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頌》第七百七十七章 0萬年不會變的原則問題
寇季回到了寇府別院,歇息了半日。

 傍晚的時候,陳琳帶著一隊人,捧著一大堆聖旨到了寇府別院。

 寇季領著府上的人,到門口恭迎。

 陳琳在寇府別院的人到齊以後,出聲宣旨。

 寇季主持《天聖字典》編撰有功,賜蟒袍、玉帶、紫金冠。

 寇天賜借著寇季的功勞,又擢升了三級。

 向嫣也借著寇季的功勞,擢升了一品。

 寇季如今的官爵,已經到了難封的地步。

 官職若是再進一步的話,便是太保、少保、侍中之類的虛職。

 爵位若是再進一步的話,那就是一等公、郡王、王。

 以寇季的年紀,背上太保、少保之類的職位,不合適。

 爵位晉升到一等公等職位的話,也不合適。

 呂夷簡三人情願看到寇氏一門三公,也不願意看到寇氏出一個年輕的太保,或者年輕的王爵。

 所以,寇季此次主持編撰《天聖字典》的大部分功勞就落在了寇天賜頭上。

 呂夷簡、王曾、張知白三人,對寇天賜都很大方。

 因為他們知道寇天賜在年長以後,會成為駙馬,所以他們不需要擔心寇天賜年紀輕輕就官居高品,以後會到達封無可封的地步。

 寇天賜在年幼的時候,不論借著寇季的功勞封賞多大的官。

 一旦跟寶慶公主成婚,就要交出手裡有實職。

 變成一個閑散的駙馬爺。

 雖然趙禎已經對了皇室的一些規矩做出了調整。

 但是皇親國戚不得乾政的規矩,趙禎並沒有取締,也沒有變動。

 所以寇天賜一旦娶了寶慶公主,就會跟著失去執掌大權的機會。

 呂夷簡三人就是知道寇天賜最後會成為一個閑散的駙馬爺,所以才對寇天賜十分大方,一下子就擢升了寇天賜三級。

 寇天賜尚是個蒙童,就已經進入了六品之列。

 以後寇季再建立一些功勳的話,寇天賜一出仕,恐怕會是四五品起步。

 寇季從陳琳手裡拿過了聖旨,低頭瞧了一眼站在哪兒,一臉警惕的盯著自己的寇天賜,不滿的嘀咕了一句。

 “老子怎麽感覺,老子是給你打工的……”

 他辛辛苦苦的在外面跑來跑去,寇天賜這臭小子待在府上,什麽也不敢,就能火速升官。

 他建功立業得的好處,全被寇天賜給佔了,他可不是在給寇天賜打工嗎?

 寇季看向寇天賜的時候,寇天賜也悄無聲息的盯著他,他說了什麽,寇天賜沒太聽清楚,但是他目光中不善的神色,寇天賜感覺到了。

 寇天賜幾乎下意識的跟他拉開了距離,做出了一個準備逃跑的架勢。

 寇季瞪了寇天賜一眼,懶得搭理他。

 吩咐向嫣將寇天賜帶下去以後。

 寇季陪同著陳琳,帶著剩余的聖旨,趕往了瑞聖園。

 到了瑞聖園,到了大儒們著書的地方。

 寇季和陳琳就看到了賈昌朝領著其他編書的官員,正端端正正的站在園子門口,恭候著他們。

 寇季和陳琳二人對視了一眼,一臉疑惑。

 二人上前以後。

 賈昌朝立馬率領著其他編書的官員向二人施禮。

 施禮過後,寇季忍不住開口問道:“那些大儒呢?”

 賈昌朝尷尬的笑道:“他們在得知了官家準許他們在《天聖字典》上署名以後,就不再關注此事,如今他們正忙著編撰詞典。”

 陳琳不滿的道:“官家旨意到了,他們竟然敢不出來恭迎。”

 寇季瞥了陳琳一眼,“那你帶人進去,將他們拽出來打一頓板子,以示懲戒?”

 陳琳嘴角抽搐了一下,瞪了寇季一眼,道:“官家說了,他們可是我大宋的國士,應當厚待之。咱家若是杖責了他們,回宮以後,官家一定會問責的。”

 寇季撇嘴道:“那你剛才喊個什麽勁兒?”

