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頌》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趙禎的大手筆
寇季心裡清楚,僅憑他一個人讓一個明在極短的時間內跨越幾百年的長度,過於驚世駭俗。

 所以他在很早以前就做了準備,弄到了西方巴格達智慧館的學問做偽裝。

 有巴格達智慧館的學問做偽裝,寇季可以大膽的將自己知道的一些學問種子混入其中,等待有興趣的人去發現,或者培養有天賦的人去發現。

 借別人之手,培養那些種子生根發芽,逐漸成長。

 寇天賜如今心心念念的惦記著鐵船的鍛造之法,並且願意去白石樓裡翻書,去尋找那些學問種子,就是明證。

 以後會有許多有志之士在白石樓裡發現學問的種子。

 白石樓裡的學問種子注定會面世,也注定會被發揚光大。

 一切都在寇季的掌控之中,寇季可以放心大膽的當鹹魚。

 只不過,寇季的鹹魚沒當多久,就有人找上門了。

 一群老態龍鍾,走路都顫顫巍巍的老頭子。

 他們是被轎子抬到慶國的,一頂頂十六人抬的轎子,碩大無比,坐在裡面不受任何顛簸,也不會被冷風吹倒。

 雖然大宋已經推行了不以人為畜的規矩好久了。

 但是規矩用不到他們身上。

 一則是他們的年齡已經到了無視規矩的地步。

 二是坐轎子是大宋皇帝陛下趙禎給他們的恩典。

 三是有孝道做保護,誰也不好在此事上指摘什麽。

 他們之所以能得到趙禎如此恩典,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大儒!

 他們這些大儒,還不是民間那種隱世大儒。

 他們是身居功德的天聖館大儒。

 他們之所以奔赴慶國,是因為他們知道了寇準在做一件大事。

 他們知道寇準在制定新的歷法,一個通行於全天下的歷法。

 他們知道寇準在編撰史冊,一個囊括了已知的所有明的發展史。

 大宋的其他人或許不明白寇準這麽做的意義。

 但是他們都明白。

 他們都接觸過西方的學問,知道西方擁有多個繁榮的明。

 他們清楚,寇準看似在制定新的歷法,實則上是在制定一個規矩。

 一個以華夏化為主導的規矩。

 只要新的歷法制定出來,並且被更多的明認可。

 那歷法上的一切,就將由華夏主導。

 只要新的歷法被更多的明認可,那用歷法的人,就不得不了解一下,那個奠定了公元1年基礎的帝王,究竟是何等模樣。

 那些用歷法的人,會不自覺的向華夏化靠攏,學習華夏化。

 化入侵的概念,在他們腦海裡的還很模糊。

 但是化入侵的事情,他們都做過。

 化入侵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

 而寇準在制定了新的歷法之余,還在編撰世界史冊。

 毫無疑問,世界史冊必然也是以華夏為主導。

 一旦第一冊世界史冊以華夏為主導,推廣出去,那世界化中心,便是華夏。

 只要華夏在化上一直保持著領先的高度,那麽華夏處在世界化中心的地位就很難被動搖。

 更重要的是,只要後世的子孫後輩爭氣,能讓寇準編撰出的世界史冊成為世界各地的主流史。

 那世界各地的規則,很有可能在史冊的影響下,逐漸華夏化。

 畢竟,翻開史冊一看,華夏方方面面都比你強,你除了學習以外,沒有第二條路走。

 其他的好處、功德,更是數不勝數。

 總而言之,在大儒們眼裡,寇準乾的這兩件事,功業之大,遠遠超過他們著書立說。

 所以他們在知道了此事以後,毫不猶豫的奔向了慶國。

 還搬空了半個天聖館的書籍和學問上的研究成果,帶了足足有六百多學識淵博的弟子。

 寇季得知此事以後,驚的說不出話。

 昌書院的冬院裡,寇季正在烹茶,聽到了這個消息以後,放下了水壺,張著嘴愣了許久。

 寇準端著一杯茶,閉著眼,似乎不在乎此事,只是他不斷抽搐的嘴角暴露了他內心並不平靜。

 賈昌朝坐在他們祖孫二人對面,一臉苦澀。

 賈昌朝就是趙禎派遣過來跟寇季交涉此事的。

 “真的?”

