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頌》第九百二十四章 借東風,扶搖而上
江寧府興起的波瀾隨著呂公著的涉入,瞬間變的風平浪靜。

 就在江寧府的豪門大戶以為諸事已畢的時候。

 呂公著突然提出了撲賣往後三年江寧府商稅收稅權。

 此事傳揚出去以後,江寧府再次興起了波瀾。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紛紛派人趕到了江寧府,參加撲賣。

 只是,此次的撲賣,跟以往的大有不同。

 參加撲賣的不只有江寧府的豪門大戶。

 還有一些過江龍。

 為首的便是呂家。

 呂家祖籍是淮南壽州的,家裡有兩大生意,其一是糧食,其二是乾貨。

 所以在稅收權撲賣開場以後,呂家的管事,就一路將糧食、乾貨,兩種的生意抬到了一個極高的價格。

 往年,江寧府一府的糧食稅收權,撲賣出去的價格在十萬貫左右。

 今歲,呂公著主持的撲賣會上,糧食稅收權一下子攀升到了三十萬貫左右,遠超往年三倍。

 花三十萬貫錢,拿下了江寧府一府之地的糧食稅收權,可以說是無利可圖。

 因為江寧府一府之地,每年糧食的交易額有限,能收取到的稅負,最多的時候也只有二十三萬貫左右。

 呂家將糧食稅收權的價格提到了三十萬貫,不僅沒得賺,還得倒貼進去數萬貫。

 但是,即便是呂家已經將糧食稅收權提高到了一個無利可圖,還要倒貼錢的地步,江寧府的豪門大戶們也沒敢放棄糧食的稅收權。

 為何?

 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將稅收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他們互相之間也制定了一些不成文的規定。

 大家各掌一項商稅的稅收,互不為難,共同發財。

 可是猛然出現了過江龍,花高價錢從他們手裡搶走了糧食稅收權,會瞬間摧毀他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規矩。

 更重要的是,稅收的權力掌握在別人手裡。

 他們就沒辦法借著稅收的權力去謀取更多的私利。

 還要處處受製於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即便是呂家的人將糧食稅收權的價格抬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他們也不願意放棄。

 陪是會陪一點。

 可總比受製於人,任人拿捏的強。

 於是乎,江寧府的豪門大戶私底下商量了一下,就將價格抬到了三十五萬貫。

 呂家的人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果斷就將糧食稅收權抬到了四十萬貫。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看到這個價格,只能遺憾的放棄了糧食稅收權。

 因為價錢抬到了四十萬貫,不僅沒得賺,還得倒貼進去十數萬貫錢。

 對他們其中某些人而言,已經頂得上一年的收入了。

 他們不可能將所有的收入全部砸進去。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放棄了糧食稅收權,準備去謀取其他的稅收權的時候,卻發現,其他的稅收權也被人抬到了一個極高的價格。

 幾乎都超過了稅收的盈利。

 只要有人出價,立馬就有人抬價。

 似布匹、地方榷酒,幾乎都超出了盈利的十多萬貫。

 遠遠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他們幾乎全部都放棄了爭奪稅收的權力。

 他們也意識到了呂公著此舉,是針對他們。

 所以他們準備故技重施,對付呂公著。

 他們選擇了再次罷市。

 只不過,在他們罷市的當日,糧食稅收權被撲賣了出去。

 也是在當日,撲賣到了糧食稅收權的呂家,通過漕運,運送到了江寧府一大批的陳糧,以低於市場價一倍的價格售賣。

 呂公著擺出的姿態很簡單。

 你們不聽話,你們不配合,你們不願意做生意。

 那我呂家代替了你們,把江寧府的糧食生意給包攬了。

 呂公著一口氣派遣出了族中的上千人,將糧食販賣到了江寧府的每一個角落。

 呂家掌著糧食稅收權,所以他們家的糧食想怎麽賣怎麽賣。

 其他人想效仿呂家低價售賣,那就得依照呂家的規矩,交出高額的稅收。

 為了應對呂公著如此手段。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私底下商量了一番,派出人暗中收購呂家的糧食。

