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頌》第九百九十章 無賴先師?
“壓抑?”

 趙禎疑惑,“朕怎麽不覺得?”

 寇季沉默了一下,搖頭笑道“那是因為官家一直處在壓抑當中,從沒有釋放過。所以百姓們面對的拿點壓抑,在你面前根本不算什麽。”

 趙禎點點頭,好奇的看向了寇季,“朕也能像是百姓一樣放肆一下嗎?”

 寇季緩緩搖頭。

 “官家放肆的結果就是浮屍百萬,山河動蕩……”

 “那就算了……就讓朕一直處在壓抑中吧。”

 趙禎目光再次落在了滿城的紅色海洋中,幽幽的感歎道“朕削了絮兒的尊位,怕絮兒嫁的不夠體面,如今見滿城百姓皆為絮兒祝福,朕也就放心了……”

 “官家,該回宮了,包駙馬還等著給您這位皇兄叩首呢。”

 陳琳出現在了趙禎身旁,小聲的說了一句。

 寇季對趙禎笑道“臣也該動身去包府,等新人敬茶了。”

 趙禎點點頭,跟寇季一起下了皇城城牆。

 寇季出了宮,趙禎趕往了延福宮。

 延福宮內一片祥和,宮娥和宦官們皆穿著大紅色的衣衫,喜氣洋洋的站在宮殿兩旁。

 趙絮的長嫂,以及趙氏當家主母曹皇后,端坐在延福宮正中,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正在給宦官和宮娥們發喜錢。

 趙禎到了以後,坐在了曹皇后身旁。

 包拯用一根紅綢牽著趙絮入了延福宮。

 依照禮數,女子出嫁,理當有長兄或者幼弟背出繡樓,只是趙絮長兄的身份有點高,朝野上下還沒人能伏在他的背上。

 所以曹皇后從宗室內請了一位同輩的幼弟,背著趙絮出了寢宮。

 二人依照禮數去見過了李太后、杜太妃以後,才趕到延福宮拜見趙禎和曹皇后。

 雖說趙絮沒辦法依照公主的儀製出嫁,但是該走的禮儀一點兒也不能少。

 所以二人到了延福宮,走了一套大禮儀,才挎馬坐轎離開了皇宮。

 趙禎一路送著趙絮離開了皇宮,有站在皇城頭上,眼看著趙絮的花轎漸行漸遠,一直消失在了視線中。

 汴京城內很熱鬧。

 百姓們似乎很喜歡一對新人,所以街道兩旁恭賀的、討喜的,多不勝數。

 紅紗如道,鋪設在街道兩策,將街道染成了紅色。

 一對新人在百姓簇擁下踏上了禦街。

 寇府管事攔在禦街正中。

 待到包拯臨近以後,寇府管事將一封紅皮帖子遞給了包拯的儐相蘇洵。

 蘇洵捧著紅皮帖子,高聲唱讚。

 “今有趙氏長女絮嫁,義兄寇氏季,添玉璧一對、玉如意一對、玉馬一對……”

