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頌》第七百六十七章 混亂的交趾
趙禎一言決斷了此事,呂夷簡三人便不再多言。

 趙禎繼續道:“讀書人們為此鬧事,也不得不防。禦林衛有守衛皇城的職責,不得擅動,捧日、天武兩軍,也不好出手。

 巡檢司的人馬被裁撤了大半以後,如今剩下的兵力只夠守衛汴京城的百姓。

 沒辦法阻止讀書人鬧事。

 朕準備再立一營,專門處理此事。”

 呂夷簡三人一愣,呂夷簡狐疑的道:“巡檢司的人馬雖然被裁撤了大半,可各捕所仍舊有足夠的兵力駐守。縱然他們不夠,刑部、開封府的衙役也可以調遣。

 沒必要獨立一營,徒增耗費。”

 趙禎搖頭道:“衙役們緝拿捕盜尚可,對付暴徒難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曾正色道:“讀書人縱然鬧事,也不會化身為暴徒。”

 呂夷簡和張知白讚同的點了點頭。

 趙禎冷哼了一聲道:“難道三位愛卿忘了年初的時候,貢院門口發生的一幕?”

 呂夷簡三人聞言,臉色有點難看。

 年初春闈科考的時候,讀書人們不顧法紀,在貢院門口鬧事,確實有些過了。

 趙禎借此說事,他們無從辯駁。

 趙禎見呂夷簡三人不言語,就繼續道:“朕也不願意看到讀書人化為暴徒,朕還指望著他們幫朕的江山社稷出力。

 但他們涉世未深,又仗著讀書人的身份庇佑,總是在一些存心不良的惡人的蠱惑下,化身暴徒,挑釁朝廷的法紀。

 朕對此,難以容忍。”

 呂夷簡三人張了張嘴,有心替讀書人辯解幾句。

 但最終只是歎了一口氣,並沒有開口。

 讀書人仗著身份鬧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朝廷對他們總是十分寬厚,很少因此責怪他們。

 久而久之,一些存心不良的人將其當成了一種政治鬥爭的手段。

 並且屢試不爽。

 一部分有心機的文官,最喜歡借著自己的名望鼓動著讀書人鬧事,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呂夷簡此前也用過類似的手段。

 只是,類似的手段用一兩次就可以了,用多了對朝廷的危害極大。

 如今,類似的手段有濫用的嫌疑,所以必須加以製約。

 趙禎明顯意識到了此舉的害處,所以要製約此事。

 製約此事,對朝廷有益無害,呂夷簡三人沒理由阻止。

 趙禎見呂夷簡三人沉默不語,就當呂夷簡三人默許了此事。

 當即,他盯著寇季,對呂夷簡三人道:“新立的一營,全員配備火器,便命名為火器營。此事交給樞密院負責,新立的一營,也歸樞密院掌管。”

 寇季聽完了趙禎一席話,便明白了趙禎的心意。

 趙禎之所以提出建立火器營,其實跟讀書人們沒有半點關系。

 純粹是邙山講武堂的學子們要畢業了,趙禎提前給他們準備了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邙山講武堂,並沒有公之於眾。

 朝廷此前雖然提到過邙山講武堂,但邙山講武堂具體在什麽地方,具體是做什麽的,朝堂上並沒有幾個人知道。

 所以,調動邙山講武堂的學子冒然進入到軍中,必然會引起一部分的反對。

 如今,趙禎先立一營,先將邙山講武堂的學子們納入到軍籍中,然後再根據各處的需要,派遣出去,誰也沒辦法反對。

 趙禎將此事交給了樞密院負責,那麽新立的一營,就由樞密院掌管。

 樞密院辦事,只要寇季和趙禎二人點頭就行,還不需要過問其他人的意思。

 “不行!”