 反正呂家的糧食低於市場價一倍,只要他們賣空了呂家的糧食,那糧食在市場上是什麽價,就是他們說了算。

 呂家定下的高額的稅收,他們完全可以將其加在糧價上,讓貧寒百姓去承擔。

 於是乎他們拿出了大量錢財購買呂家的糧食。

 呂家的糧食幾乎一下船,就會被人搬空。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一邊收購著呂家的低價糧食,一邊坐等著呂家糧食買完,他們好重新掌控糧價。

 可他們小遜了呂家,也小遜了呂家家主呂夷簡的能量。

 呂夷簡身邊可是一大群背後擁有著豪門大戶的官員。

 他們一起動手。

 弄出的糧食,可遠遠不是江寧府能消化的。

 此外,交趾出售給大宋的稻米,也被源源不斷的運送到了江寧府。

 交趾的稻米,那可是一年三熟。

 如今交趾地廣人稀,當地百姓們自留的稻米根本沒多少,而種植稻米的又是從大宋遷移過去的一部分勤懇的百姓。

 糧食幾乎是源源不斷的在湧入大宋。

 所以呂公著暫時借用一部分,只要戶部的人不挑刺,幾乎不會有任何問題。

 戶部上下有一大半人跟呂夷簡是一條心的,他們怎麽可能在z合格關鍵的時候,給呂公著使絆子?

 所以,呂公著調集了數額龐大的糧食,將江寧府的糧價徹底衝垮,將江寧府豪門大戶手裡的錢財,斂去了大半。

 江寧府豪門大戶不肯認輸,還想著再多召集一些人,組成一場饕餮盛宴,借此大肆屯糧的時候。

 呂公著再次拋出了榷酒。

 榷酒被拋出以後,獲得榷酒的人,立馬聯系了官府挨家挨戶的上門去,封了其他的酒鋪。

 榷酒,便是準許釀酒的資質。

 由於古代糧食一直處在短缺的狀態,所以古代的各個王朝,都用榷酒把控著民間釀酒的數量。

 凡是用糧食釀酒的作坊,必須獲得朝廷的榷酒,才有資格釀酒。

 不然,就只能釀造一些諸如桃花酒、杏花酒、梅子酒一類的酒水。

 呂公著拋出了榷酒,並且讓人封了當地釀酒的作坊,算是斷了江寧府豪門大戶用陳糧釀酒的打算。

 江寧府豪門大戶手裡可是購買了大批的糧食。

 長時間賣不出去的話,可是要發霉的。

 呂公著不讓他們釀酒,他們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些糧食爛掉。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購買的糧食可不少。