 陳琳冷哼道:“咱家身為官家身邊的宦官,自然要維護一番官家的威嚴。”

 寇季聞言,沒有繼續跟陳琳鬥嘴,他正色道:“那些大儒們估計不貪朝廷這點東西。現在對他們而言,著書應該是最緊要的事情,我們也就不打擾他們了。”

 寇季看向了陳琳,“你將官家的旨意宣讀一下。回頭我去問問,那些大儒們要什麽。只要不是太過分,就奏明官家,讓官家酌情賞賜。”

 陳琳緩緩的點了點頭,讚成了寇季的說法。

 點頭過後,陳琳取了一卷聖旨,宣讀了起來。

 由於聖旨是要拿回家供起來的,所以每一個官員,都有一卷對應的旨意。

 數十個官員旨意,陳琳宣讀完了,足足花費了一個多時辰。

 寇季大致的聽了一下,幾乎都是官升三級,以及一些錢財。

 賈昌朝的功勞頗大,所以賞賜比其他人優厚一些,除了實職上晉升了三級外,還外加了寶文閣直學士銜。

 賈昌朝自此,算是邁入到了重臣之列。

 再往前一步,就有資格競爭相位。

 賈昌朝心中十分激動,手伸進了袖口掏了許久,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錢財打點一番傳旨的人。

 可看到了寇季和陳琳似笑非笑的神清以後,他立馬打消了這個心思。

 官家十分痛恨貪汙之人,近些年抓到的貪官汙吏,幾乎都沒有什麽好下場。

 陳琳是官家身邊的人,自然跟官家喜好相同。

 給陳琳行賄,那就相當於在趙禎眼皮子底下行賄。

 下場肯定不會太好。

 至於寇季,從出仕到現在,就沒貪過,朝野上下的人都知道寇季不貪錢,也從沒有收受過任何賄賂。

 所以向寇季行賄,下場也不會太好。

 而且,以寇季的身份,真要受賄,賈昌朝袖口裡的那些錢財,也有些拿不出手。

 沒個七八萬貫打底,那就是在侮辱寇季。

 陳琳見賈昌朝手伸進了袖口,又空蕩蕩了拿了出來,便盯著賈昌朝道:“賈學士,你打算拿什麽?”

 賈昌朝趕忙道:“我寫了一道謝恩的折子,想讓公公幫忙帶回去給官家,可剛剛一找,發現遺落在了寢室……”

 陳琳緩緩點頭,沒有刨根問底的追問此事。

 他跟寇季說了幾句話,便離開了瑞聖園。

 寇季在陳琳走後,對賈昌朝吩咐道:“帶我去見那些大儒……”

 賈昌朝趕忙答應了一聲,帶寇季去了編書的地方,見了一下那些正在為編撰詞典忙碌的大儒們。

 寇季在大儒們中間走訪了一圈,了解了大儒們想要的賞賜和需求以後,驅車進了皇宮。

 ……

 皇宮內。

 資事堂。

 趙禎一臉愕然的盯著寇季,“你是說,他們不要錢財,也不要什麽官爵,就是要朕一直留著他們在瑞聖園內編書?”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不錯……他們還說,官家若是能派人給他們在瑞聖園內修築一些能正經居住的屋舍或者園子,那就更好了……”

 大儒們以前相隔一方,很少聚在一起,也很少一起編書。

 即使編書,也是編著一些自己的詩集,以及編著一些古籍的譯本或者精注本。

 他們幾乎沒有幾個人參加過如此大型的編書工作。

 如今朝廷為了編撰音韻書籍,將他們湊在了一起,又給予了他們許多資源,讓他們編書。

 他們大部分人已經沉浸在了編書的樂趣中,那還肯離開。

 《天聖字典》已經編撰完成,詞典還在編撰中。

 但是下一部要編著的書,他們已經有了眉目,那就是唐史。

 他們人足夠多,想法也多,想編撰的書也多。

 所以,只要不是朝廷主動遣散他們,他們幾乎都不會走。

 趙禎已經感受到了編書的好處,知道這麽多大儒湊在一起,能幫大宋編著出許多有用的書籍。

 所以在大儒們主動提出要留下的時候,趙禎不得不承認自己有點動心了。

 趙禎強壓著自己心頭的悸動,對寇季道:“四哥覺得,此事是好事,還是壞事?”

 寇季笑著道:“自然是好事,還是天大的好事。”

 在此之前,歷朝歷代編書,基本上都是以史料為主,其他的書,幾乎很少涉獵。

 所以各類的書很雜很亂。

 即便是朝廷科考經書中,也有不少前人夾帶的私貨在裡面。

 所以朝廷有必要將天下的書籍梳理一番。

 重新編訂,力求去偽存真。

 此舉對漢文化的傳承,以及漢文化的發展有多大貢獻,看看明著的《永樂大典》和清著的《四庫全書》的名聲,就知道了。

 趙禎盯著寇季道:“四哥覺得此事是好事?”