 寇季知道其中的關節,剛準備開口應允,就聽呂夷簡鄭重的開口否決了此事。

 呂夷簡沉聲道:“新立的一營,是為了協助朝廷整頓汴京城的治安,平日裡肯定會駐扎在汴京城內。樞密院不應該掌控汴京城內的兵馬。”

 王曾和張知白聞言,齊齊點頭。

 呂夷簡說這話,並不存在任何私心。

 他純粹是為了官家的安危著想。

 樞密院如今已經掌控了天下所有禁軍的兵權,能夠調動天下所有禁軍。

 如今各部禁軍坐鎮在大宋四野,只有捧日、天武兩軍坐鎮在汴京城外,一直被勒令駐扎在軍營裡,無令不得出營,汴京城內也沒有樞密院可以調動的兵馬。

 此舉大大的約束了樞密院掌權者兵變的可能性。

 可一旦汴京城內有了樞密院的兵馬,那汴京城很有可能會被樞密院掌管者,裡應外合的輕易攻破。

 此事發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不得不防。

 雖說如今禁軍兵權盡歸了樞密院,可監察禁軍作亂的力度,並沒有因為此舉減弱,反而變得更嚴謹。

 有人想要作亂,必須收買軍中上下所有的人,才能完成。

 不然,禁軍兵馬連營地都出不了。

 如今禁軍的制度,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制度,一面對內,一面對外。

 對內,約束的極嚴。

 對外,幾乎沒有約束。

 之所以推行出這種制度,也是為了在保持禁軍戰鬥力的情況下,防止禁軍作亂。

 在這種制度的約束下,禁軍幾乎不會輕易的出現在大宋百姓們面前。

 如果他們出現在了大宋百姓們面前,那就說明大宋內部有重大叛亂發生,地方兵馬解決不了,必須由他們出面。

 只有大宋之外的人,才能常年的看到他們的身影。

 也正是因為如此,禁軍作亂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但即便如此,呂夷簡三人還是想防一手。

 趙禎聽完了呂夷簡的話,皺起了眉頭。

 邙山講武堂出來的學子,最終可是要進入到禁軍當中的。

 禁軍和地方軍如今是兩種軍籍。

 若是邙山講武堂的學子們出來以後,軍籍沒有劃撥到樞密院,反而劃撥到了兵部,那往後調遣,會有一定麻煩。

 畢竟,樞密院的兵事,朝堂上的文臣們不能插手。

 但是兵部的兵事,朝堂上的文臣們卻可以插手。

 新立火器營的將士們要是被頻繁調動的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雖說引起別人注意,也不會影響寇季和趙禎二人定下的計劃。

 可總歸會出現一些麻煩。

 打官腔、拿架子、或者故意刁難人,是官場上的常態。

 若是有官員在改換軍籍,以及改換軍餉的時候故意推諉,或者是單純的磨洋工,會耽誤寇季和趙禎計劃的推行時間。

 趙禎和寇季兩個人,總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火器營將士們的調度問題吧?

 他們就算有那個心,也沒有那個閑時間。

 趙禎思量了許久以後,道:“新立的火器營,成軍以後,駐扎在城外,需要的時候朕再調遣。”

 說到此處,趙禎盯著呂夷簡和王曾三人道:“那些讀書人總不可能天天鬧事吧?”

 呂夷簡三人聞言,沒有再多言。

 趙禎定下了火器營的事情,對呂夷簡三人道:“三位愛卿,推行教化的事情,三位愛卿也該開始準備了。等交趾那邊繳獲的錢財運送回京以後,朕就要正式的在我大宋境內推行蒙學。

 我大宋個路、府、州、縣、鄉衙門,務必建立蒙學,將適齡的蒙童納入到蒙學當中。

 一些道路難行的村鎮,可以分派先生入駐進去。”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道:“此事非一朝一夕……”

 呂夷簡的話還沒說完,趙禎就打斷了他的話,“朕不計錢財的創立蒙學,他們只需要出一些力,又不需要做其他的,就能借此撈足了政績。

 若是對撈政績的事情都不積極、都要說三道四,那他們就該去死了。”