 若是糧食都爛掉的話,他們可就血本無歸了。

 許多人都會傷筋動骨。

 所以在江寧府各地酒鋪被封以後,江寧府的豪門大戶中間出現了動蕩。

 有人準備向呂公著服軟。

 也有人準備跟呂公著死磕到底。

 就在準備跟呂公著死磕到底的時候,朝廷通過一字交子鋪,向天下間所有人傳遞了一個消息。

 河西、遼地有數量龐大的糧食要進入大宋腹地。

 無論是河西,還是遼地,都處在地廣人稀的階段。

 河西還好,遼地幾乎都是俘虜在種糧。

 春日的時候,朝廷遷移了一大批人過去,領著近千萬的俘虜們開墾荒地。

 秋日的時候,就收獲了不少糧食。

 雖然遼地的許多田產,都是頭一年開墾的,產糧不大。

 但基數卻大。

 再加上遼地的百姓只需要給俘虜們提供一口口糧,不需要提供其他的,所以成本極低。

 第一年就有盈余售賣到大宋腹地,很正常。

 要知道,在遼地,平均一戶人,有一千畝地。

 那還是朝廷分配的。

 他們除了可以種植朝廷分配的以外,還能去其他地方開墾無主的荒地種植。

 在朝廷沒有將那些無主之地分配給其他人之前,上面所產出的糧食都是他們的。

 所以他們每一歲的收成是十分驚人的。

 畢竟,他們除了有寇季配發給他們的農具外,還有許多牛馬幫他們一起耕種。

 遼地,最不缺的就是馬。

 有人、有馬、有田,不產糧那就是怪事。

 朝廷吩咐一字交子鋪放出的消息,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

 當即就有豪門大戶,暗中脫離了江寧府豪門大戶組成的盟會,趕到了撲賣場,舍去了幾乎所有的利潤,撲賣到了布匹稅收權。

 此舉一處,江寧府豪門大戶組成的盟會,瞬間土崩瓦解。

 江寧府豪門大戶們爭先恐後的衝到了撲賣場,去撲賣其他商稅稅收權。

 呂公著卻派人告知給他們,其他的商稅稅收權,九成九都撲賣了出去。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想要,那就出來談條件。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中間,已經有人認慫。

 他們就沒辦法再湊在一起對付呂公著。

 因為他們都要互相防著對方,害怕對方在自己和呂公著死磕的時候,跑過去跪舔呂公著。

 所以,他們只能一個個垂著腦袋,任由呂公著宰割。

 呂公著對他們也沒有客氣。

 呂公著不僅讓他們以低於市場價兩倍的價格將糧食重新賣給朝廷外,還讓他們承諾了幫助朝廷湊足朝廷配發給江寧府的兵額。

 此外,還要他們用已經撲賣出去的價格,回購所有的商稅收稅權。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鬥不過呂公著,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呂公著的條件。

 一些不識趣的,亦或者在呂公著提出條件以後,拂袖而去的。

 呂公著果斷派人查了他們各家各戶作奸犯科的事情,瞬間抄沒了他們的家產,將他們舉家發配。

 對付這種少數人,呂公著根本不需要用什麽手段。

 直接查他們,抄家發配即可。

 呂公著也是豪門大戶出身,他深知每一個豪門大戶內,多多少少都有人做過一些觸犯律法的事情。

 所以一抓一個準。

 最終,呂公著塞滿了江寧府等地的常平倉,分給了幫他做事的各家各府一大筆錢財,帶著拍賣稅收所得的巨款,帶著江寧府湊齊的兵額名單,帶著交趾販賣給大宋的糧食,大搖大擺的離開了江寧府。

 江寧府的豪門大戶,為了抵製朝廷募兵,大鬧了一場。

 最終不僅沒能如願,還被呂公著給刮了一層皮,還要為朝廷白打三年工。

 “呂公著這差事辦的不錯……”

 趙禎閑暇之余,溜到了竹院,跟寇季一起坐在竹院內的一處暖炕上,懶洋洋的伸長了腰,笑著說了一句。

 寇季盤腿坐在火炕上,一邊翻看著趙禎帶過來的文書,一邊笑道:“若不是你關鍵時候讓一字交子鋪幫了呂公著一把,呂公著恐怕要耗到明年,才能讓江寧府的那些豪門大戶服軟。”

 趙禎笑著道:“朕也是看呂公著的手段不錯,所以才出手幫了一把。”

 寇季搖頭笑道:“也就一般手段而已……動用了不少朝堂上的力量,才勉強讓江寧府的豪門大戶服軟而已。

 若是我,動用了這麽多力量,一定會讓江寧府無豪門。

 呂公著做的這麽多事情當中,唯一可取的就是降低了糧價,讓當地百姓得了好處。

 掐死了那些豪門大戶借著百姓們鬧事的機會。”

 趙禎哭笑不得的道:“四哥啊,你不能要求人人都和你一樣啊。能有你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那都算是能臣了。”

 寇季沒有理會趙禎的誇讚,他隨手放下了手裡的文書,盯著趙禎笑道:“我知道你為何幫助呂公著。

 你是覺得呂夷簡這個馬前卒好用,所以準備讓呂夷簡多撐一會兒,幫我們做更多的事情。”