 寇季果斷點頭道:“當然……”

 趙禎沉吟道:“那四哥覺得,該如何回應大儒們的訴求呢?”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大儒們有心留下著書,那官家自然應當提供一些便利。大儒們著書已經有了幾分成效,往後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

 從大食運送過來的書籍,也在其中翻譯。

 以後,瑞聖園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著書、編書、譯書的聖地。

 臣管轄的龍圖閣,以後恐怕不及瑞聖園萬分。”

 趙禎鄭重的點頭道:“朕也是如此想的。”

 寇季繼續道:“大儒們不求權,也不求利,唯獨求一些名而已。此後文製革新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朝臣們的學士之職取締,轉嫁到他們身上。

 學士,飽學之士。

 就應該授予那些大儒,而非朝中官員。

 學士之職,以後就是一個彰顯身份和榮耀的虛職。

 不參雜其他的。

 學士,隻負責精研學問即可。

 朝政的事情,就不用參與了。

 為了獎勵他們對朝廷的貢獻,可以適當的給他們派發一定的俸祿。

 家中兒孫移居到了汴京城,也可以賜予屋舍,給其居住。

 如此,算是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瑞聖園內,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變動。

 可以將瑞聖園這一座皇家北苑,徹底的改成一個著書立說、編書譯書的地方。

 用一座皇家北苑,換取天下大儒為官家效力,官家可賺大了。”

 “哈哈哈……”

 趙禎聽到此處,放聲大笑。

 無論是全面推行蒙學,還是將皇家北苑,改造成一個專門供給大儒們著書立說的地方,都是前人不曾做過的壯舉。

 如今他做了,而且還看到了好處。

 他怎能不高興。

 他畢生所求,就是為了讓大宋崛起。

 如今大宋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崛起。

 他怎麽可能不高興。

 “就依四哥所言,朕隨後會傳旨給工部,讓工部去改造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後,朕會撤去皇家北苑裡的宦官和宮娥,隻留下一些官員和兵馬。”

 “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後,就是一個專門用來著書編書的地方,再叫瑞聖園,有些不合適。”

 “那就叫……天聖文館……四哥覺得如何?”

 “而今距離天聖十年也不遠了,官家確定還要用天聖命名?”

 寇季問出了這話,趙禎略微愣了一下。

 依照大宋太祖太宗定下來的規矩,大宋每一個年號的沿用,一般不超過十年。

 也就是說,每過十年,必須更改一次年號。

 特殊情況下,三五年也能改。

 具體的看皇帝的喜好。

 趙禎唏噓道:“不知不覺間,朕登基快十年了嗎?”

 寇季緩緩點頭。

 趙禎低下頭,看著寇季道:“你我君臣攜手共度了快十年的光陰了。朕到現在還記得你初入宮廷時候的模樣。”

 寇季感慨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趙禎緩緩點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你我君臣要做的還有很多,一刻也不能耽誤,光陰它不饒人呢。”

 寇季笑道:“我們還年輕……”

 趙禎盯著寇季道:“比起天賜兒,我們還年輕嗎?”

 寇季臉上的笑容緩緩僵住。

 趙禎感歎道:“再過些年,四哥你可就三旬了……”

 寇季突然有點不想講話。

 對於大部分擁有成熟心智的人而言,年齡增大、變老,絕對是他們不願意面對的一個問題。

 寇季覺得自己穿越到了大宋,並沒有做多少事情,就已經快三十了,他自然也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

 但是不面對也沒辦法,歲月它不饒人。

 寇季笑容有些僵硬的道:“官家,咱們現在聊的是年號的事情。”

 趙禎失笑道:“四哥似乎不太喜歡變老?”

 寇季不鹹不淡的道:“沒有幾個人喜歡變老。”

 趙禎笑道:“但誰也躲不過去。”

 寇季突然就不想講話了。

 趙禎見此,趕忙轉移話題,“四哥對年號的事情有什麽看法?”

 寇季沉吟道:“官家或許可以考慮一直沿用天聖的年號。”

 趙禎一愣,沉聲道:“祖宗規矩……”

 寇季盯著趙禎道:“祖宗的規矩,不是一成不變的。太祖太宗兩朝定下的許多規矩,一直不曾變動,到了官家登基的時候,就變成了弊政。

 官家可是耗費了很大的代價才革新了這些弊政的。

 由此可見,祖宗定下的規矩,或許適合祖宗們活著的那個年代,但卻不適合現在。

 所以該變的時候,就要變,不能猶豫。”

 趙禎歎了一口氣道:“朕就怕朕的規矩變得太多,後世子孫們不守規矩,將朕留下的許多善政,變成惡政。”

 寇季道:“所以我們要先辦法,將能變的和不能變的區分開。”

 趙禎哭笑不得的道:“四哥剛才不是說了。祖宗留下的規矩,適合祖宗們或者的那個年代,但卻不適合現在。我們留下的善政,也許並不適合以後的大宋。

 我們更沒有辦法區別那一部分的規矩是可以變的,那一部分的規矩是不能變的。

 因為以後的大宋是什麽樣子的,誰也說不準。”