 呂夷簡哭笑不得的道:“臣並非這個意思,臣只是覺得,蒙學先生的聘請、以及他們的俸祿發放,還需要好好的商量一番,避免有人從中貪腐。”

 趙禎略微一愣,皺起了眉頭。

 思量了許久以後,看向了寇季。

 寇季淡淡的笑道:“官家可派人調查一下,民間私塾先生一年能賺多少束脩,折中取一個數值,以邸報的形式,明發天下。

 臣記得,民間私塾先生一年的束脩可不低,相信有很多讀書人會前往衙門,應召私塾先生。

 各地衙門,只需要將私塾先生的名單統計出來,報給朝廷。

 朝廷在他們開始教學的時候,將他們的俸祿存入到一字交子鋪,他們只需要去就近的一字交子鋪取錢即可。

 錢是朝廷直接通過一字交子鋪發放給他們的,中間不經過其他人手,貪腐的可能性極低。”

 趙禎聞言,笑著道:“借一字交子鋪給他們發放俸祿,中間確實可以避免許多貪腐,就這麽辦。”

 呂夷簡三人聽完了寇季的話,略微皺了皺眉頭。

 他們倒不是對寇季的提議不滿,純粹是覺得寇季的提議加大了朝廷的工作量。

 畢竟,此事交給地方衙門,由地方衙門去負責,朝廷隻管給錢,會輕松很多。

 若是有朝廷直接統管,會很麻煩。

 但三個人考慮了一下,並沒有開口反對此事。

 朝廷不惜錢財,在各地廣開蒙學,將各地適齡的蒙童納入到蒙學,這在其他朝代,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朝廷現在推行此舉,也算是開天辟地頭一遭。

 為此忙碌一些,也能說得過去。

 朝廷掌控此事,也有好處。

 那就是能更好的督促地方蒙學的發展。

 地方蒙學若是出現了什麽問題,朝廷立馬就能知道消息,立馬能做出應變。

 趙禎見呂夷簡三人沒有再提出疑問,就吩咐道:“此事就交給三位愛卿和禮部了。各地官員必須督促蒙學建立和蒙童入學。

 朕會將此事納入到吏部考評當中。”

 呂夷簡三人起身,齊聲應允了一聲。

 趙禎將此事納入到了吏部考評當中,那就跟各地官員升官直接掛鉤。

 各地官員自然不敢怠慢此事。

 寇季在陪著趙禎和呂夷簡三人商討完了此事以後,也沒有在宮裡多待。

 趙禎輟朝了許久,積壓了許多政務,如今正忙著處理,也沒有留寇季在宮裡私聊一番。

 寇季出了宮以後,就趕到了瑞聖園,將此事告知給了賈昌朝等人。

 賈昌朝等人知道了此事以後,歡欣鼓舞的湊在一起研究起了簡字。

 一些大儒們,覺得研究簡字是一個大工程,需要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所以就寫信呼朋喚友。

 對此,寇季沒有阻止。

 大儒們學問夠高、身份地位也高,流落在民間隱居,純屬浪費。

 以前朝廷不知道物盡其用,導致了大儒們流落在民間,泯滅於民間。

 如今能將他們聚攏在一起,一起搞學術研究,為大宋做貢獻,絕對是一樁好事。

 更重要的是,大儒們在士林裡的地位都高、聲望也高。

 他們研究出的東西,以他們的名義推廣出去,遭受到的阻力小。

 一幫子徒子徒孫,敢質疑先生們研究出的東西?

 討打還是討罵?

 打你你敢還手?

 罵你你敢還嘴?