 趙禎瞥著寇季道:“朕也是看到四哥你出手,所以才跟著出手的。若不是你點頭,從交趾過來的糧食,可送不到江寧府去。”

 寇季失笑道:“臣都沒去過南方,南方的大多事情,臣可影響不到。”

 趙禎翻了個白眼,道:“你要不點頭,交趾郡王能將糧食交給呂公著?雖說我大宋和交趾的糧食買賣,是戶部在掌管。

 可是交趾郡王隻認你我。

 你我不點頭,他只會等到明年開春,將糧食交給戶部派去的官員。

 唯有你我點頭,他才會提前將糧食交出去。

 此外,如今在江寧府附近水域巡視的是鎮南軍。

 你我不點頭,呂公著根本沒辦法通過漕運將糧食運到江寧府。”

 寇季聽到這話,笑著問道:“官家是怪我指使鎮南軍了?”

 趙禎搖頭,感歎道:“別人都怕你重新掌軍,朕卻不怕。朕雖然收了你的兵權,但你的手書,在樞密院和兵部依然有用。

 只是沒有了樞密使的名頭而已。

 朕只是覺得,明明是你率先出手的,卻非要把名頭推到朕頭上,朕不答應。”

 寇季笑著點了點頭,道:“其實臣也是覺得呂夷簡好用。所以出手幫了一把,想讓呂夷簡多撐一會兒。”

 君臣二人對視了一眼,放聲大笑了起來。

 有人幫他們受累,那種感覺,舒爽的難以形容,心裡格外的痛快。

 君臣二人笑了許久,讓門口守門的陳琳很尷尬。

 趙潤站在陳琳面前,古怪衝著房內打量,不明白他父皇和他先生為何笑的如此痛快。

 那感覺,就像是兩個做了壞事得逞的人,在放肆大笑。

 陳琳乾咳了一聲,提醒趙潤道:“壽王殿下,官家和寇季有要事相商,您不如先找個地方去歇息,等一會兒再來?”

 “在商量什麽?”

 趙潤挑著眉頭疑問。

 陳琳乾巴巴的道:“官家和寇季相商的,自然是要事。”

 趙潤一臉不信的道:“真的?”

 陳琳見此,幽幽的道:“要不咱家幫您進去傳話?”

 趙潤果斷搖頭,“不……不用了……等我父皇和先生商量完了大事以後,你記得告訴我先生一聲,就說我找他有大師要談。”

 在趙禎和寇季笑的正暢快的時候進去打擾,不被打板子就怪了。

 趙潤說完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房間門口。

 陳琳見此,搖頭一笑。

 他是看著趙禎長大的,如今又看著趙禎的兒子長大成人,心裡格外的欣慰。

 他將一輩子都許給了皇家,皇家的一切美好,都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趙潤這個小家夥,沒有趙禎小時候那麽守規矩,也沒有趙禎小時候那麽古板。

 也正是因為如此,趙潤其實比趙禎小時候過的要快樂許多。

 陳琳覺得,官家的兒子就該如此。

 “哎……可惜了……宮裡的幾位貴人不省心啊。”

 陳琳長歎了一句。

 曹皇后一心要將長子推上皇位,小張貴婦有心讓自己的兒子搶一下,何婕妤居心叵測,如今又有了身孕。

 其他幾個皇子皇女的生母,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趙禎若是處理不好皇位繼承的問題,以後等皇子們都長大了,少不了一番爭鬥。

 到時候,無論趙禎如何處置,都會心痛。

 “希望眼前的一切能持續長一些,咱家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陳琳低聲呢喃了一句。

 房內的寇季和趙禎二人也笑夠了。

 趙禎學著寇季的模樣,坐起身,盤腿坐在了桌前,道:“四哥,咱們要革新的文製中,就有商律。

 呂公著給我們開了一個好頭,你說我們要不要借此,謀劃一二。”

 寇季聞言,沉吟著道:“官家是打算借著呂公著在江寧府撲賣商稅收稅權的風頭,在我大宋各地撲賣商稅收稅權?”