 寇季在愣了許久以後,漸漸回過了神,他難以置信的盯著賈昌朝問。

 賈昌朝歎了一口氣,緩緩點頭。

 寇季心頭狂跳,臉上的笑意難以掩飾。

 若不是賈昌朝在對面坐著,他恐怕會跳起來高歌起舞。

 寇準不知道何時睜開了眼,瞥了寇季一眼,輕哼了一聲,“矜持點”

 寇季深吸了幾口氣,咧著嘴,有些激動的對寇準道:“矜持不了”

 只要是個人,只要識字,都清楚,天聖館裡的那些大儒,一個個都是絕世瑰寶。

 如今這些瑰寶送上門了,寇季如何矜持。

 寇季有無數的學問可以供他們研究,寇季有信心在他們到了慶國以後,將他們徹底留在慶國。

 只要他們能留在慶國,那慶國那點稀薄的底蘊,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的壯大起來。

 他們可以幫助寇季大幅度縮減慶國的漢化時間。

 他們可以幫助寇季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慶國徹底變成一個漢家國度。

 他們也可以幫助快速的抹除慶國境內所有高麗的痕跡。

 寇準瞧著寇季不斷發亮的目光,歎了一口氣,道:“別太狠說到底,大宋也好,慶國也罷,都是一家人”

 寇準口中的別太狠是什麽意思,寇季和賈昌朝都很清楚。

 寇準讓寇季挖牆腳別那麽狠,多少給大宋留點。

 寇季笑眯眯的道:“祖父放心,我有分寸。”

 寇準見到寇季如此神情,臉色難看的喝道:“你有個屁分寸,你小子看上了好東西,就想往自己兜裡揣。如今有主動送上門的,你豈會放過?”

 寇季乾巴巴笑道:“祖父說笑了,我不是那種人。”

 寇準冷哼了一聲,沒有戳穿寇季。

 寇準目光落在了賈昌朝身上,哼了一聲道:“趙禎是不是傻了?那些寶貝也肯放出大宋?老夫昔日的教導,他是不是都忘在腦後了?”

 寇準曾經可是趙禎的臣子,按道理講,直呼其名是大不敬,他不會做。

 可他如今居然毫不客氣的直呼趙禎的姓名,顯然是被趙禎給氣到了。

 賈昌朝聽到了寇準的話,一臉苦澀,“官家也是不得已,才請那些大儒移步慶國避禍的。”

 “避禍?”

 寇季一愣,寇準也是一愣。

 寇季沉吟著道:“他們不是被我祖父的壯舉所吸引嗎?”

 賈昌朝苦笑了一聲,衝著寇準拱了拱手,“寇公的壯舉自然吸引人,可還不足以讓所有的大儒不遠千裡的來相助。

 天聖館裡的那些大儒,那個身上沒有名垂青史的功業?

 他們要是真的在乎名聲和功業的話,也不會靜悄悄的在天聖館裡研究學問。

 他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興趣,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歷法和史冊。”

 寇季和寇準對視了一眼。

 寇準緩緩開口道:“如此說來,大宋是發生了一切我們祖孫不知道的事情?”

 賈昌朝看了寇季一眼,哭笑不得的道:“小寇公的兩個弟子太鬧騰了。如今已經和儒生們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官家在背後護著,儒生們不可能用手段欺負他們。

 他們又不在乎顏面,儒生們已經拿他們沒辦法了。”

 寇季聞言,一臉古怪,他莫名其妙的就想到了那句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的名言。

 “所以,儒生們就盯上了天聖館的大儒,而天聖館的大儒多少還要些顏面?”

 寇季疑問。

 賈昌朝苦笑著點點頭。

 “儒生們不敢跟官家作對,就將目光放在了天聖館。他們覺得,王安石和曾鞏之所以能在大宋肆無忌憚的行事,且屢教不改,明顯是天聖館的大儒們在背後撐腰。

 他們就拿天聖館的大儒的私德做章。

 傳出了許多不堪入目的謠言。

 大儒們家中的一些女眷,險些以死已證清白。

 大儒們被逼的頻頻大動肝火。

 有兩個被逼的一病不起。

 官家迫不得已,只能送他們到慶國避禍。”

 說到此處,賈昌朝目光在寇準和寇季二人身上盤桓了一二,繼續道:“以您二位的虎威,相信沒人敢在您二位眼皮子底下鬧事。”

 寇準聽完了賈昌朝的話,看向了寇季,不鹹不淡的問道:“你怎麽看?”

 寇季笑著看向了寇準,“祖父覺得呢?”

 寇準撇著嘴道:“趙禎是支持新學的,可是事情鬧的不夠大,他沒辦法從幕後走到台前,更沒辦法殺人震懾。

 所以他將這些大儒們送到我們手裡,讓那些大儒避開。

 然後讓你的學生和那些儒生們徹底鬧開。

 等到事情徹底鬧大了,他就能順利的走到台前,然後依照自己的心思隨心所欲。”

 寇季讚同的點點頭。

 寇準不滿的道:“當我們祖孫是什麽”

 寇季笑著道:“管他呢!那些大儒們都是一個個寶貝,人到了我慶國,自然要幫我慶國做事。

 其他的我們不去想。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舉行聲大的慶典,歡迎那些大儒們到我慶國做客。