 有一幫子大儒們在背後為編書的事情撐腰,寇季可以放心的將此事交給賈昌朝。

 寇季將此事交給了賈昌朝以後,就沒有再過多關注。

 往後的日子裡。

 寇季忙著籌備火器營的事情,呂夷簡等人忙著推廣蒙學的事情。

 所有人都忙的不可開交,並沒有發生什麽不好的事情。

 一直到了年關的時候。

 火器營和蒙學的事情才徹底準備妥善。

 寇季籌備好了火器營的一切以後,邙山講武堂第一批結業的學子,就出現在了汴京城,成為了火器營的軍卒。

 火器營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臨時落腳的地方,隨後他們會被調遣到其他禁軍當中,所以寇季在他們入營以後,就將他們扔給了種世衡,沒有再過多關注。

 蒙學一切的細則已經準備妥善,朝廷已經給各路、各府衙門通過了氣。

 只需要等安南軍在交趾繳獲的錢財運送到汴京城以後,朝廷就能推行此事。

 時間一晃,到了臘月初八。

 一支數量龐大的兵馬,押送著一車車的錢財,進入到了汴京城。

 他們入了汴京城以後,一字交子鋪的人就將錢財全部拉走。

 之所以將錢財交給一字交子鋪,而不是戶部,是因為這一筆錢財,是專款。

 隨後招募先生、營造校舍等等,都需要錢財。

 朝廷已經決定了明年開春以後,就明發邸報,正是的推行此事。

 錢財需要盡快通過一字交子鋪,運送到各個地方。

 只要朝廷的邸報一出,各地就能借著這些錢財營造校舍、招募先生。

 一刻也不耽誤。

 寇季並沒有關注錢財交割的問題,在邕州的兵馬將錢財送進汴京城的時候,寇季正在府上聽心腹探子回報交趾的事情。

 “少爺……”

 一個中年男人,站在寇季書房內,躬身向寇季施禮。

 寇季坐在座椅上,盯著中年男人道:“交趾的情形如何?”

 中年男人沉聲道:“亂,很亂。”

 寇季沉吟道:“怎麽個亂法?”

 中年男人稟報道:“安南軍進入到了交趾以後,無人約束,一個個仗著手裡的兵甲犀利,在交趾境內大肆殺伐。

 交趾人一開始隻當他們是我大宋尋常的兵馬,所以就用一貫對待我大宋兵馬的手段對付他們。”

 交趾人,對大宋兵馬也熟悉。

 趙光義在位的時候,第一次北伐失利,深感顏面有損,所以就派遣了當時的邕州團練使,率領著兵馬進攻交趾,打算在交趾身上找一些存在感,借此挽回第一次北伐失利的顏面。

 但由於指揮上的缺失,以及大宋腹地兵馬對交趾氣候的不適應,導致慘敗而歸。

 交趾人在應對大宋腹地兵馬的時候,借著地形和氣候之利,沒少令大宋損兵折將。

 安南軍打著大宋兵馬的名義進入到交趾,交趾人自然會故技重施,借著氣候和地形的優勢,對付安南軍。

 只是,安南軍並非是大宋腹地兵馬,而是邕州等地本土兵馬,從小就適應交趾的氣候和地形,也熟悉在山脈縱橫的地形中作戰。

 所以,交趾人算是弄巧成拙了。

 他們將一群熟悉地形、熟悉氣候、並且兵甲精良的人,拖入到他們認為有利的戰場中,注定會遭遇毒打。

 寇季大致推測出了結果,但並沒有開口,他盯著中年男人,示意中年男人繼續說。

 中年男人沉聲道:“交趾人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們想借著地形和瘴氣對付安南軍,卻被安南軍反過來借助地形和瘴氣,以及兵甲,打了個潰不成軍。

 安南軍在交趾人潰逃的時候乘勝追擊。

 一連奪下了交趾兩座城池。”

 寇季撇撇嘴,感慨道:“惡人還需惡人磨……”

 中年男人聞言,嘴角抽搐了一下,但是沒有開口。

 顯然,中年男人覺得寇季的話並不準確。

 寇季沒有在意中年男人的反應,他盯著中年人,示意他繼續說。

 中年男人繼續道:“安南軍一連奪下了交趾兩座城池,交趾李朝的國主盛怒,派遣了交趾的精兵,兵出升龍府,趕到了陣前,跟安南軍交戰。

 安南軍兵沒有畏戰,但交趾兵馬人數眾多。

 安南軍因此吃了兩場敗仗。”