 蘇洵洋洋灑灑足足念了半個時辰。

 寇季身為趙絮義兄,攔街為趙絮添嫁妝,合乎情理。

 寇季身家豐厚,所以出手闊綽,為趙絮添了足足價值上百萬貫的嫁妝。

 金玉器物,數不勝數,足足有六百多人抬著嫁妝。

 包拯代替趙絮謝禮以後,寇府管事帶著送嫁的隊伍,匯入到了包拯迎親的隊伍。

 一行人再次前行,行至禦街中段,又有寇府管事攔在街中,添百萬貫嫁妝。

 行至禦街後端,有寇府管家攔在街中,添三百萬貫嫁妝。

 自此,迎親的隊伍一瞬間突破了兩千多人,圍觀的群眾更是數不勝數。

 趙禎為趙絮暗中添了三百萬貫嫁妝,寇季在趙禎嫁妝的基礎上,又給添了兩百萬貫。

 趙絮真心稱寇季一聲義兄,寇季自然得誠心待之。

 成千上萬人簇擁著迎親的隊伍到了包府所在的街道,一瞬間將包府塞了個滿滿當當。

 包府的仆人和寇府的仆人一邊向百姓派發喜錢,一邊迎接迎親的隊伍。

 又有包拯的同窗故友出面招待賓客。

 新人入了府,依照禮數叩拜了寇季夫婦,寇季夫婦作為長輩受了新人的禮,並且賜下了一些家財。

 隨後便是熱熱鬧鬧的吃大席。

 流水的席面,敞開了讓汴京城的人吃了足足七日。

 待到流水席撤去以後,百姓們依然熱議著包拯和趙絮的婚事。

 在百姓們眼裡,包拯和趙絮的婚禮是盛大的,雖然不及皇帝大婚那麽隆重,但場面絕對不輸給皇帝大婚的場面。

 單憑那足足繞了汴京城好幾圈的紅紗,就足夠讓汴京城的百姓銘記於心。

 汴京城的女子更是將包拯和趙絮的這一場婚禮,當成了一個典范。

 “我出嫁的時候,場面一定要比絮兒姐姐大,汴京城上下左右都得鋪上紅紗才行。”

 寇卉十分認真的在向寇季講述自己以後成婚時候的排場。

 說話間,還用雙手比劃了一下。

 向嫣讚同的點著頭道“妾身成親的時候都沒想過用紅紗圍城,如今看到了絮兒成婚的場面,妾身才知道什麽叫做大排場。

 咱們就卉兒一個閨女,等卉兒成婚的時候,一定得大操大辦,場面不能小。

 妾身覺得,不僅得用紅紗圍城,還得布十裡桃花。”

 寇季放下了手裡的書卷,瞥了一眼妻女,沒好氣的道“你們以為汴京城是家產啊?你們想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

 你信不信你將紅紗剛掛上去,五城兵馬司的人就能給你扯了?

 開封府的人會堵在門上哭鬧。

 監察司的人會將奏本塞滿政事院。”

 向嫣毫不客氣的道“汴京城雖然不是咱們家的,可卻是趙家的,妾身去找趙家當家主母做主,她一定會應允此事。”

 寇季翻了個白眼,“行了吧。炫富又不是什麽好事,不僅遭人恨,還容易留下話柄。再說了,卉兒連個心上人都沒有,現在說這些還為時過早。”

 寇卉聞言,賭氣的道“我現在就去找一個……”

 寇季淡然一笑,“你隨便找,只要你能找出一個敢娶你的,我就敢答應。”

 寇卉哼了一聲,氣咻咻的離開了寇季的書房。

 向嫣則聽出了寇季的畫外音,她盯著寇季疑問道“官家還是不死心?”

 寇季拿起了手裡的書卷,一邊看書,一邊淡淡的道“官家若是死心了,求娶卉兒的人能從府門口排到汴京城外面去。”

 向嫣沉吟著道“妾身還以為是卉兒過於驕橫,以至於沒人敢娶。沒想到是官家在上面壓著。”

 寇季撇著嘴道“我寇季的閨女驕橫點又如何?”

 向嫣展顏一笑,“那倒也是,依你的身份,閨女就算是個混世魔王,也有人娶。”

 寇季翻著書卷沒有言語。

 向嫣遲疑著道“卉兒如今也不小了,該談婚論嫁了。”

 寇季目光從書卷上挪開,瞥了向嫣一眼道“過兩年再說……”

 向嫣還要開口,見寇季沒有繼續說話的意思,就知道寇季心意已決,也就不再繼續提此事。

 寇季淡淡的道“今日是絮兒歸寧的日子,一會兒從宮裡出來,恐怕會到府上來,你讓府上的人準備準備,不要失了禮數。”

 向嫣應允了一聲,下去操辦。

 寇季繼續窩在書房裡看書。

 自從朝廷推行了三權分立以後,議事堂的政務就減少了許多。

 趙禎一個人就能處理得過來。

 寇季也不用那麽操勞。

 更主要的是,寇季不喜歡在宮裡辦差。

 所以就十分乾脆的將政務全甩給了趙禎。

 自己當起了一個位高權重的閑散人。

 每日裡在府上看看書、看看大宋書報,順便教授一下學生,翻譯一下大食書籍。

 包拯帶著趙絮從宮裡出來以後,就到了寇季府上。

 一入書房,見寇季在翻譯大食書籍,就急忙湊了上來。

 “先生……”

 “嗯?!”