 然後讓他們陪著祖父你一起編撰史冊。

 有他們幫忙,祖父您應該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寇準沉吟了一下,緩緩搖頭,“不妥”

 寇季一愣。

 寇準指了指自己的心臟,意味深長的對寇季道:“他們不是客人,是自己人。對待自己人,千萬別用隆重的慶典。

 一場簡單的宴席,遠比任何慶典都有用。

 你若是舉行了盛大的慶典,那就別想留下一個人。”

 寇季思量了一下,瞬間明白了寇準話裡的意思。

 但凡是不在乎名利的大儒,都有風骨。

 也有近乎於偏執的排外性。

 他們寧可死,也不會被外人所用,更不可能幫外人做事。

 家國天下並沒有在他們口中,但是在他們心裡。

 在大宋,縱然他們受盡屈辱,他們也甘之如飴。

 在外面,他們縱然受到前所未有的禮待,他們也不會多留半分。

 就像是後世的豪朱自清,寧願死,也不願意領某國的救濟糧。

 就像是後世那些在國外擁有著極高的待遇,但依然選擇回國吃糠咽菜,幫著祖國搞發展的賢者。

 家國天下很少從他們口中說出來,但為了家國天下,他們可以以命相搏。

 寇季苦笑了一聲,對寇準道:“如此說來,我沒辦法出面了,只能讓天賜出面了?”

 寇準翻了個白眼。

 寇季如今被封為慶國國主,他只要出面去接待那些大儒,天然的就隔了一層。

 寇天賜就不同,寇天賜無論身處何地,對他們而言都是自己人。

 因為寇天賜不論身處何地,都是大宋的駙馬。

 不僅跟他們是自己人,在身份上還壓他們一頭。

 寇準之所以衝寇季翻白眼,就是因為寇季想借著寇天賜的身份欺負人。

 對那些大儒們而言,慶國國主他們可以不搭理,但是大宋駙馬爺他們卻不能不搭理。

 大宋駙馬爺分量不夠,還有大宋公主。

 大宋公主分量不夠,還有那位已經被寵上天的大宋皇外孫。

 總之,只要天地君親師的綱常還在,他們一家三口就算是明著欺負那些大儒,那些大儒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寇季已經打定了主意了,肉掉進了嘴裡,橫豎都得咬一口。

 至於趙禎知道了以後,會不會氣的跳腳,寇季才不在乎。

 有了決定。

 寇季將賈昌朝丟下陪著寇準,他去找寇天賜商量此事。

 寇天賜對此事也十分有興趣,寇季找到他以後,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雖然他們父子並不親近,但是在給家裡撈寶貝的事情上,父子二人是心意相通的。

 寇季和寇天賜安排好了一切以後。

 就讓賈昌朝去遼陽府將那些大儒帶到慶國。

 賈昌朝回到了遼陽府以後,將寇季的心思給那些大儒傳達了一下。

 那些大儒們商量了一番,心裡多少有了一些準備,知道自己隨後要入虎口,他們有掙脫虎口的決心。

 只是當他們帶著大隊人馬過了鴨綠江,看到了寇天賜抱著寇慶,笑呵呵的在河對岸等候的時候,臉上布滿了苦澀。

 老虎下的本錢太大,他們貌似不好掙脫。

 寇天賜對他們越客氣,他們越心慌。

 寇慶脖子上掛著一面金牌,衝著他們傻笑的時候,他們覺得腦袋在嗡嗡響。

 禦前行走啊!

 大宋朝獨一份啊。

 等到稍微大一些,會說話的時候,拽著他們中間某個人叫一聲先生,非要那個人留下來教導自己,那個人怕是沒辦法拒絕。

 拿著天子顏面的稚子,如何拒絕?

 天子顏面你能硬著頭皮拒絕了,赤子之心呢?

