第一機械化軍的部隊,奧斯想得更多的是上真實的松山之戰。

    位於龍陵縣臘猛鄉大松山,屬橫斷山系高黎貢山山脈,由大小二十余個峰巒構成,海拔220米的主峰頂上,北、東、南三面可俯瞰氣勢恢弘的世界第二

    大峽谷怒江峽谷。怒江東岸的高山峭壁與西岸的松山對峙,形成驚濤拍岸、飛峰插雲的怒江天塹。著名的滇緬公路經惠通橋越過怒江後,在該山的懸崖峭壁間盤旋四十余公裡。大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滇緬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事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

    聯盟有句老話,正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奧斯隻記得上松山是因為頂峰陣地久攻不克,最後使用坑道顛覆爆破方式才拿下的松山,此役我方官兵傷亡一萬三千余眾。

    “難道就不能直接使用顛覆爆破方法嗎?這些所謂的悍將名將難道都是草包不成?”當奧斯找出之前自己要求的松山航拍照片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無奈,由於平均所屬地域海拔的關系,所謂的大小松山在奧斯眼中不過座五百多米高前後排列的兩座小山頭!易守難攻的滾龍坡和大埡口則是小松山前的一片土包子。

    奧斯清晰的記得上松山中亞軍陣地編成覆蓋涵括了整個松山陣地,中亞軍以松山頂峰為主陣地。將滾龍坡與大埡口構成獨立堅固據點,互為犄角。其所建之堅強堡壘群,有體系地散布於松山南北之密林雜丘之中。

    山上有天生石洞7個,在長嶺崗山腳利用村莊,構築若乾個堡壘及掩蔽部,為指揮中心。總的說,整個松山陣地以五個獨立作戰的堅固據點組成。

    松山頂峰{稱為子高地}、滾龍坡{中亞軍稱本道陣地}、大埡口{中亞軍稱中間陣地}、黃土坡{中亞軍稱橫股陣地}、陰登山,每個據點依地形在製高點構築一個或二個主堡,在兩側構築若乾個子堡,在陣地前構築側射潛伏小堡,用交通壕{部分有蓋}相連接。

    而且中亞軍防禦工事構築特點是深入地下,隱蔽,堅固,不易發現,不易破壞,大小堡壘均為有掩蓋之工事,蓋材用直徑2030公分樹乾一二層,積土在一公尺以上。工事表面有偽裝,地面及上空均不容易發現。因此飛機炸彈及輕重炮彈都不易破壞,主堡後有掩蔽部,以儲存彈藥食糧及其他軍用品,交通壕有立射散兵坑。

    不拿下滾龍坡與大埡口,就無法拿下小松山,不拿下小松山就無法實施顛覆爆破,而進攻滾龍坡與大埡口勢必遭到大小松山的阻攔射擊,即使成功佔領,佔領部隊也無法在中亞軍的俯射火力下支撐防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