 “兄長……”

 “嗯!”

 “兄長真的打算將所有的大食書籍翻譯完?”

 包拯順手幫寇季沏了一壺茶,坐到了寇季身邊,低聲問道。

 寇季放下了手裡的大食書籍,看向了包拯道“你們如今一個個身居要職,我總不可能讓你們拋下政務,幫我翻譯大食書籍吧?

 所以我只能自己來。”

 包拯沉聲道“那些大食書籍的數量可不小。我們數百人翻譯了三四年,也不過翻譯了千分之一罷了。

 您一個人翻譯,翻譯到何時去?

 聽聞黑汗國的汗王格格巫正在大食幫您搜尋剩余的書籍,據說那些書籍的數量,不比您手裡的那些少,您一個人翻譯的過來?”

 寇季笑著道“別人上千年的智慧,我們自然需要花費時間,花費精力來消化。若是因為怕耗費時間而放棄,那豈不是在看著明珠蒙塵?”

 包拯思量著道“先生為何不大肆征集動得大食文的人,一起翻閱書籍。”

 寇季認真的道“不同行業的人,對待不同行業的書籍,態度就不同。一些商賈方面的書籍,在你們這些人眼裡,不值一提。

 一些刑律方面的書籍,在你眼裡如同珍寶,在商賈眼裡卻不值一提。

 所以不同的人對待大食文的態度不同。

 若是讓不精通商賈之道的人去翻譯商賈之道的書籍,很難將其完整的翻譯過來。

 你翻譯過大食的書籍,你也清楚,往往一個字的意思出了差錯,整句話的意思都會出現偏差。

 此前我們翻譯大食醫術的時候,就因為我們不懂醫術,所以翻譯出的書籍有許多偏差。

 法醫館的人為了補全那些偏差,治死了足足百人。

 所以我想在百行百業都挑選一些人學習大食文,然後讓他們去翻譯跟他們相關的書籍。”

 包拯沉吟道“以先生的地位,挑選一些人學習大食文還不容易?”

 寇季直言道“選出的人不僅要學習大食文,更重要的是要對天地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要有一定的學問。”

 包拯一愣,仔細思量了一下寇季的話以後,開口道“先生是怕選出的那些人涉世未深,對天地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被大食書籍中的一些教派書籍所影響?”

 寇季點頭。

 “黑汗王格格巫此前進入到我大宋,準備在我大宋傳教,但是被我擋在了門外。若是我大宋人在翻譯大食書籍的過程中,被其教義所影響,在我大宋大肆宣揚,那我就成了一個笑話了。”

 包拯並沒有詢問寇季為何將格格巫傳承的宗教擋在了大宋之外,他盯著寇季道“大食人只是將那些教派的書籍夾雜在其他書籍中,並沒有將那些教派傳揚的內容寫在其他書籍中。

 所以先生只要派人分門別類,就能解決此事。”

 寇季感歎道“不只是教派,還有一些大食書籍中的學問,太過匪夷所思,一般人很難接受。”

 包拯感慨道“那就只能從小培養了。”

 寇季點點頭,伸手從書桌上拿了一本書,遞給了包拯。

 包拯略微掃了一眼後,“刑律方面的書?”