 寇天賜笑呵呵的帶著一群滿臉苦澀的大儒到了昌書院,為他們舉辦了一場類似家宴的接風洗塵會。

 在宴席上,一口一個翁翁,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

 寇季在遠處,看著一幫子大儒明明如坐針氈,卻只能硬著頭皮坐著,就哈哈大笑了一聲,離開了昌書院。

 往後只要這些大儒在,他就不來昌書院了。

 這些大儒就交給寇天賜去招待。

 直到他們答應留在慶國為止。

 得了一批大財,寇季心情大好。

 帶著一家子人,挑了一個吉日,搬進了已經晾曬好的慶都內宮。

 慶都內宮不大,僅僅只有大宋皇宮的十分之一。

 內宮裡沒有任何辦公區域。

 更像是寇季一家居住的奢華大宅。

 慶國的各級衙門,都設在內宮四周。

 參政議政的地方,也在內宮之外。

 寇季將公事和私事做了個分割,不讓它們混在一起。

 寇季住進了內宮以後,再次當起了鹹魚。

 但慶國的一切卻快速的轉動著。

 運送水泥的船隻日夜不歇的在慶國和北海郡王的封地之間徘徊,運送了一批又一批水泥進入到慶國。

 有了水泥加入,慶國的各地的大建設速度加快了不少。

 慶國各地都在快速的變化著。

 隨著大儒和大儒的弟子們加入,慶國的教育也在快速的發展。

 大儒們的數百弟子,撒到了慶國各地,瞬間將慶國的教育質量提高了一層。

 大儒們加入到了寇準的歷法和史書編撰中,進境也十分快速。

 忙忙碌碌中,就到了年底。

 年底的時候大宋發生了一件大事。

 儒家新學和儒家舊學的衝突在天聖館的大儒們離開以後持續升級,升級到了最後,居然催生出了械鬥。

 死傷十數人。

 趙禎知道此事以後,雷霆震怒。

 他罷黜了挑起了事端的太一學宮學子的學籍,並且罷落了太一學宮的山長。

 此後便是一場長達數月的監督和盯梢。

 逼的儒生和新學門徒有明爭轉為暗鬥。

 暗鬥持續了數月以後,再次出現了人命案。

 趙禎一怒之下,先後罷落了數位國學的山長,罷黜了許多學子的學籍。

 王安石、曾鞏二人也沒有逃過懲罰。

 他們二人,以及他們新學核心的幾個人,被發配到了臨橫府、河西府等地設立國學,在邊陲上推行教化,以贖其罪。

 儒生們知道了這個結果以後,一個個狠的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趙禎的決定不是他們能干涉的。

 可王安石等人跑到邊地去推行教化,那是發配啊。

 分明是獎勵。

 邊地的蒙學已經推行了多年了。

 最初的兩批蒙童如今都畢業了。

 那些孩子們還沒有被各種學說所影響,對各種學說也沒有什麽概念。

 通俗的講,就是一張張白紙。

 王安石等一眾新學門徒,到了邊地以後,還不在那些白紙上肆意揮霍?

 邊地如今是地廣人稀。

 可朝廷明顯在一直扶持著邊地的發展。

 邊地的人有大把的良田,不愁吃不愁穿的,新生人口與日俱增。

 相信不久以後,邊地的人口就會發展起來。

 而王安石等人宣揚的新學,也會徹底在邊地扎根。

 等到邊地的學子們全部長成以後,他們就會像是浪潮一般從四面八方湧入到大宋腹地。

 到時候儒生拿什麽去擋?

 最了解你的,永遠是你的敵人。

 身為新學的敵人,儒生們也研究過新學學問。

 他們之所以抵製新學,不是因為他們覺得新學不如人,而是他們對未知的恐懼。

 當未知充斥整個大宋的時候。

 他們注定會被淘汰。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結伴抵抗新學。

 大宋上下因為此事鬧的十分歡實,寇季就像是一個觀眾,躲在一邊看大戲。

 只是大戲並沒有看多久,一封采購書就擺放在了寇季面前。

 寇季看著送來采購書的人,以及采購書,有點發懵。

 大宋朝廷很正式的向慶國遞送了采購的國書,以及擺放在寇季面前的采購書。

 采購的東西是如今在慶國被大肆使用的水泥。

 采購的數目不大,一萬萬石

 “一萬萬石?”

 寇季難以置信的盯著眼前的姑父王曙。

 王曙乾笑著道:“官家要翻新大宋各京的行宮,還要加固黃河大壩,所以需要的數量有點大。”

 寇季幽幽的道:“那也用不了一萬萬石吧?”

 王曙笑道:“官家說錢由內庫出,所以滿朝武管不了。”

 寇季翻了個白眼,“你們覺得我能拿出一萬萬石?”

 王曙笑眯眯的盯著寇季沒有說話。

 寇季翻了個白眼,“你們購買一萬萬石的水泥是假,想要買回水泥的煆燒法子才是真的吧?”

 王曙笑而不語。

 只要是個人都清楚,慶國不可能拿出一萬萬石的水泥。

 因為慶國人口有限, 又在搞全國性的大建設,根本沒有充足的人手去煆燒大宋所需要的水泥。

 所以慶國想要滿足大宋這個訂單,那就必須將水泥煆燒之法賣給大宋。

 大宋也大方,給出了寇季一個十分豐厚的購買價格。

 寇季瞥了王曙一眼,“我要是不答應呢?”

 王曙乾笑道:“官家說,賢妃娘娘如今每日以淚洗面,大概是想皇外孫了”

 寇季沒好氣的瞪了王曙一眼,“只能用一次,下此再用這個借口,我不認。”

 王曙點點頭,“我會如實將你的話帶給官家。”

 寇季冷哼了一聲,“一萬萬石水泥的采買錢可不少,以後大宋需要付出的恐怕更多。”

 王曙笑著道:“官家心裡有數!”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收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