 寇季緩緩點頭,中年男人所言的事情,在寇季意料之中。

 安南軍皆是由邕州當地的百姓組成,邕州當地民風彪悍,所以當地百姓組成的安南軍,戰鬥力自然不會弱,也不會畏懼死亡。

 但他們自由慣了,不喜歡被大宋軍紀約束,打仗的時候也沒有多少章法、陣型可言。

 對上了人數眾多的交趾精兵,縱然拚死力,也會吃敗仗。

 散兵遊勇,縱然裝備精良,也很難跟軍紀嚴明的精兵為敵。

 “就在安南軍準備向邕州坐鎮的禁軍求助的時候,前去交趾觀戰的那群人出手了。”

 中年男人提到大食人的時候,呼吸凝重了幾分。

 寇季略微眯起了眼,道:“他們要求帶兵馬過去,顯然是沒準備安安穩穩的觀戰,必要的時候肯定會出手,此事在我預料之中。”

 中年男人沉聲道:“他們是真的厲害!屬下從沒見過那麽厲害的兵馬。他們只出動了一千精騎,披甲持刃,出擊迎敵。

 面對交趾三萬人馬,正面衝殺,也絲毫不懼。

 他們衝進了交趾兵馬的軍陣,猶如刀子切進了豆腐裡。不斷的分割、絞殺,最後斬了足足六千多交趾人,逼降了一萬八千多交趾兵馬。

 從他們手底下逃出去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

 在此期間,安南軍沒有出手幫忙。”

 寇季瞥了中年男人一眼,道:“你此前一直在雷州,並沒有見識過我大宋的虎字軍和西夏的鐵鷂子,如果你見識到了,就不會認為他們是最厲害的兵馬。”

 中年男人一愣。

 寇季沒有過多解釋,他開口問道:“那些人應該身披的是重甲,對不對?”

 中年男人鄭重的點頭。

 寇季沒有再多問,對中年男人示意道:“繼續說……”

 中年男人點點頭,道:“他們在幫安南軍打敗了交趾兵馬以後,又配合這安南軍拿下了一城。”

 “情理之中!”

 “安南軍自認為自己的勇武不輸給別人,不想借著他們的力量逞凶,所以又從邕州等地的山林裡召集了一大批的族人,加入到了安南軍中。”

 “此事我早就猜到了……”

 “原本形勢一片大好,只是那些大食人,在進入到了交趾以後,開始傳教。跟當地的巫師和佛門的人起了衝突。

 如今,交趾佛門的人,鼓動著交趾李朝的兵馬,不斷往安南軍所在的三個城池匯聚。

 安南軍在巫師們的鼓動下,對大食人有所敵視。

 安南軍將軍如今一方面要抵禦著交趾李朝的兵馬,一方面還要防著手下的人跟大食人起衝突。”

 寇季聽到了此處, 歎了一口氣,道:“確實挺亂的……”

 寇季早就猜到了大食人到了交趾以後,不會老實,必然會找個機會傳教。

 只是他沒想到大食人如此心急,在剛剛站穩腳以後,就開始傳教。

 不僅跟當地的佛門起了衝突,還跟那些小部族的巫師起了衝突。

 佛門在交趾,傳承了許久,影響深遠,早就深入了當地百姓心中,當地百姓縱然自己不吃不喝,也會虔誠的供奉佛祖。

 巫教就更厲害,它在各小部族中傳承了數百上千年,早已深入到了各小部族人的血脈裡。

 各小部族,也一直將巫師奉為掌權者。

 巫師們稍微鼓動一下,各小部族的人,可以為了巫師們拋家舍命。

 一下子跟他們雙方起了衝突。

 大食人還真是找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