 寇季點頭道“你成婚以後,官家準你休沐三個月,三個月時間,剛好著書。三個月後,以你的名義將此事傳揚出去。”

 包拯臉色一變,“剽竊他人所作,非君子所為。”

 寇季翻了個白眼,“書裡面的東西並不是一個人所作,乃是法醫館的人,結合了自己解剖屍體多年的經驗,以及大食學問中的一些解剖知識,便轉成了一冊書。

 他們不願意署名,只希望此書能夠傳揚出去,能讓許多人免遭牢獄之災。

 我仔細看過,裡面的東西很齊全,各種凶殺案的屍骸特征應有盡有。

 但是東西過於呆板,不好傳揚,更不便於學習。

 所以我想讓你將此前在刑部查閱的那些舊案補入其中,填滿其骨肉。

 讓其傳揚出去。”

 包拯聽到此話,臉色好看了不少,他鄭重的道“為民謀福的事情,學生義不容辭。但是讓學生剽竊他人所作,當成自己的東西,學生堅決不會做。”

 寇季不鹹不淡的道“你要是願意,可以將法醫館裡的那些人列入其中。”

 包拯拿著書,抱拳道“義不容辭。”

 寇季點點頭,不再說此事。

 他盯著包拯笑道“婚後的生活可美滿?”

 包拯臉頰一紅。

 寇季笑呵呵的指了指包拯。

 包拯也跟著笑了一聲。

 二人坐在一起閑聊了許久,到了傍晚的時候吃了點便飯,寇季派人將包拯夫婦送回了包府。

 此後。

 一切如同往常。

 只是朝中重臣在忙碌之余,似乎迷上了著書。

 欽天監監正參悟古人孤本,悟出了一套天文理論,著了一本天文學方面的書籍。

 資事院大院事范仲淹,監管朝廷錢財之余,著作了一本《錢論》。

 歐陽修、文彥博、蘇洵等人,相繼都有著作問世。

 著作影響最大的還是包拯。

 刑法司司使包拯,迷上了刑律和解剖,經常鑽在法醫館裡跟法醫館的博士們交流,最終經過三個月,和法醫館的博士們共同鑄出了一部書。

 請寇季題名,寇季大筆一揮,寫下了《洗冤錄》三個字。

 趙禎審閱過以後,立馬命令朝廷的印刷作坊,將其刊印了數萬本,發放到了各地的刑律衙門,供給各地刑律衙門的官吏們學習。

 並且限期學習,兩年以後會有法醫館的博士們上門考校。

 一時間各地刑律衙門哀嚎一片。

 有人憂愁,有人自然歡喜。

 包拯和法醫館的博士們著書有功,趙禎酌情賞賜了他們官職和錢財。

 並且大筆一揮,將法醫館定名為天聖法醫館,晉為國學。

 法醫館內部被分割成了醫術館和洗冤館。

 並且準其開館授徒。

 天聖法醫館也成了應天書院和文昌學館以後,第三個被晉升為國學的學館。

 隨後,朝廷對太學和國子監做了切割。

 太學和國子監被清除出了朝堂。

 太學被定名為太一學宮,定為國學。

 國子監被定名為國子書院,定為國學。

 太一學宮、國子書院、應天書院、文昌學館、天聖法醫館,五大學府,被定為國學,受朝廷資助,山長由朝廷任命,但不得干涉朝政。

 五大學府當中的先生們,不立官,不賞職,皆是平民之身。

 五大國學確立以後,跟應天書院齊名的崇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相繼被晉升為國學。

 山長由朝廷派人出任。

 朝廷派人出任幾大國學的山長,算是取締了幾大書院中一些家傳的陋習。

 正式的將其納入到了朝廷的教育體系。

 對此幾大書院的人奮起反抗,還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但是無一例外,均被掌管著大宋教育的教化部主官賈昌朝給鎮壓。

 一些人迫於朝廷的威勢,向朝廷低頭。

 一些強硬的人拋下了學館,準備去別處創裡新的學館。

 但當朝廷方出了要立三十六座國學,且不入國學,不得參加科舉的風聲傳出去以後。

 幾乎九成九的學館先生都服軟了。

 他們就像是一塊塊磚石,任由朝廷來回搬動。

 就在全天下人都在為朝廷教化事業一日三驚的時候。

 蘇洵匆匆跑到了竹院,怨念深深的盯著寇季。

 “你不幫著大院事理事,怎麽有閑暇到我府上來了?”