 寇季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以後的大宋會是什麽樣子,寇季也不知道。

 因為現在的大宋,已經不是他熟知的那個大宋了,而是一個經過了他改變的大宋。

 大宋以後,不會再遵循著歷史,一成不變的走下去。

 大宋的以後,會出現無數的變數。

 所以,以後大宋要守的規矩是什麽,得以後的帝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但這並不代表,就沒有一成不變的規矩讓後世人遵循。

 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就算經過了千萬年,也絕對不會變。

 比如疆土紛爭。

 寇季思量到此處,開口道:“疆土紛爭問題,縱然過千萬年,也不會變。”

 趙禎聽到這話,臉色一正。

 “我大宋的江山,乃是將士們用性命拚回來的,不能割讓,亦不能流失半分。這個問題,確實過千萬年也不會變。

 等朕革新了文製以後,朕會定下相應的祖宗成法,告誡後世子孫。”

 寇季點頭道:“最好能昭告天下,讓天下所有人都記住。”

 趙禎盯著寇季道:“就像是垂拱殿後懸掛的‘后宮不得乾政’的匾額。”

 寇季再次點頭。

 趙禎長出了一口氣,“此事以後朕再和四哥詳細的商討一番。四哥不讓朕改換年號,可有什麽說法,又有什麽好處?”

 寇季坦言道:“年號頻繁的更替,並不是一件好事。在年號的問題上,百姓們還是喜歡一成不變的。如此,便於他們記事。

 更重要的是,官家若是沿用一個年號的話,那麽天聖即官家,官家即天聖。”

 趙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此事朕隨後會和呂夷簡三人商量一番,若是妥當的話,以後就沿用一個年號。”

 “喏……”

 商量過了此事以後,寇季也沒有再宮裡多待,便離開了皇宮。

 寇季回到寇府別院的次日,趙禎有關於改造皇家北苑的旨意就下發到了工部。

 工部拿到了趙禎的旨意以後,立馬派遣人到了瑞聖園,對瑞聖園進行了丈量。

 然後派遣人根據大儒們,以及以後編書、著書的需求,繪畫了瑞聖園的改造圖紙。

 改造圖紙出來以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瑞聖園內一個佔地多大千畝的藏書樓。

 藏書樓共三層,設計了防火水槽、防水的水道,所以工程量十分浩大。

 所需要的錢財,遠超皇宮內的一些大型宮殿的營造。

 對此,趙禎、寇季、內廷三宰,沒一個心疼的。

 在審閱過了圖紙以後,趙禎果斷下令開建。

 一大批的匠人們,在趙禎旨意下達以後,就入駐了瑞聖園,對瑞聖園進行了改造。

 寇季在瑞聖園改造工程正式的動工以後,就沒有在關注此事。

 他的注意力放在了范仲淹等人的翻譯工作上。

 范仲淹等人學會了大食文以後,就果斷進入到了翻譯工作中。

 一本本的大食文醫術,在他們的翻譯下,變成了漢文。

 中途,遠在廬州的保證托人給寇季送來了信,說自己已經大致學會了大食文,請寇季給他派一點事做。

 寇季吩咐人將已經翻譯好的大食文書籍和原有的大食文書籍,分別謄抄了一份,派人送到了廬州,交給包拯去校對。

 看看其中是否有很大的出處。

 翻譯書籍的時候,前期進行的磕磕絆絆,後期就進展的順利了不少。

 大食人送來的醫書很多,寇季等人花費了大半個月時間,就將其中近六成的醫書給搞定了。

 被搞定的醫書,並不是被翻譯成書了,而是被踢出了醫書之列。

 那些書籍在大食,被稱之為醫書,可是在寇季眼裡,那根本就不是醫書。

 而是一些披著醫書外殼的宗教書籍。

 比如其中有數百本書裡面,就詳細的記載了,通過某種巫術、或者某種儀式,召喚某種不可知的存在,出來幫人治病。

 這算醫術?

 這是裝神弄鬼。

 還有一些鞭撻、自虐治病的法子。

 還有一些讓人難以想象的土偏方。

 反正各種稀奇古怪的治病方法都有。

 但都不是真正治病的醫術。

 寇季帶著人,耗費了大半個月,將這一類的東西全部清除了出來。

 隻留下了真正的醫書。

 然後對真正的醫書進行翻譯。

 這一翻譯,就是數月。

 在此期間,寇季大部分時間都留在瑞聖園。

 偶爾也會回府或者上朝。

 回府,上朝,大多也是為了處理朝廷的要緊事。

 比如遠在交趾的大食人,中了寇季的計策,準備在交趾招攬信徒為卒,請求從大宋手裡購買軍備。

 再比如,交趾二次向寇季求購兵刃盔甲的事情。

 還有種世衡和朱能二人趕到了大理,對大理發起了戰事的事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