 趙禎點頭道:“我朝商稅混亂,幾乎九成九的苛捐雜稅,都是各地方豪門大戶在撲賣到了朝廷商稅權以後巧立名目加上去的。

 所以我朝商稅的稅律,以及收稅的方法,都必須革新。

 由朝廷直接掌控各地商稅收稅的話,民間的那些苛捐雜稅就會減去大半。

 此前我們想著借著一字交子鋪,徐徐圖之。

 如今有呂公著開頭,我們可以借著此風,扶搖直上。”

 寇季思量著道:“呂公著用商人的法子,逼迫江寧府的豪門大戶服軟。其他各地去募兵的官員,必然效仿。

 江南和河東兩地的商稅,必然會出現大的動蕩。

 動蕩一起,必然會印象到整個大宋。

 我們借此在北地河北、江北撲賣商稅的話,應該不會引起太大的反感。

 其他的官員,可沒有呂公著那麽大的能量。

 所以他們跟江南和河東的豪門大戶死磕的話,必然會損失慘重。

 我們剛好可以趁虛而入。

 此舉可行。”

 趙禎盯著寇季詢問道:“四哥覺得應該如何部署?”

 寇季沉吟了片刻道:“現在這種情況,直接借用一字交子鋪的話,不太合適。我們可以派遣一兩個心腹,去地方上撲賣商稅收稅權。

 然後借著我寇家、曹家、朱家、高家、種家留下的生意人,將那些商稅收稅權撲賣回來。

 然後在地方上暗中設立管理和收取商稅的人。

 等地方上習慣了我們的管理方式和收稅方式,地方上收稅的人就可以由暗轉明。

 到時候可以設立稅務司,將地方上所有的稅收都交給他們管轄。

 稅務司回頭可以掛靠到地方衙門。”

 趙禎聽完了寇季一席話,有些肉痛的道:“如此一來,朕可是要拿出去很多錢財啊。”

 趙禎和寇季要瞞著所有人,將商稅收稅權拿回來。

 那麽在撲賣的時候,自然要耗費一大筆錢。

 這些錢最後會以稅收的名義,充入國庫,而不是趙禎的私庫。

 所以趙禎必須得拿出一大筆錢應付此事。

 寇季笑著道:“我已經吩咐以前寇府的商人在暗中做調查了,到時候應該能制定出一種相對比較完善的稅法。

 一旦推廣下去,只會賺,不會賠。”

 大宋的商稅雖然不高。

 但是商稅稅法中的漏洞極大。

 所以民間沒有撲賣到收稅權,以及沒資格撲賣收稅權的商人們,一直繳納著高額的商稅。

 但落在朝廷口袋裡的卻寥寥無幾。

 大部分都落入到了那些擁有著收稅權的豪門大戶的口袋裡了。

 大宋堂堂一個大國,每年商業交易的交易額恐怕在萬萬貫以上。

 依照大宋商稅,二十稅一的標準, 每年收取的商稅,恐怕會超過數千萬貫。

 可朝廷每年除了官營的一些生意外,其他生意上的商稅收入,僅僅只有六百萬貫左右。

 其中差額之大,非比尋常。

 大宋每年會誕生數千萬貫的商稅,但是朝廷能拿到了卻僅由六百萬貫。

 剩下的幾乎都讓那些豪門大戶給吞了。

 要麽就是他們借著自己手裡有收稅權,給自己所有的生意減免了所有賦稅。

 如此一來,豪門大戶吃的腦滿腸肥,卻苦了朝廷。

 ……

 ……

 (PS:參加陝西網絡作家協會成立大會,需要兩天,今明兩天,所以更新可能會少一些,兄弟姐妹們勿怪,會議結束了以後,稻草立馬補上……希望理解,謝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