 寇季提筆在一本書籍雪白的封皮上寫下了蘇景先著四個字,笑著詢問蘇洵。

 蘇洵苦著臉道“先生,咱們能收斂一下嗎?”

 寇季瞥著蘇洵,疑問道“我已經好幾個月沒上朝了,你還讓我收斂,我還能收斂到哪兒去?”

 蘇洵沒好氣的道“學生說的不是這個。”

 寇季疑問道“那是那個?”

 蘇洵沉聲道“十三本了!從您找上學生,到如今,學生署名和沒署名的書,已經著了十三本了!”

 寇季笑著道“幫你揚名立萬,不好嗎?”

 蘇洵苦著臉道“我又不是神仙,短短幾個月,怎麽可能寫出那麽多書?最關鍵的是,學生和包拯共同署名的那本《桃花源》傳到了蜀中以後,被我爹瞧見。

 我爹還來信問我,什麽時候變成了大儒了,居然能寫出如此深奧的東西。”

 寇季不以為然的道“你處理政務之余,悶頭苦讀,自然會有所收獲。深奧一點也屬於平常。”

 蘇洵咬著牙道“若是學生自己,學生也就認了。有事弟子服其勞,誰讓學生是您的學生呢。

 但景先才九歲,就著出了三本書了,算上您剛剛寫名字的這本,已經四本了,是不是太誇張了?

 還有小兒蘇軾,不到六歲,就著出了一本書,簡直駭人聽聞。

 您折騰學生,學生認了,您能不能放過小兒。”

 寇季瞥了蘇洵一眼,義正言辭的道“你剛也說了,有事弟子服其勞,你是我學生,難道景先和蘇軾就不是我學生了?

 我寇季的學生,自然與眾不同。

 三歲識字,四歲吟詩,五歲出口成篇,六歲著一本書也很尋常嘛。”

 蘇洵張嘴要反駁,就聽寇季又道“再說了,蘇軾神童之名,又不是我出去炫耀的,是他自己出去炫耀的,你還時不時拉著自己兒子出去跟別人的兒子比較。

 以至於蘇軾六歲之齡,就已經聞名汴京城。

 他的名聲,是你鑄就的。

 我只不過是借著他名聲讓他出一本書而已。”

 蘇洵被寇季說的啞口無言。

 寇季瞥著蘇洵繼續道“你也不用想太多,大家都在著書,你兒子著一兩本,沒人會在意。”

 說話間,寇季又拿出了一本書,隨手在上面揮毫,寫下了‘寇準’二字,然後在蘇洵驚愕的眼神中,一臉淡然的道“你看看,我祖父都著了三十六本了。”

 蘇洵強壓下心頭的驚愕,盯著寇季沉聲道“沒人會信的。 ”

 寇季笑著道“別人信不信我不在乎。只要買書的人發現裡面的學問是真的,並卻學了裡面的學問,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我旨在傳播學問,而非揚名立萬。”

 蘇洵咬牙道“此事若是被載入史冊,會被人笑話的。”

 寇季失笑道“學了我傳授的學問,還笑話我?你覺得可能嗎?就算後世子孫對我傳播的學問存在疑慮,只要他們學了我的學問,就是我的門徒。

 他們不僅不能笑話我、辱罵我,還得用冷豬頭將我供起來,稱呼我一聲先師。”

 蘇洵道“如此行徑,非君子所為。”

 寇季哈哈大笑,“朝堂上哪裡有什麽君子?若是有人以為朝堂上有君子,那他就是天底下最大的蠢蛋。”

 大笑過後,寇季又拿出兩本書,塞給了蘇洵,臉上充滿了欣慰的神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